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

李勣在軍方影響力極大,他一出聲,一衆武將紛紛出聲應和,許敬宗等人也急忙附聲。

金仁問十分焦急,忍不住道:“高句麗調集二十萬大兵,我新羅卻只有八萬守軍,就算無有靺鞨、百濟,也恐抵擋不住。”

韓璦冷哼道:“李司空說的好輕巧,倘若新羅被滅,高句麗再無後顧之憂,屆時又當如何?”

一名黑臉官員忽然出列,道:“臣附議李司空,高句麗強弩之末,不足爲患。”

徐孝德吃了一驚,望向出列的劉仁軌,暗道:“原來他的不足爲慮,指的是這個。哎,此話背地裡可說說,怎能在朝堂上說出,劉葫蘆,你糊塗啊!”

他卻不知,李治認出劉仁軌後,心中只有歡喜。

韓璦冷聲道:“劉仁軌,你一個田舍漢,胸無點墨,全憑先人恩蔭,才位列朝堂,此處哪有你說話的份,還不退下!”

劉仁軌和薛仁貴一樣,務農出身,卻沒有薛仁貴的軍功。

他未有功名,未拜名師,全憑任瑰舉薦,才步入仕途。

有人說,他自稱漢章帝劉炟之後,任瑰才舉薦他,在士林之中名聲極差,被斥爲末流。

因他名聲不好,宦海沉浮三十多年,兩鬢斑白,卻還只是個給事郎。

只有徐孝德等一班老友,才知他學問高超,見識過人,只可惜世人卻不知罷了。

韓璦是劉仁軌頂頭上司,劉仁軌不敢跟他嗆聲,只好退回去。

李治忽然道:“你們舉薦英國公,可英國公卻認爲不該出兵遼東,朕也不知該聽誰的。罷罷,朕近來正琢磨着御駕親征,如此一來,諸卿也不用爲主帥人選相爭。”

御駕親征四字,正是昨晚徐槿在他後背寫下。

此話一出,滿堂震驚。

衆臣齊聲道:“陛下,不可啊!”

李治朗聲道:“遼東乃心腹大患,朕御駕親征,才能鼓舞全軍士氣,當年先帝不也御駕親征,何獨朕不行?”

羣臣面面相覷,一時都傻了眼,哪知道爭來爭去,竟爭出這麼個結果!

李治一揮手:“既無異議,就這麼定了,幾位宰相和兵部先議定一下,做好出徵準備。後日常朝,再詳論此事。退朝。”

平日裡,唐高宗便總是對高句麗念念不忘。

他又剛剛廢王立武,意氣風發,再不受大臣擺佈,忽萌御駕親征的想法,羣臣都覺得正常,並未有人生疑。

面對皇帝如此主張,大唐官員們第一次達成一致,全部反對。

這位新天子雖剛剛展現出些手腕,畢竟不是太宗皇帝。

連太宗皇帝都征討失敗,新天子更不可能成功,反而很可能胡亂指揮,導致大敗。

此事關乎大唐興衰,也關乎每個人切身利益。

政事堂內,世家派、擁武派、中立派的首腦一番商議後,首次達成一致,反對皇帝親征。

然而如何才能打消皇帝親征的念頭呢?

派其他大臣當元帥,皇帝絕不願意,也沒哪個將領,敢跟皇帝爭主將。

那就只剩一個辦法,支持李勣的主張,認定高句麗這次出征必敗,大唐不用理會新羅。

到了下午,李治的桌子上就堆滿了奏章,內容幾乎一樣,都說高句麗此戰必敗,大唐不必勞師動衆,應該繼續對西突厥用兵。

甚至還有官員開始攻擊新羅,把新羅建國以來的劣行都寫下。

比如,最開始新羅弱小時,受倭國入侵,向高句麗求援。

高句麗救他後,又和百濟聯手對付高句麗。

五代時期(唐朝對南北朝和隋朝的統稱),新羅進入強盛期,就開始聯合百濟攻高句麗,節節勝利後,又偷襲同盟國百濟。

最終高句麗和百濟聯手,將新羅打回原形,新羅才向唐朝臣服,藉助唐朝之力,對付這兩國。

如此反覆無常之國,不必救援。

連這樣的奏章都寫出,可見羣臣多麼怕他親征。

到了晚上,連武媚娘也來試探了。

李治裝作一副委屈的樣子,感嘆道:“朕自問並非楊廣那種昏君,羣臣爲何將朕看的如此不堪?”

武媚娘也摸不清他想法,只得勸道:“陛下想御駕親征,將來有的是機會,何必急於一時?”

