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章漕運

曹州,淮南一下,整個運河瞬間就通暢了,汴梁的糧價,也終於平緩下來。

這邊說一下,隋唐時期的運河,其實與元明清時期的運河是兩碼事。

北邊的永濟渠,是從燕雲,黃河,到達洛陽,而南邊的通濟渠,則是從杭州到達洛陽。

所以,洛陽附近就有了含嘉倉、回洛倉、黎陽倉,儲存了數百萬石糧食,哪怕關東民亂大起,但隋煬帝就是不開倉。

這是因爲,這些糧食,不僅僅是軍糧,而且還是長安以及關中的儲備糧食,關中經常發生,開皇三年、四年、五年,尤其是開皇十四年,關中大旱,饑荒遍地。

這種情況下,糧食完全不夠吃,保持長安和軍隊已經夠嗆,所以隋文帝只能愛惜糧倉,讓百姓們去關東洛陽就食。

當然,除此之外,隋文帝下令,命宇文愷率水工鑿渠,引渭水,自大興城東至潼關,三百餘里,名曰廣通渠。

這般,初步解決了關中的糧食問題。

說白了,就是關中八百里,大業五年,就有六十萬戶,三百萬人口,而當時全國也才九百萬戶,這就相當於以陝西一省之力,還得去除漢中,養活了全國十五分之一人口。

而且,皇帝,勳貴,百官,特權階級的耗費比普通百姓還多,關中土地矛盾極爲尖銳。

長安百姓都沒有柴火來燒,還得去秦嶺去砍燒。

汴梁開封,就在淮河到洛陽到通濟渠上。

蔡州的物資直接由惠民河入汴,山東的物資可通過黃河——廣濟河抵京,東南六路的物資,可以借道大運河北上,轉入汴水,運達京師。

汴梁,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吸血型城市,運河上的城市。

因爲沒有鐵路的時代,水運就是最廉價的運輸力。

這樣一來,開封府興起,就可以理解了,石家莊就是這般起來的。

“終於來了——”望着汴河上的一艘艘船,李嘉終於體會到,唐德宗對太子說:“米已至陝,吾父子得生矣!”,這句話的期盼了。

待在汴梁不過小半個月,即使有開封留守府的幫忙,但他依舊忙得焦頭爛額,尤其是糧食的不足,讓他格外的煩躁。

民以食爲天,糧食一天沒有,人就發慌。

他目前的糧食,都是從南陽盆地,辛辛苦苦運輸而至,一斗米耗費三鬥。

換句話來說,如今爲了供氧整個汴梁,每天他都在虧損數萬貫,這還了得?

如今,快馬加鞭,夏收後,淮南的糧食終於來到了汴梁城。

雖然僅僅只有十萬石,卻安穩了人心,糧價應聲而落。

再過上一段時間,浙江府,江西,江寧府的糧食,也能通過運河北上,緩解壓力了。

“汴梁一日不見糧船,百官都不得安生。”趙普也是感慨萬千,就是這些船,承載着整個汴梁城。

“汴梁因此繁榮,也會因此而敗。”

王溥望着船來船往的運河,不由得感慨道。

“也正是錢糧之故,所以多國定都與此啊!”魏仁浦隨即附和道,其話語,意義非凡。

“國都不可與此!”

李嘉恰巧聽到,眉頭一皺,說道:“這幾日,我盼船,如同盼甘霖,何其辛勞,若是經常如此,我可得折壽多年了。”

“定都汴梁,弊大於利。”

李嘉一口否決。

官僚階級都具有保守性,能躺着就不坐着,遷都絕對會讓他們反對,毋庸置疑。

別的不提,百官們生活在汴梁,房子田地都買好了,你突然遷都,光是房價的跌落,就得讓他們沒了泰半身家。

具李嘉的瞭解,汴梁城的房價,有的已經超過了五千貫,這是何等的誇張,比某個縣的兩稅還要多。

毫不誇張的說,汴梁的房子賣掉,可以抵得上全天下一年的兩稅,這怎能讓百官們捨棄?

從頂級到一流,差距太大,這也是趙匡胤遷都洛陽,招受大臣一致反對的原因之一,畢竟趙光義勢力再大,也沒有辦法,一手遮天。

如此的堅決,讓趙普頗爲憂慮,開封,實在是一座特殊的城市。

“可是陛下,洛陽的運河,已經堵塞,長安又疲弊,對漕運依賴,更甚與汴梁,除此,微臣實在不知該定都何地。”

趙普輕聲說道,詞真意切。

王溥瞥了其一眼,拱手道:“自然是在中原,難道是在荒蠻的南方不成?如此何以掌控天下?趙府尹實在是多慮了。”

щшш☢Tтkan☢¢O

看着他倆一唱一和,李嘉笑了,直言道:“罷了罷了,朕直言吧,我乃大唐宗室,先祖乃是薛王李諱業,睿宗嫡長子,本應繼承皇位,卻謙虛忍讓,從而玄宗皇帝成了太子。”

“我肩負復唐重任,效光武之事,自然再興大唐,國都之選,無外乎二者罷了。”

“大唐只有兩都,西京長安,或者東都洛陽。”

“如今關中殘破,藩鎮甚多,再加上漕運不便,長安自然不可取,所以,唯一適合的,只有洛陽了。”

“至於運河堵塞,更不是事,我已經着令張維卿,領數萬宋軍,疏通洛河,去除多餘的淤泥。”

“而汴河(開封至黃河那段運河),如今也開始着手疏通,神武七年內,必定要完畢。”

“如此,漕運通暢,洛陽自然可再興。”

皇帝說的這般興致勃勃,而一旁的三位,則頗爲些相顧無言,沒有想到皇帝的謀算竟然那麼深,洛河那裡竟然也開始疏通了。

“洛陽的宮室——”趙普還想再言,但卻被打斷。

“洛陽的宮室,我已經令人修繕,山南東道已經開始砍伐巨木,還是宋兵,他們也是修建皇宮的主力。”

李嘉轉過身,看着一臉無奈的幾人,笑吟吟地說道:“洛陽的宮室基礎還在,一年半載即可完畢,到時候還可以從汴梁運送些花草木石過去,省卻不少的錢財。”

“爾等還有異議?”

