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遷都

不過數日的功夫,皮影戲突然在京城流行開來,引發了大規模的熱議,以及極大的反響,尤其是太宗皇帝系列,精短的小故事,令人拍案叫絕。

普通的百姓哪裡知曉這些隱秘的事情,他們又不讀書,聽着皇帝的趣事,不知不覺中,就接受了忠於大唐的思想,可謂是春風細雨潤無聲。

一時間,議論太宗皇帝的聲音不絕於耳,朝堂讓也不能倖免,加封太宗皇帝的奏摺也慢慢地多了起來。

對此,李嘉表示滿意,鼓勵射聲司再接再厲,不僅要讓整個廣州城議論,整個嶺南也不得例外。

時間緩緩而過,十一月二十六號,司天臺算好的日子,萬里無雲,天氣晴朗,高高的太陽懸掛在天空中,散發着微弱的熱量,些許微風吹過,折斷了幾根乾枝。

地面上的青草顯淡白色,無神而伏,只有常青的綠樹還有些精神,強制地直起腰身,爲即將而來的御駕迎送而伴之。

御駕從明德門出城,文武百官跪送,沿途除了元從軍、侍衛之外,還有禁軍中選拔出來的精壯兵士,一路護持,浩浩蕩蕩,排出三五里路遠。

最爲顯眼的,就是皇帝的宮殿,由數十匹健馬拖拽着,緩緩前行,整個行宮平穩地行駛在府道上,宛若實地一般。

李嘉就坐在宮殿中,感覺與陸地無異,而且,格外的寬敞,坐下幾十人可以說毫無問題,有牀榻,有御桌,還有貼身可人可謂是的妃嬪宮女陪伴着。

粗略的估計,約有三十多平米,一廚一衛,宦官宮女伺候的約有十數人,一點也不擁擠。

吃喝拉撒,都可以在裡面解決。

除此之外,馬車騾車超過三百輛,其餘的負載龐大的牛車,更是難以計數,宦官,宮女,慢步而行,禁軍環繞兩側護衛,浩浩蕩蕩,宛若一羣巨獸一般,向前而動。

承天府、嶺東府,以及州、縣衙門的主要官吏,都跪立在城門兩側,一片花團錦繡,送錢皇帝出城。

普通的百姓哪裡見過這樣的陣勢齊齊被嚇了一跳,也糊里糊塗地跪下,不敢擡頭看那金黃色的御輦。

當然,這些還是無法將皇宮的東西搬運而走的,只是隨身物品罷了,其餘的貴重東西,都將通過靈渠,運送到長沙城。

緊隨其後的,則是文武百官和衙門的車隊,他們的家人早就先行一步而去,作爲朝廷重臣,只能跟隨皇帝,最後遷徙。

真可謂是廣州城有史以來最熱鬧的一天,紅旗招展,人山人海,從清晨而出,直到傍晚,皇帝已然住下驛站,隊尾才堪堪出城門,連綿超過三十里。

驛站都住不下這些人,只能在路邊安營紮寨,讓禁軍們和宦官宮女歇息,在政事堂安排下,一切井然有序,用不着皇帝擔心。

因爲皇帝早有遷都北上之意,故此沿途各州縣更是早早的就做好了接駕的準備,皇帝命李安國擔任先期沿途觀風察吏,把那些繁文縟節一概蠲免。

爲了不擾民,杜絕吃幹吃窮州縣的情況發生,皇帝立下五點要求:

一者,吃住不在州縣,盡在驛站,州縣只需要提供糧食蔬菜即可。

二者,禁軍、元從軍、侍衛,無有命令,不得出隊伍,騷擾百姓。

三者,嚴禁踩踏禾苗。

四者,州縣不得攤牌稅賦,徭役,轉運使司須照常進行,不得例外。

五者,採買的宦官,須以市面價採購,不得強買強賣,攤派勒索。

雖然如此,但供應超過兩萬人的隊伍,依舊讓沿途的州縣不堪重負,糧價大漲。

射聲司奏聞後,李嘉沉吟了片刻後,說道:“百姓困苦,如此,政事堂安排一下,沿途的州縣,今年的秋稅,就減免一半,並且免除三年的徭役。”

