第一百八十三章 西夏王宮

昭德坊內人人噤若寒蟬,突然門口來了內侍省的宦官,進到大堂高聲喊道:“楊霖接旨。”

衆人簇擁出楊霖,大宋接旨是無需跪迎的,甚至有的官員不服,還可以拒收...

給事中封駁外製誥命之事更是不鮮見,元祐年間,宋哲宗罷宰相劉摯,“麻制過門下”,被給事中朱光庭封還。

慶曆七年,任宗降制召夏竦爲宰相。卻因爲夏竦名聲不好,在諫官、御史的反對下,宋仁宗只好改變對夏竦的任命。

熙寧三年,神宗和王安石這倆戰友,想要破格提拔新黨骨幹李定位監察御史,知制誥宋敏求即拒絕起草任命李定的詔書,封還詞頭,並於三天後辭職;接替他的另外兩名知制誥蘇頌、李大臨,也以“愛惜朝廷之法制”爲由,再次封還詞頭。

在這方面,最沒面子的當屬宋仁宗,這皇帝喜歡越過官員下聖旨,結果宰相拿到後直接扣下,等攢多了就直接給皇帝送回去,皇帝心裡吃了屎一樣難受,但表面上還得誇宰相做事認真,幫助我糾正了錯誤。

這種事情若是發生在明清兩代...十族都不夠砍得。

到了徽宗一朝,趙佶雖然沒什麼帝王心術,但是他運氣好啊...

連續的黨爭,讓文官集團元氣大傷,大宋又沒有什麼外戚、宗室之類的厲害角色,宋徽宗趙佶漁人得利,成了有宋以來權柄最大的皇帝。

宰相要是敢給他攢攢聖旨送回去,就別想幹了,所以他親自寫的聖旨,不管是樑師成還是蔡京,都不敢不蓋章。

楊霖滿腹心事出來接旨,只見小太監朗聲道:“朕膺昊天眷命,制曰:惟治世以文,戡亂以武。古聖垂經,取士必先於功名;明王致治,立教不外乎賞懲。惟檢校司空少宰楊霖燃薪達旦,破卷通經,狀元及第,治河有功,撫平江南,威震秦隴,乃能文武兼全,出力報效詎可泯其績而不嘉之以寵命乎。茲特授爾爲開封府儀同三司,朕望竭誠立節,再建新功。”

開封府儀同三司,大宋使相,這一官職極爲尊貴,除了權勢不如宰相,待遇、地位、榮耀已經相當於宰相。

在下旨之前,趙佶召見蔡京曾布等人,問道這個官職該給誰,是楊霖還是童貫?

即使是和楊霖仇怨很深的曾布,也一口咬定是給楊霖。

蔡京也不敢爲童貫說話,大宋使相必須由文臣擔任,誰也不敢在這件事上給楊霖下絆子。

如果說滅夏之功不大肆封賞,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便寧願給狀元出身的楊霖,也不要給宦官兼武人的童貫,這是整個朝臣的共識。

楊霖接完聖旨,愣在原地,他的昭德坊被封了,根本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

他也不知道,現在開封府已經沸騰了,所有的市民都在慶祝。

稍一沉思,楊霖眼中精光乍現,一把按住小內侍的肩膀,晃着問道:“可是西夏戰報又到?”

小內侍被晃的頭暈腦脹,趕緊道:“恭喜少宰,賀喜少宰,童制使絕地反擊,已經打進興慶府啦。”

一陣竭嘶底裡的笑聲,從昭德坊大堂傳出,難以按捺的情緒讓他幾近瘋狂。

“給我更衣,我要入朝面聖!”

興奮過後,楊霖馬上清醒過來,戰場局勢瞬息萬變,半天的時間便有如此驚變。

現在童貫的幾十萬人還在興慶府,若是少有差池,便是悲喜顛倒。

此時必須雷霆一擊,讓他們徹底完蛋,不能給西夏人任何機會。

尤其是,還有一個契丹在北邊看着呢,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縱使契丹現在衰敗了,它的武力值仍然不容小覷。

府裡的下人可就沒有楊霖這樣的心態了,他們歡呼雀躍,人人臉上喜氣盈眉。

穿戴好朝服,楊霖直奔禁中,此時趙佶和蔡京、樑師成、王黼等人,正在商議如何獻捷大慶...

見到楊霖,趙佶滿臉堆笑,吩咐道:“來人,給楊愛卿賜座。”

楊霖執禮甚躬,看不出絲毫怨憤,聽完他們的商議內容,臉上笑呵呵,卻差點氣得手指甲嵌到肉裡。

“陛下,西軍如今還在西夏興慶府,可想而知無數的西夏兵馬定會不顧一切趕赴興慶府。若是要徹底平定西夏,恐怕還有幾場血戰,臣願親赴西北,組織人馬馳援伐夏大軍。”

趙佶略帶猶疑,道:“此事還需楊愛卿前往麼?”

