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

十二月下旬,風刀霜劍,樹枝上的露珠俱結了冰霜,長安城春明門之外,駛來一輛馬車。

車內坐着兩個老人,一人身材頎長,手中拿着一幅山水畫,嘴角含笑,正是被李治派去三門峽的盧承慶。

“閻兄不愧是大唐第一妙手,這幅‘三門峽圖’大氣磅礴,栩栩如生,陛下若見,定然滿意。”

盧承慶身邊的老人比他年輕幾歲,留着七寸長鬚,是工部尚書閻立本。

閻立本曾畫過“秦府十八學士圖”,又奉李世民之命,畫“凌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在唐朝畫家之中,被譽爲丹青神話。

他微微一笑,道:“盧兄過譽了。在下當年擔任將作大監時,也曾去過三門峽,想在附近修條棧道,避過險關,卻未能成功。今日能幫上些小忙,也算了卻一樁遺憾。”

盧承慶感嘆道:“閻兄高義。若能打通這條水道,不知能節省多少人力物力。”

閻立本正色道:“在下心中一直有個疑問。陛下讓盧兄勘探三門峽,是打算徵調勞力,強行鑿開礁石嗎?”

盧承慶知道閻立本在擔心什麼。

根據這次的觀測,三門峽水流湍急,根本無立足之地。

若強行搭建木橋,讓勞力去開鑿,還不知要有多少人淹死在三門峽水域。

“閻兄不必擔心,依老夫之見,陛下似另有辦法,絕非強行徵調勞力去開鑿。”

閻立本道:“倘若陛下真有此意呢?”

盧承慶昂然道:“盧某必當死諫!”

