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衍聖公也有假

把這兩夥人都給拿下,加上之前抓到的那夥假扮差役的打手,章惇手上握着三夥人,整個案子的主動權也就捏在了手裡。

他剛剛進行了突擊審訊,那些假冒的差役都是孔家的打手,在不久之前,就是他們出手,把府衙的差役給打了。章惇已經讓章衡派人過來指認,只要確定之後,孔家買兇殺人的罪名就跑不掉。

以前的案子也能有個了結,至少死去的差役和官兵能得到公道。

另外兩夥人,一夥是受孔家蠱惑,跑來阻擋欽差的,一夥是龐籍和韓絳派過來,配合演戲的。

到了這時候,區區一個孔家已經不能滿足大傢伙的胃口了。

就從這倆相公開始吧!

你們跳了這麼久,也該收場了!

誰敢阻撓變法,就要付出代價!

“審,立刻審問!”

面對氣勢洶洶的王家軍,那幾個太學生又是怕,但又有些不甘心。

反正他們都存了死志,死在差役手裡,還是死在官兵手裡,沒有什麼區別!

“大家聽着,爲了聖賢而死,我們死得其所,死有餘榮。”

幾個太學生鼓譟着,還真要拼命。

士兵也遲疑起來,正不知道如何處置的時候,章惇笑呵呵走了過來。

“你們不是要爲聖人而死嗎!那我就讓你們看一位朋友。”

章惇讓人把古秦風帶過來,他一露面,就把所有人嚇壞了。

頓時有幾個學生破口大罵,“無恥,原來你早就投靠了朝廷,叛徒,敗類!”

各種污言穢語,都潑到了古秦風的頭上。

這讓古秦風萬分難堪,他鐵青着臉,怒吼道:“你們嚷什麼,我們都被騙了!”他猛地伸出手指,指着孔府的大門,咆哮道:“這裡面住的根本不是聖人苗裔,而是冒牌貨,他們欺騙世人一百多年了,是時候該把這個騙局公佈出來了!”

那些太學生愣了一下,根本不信,紛紛破口大罵,古秦風也急眼了,他猛地拿出了一本古書,舉過了頭頂。

“諸位請看,這是張家的族譜,你們仔細看看,就知道了孔仁玉是假的,現在所謂孔家的子弟根本不是聖人後代,而是張家的後代!我們都被騙了!”

……

當孔家被推出來,和朝廷唱對臺戲的時候,王寧安就讓手下的人做功課了。

其實遍觀孔家幾千年的歷史,越往後,越丟人,蒙古人打進來,還有南宗和北宗之爭,至少表面上還知道誰是正統,有一點臉皮。

等到野豬皮的後代殺來,孔家直接全部屈膝投降了,那跪的叫一個順溜,半點猶豫都沒有。

如果真的按照他們老祖宗的標準,少正卯該殺,那麼孔家人就應該殺一萬遍還嫌少!

王寧安很清楚,所謂衍聖公,就是籠絡天下文人的一個旗號而已。

只要尊奉儒家,以孔孟之道治國,就不能對他們怎麼樣,唯有不斷加恩,任由他們爲所欲爲。

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不需要孔孟之道,也就沒有必要留着孔家!

隨着百家書院的崛起,越來越多人反對獨尊儒術,他們認爲孔子最多隻是一家之言,憑什麼把他放得那麼崇高,其他各家又在哪裡?