蔡京不動聲色地道:“陛下,西北軍馬久戰之師,桀驁難馴,非朝中重臣,不能統籌,少宰前往,十分妥帖。”

“既然如此,就辛苦愛卿了。”

楊霖趕緊道:“爲君分憂,既是責任,更爲榮耀,微臣雖死何怨。”

落座之後,楊霖聽着君臣的計劃,才知道冤枉他們了,這幾個劣貨也不是完全的放飛自我,至少他們還知道調動河北禁軍到宋遼邊境,防止遼人橫加干涉。

此時的延慶府,距離攻克城池已經接進半個月了,城中各路兵馬嚴防死守,謹慎地盯着城下的西夏勤王軍。

党項一族內部其實並不十分團結,他們立國之前彼此間的爭鬥,血腥程度絲毫不比宋夏之間的輕。

如今李乾順被困,生死未卜,所有的頭領都在城外等待。

有忠於皇室的夏軍大將,已經數次派人到城中談判,童貫一律扣住不發。

興慶府的倉庫充實,吃個半年都沒問題,他也在等大宋的援軍不斷趕到。

在皇宮外,控制了全城的宋軍,終於要動手了。

西夏的王宮並沒有高牆厚城,對攻城守城經驗豐富的宋軍來說,這並沒有多大的難度。

呼延通渾身盔甲,扶着刀站在宮外,舔了舔嘴脣,笑道:“夏賊侵擾百年,不知道積攢了多少的珠寶財貨,都在這個王宮內。若是叫俺們打破王宮,隨便往懷裡揣個,不就發達了。”

韓世忠乜視着他,道:“賊鳥軍漢,渾似乞丐,勝做強梁,俺們是趙官家麾下天兵漢將,豈能幹這等腌臢醜事。”

呼延通怒道:“潑韓五,你鳥嘴中是言不是語,哪次上陣不是你手腳最不乾淨。”

韓世忠剛想還嘴,一個騎馬的將領,便繞城便高喊:“宣帥有令,打破王宮,只需生擒李乾順,其他人死活不論。宮中府庫不可輕動,其餘財貨,任爾分之。”

往地上啐了一口唾沫,韓世忠擰了擰護腕,笑道:“此番合該俺們發財,呼延通,等打完這一仗,俺請你去延安府最好的萬花樓,三天之後再出來。”

“韓世忠,你在此作甚,宣帥幾次點將讓你到場,爲何縮到這裡廝弄,軍棍滋味可不好挨。”

