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

平康坊是長安城最有名的裡坊之一,坊內有三曲煙花柳巷,紅樓藝館,是文人墨客和京都俠少匯聚之地。

坊門之外,進進出出,比城門口更加熱鬧。

李治站在平康坊外,目光卻望着遠處坊牆開的一扇大門。

朱漆色的大門,中央挺着兩顆獬豸獸頭,銜着鎏金銅環。

門口陳列着兩排戟架,還有甲士豪奴看守,顯得頗爲氣派。

長安一百零八坊爲了便於治安管理,坊牆嚴禁開牆,所有人都只能從坊門進出。

然而也有例外。

三品以上的王公貴戚,允許鑿開坊牆,將門面朝大街,這座豪宅內,顯然住着一位三品以上大員。

這座門並非主門,門楣上沒有牌匾,李治因問:“這是誰家府宅?”

武媚娘看了他一眼,道:“九郎,這是褚遂良的府邸。”

李治眉頭一挑,道:“褚遂良不是被貶了嗎?”

武媚娘道:“他雖被貶,但不少人都覺得他能夠回來呢,就包括他的家人。”

李治瞬間就明白了。

褚遂良官職雖被貶,他家人卻還住在這裡,這些人不知收斂,反狐假虎威,愈加張揚。

況且,這座豪宅並非朝廷賞賜給褚遂良的河南郡公府,而是褚遂良低價從一名粟特官員手中買下。

當時,便有監察御史彈劾褚遂良,唐高宗便藉故將褚遂良貶出長安。

然而不到兩年,唐高宗與長孫無忌在長安鬥法以失敗告終,褚遂良又被召回,官復原職。

彈劾之事不了了之,這座府邸也歸了褚遂良。而彈劾褚遂良的監察御史韋思謙,卻被貶出長安。

如今褚遂良再次被貶,褚家人沒有選擇低調行事,反如此張揚,正是認爲他還會被召回長安,故而擺出張揚的姿態。

李治搖了搖頭,道:“走吧,進坊。”

平康坊內的街道比不上外面的主街道,卻也還算寬闊,坊內商鋪林立,小販們沿街叫賣,很是熱鬧。

武媚娘也來了興致,在一些首飾攤販前流連駐足,雖都是些不值錢的玩意,卻也看的興致勃勃。

李治見她拿着一支木釵把玩,木釵雖普通,尾部卻雕刻了一隻栩栩如生的鳳凰,比鳳釵上鏤刻的鳳凰還要逼真。

李治買下木釵,戴在她頭上,武媚娘朝他嫣然一笑,狹長的鳳目舒展開來,彷彿兩片柳葉。

李治見街邊有個酒坊,裡面傳來陣陣談話之聲,似乎隱隱聽到吐蕃兩個字。

李治心中一動,朝着酒坊走去。

這是間服務於底層平民的酒坊,剛到門口,便瞧見裡面髒亂不堪,亂哄哄一片,一陣酒味混雜着酸味,撲鼻而來。

武媚娘眉頭皺了起來。

張多海察言觀色,陪笑道:“阿郎,這地方不大幹淨,還是換一家吧。”

李治看了武媚娘一眼,笑道:“娘子,要不你去別處攤子轉轉吧,我進去聽聽他們說些什麼。”

武媚娘橫了張多海一眼,怪他多嘴,微笑道:“我跟你一起去,我也想聽聽他們議論什麼。”

李治遂帶着她進入酒坊,走到一張桌子旁,王伏勝忙在李治坐下前,用袖子擦了擦,又喊來店夥,命他篩酒來。

張多海也搶在武媚娘前面,將武媚娘要坐的椅子擦了擦,武媚娘這才落座。

不一會,店夥計篩酒過來。

武媚娘見酒太過渾濁,命夥計取篩具過來,想親自幫李治再篩淨一些。

不等她篩完,李治便起身朝着遠處一張桌子走了過去,薛仁貴和王伏勝立刻跟了過去。

武媚娘探頭看去,原來是兩個男子正在高談闊論。

一人是個精瘦瘦的行商,另一人大冬天赤裸着胳膊,肌肉虯結,像是個武夫。

兩人議論的正是來大唐朝拜的各國使節,隱約能聽到“吐蕃”、“第一”等詞。

眼瞧着李治走到兩人身邊,也不知跟他們說了什麼,竟一會就混熟了,那武夫還將手搭在李治肩膀上。

張多海齜了齜牙,道:“哎呦,哪來的田舍漢,如此粗蠻,王伏勝死人呀,竟不阻攔。”