既然存了爭鬥的心,就有一幫百家的文人仔細研究。

還真別說,讓他們發現了一點問題。

前面提到過所謂孔末亂孔的事情,按照孔家的說法,孔末並不姓孔,他的祖上是孔林附近的一戶百姓,後來被賜給孔家爲奴,所以才改名孔景。

而孔末則是孔景的後人,和聖人沒有半點血緣關係。

後來到了五代十國,天下大亂,也沒人顧得上孔家。孔末就伺機作亂,把孔家的正統子孫都殺了一個精光,自己冒充聖人子孫。

當時,孔光嗣夫人張氏帶着僅僅九個月的孔仁玉逃回了老家,孔末清點孔家的死者,發現唯獨少了張氏母子,便立刻追到了張家。

面對着凶神惡煞一般的孔末,張氏的老父親張溫毅然將自己的孫子獻出,代替了孔仁玉,被孔末殺死。

等到若干年後,孔仁玉成爲太學士,當時他還名叫張雷,有鄉人將這個案子掀出來,上奏朝廷,經過查證,把孔末斬殺,孔仁玉重新繼承孔家基業,並且發揚光大,子嗣衆多,儼然一霸。

這個故事是不是很眼熟?

同樣的套路,出現了不止一次。

比如最著名的趙氏孤兒。

還有薛家將裡,徐策用自己的骨肉,保住了薛家的後代,後來孩子長大,帶兵殺到京城,替薛家報仇……

像不像?

這就證明了,不但是歷史上,包括戲曲裡,也都存在類似的故事,足見這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段子。

但是段子終究是段子,不能當成歷史!

在後世,有人通過dna測試,發現孔家父系先祖有三個之多……

大宋沒有檢查dna的本事,但是這也難不住有心人。

畢竟距離孔末亂孔,才一百多年,有很多旁證資料,是能證明事情的。

比如他們仔細調查孔末的出身,他是孔家的家生子,對孔家的人非常清楚,他殺光了孔家正統之後,還仔細比對,才發現了張氏失蹤。

通過這一條,就可以知道,雖然孔仁玉當時只有九個月,但是孔末一定見過他。

接下來孔末爲了追殺孔家最後的血脈,到了張家,逼迫他們交出孔仁玉。

按照後來張氏和她哥哥的說法,是張氏的父親張溫,將自己不滿一週歲的孫子獻了出來,替換了孔仁玉。

這就出了一個問題,張溫的孫子,雖然和孔仁玉差不多,但是九個月的孩子,能認錯嗎?張家真的就拿出了自己的骨肉?

你把故事編的再好聽,那也是故事。

而且百家書院的人他們下了很大功夫,發現當孔仁玉重新執掌孔家之後,對張家極盡優待,簡直比對自己人還要好。

當然,你可以解釋成孔仁玉知恩圖報,但是就沒有別的可能嗎?

大家充分開動腦筋,去清點一切證據。

最後還真別說,他們發現了一本保存在張家偏房的族譜。

立刻查閱,他們發現,張氏的哥哥的確有一個兒子,根據判斷,這個孩子就應該是代替孔仁玉死的那個。

只不過問題出來了,因爲按照張家正房的族譜,這個孩子是乾化二年四月出生,僅僅比孔仁玉大了一個月。但是,按照偏房的族譜,這個孩子卻是乾元元年元月出生的,當時還把張溫高興壞了,認爲這個孩子命格不凡,貴不可言,十分寵愛。

如果僅僅當成記錄錯誤處理,也就罷了。

可問題是萬一不是錯的呢?

大傢伙又繼續研究,發現關於孔仁玉幼年的記錄不多,只說他少年老成,比一般的孩子長得高,長得壯,又聰慧,六藝經卷,一學就會,後來更是成爲太學士,有了名聲,得到皇帝賞識,纔給父親和全族報了仇!

但是換個思路呢?

假如當初孔末殺的是孔仁玉呢?

那後來的孔仁玉就是張家的長孫張雷!

他比孔仁玉大了一歲多,所以他比同齡的孩子長得高壯。

何要成爲太學士,然後纔給家裡報仇呢?

如果他真是孔家的嫡孫,光是靠着孔家的名號,就足以橫行無忌了。

而佐證孔仁玉是孔家後代的,只有兩個證人,一個是他母親張氏,一個是他舅舅!

靠着兩個張家人證明,這世上還有這麼荒唐的事情嗎?