百官口呼陛下聖明,宰相們也並無不可。

隨後,邸報刊登了皇帝的聖意,免稅幅度雖然不大,但免除三年徭役,卻是大大善政,秀才讀書人一宣揚,口誇聖君的不在少數。

如此,從十一月二十六日,足足行了一個月,待到十二月三十那天,御駕終於到了長沙府。

千里之行,哪裡能面面俱到,一路上的走獸、疾病,暴雨等,數不勝數,折損了上百人,大部分都是宮女宦官,惹得皇帝吃不下飯。

“因國家之事,枉死百人,真是罪過啊!”皇帝嘆了口氣,說道:“今夜不食也罷!”

羣臣進諫,帝不從。

再諫,亦然不從。

百官歎服,皆言,聖人仁慈之心,古之君王少有,明君在世啊!

事實則是,皇帝天天躺着,沒事幹,也活動不了,沒事吃着點心,胃口不大,所以就免了晚餐。

一路上,李嘉也沒閒着,不時地下車,查看了一下百姓的境況,也派人打聽當地的習俗風聞。

這下子,倒是讓許多官吏倒了大黴,不知多少人官帽子被免,百姓拍手稱快。

這下,乾隆千里泡妞,李嘉千里破案,爲民做主,倒是讓皇帝的威嚴,加深了不少。

百姓也是有趣的,上人些許的恩澤,就讓他們津津樂道,難以忘懷,聖人山,釋怨河,御橋,等等,以皇帝有關的東西數不勝數。

甚至在衡州,皇帝微服私訪,遊覽了一下廟會,喝了一口井水,這座井就被圍了起來,不允許普通人食用,賜名天井。

衙役虎視眈眈,生怕有人玷污了,州縣也是緊張,這可是歡呼前程的,不可馬虎。

一番千里之行,李嘉倒是真正的看得清楚,整個大唐,雖然有兩三百萬人,貧困的人數至少佔據一半,飢一餐飽一頓。

由於貧困,溺嬰現象屢禁不止,雖然稅減輕了,但地方的剝削依舊厲害,雜稅收不上,就攤派,對商賈進行掠奪,土地兼併現在愈演愈烈。

許多百姓好不容易開墾了荒地,成了熟田,那些鄉紳豪族則利用借貸進行掠奪,於是,就出現這樣一番情況:

