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

不到一個時辰,兩場最重要的朝議,都由擁武派官員佔據上風。

許敬宗心情十分愉悅,邁着四方步出列,拱手道:“陛下,老臣有事啓奏。”

“講。”

許敬宗道:“皇后新立,且有子嗣,按照立嫡立長的舊制,應該重立儲君,請陛下聖裁。”

韓璦急忙出列,道:“武皇后新立,皇子還年幼,臣以爲不必急着改立太子。”

許敬宗斜了他一眼,道:“這是祖宗留下的制度,太宗皇帝時期,舊太子李承乾被廢,新太子考慮的也是皇后子嗣,韓侍中也要反對嗎?”

韓璦哼了一聲,道:“當時皇子皆已成年,情況不同,不可相提並論。武皇后膝下皇子,最長不過三歲,現就立爲太子,未免太早。”

許敬宗道:“無論如何,嫡皇子尚存,卻由庶皇子當太子,於制不合,必引天下非議。”

韓璦道:“既是如此,可先廢去舊太子,暫不立新太子。”

李治插嘴道:“那就將原太子李忠降爲親王,另外冊封李忠之母,御女劉氏爲淑妃。”

韓璦吃了一驚,大聲道:“陛下,劉氏位份低微,突然升爲四夫人,不合規制。”

所謂四夫人是: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地位僅次於皇后,在宮中享有較高地位和尊榮。

李治道:“她是皇長子之母,況且李忠爲人至孝,無故廢爲親王,對他也不公。朕冊封劉氏爲淑妃,也算補償,有何不可?”

李義府微笑道:“陛下聖明,原太子確無過錯,理應補償。”

韓璦道:“就算如此,冊封劉氏爲九嬪便可,不可升爲四夫人。”

羣臣紛紛出列,反對此事。

除李義府外,許敬宗等擁武派官員也未出言支持李治,因爲此事並不符合武皇后利益。

李治朝他們看了一眼,並不奇怪。

正如他猜測,武媚娘手段高明,已收服了許敬宗,其他擁武官員多是許敬宗拉攏,所以都以他爲首,偏向武皇后。

某種意義來說,武媚娘雖纔剛剛當上皇后,在朝堂上卻已經有她自己的力量了。

撇開許敬宗等人不提,倒是李義府讓他有些意外。

看來當初唐高宗保住他官職,讓他對唐高宗更爲忠心,與許敬宗一黨有些微區別。

眼下還需許敬宗等人制衡世家派系,但也不能再讓他們坐大,需儘快培養自己心腹,以免武媚娘在朝堂尾大不掉。

這些念頭在李治腦海中一閃而逝,他微笑道:“就依韓相所言,冊封劉氏爲九嬪,具體事宜,政事堂商議便可。”

許敬宗忙道:“陛下,既然舊太子被廢,需立刻立定新太子,否則國家根基不穩。”

韓璦急忙出聲反對:“陛下青春正盛,何必急於立太子,不如等五皇子再長几歲,再議不遲!”

霎時間,兩幫朝臣爲議定太子之事,又爭論起來。

李治這時若偏向許敬宗等人,直接便可定下此事,畢竟有祖宗規矩在那。

不過他暫時不想立太子,以免擁武派勢力坐大,遂並未做聲,任由雙方爭執。

雙方正爭的面紅耳赤之時,于志寧忽然出列。

“陛下,太宗皇帝是在中山王八歲時冊立太子。先太子李忠,也是九歲時冊立太子。如今您的嫡長子只有三歲,陛下又身體安康,何必急於立太子?”

他瞥了許敬宗一眼,道:“有些大臣說什麼根基不穩,急立太子,是否在盼着陛下龍體有恙?”

許敬宗臉色大變,急道:“陛下,于志寧一派胡言,老臣絕無此意。”

李治見火候差不多了,揮手道:“冊立太子之事,容後再議,不必急於現在。”

韓璦、來濟等人見終於扳回一城,心中一鬆,朝于志寧看了過去,點頭表示感謝。

這時,御史中丞袁公瑜出列,舉着笏板道:“陛下,臣要彈劾長安縣令裴行儉,身爲朝廷重臣,卻流連平康坊三曲之地,與歌姬舞女風流廝混,有辱朝廷體面。”

李治心道:“武媚孃的報復來了。”朗聲道:“裴行儉何在?”

