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0章興復隴右

這一連串的誇大,威脅,以及激昂,讓格瓦饒薩頗爲震撼,又心生警惕。

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沉默。

無他,這場引唐入藏,護衛佛法的行動,本來就是他提倡的,一路上見識了大唐的風情,他當然知曉其國力的雄厚。

“阿彌陀佛!”格瓦饒薩喊了一句佛號,這才說道:“陛下的心意,貧僧知道了。”

“法師明白就好!”

李嘉點點頭,這也不枉自己一番苦口婆心,他看着這個年輕的和尚,知曉郭守文的那些條件,其實只是基礎,自己還得許下一些利益來:

“朕願意在洛陽,爲法師修建一座寺廟,弘揚佛法!”

“阿彌陀佛——”格瓦饒薩念起佛號。

“朕有意,敕封鄭益西堅贊禪師爲青海大禪師,獨尊於河湟!”

“阿彌陀佛——”

“願與金五百兩,銀三千兩,佛經兩千冊,土地兩百頃,贈予丹鬥寺!”

“阿彌陀佛!”

李嘉眯着眼睛,心想,這個小和尚,是不是在糊弄我?那麼優厚的條件了,竟然還不滿足。

“法師不知有何見地?”

李嘉忍不住地問道,條件要是再過分的話,他可真得掀桌子了。

“貧僧別無所求,只求陛下應允,大唐軍隊必須入得高原,弘揚佛法!”

格瓦饒薩微微低頭,面色凝重地說道。

他當然知曉,唐軍之所以如此厚待丹鬥寺,就是爲了獲取河湟地區,也就是吐谷渾人的地盤,開疆拓土,無外如是。

但,丹鬥寺在河湟地區,早已經紮根多年,哪裡需要唐軍的扶持,其所爲的,就是拯救整個高原的佛法禁錮,讓佛法,徹底的打敗苯教,從而獨佔高原。

不然,引入唐軍作甚?

聽聞到這句話,李嘉沉默了。

事實上,隴右府,也就是青海外加涼州那裡,就是大唐統治高原的極限了。

這也並非是大唐不想再更進一步,實際上,征服高原的入口,就是在青海,但,高原地區,實在是太遠,也太水土不服了。

光是一個高原反應,就讓大唐軍隊的戰鬥力,十不存一,去征討高原,實在是出力不討好。

即使是侵略成性的蒙古人,也只是設置宣政院,讓藏人治藏,後面的明清一概如此,沒有青藏鐵路的時代,幾乎就是天路。

他總不可能讓幾萬唐軍萬里迢迢去送死吧?

成本大於收益。

見到皇帝猶豫,格瓦饒薩忍不住直言道:“丹鬥寺可以捨棄一切,但求大唐入主高原,復我佛法!”

瞧着眼前這個倔犟的年輕和尚,李嘉不得不思量起來。

如果不答應,怕是青海地區,只會是根基不穩,一個不好就容易倒臺,但他真的只是想要青海啊!

不過,如果非要高原的話,一盤散沙軍閥,兩三萬人即可傳檄而定。

“這……”皇帝一臉爲難道:“罷了,法師,我答應你了。”

格瓦饒薩大喜。

“只是,您也是知曉的,唐人在高原水土不服,須在河湟地區練兵兩三年,到時候兵馬純熟,自然是無往不利!”

皇帝說出了緩徵的意見,隨即看向了這位和尚。

“阿彌陀佛,自是這般道理!”

格瓦饒薩聽到這一番話之後,反而覺得這纔是真心實意的想要護衛佛法,不免欣喜道:“佛法多年來被禁錮,不在乎這一兩年的功夫。”

“況且,串聯各地的教徒,也需要時間,兩年正合適。”

“如此,就說好了!”

李嘉大笑,眼眸中滿是自信,他隨即豪氣地說道:“除了這個條件外,之上的條件也全部都應允,丹鬥寺,值得這些,隴右府的佛教,也需要一個領袖了。”

“亦或者說,整個高原的佛教,也需要一個領袖了!”

即使修習了多年的佛法,心如止水,但聽到這些話,尤其是最後一句話,格瓦饒薩忍不住的激動起來。

丹鬥寺如果成爲了整個雪區的佛教領袖,這是多大的福分啊!

