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節 秦王興長安

看在四更的份上

“老頭,你昨晚贏了多少錢?”

武曌開口一句老頭,差一點就驚的那位將軍車伕就把馬車趕到溝裡去了。

怕是自李淵出生到現在,天下間還沒有一個人敢稱呼其爲老頭。

可誰想,李淵卻是哈哈大笑:“這幾個傢伙太膽小,不知道從那裡得到消息。元興輸了幾千貫,他們只敢打十文一番的。不過也贏了他們幾貫錢,韶倒是沒輸,還贏走了幾貫錢?”

韶!

唐人有時候稱呼,就只稱呼名字,不喊姓。韶就應該是李韶,李道宗的父親。

李元興靠近了李淵一些:“這個韶,可靠不?”

李淵擡手就準備在李元興頭上重重的來一巴掌,可手舉到一半卻停下了。李淵臉色一變,小聲問道:“事有多大?”

“不算大。”李元興很平靜的回答了一句。

“不算大有多大?”李淵再次追問。

武曌聽不下去了,插嘴說道:“不就是一點鹽嘛。老頭,你聽我說,就是一年幾百萬石鹽的事。幹這事的,要敢殺人。誰敢偷走雪鹽的製作方法,就殺,殺他全家。”

“什麼是雪鹽?”李淵眼睛眯了起來,也是當作皇帝的人,幾百萬石鹽還嚇不到他,那怕全長安十年也用不了幾百萬石鹽,也不會嚇到他。因爲這是李元興搞的事情,殺全家算什麼,連他親戚全家也殺都沒有問題。

“雪鹽就是,象雪一樣白,象麪粉一樣細。”

武曌解釋完了,李淵又眼着李元興:“混帳娃子,難道你吃的就是這種鹽?”

李元興不知道如何回答了,李淵是名義上的父親,有好東西不孝敬這是大過錯。可不說自己有,李淵也要相信才行。

“唉喲……”李淵一捂胸口:“疼呀!”

“成了,怕你了。鹽的事情我不管了,再送老爹你一件好玩。”李元興無奈的說着。

李淵順了順胸口,長長的吐出一口氣:“總算是好點了,這差一點背過氣去了。”

李元興乾笑幾聲:“老爹,你聽我一句勸。這是好話,你肉吃的太肥,酒喝得太多。過幾天孫老道回來,讓他給你整一個養生的法子,你多活幾年,順便多把有些人整上幾年,比如,可以有空了來整整我!”

“好話!某聽出來了,你這是好話。”李淵哈哈一笑:“就衝你這好話,那雪鹽分你一成利,給你皇兄兩成,某留一成。上交國庫三成,最後三成讓他們也吃點肉!”

李元興又補充了一句:“這秘方要是被人偷去了,雪鹽就不值錢了!”

“殺他全家!”李淵冷笑着,語氣之中殺氣十足。

聊天之中,馬車到了坊市。

結果馬車根本就沒有辦法靠近,這條路上擠滿了人,排了有上千人的長隊。數百個武候滿頭大汗的在指揮着,用棍子打着敢插隊的閒漢,同時大聲的吆喝着,因爲距離遠,也聽不到這些武候在喊什麼。

有幾個校尉在一旁指揮着,街邊還有一個棚子,棚子中擺有大桶,有大碗水。還有一個身穿八品校尉服的中年一邊扇着風,一邊大口的喝着水。不時的起身指着遠處罵上幾句,然後又坐下對身旁的人交待着。

除了這些武候們,街上最活躍的卻是各種小販了。

賣餅子、賣果子、還有賣湯水的,幾十號人挑着擔子來回在街上走動,吆喝着。

“去問問!”李淵指示道。

兩個家丁打扮的護衛其中一人離開了馬車,大步走到了那八品校尉面前。

“何事?”那校尉吼了一嗓子。

護衛打扮的家丁一摸右側腰上,那腰牌只露出一個角就立即擋住,然後亮出了左側的腰牌,這是一塊左千牛衛振武副尉的腰牌,從六品上。

而他只露了一個角,卻沒有拿出來的,卻是禁宮禁衛的腰牌。

雖然說,千牛衛就管禁宮門衛,可進出禁宮還是需要單獨的腰牌,這個算是下階武官之中,很有威力的腰牌了。

可這裡只是一個小小的從八品下,沒必要顯露禁宮禁軍的身份。

那位八品校尉一抱拳,因爲對方沒有用正式的身份問他,也就當是一個熟人抱拳一禮:“有何事,能說的在下都說!”

“只是好奇,這裡是何事?”

“秋收後,冬日要種下冬麥。坊市頭三家全是秦王府的店鋪,某隻是知道,店主也是軍中之人,人人稱之爲老狼。店裡只有幾樣貨物,其中一樣是天賜神犁,不過店裡沒貨,他們只是在這裡記下!”

這位打扮成家丁的禁軍問清楚了,然後回去報告了李淵。

李淵聽後親自下了馬車,來到那校尉面前,示意打賞了一串銅錢,然後問道:“你剛纔說,這裡沒有貨?”

