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

長孫無忌下令將自己遇刺的消息封鎖了。

然而不到半個時辰,他宴請羣臣隨後遇刺的消息,還是傳到了武皇后的立政殿。

武皇后當即派張多海,將此事告訴了李治,就連那刺客喊出的那句話,也命他一字不漏的轉述了。

李治得知後,陷入沉思。

當初唐高宗登基時,想扶持宗室對抗長孫無忌,李元景和李恪一向與長孫無忌不對付,故而被他選中。

後來李元景勾結房遺愛等人,確實圖謀不軌,謀逆篡位,吳王李恪卻是忠心耿耿的。

當時,褚遂良因爲買房案被外放州縣,關隴貴族聲勢大減,長孫無忌爲在朝中再立威信,這才誣陷李恪!

當時的唐高宗在政治智慧上,遠遠不如長孫無忌,並未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結果李恪被殺後,朝堂震驚,滿朝文武全都倒向了長孫無忌,沒有人再敢跟他做對,就連李勣也稱病不敢上朝。

此事沒過多久,褚遂良便回到長安,朝政再次被關隴集團控制。

武媚娘顯然是在提醒他,如今的情形和當初很像,切莫再讓長孫無忌找到機會,將褚遂良給召回長安。

一刻鐘後,王伏勝也過來彙報消息了。

他執掌內侍監,手下也有一套情報網,只不過,每次的消息都沒武媚娘那麼快。

另外,他傳來的消息與武媚娘也略有不同。

“陛下,臣的人並未聽說那刺客說了什麼話。”

李治問:“你的人可當場瞧見刺客刺殺長孫無忌?”

王伏勝低聲道:“那倒沒有。長孫無忌內院戒備森嚴,有三十多處暗哨,很難有人能混進去。”

言外之意,武皇后的人應該也混不進去。

李治見王伏勝處處與武媚娘較勁,難以判斷他消息的真假,擺手道:“罷了,你退下吧,讓薛卿過來一下。”

王伏勝忙道:“大家,薛將軍今晚值休,回家去了。”

薛仁貴出身河東薛氏南祖房,家道中落後,以務農爲生,未得入族譜。

他妻子柳氏卻是一位大家千金,不顧家人反對嫁給他。

薛仁貴正是在妻子勸說下,才投入將軍張士貴麾下,參加了遼東之戰。

後來薛仁貴升爲中郎將後,在長安租間小院,將妻兒接到長安,夫妻二人恩愛非常,相敬如賓。

薛家小院位於城南大業坊。

薛仁貴回坊後,在大街上買了個錦盒,將藍田玉棋子包好,又在路上買了兩根“寒具”,這纔回到家門口,敲了敲門。

一陣“噠噠噠”的聲音響起,大門被人打開,門後卻是個六七歲的胖大小子。

那小童戴着虎頭帽,穿着厚厚的氈衣,外面披着小褂,顯得生龍活虎。

“呀,爹真的回來了,給我帶吃的了嗎?”小童轉到薛仁貴身後,就去翻他的大手,“啊,是寒具!”

這小童是薛仁貴長子,薛訥。

薛仁貴摸了摸兒子小臉,笑道:“怎麼這麼晚都不睡?你怎知爹要回來,是娘告訴你的嗎?”

薛訥一邊吃着寒具,一邊探頭探腦的望着薛仁貴另一隻手中的錦盒,說:“裴叔來了,他說您今天可能會回來。”

薛仁貴聽說裴行儉來訪,心中一意,裴行儉雖是河東世族,卻不像其他世族那般瞧不起他,兩人私交不錯。

他先來到廚房,找到正在忙碌的妻子柳氏。

“良人回來了。”柳氏正在篩酒。

“夫人,這個給你。”薛仁貴遞過錦盒。

柳氏十分驚喜,笑道:“今兒個又不是我生辰,怎地突然給我這個,裡面是什麼呀?”

薛仁貴道:“皇后賜的一副藍田玉棋子。”

柳氏吃了一驚,急忙推了回去。

“你是聖人身邊的護衛,怎能收皇后賞賜。拿人手短,將來皇后要你替她辦事可怎麼辦?”