阿彌陀佛,不對,是佛祖的庇佑,纔有丹鬥寺如此輝煌的未來。

格瓦饒薩歡喜地想到。

一番交談後,李嘉很滿意佛教的識時務,索性直接讓內庫,花費一萬貫,在洛陽城外,修建一座輝煌的寺廟,作爲雪區佛教在中原的主廟。

這個時候,李嘉也明白,爲何明清兩朝,寧願不斷地花錢建寺廟給那羣高原和尚了,與統治相比,錢真的不算啥。

……

而這邊,郭守文有丹鬥寺和尚引路,一路上不曾迷路,小部落直接歸順,中型部落選擇中立,只有大部落,頂多五六千帳,作爲最後的威脅。

而面對這個大部落的聯軍,郭守文也絲毫不慌。

在人數上,他有朔方軍的萬騎,還有溫末部前來助陣的五千騎,而對面的兩萬餘騎,優勢並不大。

裝備上更是不可同日而語,朔方軍當然比不上御營的九成以上,但作爲邊疆重鎮,着甲率也在三成以上。

箭簇什麼的,也是極爲充足的,戰馬相差不大,陣勢上緊湊,可以說,氣勢磅礴。

即使是溫末部,也同樣兵強馬壯,比這些部落強上一籌。

這般的打鬥,毫無意外,唐軍打大獲全勝,俘虜數千人,貴族大姓盡皆跪服。

一時間,唐軍高歌猛進,直入鄯州,這座隴右節度使的駐地。

而鄯州,距離青海不過百里,可以說是精華所在。

佔據此地後,郭守文還不肯把住,兵分兩路,一者東進,收復蘭州,河州,另一路則南下,渡過黃河,收到廓州。

此四州之地,乃是隴右的精華所在,至於其餘的渭、臨、武、洮、岷、疊、宕等十二州。

渭,秦已經被收復,加上新收復的四州,隴右泰半的州縣,已經被收復。

郭守文忙不迭地向洛陽報喜,而他在駐紮在鄯州後,迫不及待地施行放奴令。

無他,幾乎每個部落,都有大量的唐奴。

自安史之亂之後,吐蕃侵佔河湟地區,強行推廣吐蕃化政策。

強迫漢人改穿吐蕃服飾,留吐蕃髮型,這引起廣大的漢人的反抗,吐蕃大開殺戒。

唐朝無力真正收復這些失地,近百萬的唐人子孫皆爲吐蕃奴隸,即使是張議潮,也無法在這裡進行興復。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應對第八百七十二章御前會議第六百六十四章女牆第四百八十章城內第兩百三十八章天子重文章第1242章手段第七百七十一章不得不打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第九百五十八章第1185章王庭第1362章第一千零三十七章溫末歸第四百三十三章議論第兩百三十七章大興科舉(續)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深思第六十二章錦衣歸鄉第九百六十六章親征第1226章取暖第一千零六章第四百八十六章汀州第七百三十二章心疼第一百章自由貿易第九百零四章連雲棧道第1184章第兩百章春宵一刻第九百三十二章拼殺第五百三十三章借師助剿第四十三章登聞鼓上第六百四十八章朝會第五百八十三章成氣候第一百三十九章菜市口行刑第三百二十三章土地問題第1109章謀求番外1——承昌二十年、暗流涌動第1244章治浙第七百八十八章第一百章自由貿易第七百一十章第五百四十五章哀愁第兩百三十五章大興科舉(完)第七百六十章新的朝貢體系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府州折氏第三百三十章世家心思第五百五十二章朝議第七百八十三章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兩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一千零四章第1367章窺伺唐法第兩百一十三章利慾難安(下)第九百四十八章合圍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一百六十八章轉運使司第1314章凜然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1228章子嗣第三百五十一章轟炸第一千零七十七章攻略第五百九十一章詩詞番外4——再興第兩百九十七章桀驁之兵第九百四十七章兵來第三百四十五章爲難第兩百六十一章湘江洶涌(下)第1125章唐末六朝傳第1287章第兩百二十二章登基爲帝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雁門關第六百九十七章大象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第1322章婺源胡氏第九百九十三章大決戰第一百三十二章西北軍中第兩百二十六章戰爭隨起第七百七十九章度田困境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謝師第一百七十一章行動起來第兩百四十章榜下捉婿第1261章涼意第兩百八十八章人心晃動第七百一十二章第1349章小子第1150章安北第兩百六十九章一朝勃發第兩百一十八章宮廷日常第六十章新舊交替第九百六十三章民心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四百三十二章腹心之疾第1380章第五百零八章蜀奸第三百八十九章黑水都護第八百四十四章第1409章崩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八百六十五章演練第七百零九章第十九章另尋他處第五百零七章僵硬第兩百一十五章再復大唐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應對第八百七十二章御前會議第六百六十四章女牆第四百八十章城內第兩百三十八章天子重文章第1242章手段第七百七十一章不得不打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第九百五十八章第1185章王庭第1362章第一千零三十七章溫末歸第四百三十三章議論第兩百三十七章大興科舉(續)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深思第六十二章錦衣歸鄉第九百六十六章親征第1226章取暖第一千零六章第四百八十六章汀州第七百三十二章心疼第一百章自由貿易第九百零四章連雲棧道第1184章第兩百章春宵一刻第九百三十二章拼殺第五百三十三章借師助剿第四十三章登聞鼓上第六百四十八章朝會第五百八十三章成氣候第一百三十九章菜市口行刑第三百二十三章土地問題第1109章謀求番外1——承昌二十年、暗流涌動第1244章治浙第七百八十八章第一百章自由貿易第七百一十章第五百四十五章哀愁第兩百三十五章大興科舉(完)第七百六十章新的朝貢體系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府州折氏第三百三十章世家心思第五百五十二章朝議第七百八十三章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兩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一千零四章第1367章窺伺唐法第兩百一十三章利慾難安(下)第九百四十八章合圍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一百六十八章轉運使司第1314章凜然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1228章子嗣第三百五十一章轟炸第一千零七十七章攻略第五百九十一章詩詞番外4——再興第兩百九十七章桀驁之兵第九百四十七章兵來第三百四十五章爲難第兩百六十一章湘江洶涌(下)第1125章唐末六朝傳第1287章第兩百二十二章登基爲帝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雁門關第六百九十七章大象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第1322章婺源胡氏第九百九十三章大決戰第一百三十二章西北軍中第兩百二十六章戰爭隨起第七百七十九章度田困境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謝師第一百七十一章行動起來第兩百四十章榜下捉婿第1261章涼意第兩百八十八章人心晃動第七百一十二章第1349章小子第1150章安北第兩百六十九章一朝勃發第兩百一十八章宮廷日常第六十章新舊交替第九百六十三章民心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四百三十二章腹心之疾第1380章第五百零八章蜀奸第三百八十九章黑水都護第八百四十四章第1409章崩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八百六十五章演練第七百零九章第十九章另尋他處第五百零七章僵硬第兩百一十五章再復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