一個站在大門附近的官員大步出列,舉着笏板道:“長安縣令裴行儉,拜見陛下。”

長安縣令是正五品上階,剛好卡在能夠進殿的官員門檻上。

李治細細打量着他,見他年過三旬,身材挺拔,面色儒雅,暗讚一聲,道:“裴縣令,袁中丞所彈劾之事,是否屬實?”

裴行儉低聲道:“卑職行爲荒唐,請陛下降罪。”

李治微微一愣,沒想到他全不辯駁,自己就算想幫他,也不便開口了。

他沉吟不語,目光在朝堂四處打量,等了半晌,竟無一人爲裴行儉求情。

按理來說,裴行儉就算不是關隴集團核心成員,也是河東裴氏,世家大族的一員。

爲何韓璦等人都不爲他說話?

李勣忽然出列,道:“陛下,裴縣令夫人早逝,常去青樓喝酒買醉,雖有罪過,並非毫無緣由,請陛下明鑑。”

李治見總算有臺階可下,便道:“裴縣令,朕就罰你去前線,程知節麾下擔任郎將,戴罪立功。”

裴行儉先是一愣,隨即大喜:“臣領旨!”

大軍出征,正是建功立業的時候,對裴行儉這種長期不得施展才華之人,簡直是種賞賜。

袁公瑜急忙道:“陛下,裴縣令是文官,驟然去軍中任職,只恐於戰事不利,不如讓他去西州都督府,當一個長史吧。”

李治擺手道:“文臣未必不能帶兵,武將也不代表不能牧治地方。此事不必再議,下個議題。”

薛仁貴率領着十幾名千牛衛,拉着一輛皇家馬車,策馬狂奔,很快來到盧博濤的府邸。

盧博濤雖只八品官,卻是范陽盧氏出身,在平康坊有一座八畝地的二進小院。

薛仁貴直闖入府,傳達皇帝旨意,將盧博濤妻妾、兒女,全部帶入車中,隨後護着馬車,向大明宮返回。

行至一個十字路口時,有人忽然喊住了他。

“薛賢侄,可真巧啊!”路邊走過來一名華服老者,白髮蒼蒼,滿臉都是皺紋。

此人正是河東薛氏家主,薛道紳。

薛仁貴拱手道:“薛禮見過族長,晚輩有聖旨在身,不能全禮,還請族長見諒。”

便在這時,橫街上過來一輛馬車。

那馬不知如何受了驚,狂奔猛飆,車伕不斷呼喊:“閃開,都快閃開啊!”

受瘋馬影響,十字口人羣轟然大亂,不少人朝薛仁貴手下馬隊擠來,千牛衛們攔都攔不住。

薛仁貴伸手在馬鞍一按,凌空躍起,奔到瘋馬跟前,拽住繮繩,大喝一聲,右腳蹬在地上,將瘋馬生生拽住。

他目光一掃,發現有人趁亂接近皇家馬車,喝道:“衆衛聽令,抓住靠近馬車的那人!”

衆千牛衛正在攔截混亂的百姓,聞言齊刷刷拔刀,喝退百姓,奔到馬車旁,那人卻早已擠入人羣不見。

薛仁貴目光如鷹,看得分明,那人離開時,將一個紙團扔進馬車,當即大步走了過去。

一隻手抓住他手臂,笑道:“薛賢侄,朝堂兇險,過剛易折,有時裝裝糊塗,方是智者所爲。”正是薛道紳。

薛仁貴甩開他手臂,道:“薛某隻知盡忠職守,忠於天子,別的一概不管。”

薛道紳哼了一聲,道:“你不想重歸族譜嗎?這可是你父親臨死前的心願。”

“薛某無需重歸族譜,也能光耀門楣。”薛仁貴頭也不回的走了。

他走到馬車邊,掀開車窗,只見盧博濤之妻正在揉開紙團,劈手奪過,沉聲道:“都下來。”

衆家眷下來後,他讓衛士將馬車仔細搜查一遍,確認萬無一失,才讓他們重新上車。

在馬隊不遠處,一名麪皮白淨的男子正觀察着馬隊。

他自語道:“需得趕緊把情況彙報給皇后殿下。”翻身上馬,朝大明宮方向策馬而去。

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
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