“這位老丈,城中地方太小,原先是拉入城中賣的,現在卻是在城中付錢,城外倉庫之中取貨。就城南一里處,有一個莊子。這裡收了錢,然後用一塊有數字的編號,每半個時辰,城內就會將記錄送到城外,到時候取貨就可以了。”

李淵聽後,回頭看了一眼李元興,那意思就是,生意不錯呀。

李淵又問道:“每日可有多少人,有多少貨?”

“每日多少貨某不知,但每日這裡足有萬人。許多客商有訂購百架,準備運到附近各州縣去的。某也見到,有蜀中、河北客商來買下圖紙,去天智院交了天智稅,準備回去自己打造的。”

李淵回到馬車上,衝着李元興樂呵呵的直笑:“這個生意用來折你的欠賬如何?”

“老爹你很窮嗎?”李元興笑着,一邊示意掉頭轉道。“去明德門!”

“不窮,就是看着高興!”李淵樂呵呵的說着。

李元興點了點頭:“行,如果連我哥的賬都免了,就行。”

“某越看你,越是感覺親近!”李淵哈哈的笑着,今天這個瘋狂的場面他頭一次見到,就是大饑荒的時候,糧店開倉也沒有排這麼多人。那個什麼犁,只要是家中有田的,就一定會買。

而且在長安,這犁雖然名爲天賜神犁,可都知道是秦王府的東西。世家們自然給這個小面子,不會去製作銷售。小門小戶不敢,最多就是自己學着打造幾臺自用,然後交上十幾文的天智稅罷了。

真正開店面賣犁的,就只有秦王府一家。

老狼,老狼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這家店的店東,他怕是連店門朝那邊開都不知道。

武曌沒有開口,這個時候她絕對不會拖李元興的後退,造這些犁佔用的工匠數量巨大,這一季結束之後,下一次農忙就到來年春天了。

李淵可以要這生意,但卻不會要秦王莊的工匠。

等李淵工匠學會製作犁之後,明年春天李元興的工匠就會有其他的更重要物件打造了。

馬車繞了兩條街,總算是轉到了人少的路上,坊市好幾條街都是人擠人。

“老爹看到了沒有,這全是我的功勞。光是這扁擔,一家小店一天就是幾百條賣出來,連賣草鞋都發財了。”

李淵沒有反駁,因爲他親眼看到了。

等到了明德門的時候,這裡更加的壯觀,何止是千人呀。

足有數萬人在明德門外,裡三層外三層的圍着,有拿着牌的牙子在來回不斷的奔跑着。這裡負責安全巡察的已經不是武候,而是大唐的軍士了。明德門外正好有一處軍營,軍中派出一營人分佈在周邊。

“挑土的十個人,挖渠的三十個人。這是胡記織坊的活計,一天五文錢,管兩餐幹!”

一個牙子站在石頭上剛剛喊完,另一個牙子爬到樹枝上:“趙記織坊一天六文,管兩餐幹。木匠活計,六等匠八文,五等匠二十文一天。”

這牙子還沒有喊完,另一邊已經有人叫喊了:“五等匠,三十文一天!”

李元興坐在馬車上對李淵說道:“這就是工匠等階的好處,有品階的匠人自然會有更高的收入。這匠藝也會不斷的提升,試問那個匠人不想成爲一等大匠師,那個可是家族的榮譽,以匠入士。”

“你那莊中,看來有大匠?”李淵問了一句,

“不多,三等大匠有四個人。”李元興說三等的時候,還是滿心的遺憾。原本以爲會超過十人,二等匠師也能夠有一個人。可誰想,在工部評測之中,只有三人靠手藝評上三等大匠,有一人卻是憑藉再次改進李元興的水車,給了加分拿到了三等大匠的級別。

李淵才宮外的事情瞭解不多,聽說只有四個三等大匠,也沒當回事。

這話,要是放在世家門閥聽到,怕是會罵街了。

要知道,七大世家,一等大匠師數量爲零,二等匠師數量加起來才四個人,其中重工的趙郡李氏有兩個,象重農的清河崔氏一個都沒有,清河崔氏的工匠級別最高不過就兩個三等大匠。

可就這兩個三等大匠在清河崔氏的生活卻是一夜昇天。

雖然還是奴隸身份,但月錢卻從原本的三十文,直接上升到了八貫錢,而且每月五斤肉,十斤精米,十斤好酒這是雷打不動的。而且清河崔氏還許下重諾,只要誰能在來年考評當中拿到二等匠師的銀徽章,月錢再翻!

