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七章

所謂白馬驛之變,乃是朱溫爲了登基皇位,對於朝堂的一次大清掃。

朱溫指使蔣玄暉邀請唐昭宗諸子:德王裕、棣王祤、虔王禊、沂王禋、遂王禕、景王秘、祁王祺、雅王禛、瓊王祥,並在九曲池擺酒,待諸王子飲酒盡興後,蔣將他們全部勒死,投屍池中。

所以,加上之前隴西郡王李茂貞劍指長安,韓建將十六宅諸王都斬殺殆盡,所以唐憲宗以下皇室嫡系,加入昭宗子嗣被殺,大唐的嫡系幾乎斷絕。

這也是爲何唐亡後,沒有宗室起兵的原因,都被殺光了。

所以,生在帝王家,雖然有享受不盡的富貴,但滅門卻是輕易地事,尤其是末期,更是可憐。

隨即又信李振之言,其對朱溫說:“這些官僚自命不凡,說自己是什麼清流,現在將他們殺後投入黃河,讓他們永遠成爲濁流。”

朱溫在親信李振鼓動下,於滑州白馬驛(今河南滑縣境),一夕盡殺左僕射裴樞、新除清海軍節度使獨孤損、右僕射崔遠、吏部尚書陸扆、工部尚書王溥、守太保致仕趙崇、兵部侍郎王贊等“衣冠清流”三十餘人,投屍於河,史稱“白馬之禍”,又稱“白馬驛之禍”。

所以,何太后一案,必須是要重新審理,追封的,不然大唐皇室幾百年都得揹着污點過日子,雖然髒唐的確髒,但別人卻說不得,更遑論污衊的事,萬萬認不得的。

“白馬驛!!”李嘉呢喃着,他將目光看向了幾位宰相:

“這等忠貞之臣,慘烈之事,豈能平白的落寞,還需要建一廟祭祀纔是,其子嗣後裔若是還在,可列入國子監,熟讀經書,傳其忠義!”

“政事堂也得草擬一些諡號,追封,賞賜!”

“陛下聖明!”百官們連忙跪下,這等事,對於讀書人來說,再是要緊不過,褒獎忠臣,更是附和傳統美德,君王如此體貼,怎能不感人肺腑。

“忠王之事,必當有所報之,我李家更不是那種刻薄寡恩的!”

李嘉擺擺手,輕聲言語道,雖然他的聲音不高,但得益於宮殿的特殊設置,得以傳唱到整個宮殿。

“嗚嗚嗚……”

就在這一片歌功頌德之際,突然響起了哭泣聲,衆人回頭一看,竟然是個普通的御史。

“卿家爲何哭泣?”李嘉知曉其中有鬼,但他凜然不懼,直接問道。

“微臣之哭,實在是爲悲從中來!”

那人跪下,沉痛道:“自安史以來,藩鎮桀驁,憲宗之嗣,竟然被屠戮一空,爲之斷絕,久不饗食,臣氣之念之,竟然不由得悲從中來,以至於忘卻了禮儀,還請陛下罪責!”

“哪裡的話!”李嘉隨口說道:“卿家一片忠貞之心,哪有怪罪的道理!”

“多些陛下——”

就在大家不以爲意之時,禮部侍郎張汀突然出列,沉聲道:“陛下,自古以來,大宗絕嗣,乃從小宗過繼,萬沒有大宗絕嗣的道理,這與禮不合,也與皇室不合!”

“如今陛下再復大唐,可仿漢光武之舊事,以興大宗!”

“終於來了!”李嘉心中一嘆,這該死的禮法,果真是頑固之至。

不過,大宗不能絕嗣的道理,卻是至理名言。

嫡庶有別,宗法制,幾千年來,一直維持着中國封建社會的運轉,萬不可輕廢。

但,李嘉一直清楚,宗法制,只是封建社會統治的秩序罷了,這就相當於牧羊的鞭子,從來只是打在羊的身上,何曾打過主人?

若是一個從小到大。生活在封建社會儒家思想薰陶的,怕是面對着滔滔不絕的大勢,總會心生忌憚,不得不屈服。

而偏偏李嘉卻不是,他心裡有數,這等東西,萬萬不可凌駕在自己身份,也不能讓其捆綁自己。

他之所以造反,不就是受不了這封建秩序,官大一級壓死人,他一個邕州衙內,看上去了不起,還是得被壓迫死去。

所以,他就想成爲皇帝,這樣一來就沒有人可以壓迫自己了,反而是自己壓迫別人。

封建禮法,反而成爲他手中的鞭子,替他維護社會秩序,反而不令人討厭了,歸根結底,還是屁股決定腦袋。

“漢光武之事,豈能如一?”

宰相趙誠。彷彿受到了莫大的屈辱,激聲道:“陛下英武不凡,才創建這偌大的基業,雖然仍舊是大唐之名,但卻與開國無異。”

“況且陛下來是純孝之人,前唐的列祖列宗,更是不敢懈怠,時時有人奉祭,如今大宗絕嗣,陛下就是大宗!”

這話一出,百官譁然,但卻不得不承認其中的道理。

孫釗自然不甘人後,連忙說道:“陛下之祖,惠宣皇帝,本就是大唐太子,因爲謙讓與玄宗皇帝,所以才屈爲小宗,若是不然,這皇位本來就是陛下這一系,也就沒有了後來的安史之亂,大唐也不會有如此境地!”

