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章漸漸

得到滿意的答覆後,潘崇徹徹底地放下了心。

他連夜回到了襄州城下,準備迎接事宜。

皇帝則緊趕慢趕地來到襄州城下,散發些酒肉之後,就走緩緩地回到荊門,表達對戰事的不干涉原則。

這讓站牆頭、看好戲的石守信、韓重贇、潘美幾人大失所望。

“近十萬兵馬,泰半又是御營,竟然這般放手,這南國皇帝,果然不是個好相與的。”

石守信粗聲道,言語中滿是失望。

“憑空打下半壁江山,總不能是無能之輩!”韓重贇凝重道:“本來寄希望於其坐鎮指揮,使得軍令兩出,君將失和,不曾想其果斷如斯,真的只是過來壓陣的。”

潘美看得透徹,說道:“自古以來,不曾有過閹人當皇帝的,這潘崇徹在南漢時飽受打壓,如今一朝得用,自然盡心盡力,李氏自然放心。”

“沒錯,閹人!”石守信聞言,不由感慨,似乎想起什麼,說道:“在皇帝的眼中,只有閹人才值得信任,哪怕是兄弟,也透露着忌憚。”

韓重贇聽出來什麼,沉默不語。

潘美也裝作啥也沒聽到,繼續說道:“唐軍着甲極多,箭弩也多,戰力不下與我,可以說,強行對陣,咱們佔不到什麼好處,要麼突襲,要麼據城反擊。”

“不下與我?”韓重贇搖頭,輕笑道:“其本就是南國精銳禁軍,甲械具利,應該是高於咱們了。”

“換句話來說,還得求援軍?”石守信笑道。

“人數不佔優勢,甲械不佔優勢,打起來半斤八兩,守城則糧食不足,只有求援,無論是糧食,還是兵馬,亦或者甲械。”

潘美一臉凝重地說道:“之前若不是韓將軍南下,破了鄧州,咱們襄州早就被困死了。”

“求援是必須的。”

韓重贇點點頭,認真說道:“不過,襄州還是太狹窄,我的兵馬都放置不下,糧草也無多。”

“所以,我認爲,兵分兩城,我帶領兵馬去往鄧州,那裡是糧倉,更是咱們的後路,不能有所閃失,必要時援救也方便。”

“你不會是怕了吧?”石守信嘲笑道:“給自己找退路?”

“怕?老子眼裡就沒有怕這個字。”韓重贇頗有些生氣:“南兵再厲害,能有契丹人厲害?”

“好了!”石守信擺擺手,說道:“就算你不說,我也準備這樣做,糧食不足,城池太窄,我這些兵馬足夠守城了。”

“不過,你一定要保障咱們的退路,鄧州絕不能丟。”

見着石守信鄭重地語氣,韓重贇點頭道:“你放心,鄧州絕不可能會丟。”

潘美深深地看了一眼韓重贇,沒有言語。

這些亂世起來的將領,時刻將保命當作第一要務,朝三暮四,重利輕義,這句話能有多少信譽,他心裡着實沒底。

但沒辦法,在如今,不分兵不行。

隨後,韓重贇連忙點起自己的兩萬兵馬,出城去往了鄧州,速度是極快的。

★ttKan ★¢Ο

“走的挺快的。”石守信站在牆頭,身材魁梧,披着斗笠,輕笑道:“雨那麼大,看來咱們的韓指揮早就有所準備了。”

“南國皇帝到來,攻城就停了,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潘美語氣平淡地說道。

“話也不能這樣說,這是優點。”

石守信搖搖頭,說道:“這麼多兄弟,只有他還留在禁軍,就是膽小這個優點,這是個優點。”

說着,他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潘美也不住地笑着,兩人心照不宣地看了一眼,不在言語。

果然,第二天,唐軍就恢復了以往的攻城步驟,甚至,冒着雨水,大規模地拋射石塊,鉛彈,襲擾着襄州城。

可以指出,歷史上,元朝的回回炮的確厲害,但卻不是襄陽失陷的主要原因,關鍵在於襄陽被圍,糧草缺乏,堅持三年左右,無奈投降。

如今的襄陽雖然不及後來的南宋,但依舊位置險要,城堅兵多,唯一的束縛,依舊是糧食的不足。

索性韓重贇打開了缺口,輸送了不少糧食,勉強足夠半月之食了。

即使他知曉這是鄧州城百姓死亡爲代價,也毫不在意。

黃昏已至,天空中的雨水也漸漸停歇下來,太陽終於吐露出面容,散下光亮,讓整個襄州城勉強緩了口氣。

唐軍已然撤下,結束了一天的攻城時間,軍營裡燃起了一束束炊煙。

而襄州城,經過多日的戰火洗禮,早就顯得破敗,許多兵卒無奈地躺在血水澆灌的城頭,微微地喘口氣。

城下的伙伕們則送來了吃食,兩個菜餅,以及一碗青菜湯,這是勞累大半天的兵卒們的晚食。

兵卒們並不曉得細嚼慢嚥,大口地吃着菜餅,舀着菜湯,惡狠狠地吃食着,因爲他們並不清楚,能夠在明天活下來。

而最悽慘的,則是襄州城的百姓。

來自城外的投石車,源源不斷地投射石頭,這對於城牆來說只是撓癢癢,但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就是滅頂之災。