第94節 樑師都的雙面投降第902節 大唐錢幣第586節 大唐第一件鎮國之寶第581節 農田北移第541節 耀州總動員第189節 李元興‘碩士’三第610節 無法阻止的殺戮第795節 古晉之治第228節 身世第569節 環環相扣的陷井第802節 沒有陰謀第417節 長安城的新小吃第530節 打龍袍之戲第417節 長安城的新小吃第738節 留下一個傳說(三)第721節 又到秋收前第13節 被震驚的貴婦們第701節 明月公主的萬言表第355節 新羅金德曼第9節 軍神上門第645節 意志VS意志第874節 真實的幻影第134節 新戰幕的拉開第816節 人與人的不平等第350節 遼東大爭第231節 茶之說第180節 打架,打羣架第665號親王級野人求月票第749節 最賤的名士第11節 來自仙界的禮物第845節 三種武器第744節 大唐皇家第一菜第888節 斷碎的傳承(一)第834節 禁工化區第755節 惡趣味的大唐皇帝第259節 孤第528節 秦王的筆之刃(三)第147節 秦王小農第一莊第559節 新一輪斂財大計第266節 催妝詩第704節 皇宮訂計(二)第864節 殖民第65節 打突厥的戰略目的?第279節 青黴素的五年計劃第671節 如核彈一般的威力第81節 憐農!第211節 秦王府的家臣儀式第190節 文明(一)第52節 秦王大計第132節 非戰之勝第509節 債第225節 秦王莊十二金釵第892節 醫仙臨世(二)第248年秦王聘禮第二更第613節 戰,戰,戰!上第449節 加糧稅第490節 初現軍民情(一)第687節 現代的高句麗戰爭第850節 水晶頭骨第591節 回長安第203節 悲情英雄第841節 末日之皇第225節 秦王莊十二金釵第171節 秦王興長安第728節 秦王府新人新計劃(一)第588節 巨獸初現第198節 秋之意第514節 高句麗貴族(三)第342節 又被罰俸第490節 初現軍民情(一)第445節 高句麗求使第808節 地標第729節 秦王府新人新計劃(二)第404節 神奇的中醫第105節 火計(三)第609節 死神之吻第489節 一箭四隻鳥第766節 臘月二十八第243節 世家分利第497節 嫌疑人越來越多第224節 秦王微服工坊區(四)第155節 半島三國第638節 天火天兵第713節 李元興的股市與期貨(三)第384節 白鶴展翅第160節 世家無善人第463節 一條人命第403節 鐵腕軍管區第880節 英王封地第540節 耀州的貼心第342節 又被罰俸第307節 全是良匠第786節 海熱第327節 大唐春耕第100節 大唐vs突厥的第一場血戰第732節 先鋒戰第693節 李靖的兵法教學第786節 海熱第485節 廉價的高奢侈品第171節 秦王興長安
第94節 樑師都的雙面投降第902節 大唐錢幣第586節 大唐第一件鎮國之寶第581節 農田北移第541節 耀州總動員第189節 李元興‘碩士’三第610節 無法阻止的殺戮第795節 古晉之治第228節 身世第569節 環環相扣的陷井第802節 沒有陰謀第417節 長安城的新小吃第530節 打龍袍之戲第417節 長安城的新小吃第738節 留下一個傳說(三)第721節 又到秋收前第13節 被震驚的貴婦們第701節 明月公主的萬言表第355節 新羅金德曼第9節 軍神上門第645節 意志VS意志第874節 真實的幻影第134節 新戰幕的拉開第816節 人與人的不平等第350節 遼東大爭第231節 茶之說第180節 打架,打羣架第665號親王級野人求月票第749節 最賤的名士第11節 來自仙界的禮物第845節 三種武器第744節 大唐皇家第一菜第888節 斷碎的傳承(一)第834節 禁工化區第755節 惡趣味的大唐皇帝第259節 孤第528節 秦王的筆之刃(三)第147節 秦王小農第一莊第559節 新一輪斂財大計第266節 催妝詩第704節 皇宮訂計(二)第864節 殖民第65節 打突厥的戰略目的?第279節 青黴素的五年計劃第671節 如核彈一般的威力第81節 憐農!第211節 秦王府的家臣儀式第190節 文明(一)第52節 秦王大計第132節 非戰之勝第509節 債第225節 秦王莊十二金釵第892節 醫仙臨世(二)第248年秦王聘禮第二更第613節 戰,戰,戰!上第449節 加糧稅第490節 初現軍民情(一)第687節 現代的高句麗戰爭第850節 水晶頭骨第591節 回長安第203節 悲情英雄第841節 末日之皇第225節 秦王莊十二金釵第171節 秦王興長安第728節 秦王府新人新計劃(一)第588節 巨獸初現第198節 秋之意第514節 高句麗貴族(三)第342節 又被罰俸第490節 初現軍民情(一)第445節 高句麗求使第808節 地標第729節 秦王府新人新計劃(二)第404節 神奇的中醫第105節 火計(三)第609節 死神之吻第489節 一箭四隻鳥第766節 臘月二十八第243節 世家分利第497節 嫌疑人越來越多第224節 秦王微服工坊區(四)第155節 半島三國第638節 天火天兵第713節 李元興的股市與期貨(三)第384節 白鶴展翅第160節 世家無善人第463節 一條人命第403節 鐵腕軍管區第880節 英王封地第540節 耀州的貼心第342節 又被罰俸第307節 全是良匠第786節 海熱第327節 大唐春耕第100節 大唐vs突厥的第一場血戰第732節 先鋒戰第693節 李靖的兵法教學第786節 海熱第485節 廉價的高奢侈品第171節 秦王興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