閻立本點點頭,不再多言。

兩人進入皇城後,各自分手。

盧承慶先去了一趟戶部,見司衙內並未出什麼亂子,所有官員各司其職,這才前往甘露殿求見。

李治得知他帶回一幅三門峽圖,忙命他呈上。

一眼看去,只覺一股洶涌磅礴的氣勢迎面撲來,彷彿黃河之水躍然紙上,竟要奔流而出。

細細端詳,只見峽谷兩岸夾水,壁立千仞,怪石嶙峋。

河心兩座大如小島的礁石,將河水分爲三股,形成“人門”、“鬼門”、“神門”三座大門。

畫中還有一艘船,正以極快的速度駛向三門峽其中一門。

湊近一瞧,隱隱還能看到船頭有個小人,正指揮船手,調整風帆和舵向。

那小人手舞足蹈,顯得非常焦急,更彰顯出三門峽的兇險。

根據人船比例,那艘船並不大,只是艘中型船,便已如此危險,由此可知,大貨船根本無法通行。

過三門之後,是座大山,名爲“抵柱山”,洶涌的河流被砥柱山擋住,一分爲二,分流而過。

盧承慶在一旁解釋,說只要通過三門,水流受砥柱山阻擋,便舒緩很多,再無危險。

中流砥柱,便因此而來。

李治端看良久,暗暗點頭。

只要炸了這兩個大礁石,三門峽便是一條寬闊安全的水道,洛陽的糧食就能源源不斷的運到長安。

他勉勵了盧承慶兩句,又詢問了三門峽周邊一些情況,盧承慶一一回答了。

李治心中有了數,第二天常朝之後,下達一道詔令,讓三省六部、九寺五監、以及御史臺四品以上官員,未時中旬,在右延明門等候。

除這些人外,李治還特意欽點了劉仁軌,讓他一同參加。

消息傳到門下省後,韓璦將旨意轉達給手下兩名侍郎。

崔敦禮雖也是侍中,平日卻在兵部坐衙,無需他去通知,於是,他命人把劉仁軌喊了過來。

“劉給事,陛下有旨,讓你我未時中旬,去右延明門外候旨,可能是要宮廷設宴,你莫要忘了。”韓璦笑容滿面的道。

原本他並不喜劉仁軌,可既然皇帝對他另眼相看,他也要稍加籠絡了。

劉仁軌應了聲是,也不多問,拱手告退。

劉仁軌在門下省的差使,和中書省的中書舍人完全對應。

中書省六名中書舍人,負責制誥,門下省則有四名給事郎,負責審覈誥書。

若發現不滿意或不合規制的地方,再上報侍中和門下侍郎。

給事郎權利其實很大,只不過品級不高,只有五品,與劉仁軌這個年齡的官員不相稱。

其他幾名給事郎都才三四十歲,最年輕的裴炎只二十八歲,獨他已近六旬。

劉仁軌話不多,辦事卻很利索,未時不到,就解決了手頭上的工作。

唐朝官員,並未具體規定下衙時間,只要辦完手中差事就行,不少門下省官員,都已回家去了。

劉仁軌無事可做,便拿出一本書讀着,約莫捱到未時一刻,韓璦派人請他過去。

門下省位於中軸線以東,劉仁軌與韓璦、兩名門下侍郎會合後,一同向西而行,穿過左延明門,很快來到右延明門。

其他官員也都到的差不多了。

劉仁軌和徐孝德、上官儀匯合,上官儀笑道:“劉葫蘆,陛下下旨召四品以上官員,獨你一個是五品,看來你的恩寵要來了。”

劉仁軌道:“還不知是要幹什麼,也許陛下有什麼事要問我,也未可知。”

上官儀笑罵:“有什麼事只你一人知道?這話聽着好不輕狂!”

徐孝德道:“我琢磨着,陛下應該是打算設宴。”

劉仁軌道:“好端端,爲何在內庭設宴?”

шшш ◆тт kán ◆¢ 〇

徐孝德笑道:“我哪知道,也許聖人忽然來了興致,誰又能琢磨透聖人心思呢?”

官員們說說笑笑,心情都很放鬆,跟着王伏勝過了兩儀門、月華門、安仁門,竟到了後宮內院。

衆官都疑惑了。

以前倒也來過後宮,比如前往凌煙閣,觀雲殿,與太宗皇帝緬懷當年打江山的日子,共進文酒之會。

然而安仁門位於中軸線以西,凌煙閣和觀雲殿都在東邊。

再往前走,就是西海池、北海池和南海池,鮮有官員來此。

韓璦高聲道:“王大監,咱們這是去哪啊?”

王伏勝道:“前往禁苑。”

羣臣這才恍然,跟着王伏勝一路前行,沿途倒也領略了一番後宮景緻。

不一會,穿過玄武門,來到禁苑,一路朝着東北而行,很快來到一座小院子前。

院子周圍,盡是手執刀柄的千牛衛,戒備森嚴,官員們都暗暗心驚。

許敬宗認出此處是虎圈,低聲道:“莫非是哪個外國使節,獻給陛下老虎,陛下讓我們來觀賞?”

衆人都問鴻臚寺卿許圉師。

許圉師捻鬚道:“安息國倒是獻了頭老虎,可與別的老虎都安置在典廄署,未聽說轉到了禁苑啊。”

將作大監閻立德臉色蒼白,喃喃自語道:“莫非陛下煉好丹藥,想要讓我們都服下?”

閻立本道:“兄長,你在說什麼?”

閻立德只搖頭嘆息,沒有做聲。

王伏勝讓羣臣在院外等候,進入院中,正要向李治彙報,卻見李治正在和薛仁貴說話。

“薛卿,此物你猜是什麼?”李治手指捏着一堆黑色粉末,微笑着問。

薛仁貴遲疑了一會,道:“似有硫磺之味,應是藥粉吧?”

李治笑了笑,道:“不錯,確實是一種藥粉,不過是種特別的藥粉,待會也許會讓你大吃一驚。”

這正是李治命匠人最新研製好的火藥。

火藥配方很簡單,硫磺、木炭和硝石的最佳比例,是1比1.5比7.5,學歷史的都知道。

原料也非常廣泛,這個時期的硝石又叫“消石”,和硫磺一樣,都是藥材,唐朝地大物博,硝石礦、硫磺礦都有很多。

太醫署將原料送來後,李治讓將作監的匠人們將三種材料按照比例,稱量研磨,煉製成粉。

再浸泡、晾乾、篩選,得到火藥顆粒。

因火藥太過危險,李治命人在虎圈內,又修建幾座庫房,相隔較遠,就算髮生意外,也能將損害降到最低。

如此煉製好的火藥,已有兩千多斤,全都存放在虎圈倉庫中。

王伏勝上前道:“陛下,大臣們已經都到了。”

李治點點頭,出了院子,羣臣紛紛向他見禮。

李治擡手道:“衆卿不必多禮,今日過來,是讓你們瞧一樣東西的,大家都隨朕來吧。”

朝衆大臣招了招手,轉身朝虎圈方向而去。

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
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