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節 廉價的高奢侈品

五萬斤!

上次聽說銀耳,秦王莊存了乾貨七萬斤就把崔君肅嚇住了,那可是值兩三萬貫的東西。可很明顯,秦王莊對於生產工藝麻煩的東西,本身就反感。

李元興喜歡的是以百萬斤計算了,低於百萬斤的產量,他就當費事了。

事實上,李元興因爲來自後世,計算單位都是噸,年產多少萬噸的計算數據已經在新聞中清洗着每個人對產量的概念。

大唐這五萬斤,才三十幾噸,一個貨車就拉下了。

聽着數量巨大,放在倉庫裡也就那麼一點,李元興自然不當回事了。

“五郎說廉價,某有興趣聽!”李靖追問了一句。

李元興一指元春:“從試製開始,元春倒是數次去觀察進度,而且親手去試作了,所以讓元春來講。本王講是一種感覺,元春講的感覺應該更容易讓各位明白!”

元春施了一禮,從小會客廳李元興那個書桌旁的小桌打開櫃子。

櫃子裡有一個秘碼箱,元春轉動着上面的密碼盤,打開了後拿出一個小本。

“這種糖用的原料是麥子、玉米、紅薯。莊子裡試驗了七種配料,最終定下的料單是……”元春還沒有講,李元興就制止了她:“停,這個配料大概是,一分麥,三分玉米,七分紅薯。”說完,李元興向元春示意:“繼續講吧!”

衆人都愣了一下,李靖笑罵:“五郎藏私!”

“不是。能把這配料說出來,其實就已經是極大的秘密了。不讓說莊子試驗的詳細配料也是有原因的。”

“那五郎說說這個原因!”

李元興示意元春退到一旁,這才說道:“每年的麥子雨水,收穫不同,麥子本身就會不同。玉米、紅薯因爲肥料不同的,澱粉含量,糖份含量也有所不同。本王正在讓道士們研究,如何可以準確的測試出每一批糧食的差別來。”

“看來五郎的原因是合理的,五郎不想用一種配料來作出誤導。事實上這個配料還是有些可以細微調整的。如果放在以前,這怕就是多事了。但在五郎這個工業化量產的理論上。五郎這個理由卻是極有道理的!”

房玄齡作爲代表稱讚了李元興的謹慎。

李元興點點頭。示意元春繼續。

“接下來,將麥子洗乾淨放在特製的大水缸之中,用水炮。夏天用涼水,冬天用溫水。泡過十二個時辰之後。放在竹蔞上等着發芽。每天淋溫水。水溫手摸着有些微熱就好。三四天之後。出芽二葉包心,然後將這麥子粉碎。備用!”

聽起來很簡單,但正如李元興所說。這是個消耗人力的活。

“第三步,將碎玉米與碎紅薯分開蒸,玉米比紅薯難蒸,所以要分開蒸。蒸好涼着,涼到手感覺有些熱,但不燙的時候與那些粉碎的麥子混在一起裝在粗麻布袋中,三個時辰之後,壓出汁水!”

看來,真的不難,而且製作的時間也不長,真正是消耗人力的活計。

“最後一步,這汁水其實就是糖了。但殿下要求再煮,最後就變成原糖的純糖塊了,殿下說這個也會壞,但全部過程上乾淨,煮的好了可以保存一年,或者十八個月。各種糖食,也是用這個原糖製作的。”

聽起來,倒真的不復雜,房玄齡聽完之後,品嚐了一塊後說了一句:“這個倒象是飴糖。只是這原料有所不同,飴糖並沒有這麼甜。只是略有甜味罷了,想必是五郎改進了原料以及製作方式,