武媚娘斜了他一眼,道:“王伏勝比你有眼力見多了,沒見九郎跟他們談的歡喜,你偏要打擾。”

張多海憨憨一笑。

便在這時,一名醉醺醺的酒客忽然走過來,擋住武媚娘視線。

“小娘子,你這雙眼睛可真像兩個鉤子,把阿郎的魂都勾去了,讓阿郎瞧瞧你的臉。”醉漢大笑着,伸手就要去摘她面巾。

武媚娘眼簾低垂,一動不動,一旁的張多海早已伸出手,捏住那酒客手指,向上一掰。

那酒客手指瞬間被折斷,疼的要大叫,卻被張多海捂住嘴巴,怕他打攪到李治談興。

張多海把醉漢拉出去,不一會便回來了。

過了一會,李治與那兩人喝完酒,面帶微笑的走了回來。

武媚娘微笑道:“和他們說什麼了,竟如此歡喜?”

李治將她篩好的酒喝了,笑道:“關於外國使節的事,還和吐蕃有關,咱們出去再說吧。”

幾人離開酒肆。

出酒坊後,紅日越升越高,已過了巳時,大街上更加熱鬧了,已有不少藝人在街邊擺雜耍攤位。

噴火、胸口碎石、耍猴弄蛇、蹈舞賣唱,熱鬧極了,還有不少人是外國人在表演。

武媚娘又問起李治剛纔與那兩人說了什麼。

李治道:“還記得我命人舉辦了一個招待外國使節的宴會嗎?”

武媚娘點點下巴。

李治道:“有外國使節對咱們排的座次不滿,約好在西市打擂臺。”

武媚娘哼道:“定是吐蕃人的主意。”

李治道:“不止吐蕃,排在後面的國家,也都想往前挪幾名。他們約定各派一人,鬥上一場,排定名次,到時再聯名上書鴻臚寺,大朝會的位次,就按他們排的位次定。”

武媚娘道:“他們倒立起規矩來了。”

李治笑道:“他們上書是他們的事,聽不聽是咱們的事。”

武媚娘笑了笑,道:“那他們可比出結果沒有,誰拔了頭籌?”

李治笑容一收,道:“吐蕃使節‘都布’,得了頭名。”

武媚娘微微頷首:“倒是有些手段。”

這時,一輛奇怪的馬車從兩人旁邊經過。

那馬車的樣式倒並不奇怪,只是蓋在馬車上的帷幕是綠色的,上面還有很多奇怪花紋,並非唐人風格。

趕車的是名壯漢,身高八尺,比薛仁貴還強壯幾分,穿着奇怪的藍色碎邊服,頭上頂着個圓圓的金屬帽子。

綠帷馬車前行沒多久,在一間金銀器鋪外面停下,趕車的壯漢竟趴在地上。

一名女子從馬車上走下來,踩着壯漢背部下來的。

在唐朝,也有貴婦人踩着奴隸背部下馬車,然而外國女人卻很少有如此行爲,頓時引來不少人側目。

那外國女子身材豐滿高挑,容貌美麗,臉上塗有幾道綠痕,更多了幾分神秘妖媚。

馬車中又下來兩名女護衛,穿着甲裝,裡面襯着紅色中單,外面再套着個大披風。

眼瞧她們進入金銀鋪,李治皺眉道:“也不知那幾個女子,是哪國的貴族。”

武媚娘淺淺一笑,湊到他耳邊,笑道:“九郎,你說那女子,會不會是東女女王?”

李治心中一動,道:“應該就是了,她要去你家參加壽宴,所以去金銀鋪買一件禮物,當做壽禮。”

忽聽馬蹄聲響,一支馬隊奔來,在金銀鋪外停了下來,正是剛纔那羣吐蕃人。

他們相互低語幾句,也跟進了金銀鋪。

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
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