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1章紕漏

七月的暖風逝去,帶來了八月的細雨,讓沉悶的洛陽,迎來了一絲涼爽。

李信的彙報,也匆匆而來到了洛陽。

對於契丹人的處理,也擺放在了桌案上。

皇帝考慮再三後,決定暫且停戰,但是沒有應允歸降。

休戰幾個月,爲未來做準備。

如果強行逼迫,契丹貴族們自然團結一心,但一旦放鬆,其內鬥就難以抑制了。

再者說,吞併遼東,就耗費不少的精力,對於偌大的草原,大唐目前有心無力。

而對於遼東地區的處置,宰相們意見不一。

孫釗從朝廷負擔考慮,希望遼東設立都護府,自負盈虧,承擔其朝廷在東北的防禦。

這個提議,得到大部分的人贊同。

畢竟,到時候消滅契丹,裁撤設府也不遲。

唯獨趙普從政治角度考慮,覺得應該直接設府:

“遼東百萬之衆,自前唐以來,未見如此雄厚的都護府,其比之中原,也不遜色幾分,設立遼東府,合乎情理。”

皇帝高坐,看着幾位宰相,其表情區一,着實看不出多少心裡活動。

想了想,他一錘定音:“將遼西數州,劃歸給幽州府,其餘的地界,設立遼東府,治遼陽,重新堪定州縣,完善秩序。”

都護府確實省心省力。

但,遼東畢竟不同,這裡人口潛力大,農業充沛,手工業等也齊全,可以說完全自給自足。

一旦設立都護府,非常容易尾大甩不掉。

況且,契丹在身側,反倒是能縱容其壯大,後患無窮。

自始至終,沒有人言語說分封個藩王過去。

因爲宰相們多年來,都已經瞭解皇帝的脾性,肥美的遼東地區,怎麼可能會捨出來給皇子。

皇帝肯定不會允許的。

“東北之戰,只要契丹未滅,就還不見分曉。”

皇帝輕聲道:“仗,還是要繼續打的,朝廷萬不可疏忽大意,徭役上可暫歇,唯獨海運,卻是不能停歇。”

“諾!”

宰相們心中嘆了口氣。

對於皇帝這般強大的征伐欲,他們着實感到無奈。

偌大的草原又不像遼東,有啥可征討的,稱臣納貢不就夠了嗎?

又商討了下遼東府的建制,如軍都司的兵額問題。

一般的內地,府下的軍都司兵額,約莫萬人左右。

邊疆地界則會多一些,如西涼府,隴右府等,多爲兩萬至三萬。

但,遼東還更爲不同,這裡各族雜居,渤海,奚人,女真等等,兵力少了還真鎮壓不住。

“以五萬最爲妥當!”

趙普言語道。

“最多三萬!”

鄧斌直言。

由於無關利益,其他幾人不發一言,但心底還是傾向於五萬的。

不過,令衆人奇怪的是,皇帝最終還是應允了三萬之數。

“目前御營還在遼陽,軍都司無須這般多的兵馬。”

皇帝輕言解釋道。

事已做罷,關於軍功的賞賜,反而是最無爭議的。

李信、李威、張維卿三人,各加食邑千戶,達到了九千之巨。

距離郡王的萬戶門檻,只有一步之遙。

很顯然,這是皇帝在誘惑他們。

只要滅了契丹,就會封王。

皇帝掌握的節奏很不錯。

宰相們也表示認可。

一番商議,天已經昏沉。

孫釗坐上馬車,滿臉疲倦地回到府邸。

作爲首相,又是康州伯,其府自然是豪奢至極,富麗堂皇。

“今箇中秋,讓老三,替我回家看看吧!”

換下來常服,披上一件薄衫,孫釗不由得嘆道。

“阿郎,中秋是團圓的日子,明年清明回去,正當其時。”

夫人帶着丫鬟出來,端坐着,對於兒子,還是頗爲關心的。

“祭祖只是其一!”

孫釗摸了摸鬢角的白髮,不由得說道:“聖人之前定下規矩,四品上六十致仕,我如今爲相十餘載,還未至六十,就已經心疲力竭,白髮蒼蒼,也是時候回鄉了。”

“讓老三回家修祖屋,祠堂,爲咱們探了個路吧!”

“阿郎,你是想歸家了嗎?”

夫人滿臉驚喜道:“從番禹離去,近十五年,如今終於能告老還鄉了。”

人越老,思鄉的情緒越濃厚,夫人忙起身,一邊由一邊喜道:“也不知我哥哥嫂嫂模樣如何了?家中的田地可曾荒蕪……”

聽着這般多細言碎語,孫釗不由得笑了起來,整個人都放鬆起來:“致仕之事,還有段時間,你莫要聲張,心裡有個準備就成……”

輕聲吩咐着,孫釗感覺此時愜意極了。

做出這個決定,其實並不容易。

但,朝廷的局勢,卻讓他不得不做出選擇。

崔泉在神武六年致仕,年歲六十有三。

而繼任的趙誠,則在神武十年致仕,不過五十有六。

如今是神武十七年,他繼任首相八載,年歲也到了五十八歲。

契丹重創,恐難再起。

他雖然是倔性子,但卻不得不退縮起來。

面對越來越強勢的皇帝,他有心無力,還不如交給繼任者。

心中所想,不知不覺,竟然睡着了。

待他醒來,就見滿院子的禮物。

“誰人送來的?”