混合材料,特別是用了高澱粉、高糖份的玉米與紅薯爲原料的麥芽糖的歷史並不算久,李元興知道可以查到的史料也是在十七世紀纔有的。

因爲這兩種農作物傳入中國的時間並不久。

也正因爲如此,古代的飴糖在漢代的時候就幾乎消失,因爲飴糖消耗的是糧食。在糧食不足的朝代裡,不可能糧食大量的糧食作這些並不算甜的糖。

在歷史記載,中國在公元前三百年,戰國時代就有了甘蔗糖,原料來自交州,就是現在的廣西、廣東一帶。最初用的方法是曬糖,在貞觀二十六年,纔有了精加工的霜糖。在現在貞觀元年,糧食還不夠吃的時候,有甜味就不錯了。

飴糖這種並不算甜的糖,可以說是暫時失傳,也只有一些書中還有一些古時的記載。

“五郎有計算過價格嗎?”李靖又問了一句。

“人工太高了。一斤二十五文怎麼樣?”李元興笑着問道。

李靖拿起了那粒原糖:“五郎是說這個?”

“自然是說這個,加上核桃的或者是其他果仁的,二十五文我就賠死了,最近核桃挺貴的,長安城都賣到一斤核桃仁八十文錢了。”李元興報怨着。

元春在旁邊小聲的嘟囔了一句:“如果不是殿下把長安城的核桃仁買光,一斤最多不過三十文錢!”

元春的聲音不大,但所有人都聽到了,可衆人卻沒有一個發笑的。

“二十五文一斤!”李靖非常嚴肅的又反問了一遍。

在後世,沒有包裝的麥芽糖賣到一斤十五元就是極貴了,換成大唐的錢,應該是三文錢一斤纔對。可大唐沒有工業化量產的能量,那複雜的機器根本就製作不出來,所以還是要純手工製作的。

但是,李元興的麥芽糖成本真的不高。

事實上,是十斤料出三斤糖還多些。其餘的七斤廢料也不是沒用。

按大唐現在的糧價,十斤還不到一斗,一斗長安城也不過十文錢。更何況李元興用的是自己倉庫的糧食,絕對可以按五文錢一斗來計算。加上水,煤,工具,人工等成本,一斤糧李元興的實際成本,兩文錢頂破天了。

更何況,他製作完麥芽糖的廢料也值錢呢。

(注:中國西周就是原始的麥芽糖,但原料不是麥子。麥子是在漢代才傳入中國的,但成爲主要的糧食又經過了幾百年的時間。玉米更晚,紅薯等作物到了明代才傳入中國。所以古代的古飴糖。就是古麥芽糖非但不甜,而且消耗巨大的糧食。僅爲貴族食用,百姓是很難見到的。大唐的糖還是蔗糖,甜菜糖是在十七世紀才被人發現!)

“五郎可知。長安的糖價是多少?”

“一斤一百四十文。好一些的二百六十文吧!”李元興倒是知道物價的。

甘蔗從廣西運過來。廣西還沒有加工糖的能力,那裡還是比較原始的。

加上運費,人工。以及大唐的工藝,一百斤甘蔗也出不了一斤糖,糖在唐朝來說絕對是食物中的奢侈品,而且是頂級的奢侈品了。

李靖突然心念一動,轉過頭問元春:“元春,你說這糖的用料是多少。”

對元春說完,李靖笑呵呵的看着李元興:“五郎,這次你不許開口,不許打眼色。”

李元興無奈的聳了聳肩膀,表示自己一定會保持沉默的。

元春知道這裡坐的都是大人物,而且她還沒有說學會說假話,只好如實的說道:“一斤麥、三斤玉米、七斤紅薯。出三斤糖!還有七斤的殘料,殿下說那東西可以不要了,或者去餵豬吃,可我們試過,那個用餅子極是好吃。又鬆又軟!”

