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又有人彈劾

貞觀十六年正月初一,新年朝會。

所有在京四品以上官員,還有各屬國使節,及此番歸附來朝的安西、安北一帶的各種類別頭人們小包括原高昌降王嫺智盛、薛延陀頭人咄摩支、回紀頭人吐迷度等都出席這個特別的朝會。

因李業詡奏報對朝廷有功的夏件袍和秦飛羽,也集現在太極殿內。

寬大的太極殿,站的滿滿當當的,都是人。

一些從安西和安北來的新任都督或者刺史級的胡人官員,從來沒見到過如此宏大的宮殿,都瞪着驚奇的目光,四處打量着殿內富麗堂皇的裝飾,嘴巴張的老大,一副不可置信的樣子。

李靖還是站在武將列之首,侯君集、李世績等站在李靖後面,李業詡與尉遲恭、段志玄等一道。站在侯君集和李世績後面。

相熟的朝臣們輕聲地低語着,相互說一些問候的話,也使得整個太極殿內有些嘈雜。

衆人等待間,皇帝李世民也快步從側邊的御門走出來,一時間,全場寂靜。

李世民在御座上就坐,接着衆臣們朝拜,房玄齡代表文武百官向皇帝李世民恭賀新年,依然是每年新年朝會相似的儀式。

“各位愛卿,今日是正月初一,年、月、日三者之始,聯與各位愛卿一道,迎新納福…”李世民從御座上起身。站到殿首,滿臉喜悅之色說道,“貞觀十五年,朝廷各項賦稅收入創歷年新高,糧食也是大幅增產。百姓安居樂來,諸胡來最附,此乃天大之喜事

李業詡用他那富有磁性的中音。娓娓說來,把這幾年來大唐所取得的成就,說的天花亂墜,讓所有聽者都覺得,這樣的盛世歷史上從來沒有過。

在下邊的李業詡聽了想笑,這皇帝在那些外蕃來的使者及歸附的胡人面前,就喜歡自誇。

不過想想這皇帝說的雖然有些誇張,但這些年大唐日益強盛,百姓生活進一步的富足,這是不爭的事實,李業詡不知道前隋時候是民間情況是怎麼樣的,他大概地知道長安附近百姓現在的生活,雖然說無法與後世那樣的好日子比,總體上來說不錯,至少各類百姓所表現出來的,都是比較滿足的心態。

十多年了,如今已經是貞觀十六年了,李業詡穿越來朝後已經差不多十一個年頭還要多了,大唐早一步的開發江南和整個南方,大力發展商業,使的國民經濟飛速地發展,百姓生活得到改善。百姓對朝廷的擁護力度也是空前;經過軍制改革,開始施行募兵制,大批熱血男兒徵招入伍,經過系統記練,由近衛師組成的大唐衛軍整體戰力得到提高。西突厥、高昌、西域諸國及薛延陀比歷史上早了好些年被征服。而且與原來歷史上對這些被征服地方那重軍事輕民生的統治方法不同的是,朝廷加大了對這些新開拓疆土的治理力度,大唐實際統治的疆域,得到了極大的擴展。大唐對周邊的影響力。也達到了空前的地步。

貞觀盛世,就是在不經意間來臨,李業詡也爲自己能經歷這個讓人自傲的年代,親造這樣一個盛世而驕傲。

這麼一個讓漢人挺直脊背的大唐。李業詡希望她永遠地強盛下去。無論是什麼外族人,只要對大唐構成威脅的。都要把它征服了。原來歷史上中華民族那些讓人落淚的屈辱史,都見鬼去吧。

李業詡思緒萬千間,李世民還在口若懸河地說着,說話間還不時地膘過李業詡,李業詡也從李世民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一份讚賞。

大半個時辰後,李世民的演講才結束,許多朝臣及歸附的胡人,還有屬國的使節們,都有些聽癡了。在漢人大臣們爭相出列讚美皇帝的英明時,才反應過來,爭先恐後地上前說着他們心中的讚美話,並且一再地表示忠心。

太極宮內雖然有些混亂,但卻是一副皆大歡喜的場面,接着是諸使節還有歸附的部落頭人們輪流向皇帝李世民敬獻禮物,禮物的豐厚程度出乎李業詡的意外,那些自覺所獻禮物不如人的頭人或者使節們,臉上都是一副慚愧之色。有些擡不起頭來。

接着李世民也宣佈了對這些歸附頭人們的獎賞。朝廷的獎賞自也是不佳,大多都是這些胡人部落以前不容易得到的絲綢、陶瓷、金銀之物等,接着是對安西大都護府境內諸府、州及一部分安北都護府官員的任命,李世民親自授予這些新任官員表示他們職務的玄金魚符,還有官袍。

永不言放棄的漢人後代,率部迴歸,並在迴歸途中擒獲六二六領欲谷設的頭人夏外袍“因功被援以從蘭品的歸德銜,平陽縣伯;因促使回訖人歸附,併爲遠征的大軍獻策,遊落塞外的秦飛羽被封爲正五品的寧遠將軍,東陽縣男。