……

經過一番梳理,大傢伙理出了一個大概。

孔家的子孫的確都被孔末殺死了,當然了,因爲傳承了幾十代之多,孔末殺死的孔家子孫,是不是真的,無從考證。

姑且算他們是真的,張氏帶着孔仁玉逃到家裡,也是真的。

張家在當地也是大族,力量不小,或許他們想保住這個外孫,但是因爲孔末的勢力更大,他們不得不低頭,把真正的孔仁玉交出去,讓孔末殺了。

在接下來的近二十年來,孔末獨霸曲阜,祭祀孔夫子,胡作非爲,肆無忌憚,得罪了不少人。

而在這些年裡,張家也積累了不少實力和人脈。

索性,他們就讓自己的長孫張雷冒充孔仁玉,去控告孔末,來一個黑吃黑!

既然孔末一介奴僕,都能篡奪孔家之位,那張家憑什麼不可以!

而且在孔仁玉繼承孔家之後,還出現了一個很有趣的事情。

他上奏朝廷,感謝外祖母季氏護佑之恩,爲季氏請了一條龍頭柺杖,還有一個金棒槌,並且張季氏也得到了一個封號,叫“張姥姥”,這個“張姥姥”也是世襲的,而且張家的長子長孫,又是孔家的恩親,世代傳承……貴爲文宣公的孔仁玉給張家建了一片祖林,和孔林一樣,名爲張家林。

在孔仁玉死後,凡是孔家的子孫去祭祀他,必須有張家人跟着,而且有時候還會專門委託張家人來祭祀孔仁玉!

好玩不?

敢情在孔仁玉的眼睛裡,張家人比起孔家人,還要更親!

其實孔仁玉要報恩,可以有很多種辦法,實在是沒有必要,替張家弄一個世代傳承的封號,因爲幾代人之後,他們的親緣關係就很淡了……除非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孔仁玉本身就是張家的人!

所以他纔要求祭祀的時候,必須有張家的嫡孫在場,而且孔氏的人如果不願意來,可以委託張家人代替,因爲在他的眼睛裡,張家人遠比孔家人來的親!