“又鬆又軟?”李靖笑了。

衆人也都笑了。

李靖又對元春說道:“去給我們作一些餅子,就用那個製作。”

李元興點了點頭,元春立即小跑着就出去吩咐了。李元興卻是知道,放在現代那就是作飼料的東西,絕對不會再給人吃的。

因爲營養成份已經去了大半。

要說鬆軟,經過發酵,又去了澱粉與糖,烤出來的自然是鬆軟的。但吃到嘴裡,卻是乾巴巴,自己是絕對不會喜歡的。

可秦王莊的農戶,軍士們經歷無無數次飢餓了,他看來那是好東西。

李靖又問陸毛鋒:“你吃過嗎,感覺如何?”

“回將軍您的話,那東西自然是不如純麪餅子好吃。但如果加上一點油,來點蔥花弄成餅子卻是極美味的。以前打仗的時候,要是能吃到這東西怕是會作夢都能笑醒了,殿下說這些只能餵豬,某斗膽說一句,殿下錯了。”

“餵馬行不?”李元興冷着臉反問了一句。

“餵馬行,殿下英明!”陸毛鋒趕緊回了一句。

在當兵的心中,馬就是寶貝,都能拿上好的豆子餵馬,這個自然是沒有問題的。

李靖揮了揮手示意陸毛鋒退到一旁,然後對李元興說道:“某還是瞭解五郎的,五郎敢開價二十五文一斤,那麼他就敢掙對半的利。現在想來,五郎這次真正是太貪心了,麥子在長安近來是十文錢一斗,麪粉才十四文錢。”

崔君肅是戶部的,他也緊接着說道:“玉米的價高一些,幹玉米粒一斗十二文,玉米粉也纔不過十八文。紅薯一畝地出上萬斤,那東西長安賣的真心是貴呀,一文錢才兩個。可秦王殿下沒有當糧食賣過,長安城沒市價!”

崔君肅在李元興桌上拿過一個算盤。

啪啪的一打。

“秦王殿下,一個人三天製作一百斤糖算不算多?”崔君肅又問道。

“行了,你們別在這裡套話了。二文錢成本,你們信不?”

“不信!”衆人異口同聲的回答。

李元興只是搖頭苦笑着:“那秦王錢一文錢一斤的成本,你們信不?”

信了,一文錢再不信,就是不給秦王殿下面子了。

(未完待續)