“臣等敬服——”三人搖搖頭,表示五體投地,您老想的太周全的,藉口真的沒了。

“唉,令人失望。”

不料,此時皇帝反而搖搖頭,一臉失望道:“我還以爲你們會說,江山在德不在險,太令人失望了。”

三人茫然,更加疑惑了。

第1296章南詔第九百四十四章第九百九十三章大決戰第一千零七十章第1211章第八百二十六章戰事頻繁第九百九十三章大決戰第六百四十三章新戶(下)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塔爾第六百五十九章避諱陋習第六百七十六章令人生畏第八百八十二章仁政第1185章王庭第1153章第五百九十四章羞辱第九百零六章大散關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第1252章無題第八百五十章進士科第1249章想法第1121章沙州第1175章談判第五百八十五章兒皇帝不好當第九百五十五章藩鎮第一千零八十七章太原第1145章建議第一百一十九章暗流不止(下)第二更第兩百三十四章大興科舉(下)第三百八十二章冰寒第兩百一十六章民望所歸第五百一十五章刺探第兩百零八章陳橋兵變(上)第五百九十五章潤州第七百三十章弊端第七百九十六章第七百零二章第兩百四十二章千里迢迢第八百一十五章戰略第六百零四章行動第兩百八十六章又來不及了,先發一張待會再替補第七百七十一章不得不打第兩百三十二章無題第1338章諸王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七百六十章新的朝貢體系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八百三十六章告廟第九百三十七章決戰(結)第八百五十七章六經第五百二十七章驚雷第八百七十六章獻女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第九百七十四章賞賜第1378章和談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安寧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動盪第八百八十八章揚州第六百九十七章大象第五百四十八章孟昶心太慌第一百九十三章目光聚焦第四百三十六章榨油第八百九十四章第一千零九十章人心第一百九十章開拓進取第八百五十二章第九百五十五章藩鎮第1295章門檻第三百一十九章揚州危矣第1291章京城事第九百八十八章政治第六百五十六章郭氏第一百五十章久別重逢第兩百八十九章前途似錦第九百一十二章揚州城下第三百四十五章爲難第五百二十九章發動第九百七十五章影響第六百一十六章殺——第七百二十七章夏糧第五百一十三章準備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府州折氏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深思第1186章第六百六十二章金山城第八百三十七章第1193章借住第1362章第一百一十三章風波不平(上)第1412章龍馭賓天第四百二十五章韓載熙(求票,求訂閱)第四百七十七章政事堂第1251章心思莫名第五百六十九章夔州第五百九十六章血腥第1410章危機第一千零七十五章恩怨第一千零三十六章東海馬
第1296章南詔第九百四十四章第九百九十三章大決戰第一千零七十章第1211章第八百二十六章戰事頻繁第九百九十三章大決戰第六百四十三章新戶(下)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塔爾第六百五十九章避諱陋習第六百七十六章令人生畏第八百八十二章仁政第1185章王庭第1153章第五百九十四章羞辱第九百零六章大散關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第1252章無題第八百五十章進士科第1249章想法第1121章沙州第1175章談判第五百八十五章兒皇帝不好當第九百五十五章藩鎮第一千零八十七章太原第1145章建議第一百一十九章暗流不止(下)第二更第兩百三十四章大興科舉(下)第三百八十二章冰寒第兩百一十六章民望所歸第五百一十五章刺探第兩百零八章陳橋兵變(上)第五百九十五章潤州第七百三十章弊端第七百九十六章第七百零二章第兩百四十二章千里迢迢第八百一十五章戰略第六百零四章行動第兩百八十六章又來不及了,先發一張待會再替補第七百七十一章不得不打第兩百三十二章無題第1338章諸王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七百六十章新的朝貢體系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八百三十六章告廟第九百三十七章決戰(結)第八百五十七章六經第五百二十七章驚雷第八百七十六章獻女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第九百七十四章賞賜第1378章和談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安寧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動盪第八百八十八章揚州第六百九十七章大象第五百四十八章孟昶心太慌第一百九十三章目光聚焦第四百三十六章榨油第八百九十四章第一千零九十章人心第一百九十章開拓進取第八百五十二章第九百五十五章藩鎮第1295章門檻第三百一十九章揚州危矣第1291章京城事第九百八十八章政治第六百五十六章郭氏第一百五十章久別重逢第兩百八十九章前途似錦第九百一十二章揚州城下第三百四十五章爲難第五百二十九章發動第九百七十五章影響第六百一十六章殺——第七百二十七章夏糧第五百一十三章準備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府州折氏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深思第1186章第六百六十二章金山城第八百三十七章第1193章借住第1362章第一百一十三章風波不平(上)第1412章龍馭賓天第四百二十五章韓載熙(求票,求訂閱)第四百七十七章政事堂第1251章心思莫名第五百六十九章夔州第五百九十六章血腥第1410章危機第一千零七十五章恩怨第一千零三十六章東海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