第939章 全面剿殺第525章 “錢”之新解第706章 殺向政事堂第165章 壞入骨髓第518章 潑天大功第417章 一起發瘋的君臣第1117章 父慈子孝第477章 千年世家的覆滅第1121章 不可避免的大戰第113章 王老三的故事第334章 來自六藝的學霸第258章 主動投靠第608章 只敬畏強者第24章 包黑子怒了第1162章 羣賢畢至,少長鹹集第465章 一言不合就殺人第279章 糧食!糧食!第303章 決戰之橫財第1062章 強勢通過第188章 奇蹟之城第184章 從一片空白開始第870章 折家的老頑固第60章 愛讀書的遼國人第824章 仁宗武皇帝第600章 與萬民共天下第354章 朕有兒子了第796章 橫刀立馬狄相公第565章 查抄第1031章 九命文彥博第299章 決戰之崩盤第439章 文彥博和狄青的聯盟第41章 倒黴的王良珣第959章 能幹的政事堂第732章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第1088章 一病不起第32章 線索第479章 刺客身份第366章 恐遼症消失了第318章 惡人王寧安第1046章 狗牙兒要爭氣第100章 爲大宋之崛起而讀書第94章 王良璟的無本生意第672章 王相公的引水妙策第996章 陷入絕境的耶律洪基第643章 六千刀第294章 王寧安的死黨第824章 仁宗武皇帝第872章 種家軍之變第1012章 案情新發現第629章 恩科第1002章 呼之欲出的首相人選第879章 趙曙的新兒子第289章 王家老大第33章 進擊的包拯第301章 包龍圖打坐開封府第700章 有罪證了第469章 有用的小人第12章 廚藝第951章 悽慘的錢家第53章 很了不得的權力第650章 太子要歷練第252章 火燒升龍府第92章 拼命的折老太君第964章 手段各出的學生們第192章 新的商機第457章 權力下鄉第340章 真的猛士第1101章 遷都第235章 君臣議論第314章 恐怖的汴京城第1022章 沒本事,不奸臣第880章 西夏來降第491章 新的太子師第35章 滅殺第1160章 技術突破是關鍵第825章 果斷的曹太后第1122章 好多年前的坑第535章 喜當爹第473章 終於造反了第103章 王寧澤的小書包第235章 君臣議論第365章 榮耀時刻第624章 金殿辯論第93章 實話不好聽第659章 天兵至第382章 小女子蕭觀音第668章 楊廣是個好皇帝第1081章 一個滅村大案第809章 我要告御狀第1135章 各方反應第665章 值錢的于闐人第315章 無憂洞第22章 三國熱第30章 包拯要興學第25章 長街毆鬥第546章 發狠的文彥博第406章 翻臉比翻書還快第1070章 工程師和循吏第1163章 華夏族長第454章 收個學生司馬光
第939章 全面剿殺第525章 “錢”之新解第706章 殺向政事堂第165章 壞入骨髓第518章 潑天大功第417章 一起發瘋的君臣第1117章 父慈子孝第477章 千年世家的覆滅第1121章 不可避免的大戰第113章 王老三的故事第334章 來自六藝的學霸第258章 主動投靠第608章 只敬畏強者第24章 包黑子怒了第1162章 羣賢畢至,少長鹹集第465章 一言不合就殺人第279章 糧食!糧食!第303章 決戰之橫財第1062章 強勢通過第188章 奇蹟之城第184章 從一片空白開始第870章 折家的老頑固第60章 愛讀書的遼國人第824章 仁宗武皇帝第600章 與萬民共天下第354章 朕有兒子了第796章 橫刀立馬狄相公第565章 查抄第1031章 九命文彥博第299章 決戰之崩盤第439章 文彥博和狄青的聯盟第41章 倒黴的王良珣第959章 能幹的政事堂第732章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第1088章 一病不起第32章 線索第479章 刺客身份第366章 恐遼症消失了第318章 惡人王寧安第1046章 狗牙兒要爭氣第100章 爲大宋之崛起而讀書第94章 王良璟的無本生意第672章 王相公的引水妙策第996章 陷入絕境的耶律洪基第643章 六千刀第294章 王寧安的死黨第824章 仁宗武皇帝第872章 種家軍之變第1012章 案情新發現第629章 恩科第1002章 呼之欲出的首相人選第879章 趙曙的新兒子第289章 王家老大第33章 進擊的包拯第301章 包龍圖打坐開封府第700章 有罪證了第469章 有用的小人第12章 廚藝第951章 悽慘的錢家第53章 很了不得的權力第650章 太子要歷練第252章 火燒升龍府第92章 拼命的折老太君第964章 手段各出的學生們第192章 新的商機第457章 權力下鄉第340章 真的猛士第1101章 遷都第235章 君臣議論第314章 恐怖的汴京城第1022章 沒本事,不奸臣第880章 西夏來降第491章 新的太子師第35章 滅殺第1160章 技術突破是關鍵第825章 果斷的曹太后第1122章 好多年前的坑第535章 喜當爹第473章 終於造反了第103章 王寧澤的小書包第235章 君臣議論第365章 榮耀時刻第624章 金殿辯論第93章 實話不好聽第659章 天兵至第382章 小女子蕭觀音第668章 楊廣是個好皇帝第1081章 一個滅村大案第809章 我要告御狀第1135章 各方反應第665章 值錢的于闐人第315章 無憂洞第22章 三國熱第30章 包拯要興學第25章 長街毆鬥第546章 發狠的文彥博第406章 翻臉比翻書還快第1070章 工程師和循吏第1163章 華夏族長第454章 收個學生司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