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1章裁撤邊鎮

青海地區的唐奴,雖然不及河西,西域多,但依舊有數萬人之巨。

當年,隴右節度麾下,光是正兵,就有七萬五千人,匯聚他們的家屬,以及其他的開墾遷徙的唐民,止不住的十萬。

只是,到了如今,卻沒多少記得自己是唐人了,許多成爲了純粹的番人。

吐蕃帝國崩潰後,也被西番,醜番,長毛番,可謂是地位越發的不如。

放奴令,乃是郭守文藉由丹鬥寺,以佛法衆生平等爲藉口,要求各大部落,必須放棄所有的奴隸。

這樣一來,衆部落自然不可,党項人,羌人,吐蕃人,都不願意,貴族頭人們就是依靠着奴隸才能保持生活的。

就連普通的牧民,也會有一兩個奴隸存在。

到了這個地步,郭守文哪裡不曉得妥協的道理,或者說,他早就知道放奴令的不可行。

於是,就縮減一番,要求所有能說唐語的奴隸,必須得到釋放。

這下,諸多部落才鬆了口氣。

郭守文直接派遣手下,前去勘察,只要會說唐話,哪怕一兩個字,極其家屬,一併脫離,成爲自由民。

順便,經過這般的勘察,他真切的得知了各部落的實力,奴隸與牧民的多少,決定一個部落的實力。

奴隸,代表着生產力,一個奴隸,大概可以放一百隻羊,種植土地五十畝;而普通的牧民,則代表着兵力,一戶一兵的原則,很容易推導出來。

而藉此,郭守文甚至弄清楚了鄯州、廓州,蘭州,河州,幾乎大部分落部落的數目,瞭然於心。

當然,最實際的收穫,還是數萬唐奴被解救,從而成爲治下之民。

幕府一番的計算,解救唐奴一萬三千戶,男兩萬五千人,女,一萬九千人,孩童,兩萬八千人,共計七萬兩千口人。

老弱病殘,幾乎過不到四十歲,也就不存在老人了。

除了人口外,隴右府,還規定各部落每年需要繳納的賦稅。

百帳以下的部落,無須繳納。

百帳至五百帳,每年需要繳納一百隻羊,十匹戰馬。

五百至一千,繳納五百隻羊,以及五十匹戰馬。

一千至三千,千隻羊,一百匹戰馬,另外,還得加上一百頭牛。

三千至五千,三千隻羊,三百匹戰馬,以及三百頭牛。

五千以上,最低五百匹戰馬和牛,羊則是五千。

基本上,羊是按照每帳一比一來算,牛馬是十比一。

看上去很多,其實每帳牧民,沒有上百頭牛羊,基本上是生存不了,因爲他們的食物是羊奶,牛奶,數量太少,真的不夠吃。

除此之外,無論帳數,在戰時,每兩戶,就得出一兵,比如五百帳的部落,就得出兩百五十個戰士。

郭守文統計了一下,四州的部落,包括党項,羌人,吐蕃,吐谷渾在內的各部落,總帳戶,超過了四萬。

換句話來說,他可以隨時徵召兩萬人隨同出戰,只是戰鬥力無法保證罷了。

對於七萬唐奴,郭守文一次性安置在鄯州,這裡距離青海湖,也被稱爲之西海,非常近,土地肥沃,極爲適合放牧,種地。

所以,早就殘破的鄯州城,被迎來了一次大修。

至於錢糧從哪裡來?

當然是戰敗的部落徵來的賦稅,一次性就有三萬多頭羊,兩萬牛馬,被送到了鄯州城來。

這些雖然不足以支撐下去,但好歹是管上兩個月的,放牧,吃羊奶的話,也能夠支持三四個月。

牛,留下一半耕地,戰馬,送五千匹給溫末部,充當僱傭費,剩下的,挑肥揀瘦,留下兩三千頭,其餘的萬匹馬,一律送到涼州,變賣給那些馬商,從而大量收購糧食。

如此,鄯州城,得到了初步統治基礎。

這樣一忙活,時間就來到了神武十一年的三月,青海地區一片冰寒,小雪紛紛,這種天氣下,對於各部落來說,肯定是跑不了了,只能定居接受徵稅。

郭守文初步擬定了賦稅,並且提前徵調後,就發文到了洛陽。

對於開疆擴土,朝野上下一併關係,政事堂也拿出決議,認爲收復一半的隴右地區,四州,十餘縣,百姓一萬五千戶,郭守文功不可沒,由子爵升任爲伯爵,也是理所應當的。

對此,皇帝表示認可,升其爲洮(tao)州伯,食邑兩千五百戶。

“只是,陛下洮州伯此番擬定的賦稅是否太輕了?”孫釗立馬將着眼點,放在了賦稅上,他拱手道:

“近四萬戶牧民,若是在中原,幾乎是可當四州,年產賦稅上十萬石,即使在草原,據微臣所知,每一帳,擊擁有上百頭牛羊。”

“郭守文以每戶而取一,雖然看着多,但實際上,卻以百取一,着實太輕,幾乎是收買人心之舉措!”

說到這,政事堂爲之震,氣氛瞬間就凝固起來,收買人心,這句話傷害太大。

不過,孫釗所言,句句在理,百取一的賦稅比,着實太低了。

“收買人心,你確實沒有說錯!”