屋舍倒塌,一家人被埋的事件,數不勝數,戰爭帶來的附加傷害,讓他們苦不堪言。

這也就罷了,雖然沒有全部圍城,但半圍城,依舊讓襄州城的糧價一日三漲,鬥米千錢,已經算是便宜的了。

就算如此艱難,但禁軍依舊不改自己惡習,不住地騷擾劫掠百姓,每日的案件數不勝數。

石守信不耐煩這些,只是負責軍隊,而其餘的民事,則交給了潘美處理,每日的禁軍與百姓的衝突,讓他頗爲煩躁。

若是嚴苛,他在禁軍威望不足,容易引起禁軍譁變。

但若是放鬆,他手下的三萬本地兵馬,肯定會離心離德,畢竟襄州是他們的家長,父母妻兒,親朋好友都在。

拿捏這般分寸,着實太難。

“停了嗎?”耳邊聽不到聲響,潘美隨口問道。

“唐軍已經停下!”

“再繼續下去,咱們堅持不了多久了。”潘美搖搖頭,心中卻想,襄州城雖然堅固,但抵抗一個多月,已經是盡力了。

城內民心惶惶,援兵不知何時能到啊!

第1338章諸王第1409章崩第六百九十八章第兩百零二章川鹽古道第1381章紕漏第四百五十四章受爵第八百三十八章玩鬧第一千零七十五章恩怨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四十六章改與活第五百章無言第四十二章不過如此第1105章安頓第七百九十三章參謀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第1115行事第三百四十九章紛亂第一千零八十章番外1——承昌二十年、暗流涌動第五百四十七章滅蜀前的猶豫第一百四十一章政治佈局(上)第一千零九十六章第九百四十五章私語第1349章小子第七百五十六章戰起(上)第九百四十九章軍心第一千零三十五章第四百七十七章政事堂第四百六十八章書信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九百七十七章膽顫第九百章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動盪第六十一章各色宴席第1295章門檻第五百六十一章恰逢第1288章父子第兩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單第一千零一十二章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五百七十二章敗家二代李景第八百五十章進士科第四百六十四章遷都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八百五十一章人心第九百七十九章東出第1288章父子第1310章甘州回鶻第1371章三路第六百五十一章丈人第五百一十七章花蕊夫人第九百八十一章會面第二十八章後備計劃第一千零三章崩第一千零六十二章房地產第1139北行第一百六十八章轉運使司第十五章春風爽人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解池第1337章第六百六十一章驚詫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一千零九十八章第五百二十三章謀劃第三百三十八章期待第九百八十一章會面第三百七十六章回歸第四十四章登聞鼓下第一百二十九章宮中逸事第1250章文教第1386章就藩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1263章第一百三十三章隨手安排第八百一十三章第1140章第五十章難以形容第六百三十七章恩典第一百四十六章修養生息第七十五章你來我往第八百九十六章軍糧番外4——再興第一百二十三章歷史新篇(上)第一千零八十九章拋石第七百五十七章第一千零二十八章釐清第1339章第五百七十五章不爲人子第兩百二十二章登基爲帝第六百五十四章出宮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兩百九十二章北巡楚地第一百四十七章馬上行動第六百章俸祿增減第四百二十三章杯酒釋兵權第九百七十三章下城第六百五十八章錢糧
第1338章諸王第1409章崩第六百九十八章第兩百零二章川鹽古道第1381章紕漏第四百五十四章受爵第八百三十八章玩鬧第一千零七十五章恩怨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四十六章改與活第五百章無言第四十二章不過如此第1105章安頓第七百九十三章參謀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第1115行事第三百四十九章紛亂第一千零八十章番外1——承昌二十年、暗流涌動第五百四十七章滅蜀前的猶豫第一百四十一章政治佈局(上)第一千零九十六章第九百四十五章私語第1349章小子第七百五十六章戰起(上)第九百四十九章軍心第一千零三十五章第四百七十七章政事堂第四百六十八章書信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九百七十七章膽顫第九百章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動盪第六十一章各色宴席第1295章門檻第五百六十一章恰逢第1288章父子第兩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單第一千零一十二章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五百七十二章敗家二代李景第八百五十章進士科第四百六十四章遷都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八百五十一章人心第九百七十九章東出第1288章父子第1310章甘州回鶻第1371章三路第六百五十一章丈人第五百一十七章花蕊夫人第九百八十一章會面第二十八章後備計劃第一千零三章崩第一千零六十二章房地產第1139北行第一百六十八章轉運使司第十五章春風爽人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解池第1337章第六百六十一章驚詫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一千零九十八章第五百二十三章謀劃第三百三十八章期待第九百八十一章會面第三百七十六章回歸第四十四章登聞鼓下第一百二十九章宮中逸事第1250章文教第1386章就藩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1263章第一百三十三章隨手安排第八百一十三章第1140章第五十章難以形容第六百三十七章恩典第一百四十六章修養生息第七十五章你來我往第八百九十六章軍糧番外4——再興第一百二十三章歷史新篇(上)第一千零八十九章拋石第七百五十七章第一千零二十八章釐清第1339章第五百七十五章不爲人子第兩百二十二章登基爲帝第六百五十四章出宮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兩百九十二章北巡楚地第一百四十七章馬上行動第六百章俸祿增減第四百二十三章杯酒釋兵權第九百七十三章下城第六百五十八章錢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