薛仁貴笑道:“夫人勿慮,聖人知道此事,他讓我收下,算是聖人所賜。”

柳氏這才把心放回肚子裡,打開錦盒,見盒中有兩個精緻的棋奩,揭開一個奩蓋,裡面亮光閃閃,是一盒白玉棋子。

柳氏捂住了嘴,喜道:“我在家中,也未見過如此優質的藍田白玉,這一盒只怕值數十萬錢呢!”

薛仁貴揚了揚眉,道:“這是陛下御賜,以後可做傳家寶流傳下去,怎可言賣?”

“我又沒說要賣。”柳氏嗔怪的看了他一眼,將篩好的酒遞給他。

“裴縣令在你小書房等着呢,快去吧。”

薛仁貴在妻子臉上親了一口,提着酒壺,推門進入小書房。

裴行儉正站在牆角,欣賞一幅掛在牆上的塞外圖畫。

薛仁貴笑道:“這是我夫人在西市,從一個落魄書生那買來的,並非大家之手,讓守約見笑了。”

裴行儉只嘆了口氣,並未說話。

兩人對案飲酒,不一會,柳氏又上了兩個下酒小菜。

薛仁貴知道裴行儉來找他定然有事,然而等了半天,裴行儉卻一言不發,令他好生奇怪。

薛仁貴性格沉悶,裴行儉則頗爲健談,以前二人相處,都是裴行儉說的多,薛仁貴聽的多。

如今裴行儉忽然變成悶葫蘆,讓薛仁貴頗不習慣。

“守約,你到底怎麼了?”他問。

裴行儉舉杯道:“別的先不提,聽說兄長遷任千牛衛中郎將,深得聖人信任,恭喜。”

薛仁貴舉杯道:“多謝。”

去年,唐高宗巡幸萬年宮時,天降大雨,山洪暴發,洪水衝到萬年宮北門,守門將士紛紛逃走。

薛仁貴冒死登上城樓,向行宮大聲示警,最終唐高宗得以脫險,薛仁貴也因此被賞賜了一匹馬,還負責守衛玄武門。

自那以後,所有人都覺得薛仁貴前途無量,將來必受重用,如今被遷任千牛衛,理所應當。

裴行儉緩緩道:“武皇后冊封已有近月,月初的朔望朝,大臣們紛紛稱病抗議,陛下卻無動於衷。所以明日的朔望朝,必將有一場大論。”

薛仁貴是純粹武將。對朝堂爭鬥並不關心,默默給裴行儉倒了杯酒,沒有做聲。

裴行儉輕輕道:“兄長,明日朝會之後,你我也許就沒機會對坐飲酒啦。”

薛仁貴愣道:“這是爲何?”

裴行儉嘆道:“我得罪了武皇后,明日必會有人在朝堂攻擊我,只怕我會和褚遂良一樣,外放州縣。”

薛仁貴沉默了一會,道:“果真如此,明日我當在朝堂爲你分辯!”

“不。”裴行儉擡手道,“裴某當初反對廢后,已料到這一天,並不後悔。只是我有份奏表,需上奏聖人。我明日被彈劾後,只怕聖人對我着惱,不願看我奏表。”

薛仁貴道:“你想讓我幫你遞上這奏表?”

裴行儉道:“不錯,而且最好是朝堂之後上呈聖人,以免被人干擾。”

薛仁貴道:“奏表何在?”

裴行儉從袖子裡取出一份公文,遞給薛仁貴,薛仁貴翻開一看,表情很快變得凝重。

“這上面記載的內容,可屬實?”薛仁貴擡頭凝視着他。

裴行儉沉聲道:“都是我親自調查而來,絕對屬實。倘若置之不理,長安城將會有一場大饑荒。”

薛仁貴又將奏表來回細看了兩遍,道:“你上面記載,明年關中欠收,也是考察過的?”

裴行儉道:“我派出十二名親信,花了三個月時間,將關中所有田陌檢查無漏。”

薛仁貴點點頭,道:“這奏表我定親手交給聖人。”

裴行儉微笑道:“有兄長這句話,裴某可以安心離開長安了。”

薛仁貴想了想,道:“守約,不如我現在進宮,將這份奏表上呈聖人,也許聖人對你……”

裴行儉打斷道:“兄長好意,小弟心領。只是武氏雖被立爲皇后,長孫太尉卻並無退讓之意,朝堂之上,還會有一場更激烈的爭鬥。小弟外放州縣,得以避禍,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薛仁貴見他堅持,也就不勸了。

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
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