百姓借貸——開墾——成熟——被掠奪——再開墾……

無限循環,嶺南土地不缺,但缺熟地,熱帶雨林中開墾土地,普通人自然不易,多災多難,猶如勤勞的螞蟻,爲別人發家致富。

第十七章人心奔涌(下)第八百七十五章突兀第九百三十三章仇恨第一百九十一章平安京第1201章唐旗第五百五十章離去第1299章西域戰略第七百六十一章反應第四百七十八章泉州第兩百四十一章欣喜萬分第兩百四十九章金山之城第一千零八十九章拋石第五百一十二章虎頭蛇尾第1122章于闐第九百四十章孟昶死了被屏蔽了一章,明天應該能解禁第八百二十七章南鄭(先更後改)第十三章江南國主第五百九十一章詩詞第七百三十章弊端第1294章印刷第1241章裁撤邊鎮第四百五十六章探望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六百二十八章部署第1350章第六百二十章蜀國除、一分二第1182章第1148章御前第一百八十三章獎賞之制第1104章幽州營第五百章無言第六十四章揚帆起航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四百九十二章戰事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六十六章儋州府衙(下)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第三百九十二章州縣合併第八百九十六章軍糧第一千零四十六章抽籤第四百八十九章皇甫繼勳第一千零七十章第一千零一十八章第1395章遷徙豪強第七百二十三章第九百五十四章震動第1398章喜憂第三百四十九章紛亂第1258章偷樑換柱第三百三十六章幸甚第兩百九十二章北巡楚地第四百一十七章戰略第九百八十七章驚慌第七百七十二章都司第一百零七章地動山搖(上)第六百五十五章岳陽樓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七百零二章第1336章鼓動第1175章談判第四百一十三章靈渠第一百六十八章轉運使司第一千零零章東進第一百九十九章安南之歸第九十章水力鍛錘第七百三十七章茶稅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使第八百二十三章石嶺關第五百一十九章腳氣第六百二十四章煩勞第四百零六章考場第六百六十九章大朝會第五百八十五章兒皇帝不好當第1126章刑統第一百三十七章番坊追捕第兩百六十三章神武通寶第五百六十三章壯哉(新一月,求票求訂閱)第七百八十章後續第1129章續第兩百零四章撫卹安排第八百零八章宗廟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第八章家長裡短第五百五十七章安撫第六百四十八章朝會第1113章藏污納垢第1409章崩第七百四十七章燕雲第一百四十八章話裡有話第九十九章卑沙城內第1271章巡視王庭第1282章羈糜?第兩百七十一章相助平叛第九百五十章牙兵第九百一十五章大火第五百五十六章勃然大怒第六百一十九章命總算保住了第九百一十九章剿宋助周
第十七章人心奔涌(下)第八百七十五章突兀第九百三十三章仇恨第一百九十一章平安京第1201章唐旗第五百五十章離去第1299章西域戰略第七百六十一章反應第四百七十八章泉州第兩百四十一章欣喜萬分第兩百四十九章金山之城第一千零八十九章拋石第五百一十二章虎頭蛇尾第1122章于闐第九百四十章孟昶死了被屏蔽了一章,明天應該能解禁第八百二十七章南鄭(先更後改)第十三章江南國主第五百九十一章詩詞第七百三十章弊端第1294章印刷第1241章裁撤邊鎮第四百五十六章探望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六百二十八章部署第1350章第六百二十章蜀國除、一分二第1182章第1148章御前第一百八十三章獎賞之制第1104章幽州營第五百章無言第六十四章揚帆起航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四百九十二章戰事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六十六章儋州府衙(下)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第三百九十二章州縣合併第八百九十六章軍糧第一千零四十六章抽籤第四百八十九章皇甫繼勳第一千零七十章第一千零一十八章第1395章遷徙豪強第七百二十三章第九百五十四章震動第1398章喜憂第三百四十九章紛亂第1258章偷樑換柱第三百三十六章幸甚第兩百九十二章北巡楚地第四百一十七章戰略第九百八十七章驚慌第七百七十二章都司第一百零七章地動山搖(上)第六百五十五章岳陽樓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七百零二章第1336章鼓動第1175章談判第四百一十三章靈渠第一百六十八章轉運使司第一千零零章東進第一百九十九章安南之歸第九十章水力鍛錘第七百三十七章茶稅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使第八百二十三章石嶺關第五百一十九章腳氣第六百二十四章煩勞第四百零六章考場第六百六十九章大朝會第五百八十五章兒皇帝不好當第1126章刑統第一百三十七章番坊追捕第兩百六十三章神武通寶第五百六十三章壯哉(新一月,求票求訂閱)第七百八十章後續第1129章續第兩百零四章撫卹安排第八百零八章宗廟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第八章家長裡短第五百五十七章安撫第六百四十八章朝會第1113章藏污納垢第1409章崩第七百四十七章燕雲第一百四十八章話裡有話第九十九章卑沙城內第1271章巡視王庭第1282章羈糜?第兩百七十一章相助平叛第九百五十章牙兵第九百一十五章大火第五百五十六章勃然大怒第六百一十九章命總算保住了第九百一十九章剿宋助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