只是出乎李業詡的意外。在與薛延陀人作還是沒有封賞。

這些禮節結束後,所有這些新歸附的胡人官員及各屬國使節都離宮而去,接下來有與往年新年朝會不同的內容,皇帝要對此次出征將士們的封賞。

“諸位愛卿”。李世民一副樂的合不攏嘴的樣子說道:“自貞觀十四年起。高昌、西突厥、薛延陀部相繼叛亂,攻我邊州,擄掠我百姓,聯派幾路大軍對安西及安北之地進行了征伐。交河道、安北道小漠北道行軍部下諸軍將士經過奮勇拼殺,不但平定了這些部落的叛亂,還使的西域諸國及鐵勒諸部皆來歸附,安西、安北大都護府相繼設立,我大唐疆域無比的擴大,我中華的威名遠播萬里,爲表此功,所有出征的將士們,聯自有重賞,”

李世民稍停了一下,繼而大喝一聲,“來人,宣旨,”

隨着李世民的喝聲,一名近侍應聲而出,手裡拿着一份聖旨。

“陛下,臣有事啓奏”小正在近侍打開聖旨,準備念之時,一名侍御史疾步出列奏道:“臣彈劾原交河道行軍大總管侯君集”在衆臣驚訝的目光中,這名侍御史目不旁側地說道:“侯大總管在攻取高昌時,私自掠奪大量的珍奇寶物,手下的將士羣起效之,競相盜取,侯君集不能禁,如此行爲,應當給予嚴懲”。

“真有此事嗎?”剛剛還滿是得意之色的李業詡笑容僵在了臉上,以嚴厲的口氣責問道,看似對這名不知趣的侍御史破壞了今日喜慶的氣氛有些不滿。

“陛下,一切屬實”這名侍御史在李世民的責問下,並沒有任何慌張。“御史臺有大量的人證和物證,侯大總管所據之珍物,實不在少數,按律應當重責其罪”。

這名侍御史把一份寫有證人證詞還有證物列表的奏摺舉到頭頂,自有近侍上來接過,呈給李世民。

站在殿下的李業詡,看了看身邊侯君集,這位被御史臺彈劾的當朝垂臣面無表情地看着前方。

“哦,所取之物還真不少李世民看了御史臺官員呈上的這份東西,口氣變冷了,“侯卿,你可有話說?。

。陛下,臣無話可說,侯君集出列,跪拜在地,如當日李靖般,沒有一句分辨的話。

“按律應治何罪?”李世民扭頭問這名彈劾的御史臺高官。

“陛下,御軍不嚴,按律可斬,私取軍中財物,也可斬”這名御史臺官員絲毫不理會李世民口氣的變化,口氣很強硬地說道。

李世民冷冷地說道:“那就令刑部會同大理寺會審查清事件始末後再定罪,”

李業詡看到跪拜在地上的侯君集已經滿臉的蒼白之色。

這時中書侍郎奉文本出列奏道,“陛下,不可如此,高昌王昏庸腐敗,陛下命侯大總管等率軍討而平之,如今剛剛班師回朝,即要將領軍之大總管付大理寺論罪。雖然侯大總管御軍不嚴,私取珍物。如此處理,恐怕天下百姓會懷疑陛下只知錄其過錯而忘其功,”

舉文本繼續奏道:“臣聽聞受命出征的將領。主要是爲了戰勝敵人,如果能戰勝敵人,即使貪婪也可賞賜;如果戰敗,即使清廉也要懲罰。所以漢之李廣利、陳湯,晉之王俊,隋時韓擒虎,均身負罪過,人主以其有功。皆受封賞。由此看來,將帥之臣。廉者少數,貪求者衆。是以黃石公《軍勢》曰:“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故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急趨其利,愚者不計其死”臣希望陛下能錄其功勞,忘其大過,如此,陛下雖然有虧於法律卻使德政更加顯明,侯君集等人雖然承蒙諒宵但其過失也昭顯天下了,也是一種懲罰

“陛下,臣附議”房玄齡站出來奏道。“我朝剛取得戰事的勝利,即要責罰領軍的主將,實在不妥當,會使軍中將士寒心”

接着又有多位朝臣出列請求。

李世民沉思了好一會才說:“舉卿、房卿言之有理,聯許,聯當責其過而賞其功”李世民臉色已經稍稍的平和,示意一旁的近侍念聖旨。

“陛下,臣也有事要奏”這時又一名侍御史站出來,昂着頭舉着笤板奏道,“臣彈劾安北道行軍大總管李翼。李翼在安北一帶徵戰時,與回訖女子有染,有違我朝定律”