“是咧,就是這般道理——”

“皇位本來就是陛下的,偏生讓去,說到底,陛下就是大宗,算不得小宗!”

張汀不由得傻眼了,他看着幾位宰相,又看着紛紛攘攘的大臣們,一時間說不出話來,你們的節操呢?這樣可恥的話都能說出口,真是不知羞恥。

但他望着皇帝那調笑的目光,一時間倔犟地擡起頭,就是不言語。

他糾集起來的同僚,弟子們,也紛紛轉向帶頭批評起來。

“好了,張侍郎的心思也是好的!”

李嘉擺擺手,說道:“其一心爲王事,乃是純純的忠臣,不可輕辱!”

聞言,張汀臉色漲紅,今日真是虎頭蛇尾,丟大發了。

其實李嘉心裡樂開花。

這番議論肯定會記載於史冊的,如果這事沒有爆出來,那以後肯定會是自己的人生污點,但如今爆出來,又被解決了,這事就當沒有了。

說白了,就是讓大臣們幫忙擋鍋,自己落個清白。

畢竟史書終究是那些文人來書寫的,自己又是強硬的解釋,反而不美,這般一來,史書上定性,就怪不了自己了。

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五百四十八章孟昶心太慌第七百九十九章切韻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三十四章欽州事務第一百九十三章目光聚焦第1256章罷都護、設新府第九百五十三章長安第八百一十五章戰略第五百九十一章詩詞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九百三十七章決戰(結)第一千零九十八章第九百八十章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寒第1294章印刷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御前會議第1144章後宮第一百五十九章以夷制夷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第七百七十二章都司第1195章第1327章內軋第兩百零七章編練水師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定難軍第一千零五十九章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七百七十二章都司第九百二十三章第兩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兩百零六章洞庭水師第1142章第一百六十八章轉運使司第六百六十二章金山城第三百二十九章全軍大比第五百一十一章殺價第四十三章登聞鼓上第六百零四章行動第九百九十三章大決戰第九十章水力鍛錘第兩百四十一章欣喜萬分第七百七十二章都司第1337章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第兩百四十五章以糧爲本第九百一十章局勢第1379章謀劃高麗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一章我有嘉賓第四百九十五章驕兵第五百六十章劃分第一千零六章第五百零九章擇將第1115行事第九十六章國之幹臣第八十四章建言第九百三十八章大勝第六百九十九章復立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七百四十一章索然無味第六百六十九章大朝會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三百三十六章幸甚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動盪第七百三十七章茶稅第一千零一十六章第一百八十七章郭榮之死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1252章無題第1296章南詔第四百八十六章汀州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九百八十八章政治第1153章第1209章白眼狼第一千零七章伯爵第九百三十二章殺——第六百三十八章彭城公主第三百五十四章城破第一千零四十六章抽籤第四百三十章水賊第五百零六章初戰第八百九十五章蜀道第十九章另尋他處第五百九十章驚美第七百六十三章被屏蔽了一章,明天應該能解禁弟1119章瓜州第三百二十二章暗度陳倉第1144章後宮第六百五十三章第八十九章工坊第1222章樂不思契丹第兩百四十九章金山之城第一百九十三章目光聚焦第三百五十七章國除第1353章民艱第1239章佛難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寒
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五百四十八章孟昶心太慌第七百九十九章切韻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三十四章欽州事務第一百九十三章目光聚焦第1256章罷都護、設新府第九百五十三章長安第八百一十五章戰略第五百九十一章詩詞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九百三十七章決戰(結)第一千零九十八章第九百八十章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寒第1294章印刷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御前會議第1144章後宮第一百五十九章以夷制夷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第七百七十二章都司第1195章第1327章內軋第兩百零七章編練水師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定難軍第一千零五十九章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七百七十二章都司第九百二十三章第兩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兩百零六章洞庭水師第1142章第一百六十八章轉運使司第六百六十二章金山城第三百二十九章全軍大比第五百一十一章殺價第四十三章登聞鼓上第六百零四章行動第九百九十三章大決戰第九十章水力鍛錘第兩百四十一章欣喜萬分第七百七十二章都司第1337章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第兩百四十五章以糧爲本第九百一十章局勢第1379章謀劃高麗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一章我有嘉賓第四百九十五章驕兵第五百六十章劃分第一千零六章第五百零九章擇將第1115行事第九十六章國之幹臣第八十四章建言第九百三十八章大勝第六百九十九章復立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七百四十一章索然無味第六百六十九章大朝會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三百三十六章幸甚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動盪第七百三十七章茶稅第一千零一十六章第一百八十七章郭榮之死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1252章無題第1296章南詔第四百八十六章汀州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九百八十八章政治第1153章第1209章白眼狼第一千零七章伯爵第九百三十二章殺——第六百三十八章彭城公主第三百五十四章城破第一千零四十六章抽籤第四百三十章水賊第五百零六章初戰第八百九十五章蜀道第十九章另尋他處第五百九十章驚美第七百六十三章被屏蔽了一章,明天應該能解禁弟1119章瓜州第三百二十二章暗度陳倉第1144章後宮第六百五十三章第八十九章工坊第1222章樂不思契丹第兩百四十九章金山之城第一百九十三章目光聚焦第三百五十七章國除第1353章民艱第1239章佛難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