第682城一條家宴第46節 葉秋霜的第一次發狠(二)第815節 酷吏第495節 大唐的自我科技發展第715節 絕對不能放過棒子第733節 誘敵深入第36節 狂熱的大唐商人們(一)第288節 武德除夕第780節 股市開第299節 耀州紀第883節 藍天白雲第456節 把黑科技進行到底第293節 大閱兵(下)第780節 股市開第461節 騙局還是奇蹟第607節 賠錢的買賣第587節 李氏的榮耀第428節 好美!第205節 用人之道第663節 天德號!第705節 皇宮訂計(三)第298節 巨獸第446節 守礦區的將軍第397節 時間與生命的賽跑第785節 狂熱的海貿第546節 免死金牌第413節 空中樓閣第5節 櫃爺是牛人第549節 樂民園開園前兩日第789節 唐人第251節 靜默的唐僧第88節 羅藝造反第273節 秦王參謀院第630節 遣唐使第680節 倭島的佔領計劃第203節 悲情英雄第323節 約會第220節 茶商們的野望第819節 天英閣監國(上)第21節 天賜的好機會第826節 倭人鎖國第410節 蓋棺定論第710節 新皇宮夜宴第216節 失算呀第422節 真正的金釵侍女第34節 大唐的農業合作社第555節 大唐的明星(一)第181節 瘋狂的彈劾第747節 李元興的反思第752節 神藥雛形第92節 長孫皇后的夜宴(二)第584節 立威需要流血嗎?第576節 秦王出遊第201節 秦王七妃第604節 拉桿子佔山頭第857節 美洲合建港第570節 秦王追殺令第588節 巨獸初現第769節 春耕與戰爭第363節 越發的高深了第449節 加糧稅第672節 升級的軍民情第863節 血紅玫瑰第162節 不是朋友第416節 豬肉白菜燉粉條第251節 靜默的唐僧第520節 用牛刀殺螞蟻第296節 落月!第526節 秦王的筆之刃(一)第44節 火星與地球的激烈碰撞第550節 樂民園開園前一日第78節 書印出來了第406節 驕傲的老農第190節 文明(一)第224節 秦王微服工坊區(四)第819節 天英閣監國(上)第247節 納徵第732節 先鋒戰第636號大唐帝國激動人心的一節第852節 先祖之地第741節 秦王莊的夜第685節 國家級絕密!第250節 以身飼虎的和尚第261節 秦王親民第585節 春風滿面伊吾王第655節 高端黑第524節 夜宴天策上將府(三)第410節 蓋棺定論第772節 教科書式戰鬥第367節 驅逐第104節 火計(二)第734節 驚天陷井第180節 打架,打羣架第774節 長安棋賽第751節 海盜?第30節 重寶走私名人第10節 炭哥第344節 炫富門!第124節 大唐秦王殿下第514節 高句麗貴族(三)
第682城一條家宴第46節 葉秋霜的第一次發狠(二)第815節 酷吏第495節 大唐的自我科技發展第715節 絕對不能放過棒子第733節 誘敵深入第36節 狂熱的大唐商人們(一)第288節 武德除夕第780節 股市開第299節 耀州紀第883節 藍天白雲第456節 把黑科技進行到底第293節 大閱兵(下)第780節 股市開第461節 騙局還是奇蹟第607節 賠錢的買賣第587節 李氏的榮耀第428節 好美!第205節 用人之道第663節 天德號!第705節 皇宮訂計(三)第298節 巨獸第446節 守礦區的將軍第397節 時間與生命的賽跑第785節 狂熱的海貿第546節 免死金牌第413節 空中樓閣第5節 櫃爺是牛人第549節 樂民園開園前兩日第789節 唐人第251節 靜默的唐僧第88節 羅藝造反第273節 秦王參謀院第630節 遣唐使第680節 倭島的佔領計劃第203節 悲情英雄第323節 約會第220節 茶商們的野望第819節 天英閣監國(上)第21節 天賜的好機會第826節 倭人鎖國第410節 蓋棺定論第710節 新皇宮夜宴第216節 失算呀第422節 真正的金釵侍女第34節 大唐的農業合作社第555節 大唐的明星(一)第181節 瘋狂的彈劾第747節 李元興的反思第752節 神藥雛形第92節 長孫皇后的夜宴(二)第584節 立威需要流血嗎?第576節 秦王出遊第201節 秦王七妃第604節 拉桿子佔山頭第857節 美洲合建港第570節 秦王追殺令第588節 巨獸初現第769節 春耕與戰爭第363節 越發的高深了第449節 加糧稅第672節 升級的軍民情第863節 血紅玫瑰第162節 不是朋友第416節 豬肉白菜燉粉條第251節 靜默的唐僧第520節 用牛刀殺螞蟻第296節 落月!第526節 秦王的筆之刃(一)第44節 火星與地球的激烈碰撞第550節 樂民園開園前一日第78節 書印出來了第406節 驕傲的老農第190節 文明(一)第224節 秦王微服工坊區(四)第819節 天英閣監國(上)第247節 納徵第732節 先鋒戰第636號大唐帝國激動人心的一節第852節 先祖之地第741節 秦王莊的夜第685節 國家級絕密!第250節 以身飼虎的和尚第261節 秦王親民第585節 春風滿面伊吾王第655節 高端黑第524節 夜宴天策上將府(三)第410節 蓋棺定論第772節 教科書式戰鬥第367節 驅逐第104節 火計(二)第734節 驚天陷井第180節 打架,打羣架第774節 長安棋賽第751節 海盜?第30節 重寶走私名人第10節 炭哥第344節 炫富門!第124節 大唐秦王殿下第514節 高句麗貴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