李治朝椅子上一靠,擺手道:“罷了罷了,他們都反對,朕就算堅持親征,也沒幾分意思。此事不必再提。”

羣臣得知皇帝妥協後,都鬆了一口氣,最倒黴的是世家派系,被皇帝這麼一鬧,一番部署又白費。

新羅使節金仁問更可憐了,從原來的香餑餑,變得無人問津,受到羣臣冷落。

十二月初八,一場大雪冰封長安城。

各國使節也陸續來到長安,人數比想象的要多。

本以爲賀魯阻隔西域,一衆小國都不會來大唐朝拜。

後來才知,賀魯控制西域後,變本加厲的向一番小國勒索財物、糧草、馬匹。

這些小國不堪其擾,又聽說唐朝出兵討伐西突厥,故而紛紛派遣使節,進送貢品,懇請大唐儘快消滅西突厥這個惡霸。

除這些小國外,還有兩個大國也派遣使節來唐,各自上了國書。

這兩國使節水火不容,相互謾罵,甚至在鴻臚寺大打出手,此事都傳到了皇宮內院。

這日,武媚娘正在後宮聽兒子李弘背千字文,張多海便將此事彙報給了她。

武媚娘回到正殿,一邊用手爐暖手,一邊問:“哪兩國如此大膽,敢在鴻臚寺胡鬧?”

張多海笑道:“嗨!其實去年他們就過來鬧過一場,只是沒今年這般兇。”

武媚娘心中一動:“是吐蕃和吐谷渾?”

張多海笑道:“可不是他們嗎?年年鬧,都指責對方入侵他們領土,還想讓咱大唐相助,也不嫌煩。”

武媚娘沉吟不語。

吐蕃和吐谷渾都是唐朝屬國,當年唐太宗時期,兩國一起來唐朝求娶公主。

唐朝答應吐谷渾,卻拒絕吐蕃。

吐蕃使節怕贊普怪罪,就說吐谷渾從中干擾,唐朝纔沒有下嫁公主。

吐蕃贊普松贊干布以此爲藉口,攻打吐谷渾,唐朝派五萬軍隊援助,擊敗吐蕃。

這一戰雖然贏了,吐蕃也展現出不俗實力。

當時突厥的薛延陀正在反叛,唐朝沒工夫與吐蕃糾纏,唐太宗便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後來松贊干布也將吐蕃公主嫁給吐谷渾王,三國之間,總算安穩了二十多年。也不知爲何突然又鬧將起來。

武媚娘對兩國的瞭解也只有這些,她問:“既是這等小事,何必來報?”

張多海陪笑道:“本來臣也不打算勞您神,只是聖人似乎對他們挺關心,還特意召集大臣,商議此事。”

武媚娘奇道:“可是有人向陛下進言?”

張多海道:“那倒沒有。”

武媚娘暗暗奇怪,問:“大臣們對此事是什麼意見?”

張多海道:“大臣們都覺得不必管他們,他們要打就讓他們打,眼下應集中精力,消滅賀魯再說。”

武媚娘問:“陛下又怎麼說的呢?”

“陛下說吐蕃強,吐谷渾弱,倘若被吐蕃吞併吐谷渾,吐蕃將成爲心腹大患。”

武媚娘皺眉道:“吐蕃兵甲多少,吐谷渾兵甲又有多少?”

張多海陪笑道:“那就不知道了,當時韓相也問過這個問題,英國公和崔尚書也說不知道。”

武媚娘鳳眉一凝:“這些老臣,都越來越懈怠了。”

張多海道:“聖人也很生氣,讓兵部立刻調查吐蕃情報,還讓兵部和戶部做好出兵吐谷渾的準備。”

武媚娘凝思片刻,道:“眼下安西正在用兵,陛下再派一支軍隊外出作戰,會否不妥?”

張多海道:“誰說不是呢?大臣們也都紛紛反對,說長安缺糧,負擔不起兩場戰爭。聖人便沒說話了。”

武媚娘點點頭,露出思索之色。

張多海忽然道:“殿下,楊玉臣傳回消息了。”

武媚娘道:“他接到孫思邈了?”

張多海苦笑道:“孫思邈病了,他說暫時無法動身。”

武媚娘蹙眉道:“怎麼病的?”

“聽說是爲了治好那怪病,自己也染上了,說是以身試藥。”

武媚娘感嘆道:“天下竟有這樣的人。你去尚藥局挑名御醫,派到沙州給孫思邈治病。醫者難以自醫,可別讓他死了。”

張多海領命去了。

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
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