李嘉嘆了口氣,橫掃衆人,這才說道:“只是,這個人心,是爲大唐而收買的。”

“須知,哪怕在前唐,對於這些部落,也只是羈糜之,也從未收穫賦稅,西北之地,蠻夷多而唐人少,這般的輕徭薄賦,索取不多,蠻人雖然不滿,但卻足以忍受。”

“雖然不多,但細水長流,仍舊是不少,總比什麼都沒有強吧?”

皇帝這般說,衆人紛紛點頭,表示認可。

說實在的,李嘉對於能收上稅,已經感覺吃驚了,雖然不多,但每年兩萬匹戰馬,牛羊等,足以讓隴右府,建立自給自足的財政了。

能夠自給自足,就代表着能夠站穩腳跟,不至於被拋棄。

“撤朔方鎮,建隴右府,以郭守文爲軍都司總兵,都督隴右府、西涼府兵馬事物。”

李嘉脫口就來,如今八州之地的隴右府,是時候裁撤藩鎮,恢復與內地一樣的體制了。

“府治,就放在鄯州吧!”

“陛下,知府何人?”孫釗問道。

“知府?就讓蕭思溫去吧,他正合適。”

第一百三十二章西北軍中第1366章第兩百九十三章湖南之名第六百零四章行動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使第五百一十三章準備第四十章前路漫漫第兩百四十三章收穫不定第兩百七十四章硝煙瀰漫第1300章假道第三百九十二章州縣合併第三百四十四章江陵第一千零一十八章第八百一十章大朝會第兩百八十五章處置安排第六百六十八章威風第九百一十五章大火第1370章煽動第1203章羣議第1123章胡姬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第五百六十六章國土人口統計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第1182章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兩百零三章又做好事第七百七十四章嫁衣第1288章父子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贖買第二章不速之客第三百零一章盡皆歡喜第四十五章繪製信仰第六十二章錦衣歸鄉第1342章驚喜第九百七十章漸漸第1311章威逼第六百一十章致仕第七百二十一章悚然第三百三十三章軍隊第1396章神武三十年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上)第一百三十四章番禺戰慄(1)第八百四十四章第九百五十三章長安第八十二章膽大包天第四百三十六章榨油第1378章和談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八百五十一章人心第1306章驚——第1337章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使第五百一十四章舟山島第八百三十一章踏腳石第八十四章建言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第1262章陽妃谷第1303章清明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單第八百九十七章三趙第1215章阿斯蘭汗第1381章紕漏番外2——觸目驚心第1289章心情第八百四十六章文會(下)第三百五十章贈予第三百二十一章緊急救援第三百六十八章巡捕司第1154章睡王之死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四十八章市舶司競價第1103章捷報第1389章彩雲之南第六十一章各色宴席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國第四百一十章軍械弟1119章瓜州第兩百一十三章利慾難安(下)第六百二十一章第1269章漠北第1142章第七百一十五章熱鬧第二十八章後備計劃第三百一十七章拆分湖南第1292章事件第九百二十九章第八百七十六章獻女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八百五十六章第五百九十八章終究還是和親第五十一章收穫安排第四百七十三章留從效(求票,求訂閱)第八百零八章宗廟第九百三十七章決戰(結)第1220章名單第七百一十九章第五百九十八章終究還是和親
第一百三十二章西北軍中第1366章第兩百九十三章湖南之名第六百零四章行動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使第五百一十三章準備第四十章前路漫漫第兩百四十三章收穫不定第兩百七十四章硝煙瀰漫第1300章假道第三百九十二章州縣合併第三百四十四章江陵第一千零一十八章第八百一十章大朝會第兩百八十五章處置安排第六百六十八章威風第九百一十五章大火第1370章煽動第1203章羣議第1123章胡姬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第五百六十六章國土人口統計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第1182章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兩百零三章又做好事第七百七十四章嫁衣第1288章父子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贖買第二章不速之客第三百零一章盡皆歡喜第四十五章繪製信仰第六十二章錦衣歸鄉第1342章驚喜第九百七十章漸漸第1311章威逼第六百一十章致仕第七百二十一章悚然第三百三十三章軍隊第1396章神武三十年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上)第一百三十四章番禺戰慄(1)第八百四十四章第九百五十三章長安第八十二章膽大包天第四百三十六章榨油第1378章和談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八百五十一章人心第1306章驚——第1337章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使第五百一十四章舟山島第八百三十一章踏腳石第八十四章建言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第1262章陽妃谷第1303章清明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單第八百九十七章三趙第1215章阿斯蘭汗第1381章紕漏番外2——觸目驚心第1289章心情第八百四十六章文會(下)第三百五十章贈予第三百二十一章緊急救援第三百六十八章巡捕司第1154章睡王之死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四十八章市舶司競價第1103章捷報第1389章彩雲之南第六十一章各色宴席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國第四百一十章軍械弟1119章瓜州第兩百一十三章利慾難安(下)第六百二十一章第1269章漠北第1142章第七百一十五章熱鬧第二十八章後備計劃第三百一十七章拆分湖南第1292章事件第九百二十九章第八百七十六章獻女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八百五十六章第五百九十八章終究還是和親第五十一章收穫安排第四百七十三章留從效(求票,求訂閱)第八百零八章宗廟第九百三十七章決戰(結)第1220章名單第七百一十九章第五百九十八章終究還是和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