第104章 閻氏兄弟第166章 女兒家的心事第90章 抵達靈州第155章 吐蕃人的最新消息第103章 戰事即將發生第10章 吾兒李徵第5章 論道第138章 做好伐高麗的準備第201章 皇帝的詔命送達第1章 邀約第21章 吐谷渾人的火攻第3章 新式武器問世第26章 決定第169章 又見顏如賓第100章 各角色的目的是什麼?第130章 鬆州之戰(四)第209章 放了黑齒常之第155章 高麗人請罪,遲了第89章 吐蕃使者請婚第142章 長安,我回來了第2章 重生第234章 皇帝御駕回京第67章 遭遇伏擊第77章 大度設潰敗第101章 你要明白皇帝這樣做的理由第175章 龍顏大怒第75章 封賞第18章 庫山之戰(中)第94章 那是曼蘇願意的第8章 關於吐谷渾的情報第55章 抵達幷州第256章 李靖不一般的吩咐第69章 薛延陀人的奇怪戰法第20章 初探終南山第147章 悠閒的日子第32章 比武第51章 元旦朝會第14章 回府(上)第56章 遭遇馬賊第75章 復職第70章 李業詡的對策第133章 鬆州之戰(七)第173章 復職第39章 伏俟城外第273章 沒開始就結束了第19章 尚書大人來視察第247章 攻佔飛鳥城第158章 不收入房中第35章 打了長孫無忌的兒子第170章 攻佔新城、卑沙城第62章 諸將的封賞第175章 龍顏大怒第91章 與吐蕃人的比試(下)第206章 好消息傳來第75章 女助手第14章 回府(上)第175章 龍顏大怒第127章 長孫無忌被貶第68章 分兵第50章 吐谷渾殘部的叛亂第231章 平壤城下閱兵第114章 五萬足矣第70章 本帥要入回紇人的大營第43章 新的作戰手段第17章 機會第88章 安北大都護府的設立第34章 血戰赤海(二)第131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中)第73章 佔地之計第37章 不可思議的第一戰第32章 這是迷底?第143章 凌煙閣功臣第103章 戰事即將發生第2章 即將開始第59章 回家第126章 新案加舊案第110章 再次拒婚第166章 百濟伏兵撤走了第44章 你膽子好大第67章 出征第166章 百濟伏兵撤走了第71章 威嚇回紇人第14章 就一招第66章 天大的事兒第51章 皇后和太子第128章 鬆州之戰(二)第78章 異常情況第32章 出征在即第50章 吐谷渾殘部的叛亂第66章 北方有戰事第37章 利器第161章 熊津江口之戰(中)第42章 遭遇突厥騎兵第65章 皇帝新的打算第44章 慕容順何意第36章 血戰赤海(四)第89章 吐蕃使者請婚第243章 抵達難波外海第98章 溫情第58章 連根拔除
第104章 閻氏兄弟第166章 女兒家的心事第90章 抵達靈州第155章 吐蕃人的最新消息第103章 戰事即將發生第10章 吾兒李徵第5章 論道第138章 做好伐高麗的準備第201章 皇帝的詔命送達第1章 邀約第21章 吐谷渾人的火攻第3章 新式武器問世第26章 決定第169章 又見顏如賓第100章 各角色的目的是什麼?第130章 鬆州之戰(四)第209章 放了黑齒常之第155章 高麗人請罪,遲了第89章 吐蕃使者請婚第142章 長安,我回來了第2章 重生第234章 皇帝御駕回京第67章 遭遇伏擊第77章 大度設潰敗第101章 你要明白皇帝這樣做的理由第175章 龍顏大怒第75章 封賞第18章 庫山之戰(中)第94章 那是曼蘇願意的第8章 關於吐谷渾的情報第55章 抵達幷州第256章 李靖不一般的吩咐第69章 薛延陀人的奇怪戰法第20章 初探終南山第147章 悠閒的日子第32章 比武第51章 元旦朝會第14章 回府(上)第56章 遭遇馬賊第75章 復職第70章 李業詡的對策第133章 鬆州之戰(七)第173章 復職第39章 伏俟城外第273章 沒開始就結束了第19章 尚書大人來視察第247章 攻佔飛鳥城第158章 不收入房中第35章 打了長孫無忌的兒子第170章 攻佔新城、卑沙城第62章 諸將的封賞第175章 龍顏大怒第91章 與吐蕃人的比試(下)第206章 好消息傳來第75章 女助手第14章 回府(上)第175章 龍顏大怒第127章 長孫無忌被貶第68章 分兵第50章 吐谷渾殘部的叛亂第231章 平壤城下閱兵第114章 五萬足矣第70章 本帥要入回紇人的大營第43章 新的作戰手段第17章 機會第88章 安北大都護府的設立第34章 血戰赤海(二)第131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中)第73章 佔地之計第37章 不可思議的第一戰第32章 這是迷底?第143章 凌煙閣功臣第103章 戰事即將發生第2章 即將開始第59章 回家第126章 新案加舊案第110章 再次拒婚第166章 百濟伏兵撤走了第44章 你膽子好大第67章 出征第166章 百濟伏兵撤走了第71章 威嚇回紇人第14章 就一招第66章 天大的事兒第51章 皇后和太子第128章 鬆州之戰(二)第78章 異常情況第32章 出征在即第50章 吐谷渾殘部的叛亂第66章 北方有戰事第37章 利器第161章 熊津江口之戰(中)第42章 遭遇突厥騎兵第65章 皇帝新的打算第44章 慕容順何意第36章 血戰赤海(四)第89章 吐蕃使者請婚第243章 抵達難波外海第98章 溫情第58章 連根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