第六百三十章 天下豪雄第六百四十八章 前無古人,曠世之戰第四百三十三章 胡馬南下黃河北第三百九十三章 癡肥無能楊鹽王第三百零七章 南北烽煙各自稠第六百二十章 能容天下,豈會容不下一個蔡京第四章 半醉半醒第六百九十四章 生聚人口第七百二十章 責任第十二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四百六十四掌 欲練新軍第一百九十四章 千秋之計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算天算第五百二十三章 隱患第一百零八章 不報睚眥方爲雄第一百六十一章 神仙打架,楊霖榮升背鍋俠第五百三十四章 高高秋月照長城第一百六十二章 枕邊風吹起來第六百一十章 立地成聖第二百八十七章 身體力行爲施教第二百九十二章 授徒何須顏閔材。第二百五十三章 此乃良配第七百一十七章 清洗第四百三十五章 虛誇盛世不如遼第三百七十四章 歲歲太平年,處處征塵起第六百二十三章 楊氏回鶻第一百八十一章 我來扛!第五百一十五章 一言定宰相第七百一十七章 清洗第五百三十一章 那就打吧第九十二章 此人子乎第四百七十四章 破而後立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不虛傳第五百零八章 給足面子第四百二十九章 大聲告訴我,燕地誰說了算第六百九十八章 方帥出征第五百六十二章 鋒芒初試,摧枯拉朽第二百九十二章 授徒何須顏閔材。第七百六十一章 天池水泥第二百三十二章 佛前貪戀人世歡第六百七十六章 言出法隨第一百三十章 不幸言中第七百零九章 宋押司爲宋剃遼發,遼皇帝興遼說宋話第一百四十八章 愛仁賜安寧第五百零六章 各不相同的鄰居們第五百七十九章 驕奢之罪第九十九章 亡國之相第五百六十六章 龍裔血脈第四百八十九章 藏兵待發第五百二十九章 浴火第七百二十六章 後路第七百一十九章 墾荒第七百零四章 把心挖出來,可能都是黑的吧第三百九十七章 陣前無端主將亡第四十七章 甚合朕意第七百四十四章 如同過節第五百一十九章 軍機大事,關門密談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幕開啓第六百六十六章 草原大清掃第四百一十七章 一草一木話離別第三百七十八章 四面邊聲連角起第二百零八章 少女情懷第四百七十八章 啓程第四百八十章 等閒定計裂交趾第二百八十章 誰把名將填邊關(求訂閱)第五百三十七章 先鋒第三百一十二章 河州小鎮第七百二十一章 心境第五百六十六章 龍裔血脈第三百二十五章 羣魔亂舞禍上京第七百五十章 改朝換代第七百四十章 北遷都第一百一十章 互踢皮球宋朝堂第三十五章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第一百六十二章 枕邊風吹起來第三百一十九章 姚氏二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硬核戒賭,幫韓世忠上岸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河之策第四百四十三章 撩亂提刀到汴梁第四百九十一章 以逸待勞第二百四十章 陽謀隨勢而發第四百三十二章 回馬直奔上京府第八十二章 業火三千,心中怨起第三百四十七章 世間本無桃花源第一百五十四章 硬核戒賭,幫韓世忠上岸第四百一十六章 大型武俠話劇團第四百一十二章 查人老底笑呵呵第三百六十六章 安坐河間地,且看兩虎爭第三百二十六章 豈有人心似獸心第三百六十四章 淪落百年後,奴意卑入骨第三百五十七章 涼州路途遠,相送人是誰第五百四十七章 國賊第三百二十八章 常有帝王求長生第五百零一章 秦隴總督第五十三章 十年藏拙楊鹽王第二百七十章 策勳歸來猶遺憾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算天算第七百五十一章 人不如故第三百一十九章 姚氏二子第五百零八章 給足面子
第六百三十章 天下豪雄第六百四十八章 前無古人,曠世之戰第四百三十三章 胡馬南下黃河北第三百九十三章 癡肥無能楊鹽王第三百零七章 南北烽煙各自稠第六百二十章 能容天下,豈會容不下一個蔡京第四章 半醉半醒第六百九十四章 生聚人口第七百二十章 責任第十二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四百六十四掌 欲練新軍第一百九十四章 千秋之計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算天算第五百二十三章 隱患第一百零八章 不報睚眥方爲雄第一百六十一章 神仙打架,楊霖榮升背鍋俠第五百三十四章 高高秋月照長城第一百六十二章 枕邊風吹起來第六百一十章 立地成聖第二百八十七章 身體力行爲施教第二百九十二章 授徒何須顏閔材。第二百五十三章 此乃良配第七百一十七章 清洗第四百三十五章 虛誇盛世不如遼第三百七十四章 歲歲太平年,處處征塵起第六百二十三章 楊氏回鶻第一百八十一章 我來扛!第五百一十五章 一言定宰相第七百一十七章 清洗第五百三十一章 那就打吧第九十二章 此人子乎第四百七十四章 破而後立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不虛傳第五百零八章 給足面子第四百二十九章 大聲告訴我,燕地誰說了算第六百九十八章 方帥出征第五百六十二章 鋒芒初試,摧枯拉朽第二百九十二章 授徒何須顏閔材。第七百六十一章 天池水泥第二百三十二章 佛前貪戀人世歡第六百七十六章 言出法隨第一百三十章 不幸言中第七百零九章 宋押司爲宋剃遼發,遼皇帝興遼說宋話第一百四十八章 愛仁賜安寧第五百零六章 各不相同的鄰居們第五百七十九章 驕奢之罪第九十九章 亡國之相第五百六十六章 龍裔血脈第四百八十九章 藏兵待發第五百二十九章 浴火第七百二十六章 後路第七百一十九章 墾荒第七百零四章 把心挖出來,可能都是黑的吧第三百九十七章 陣前無端主將亡第四十七章 甚合朕意第七百四十四章 如同過節第五百一十九章 軍機大事,關門密談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幕開啓第六百六十六章 草原大清掃第四百一十七章 一草一木話離別第三百七十八章 四面邊聲連角起第二百零八章 少女情懷第四百七十八章 啓程第四百八十章 等閒定計裂交趾第二百八十章 誰把名將填邊關(求訂閱)第五百三十七章 先鋒第三百一十二章 河州小鎮第七百二十一章 心境第五百六十六章 龍裔血脈第三百二十五章 羣魔亂舞禍上京第七百五十章 改朝換代第七百四十章 北遷都第一百一十章 互踢皮球宋朝堂第三十五章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第一百六十二章 枕邊風吹起來第三百一十九章 姚氏二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硬核戒賭,幫韓世忠上岸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河之策第四百四十三章 撩亂提刀到汴梁第四百九十一章 以逸待勞第二百四十章 陽謀隨勢而發第四百三十二章 回馬直奔上京府第八十二章 業火三千,心中怨起第三百四十七章 世間本無桃花源第一百五十四章 硬核戒賭,幫韓世忠上岸第四百一十六章 大型武俠話劇團第四百一十二章 查人老底笑呵呵第三百六十六章 安坐河間地,且看兩虎爭第三百二十六章 豈有人心似獸心第三百六十四章 淪落百年後,奴意卑入骨第三百五十七章 涼州路途遠,相送人是誰第五百四十七章 國賊第三百二十八章 常有帝王求長生第五百零一章 秦隴總督第五十三章 十年藏拙楊鹽王第二百七十章 策勳歸來猶遺憾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算天算第七百五十一章 人不如故第三百一十九章 姚氏二子第五百零八章 給足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