他不以爲意,多年的宰相生涯已經司空見慣的。

“阿郎,是齊王送來的月餅。”

管家忙道:“其餘諸王,也各自送來不少禮物,但還是齊王心意最誠。”

“哼!”

孫釗甩了甩手,說道:“心意誠有何用?還是改變不了什麼的。”

對於諸王的那點心思,誰不知曉?

還不是分封個好地方,朝廷多資助點錢糧。

但,以今上這般的心性,親弟弟都能趕去吐蕃,兒子還能落個好?

“諸王年歲漸長,也幸虧拿下來東北地區,纔有了些許曠地,能安排一些。”

孫釗思索起來。

他覺得皇帝安排藩王去邊疆,這倒是沒有異議的,減少內耗黨爭,着實不錯。

但,皇帝如此多的兒子,哪裡分的過來?最後還不是得內鬥嗎?

況且,以前唐皇帝的生育來看,少則五六個,多則二三十,昨天你家哪有那麼多的地方?

不好,這裡面有紕漏啊!

最後怕不是要分內陸吧?

憂愁上眉頭,孫釗感覺這些月餅,着實不是個好東西。

“明天就得與陛下言語,趁機改變一些。”

第五百四十三章心細如髮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解池第1233章第五百一十七章花蕊夫人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解池第六百八十二章結果第四百零三章赦免第八百四十二章第兩百八十三章亡國之人第兩百三十四章大興科舉(下)第一千零五十二章錢荒番外3——震雷第1383章安國第八百五十五章影響第五百零七章僵硬第一百三十五章番禺戰慄(2)第六百四十七章陰謀第六百九十一章符太后第1355章山民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軍府第兩百八十二章寬慰驚喜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四百七十章黨爭第七百九十八章洛語第四百五十二章大動作第九百一十五章大火第九章第十章在作品相關裡第1115行事第一百六十二章錢賦多少第六百四十八章朝會第1181章天可汗第1126章刑統第1260章離譜第六百九十九章復立第1385章分以四國第九百四十二章第一百三十二章西北軍中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暢談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四百一十三章靈渠重發的那章,晚上我會重新填充的第八百二十九章第兩百八十章楚國命運第四百五十六章探望第五百三十九章悍勇第1328章第1318章澎湖縣第五百二十章舍小圖大第三百零一章盡皆歡喜第一千零二十二章土地問題第兩百四十五章以糧爲本第1315章水師第1249章想法第兩百一十六章論功行賞第一百九十七章攻心爲上第1262章陽妃谷第一千零一十一章姐妹第1410章危機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第七百五十五章第八百八十五章第兩百九十一章一場家宴第八百八十六章溫末第四百一十一章權力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國第1357章人選第九百八十二章第六十二章錦衣歸鄉第1282章羈糜?第兩百八十一章 計將安出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1121章沙州第五百七十六章交戰(求票,求訂閱)第七百一十章第八百八十三章第七十四章霍然而起第八百七十三章出征第五十八章欽州血案第五百五十八章虔州城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九百六十章效力第六百二十八章部署第七百二十五章第兩百四十章榜下捉婿第八百零三章動靜第兩百八十七章鎮壓豪強第九百六十二章對招第七百七十六章開府第六百二十六章兩千萬貫第九百零八章秦州第十四章未雨綢繆第六百九十一章符太后第四十八章市舶司競價第1292章事件第一百九十七章攻心爲上第八百二十三章石嶺關第一千零八十五章敗之
第五百四十三章心細如髮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解池第1233章第五百一十七章花蕊夫人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解池第六百八十二章結果第四百零三章赦免第八百四十二章第兩百八十三章亡國之人第兩百三十四章大興科舉(下)第一千零五十二章錢荒番外3——震雷第1383章安國第八百五十五章影響第五百零七章僵硬第一百三十五章番禺戰慄(2)第六百四十七章陰謀第六百九十一章符太后第1355章山民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軍府第兩百八十二章寬慰驚喜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四百七十章黨爭第七百九十八章洛語第四百五十二章大動作第九百一十五章大火第九章第十章在作品相關裡第1115行事第一百六十二章錢賦多少第六百四十八章朝會第1181章天可汗第1126章刑統第1260章離譜第六百九十九章復立第1385章分以四國第九百四十二章第一百三十二章西北軍中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暢談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四百一十三章靈渠重發的那章,晚上我會重新填充的第八百二十九章第兩百八十章楚國命運第四百五十六章探望第五百三十九章悍勇第1328章第1318章澎湖縣第五百二十章舍小圖大第三百零一章盡皆歡喜第一千零二十二章土地問題第兩百四十五章以糧爲本第1315章水師第1249章想法第兩百一十六章論功行賞第一百九十七章攻心爲上第1262章陽妃谷第一千零一十一章姐妹第1410章危機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第七百五十五章第八百八十五章第兩百九十一章一場家宴第八百八十六章溫末第四百一十一章權力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國第1357章人選第九百八十二章第六十二章錦衣歸鄉第1282章羈糜?第兩百八十一章 計將安出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1121章沙州第五百七十六章交戰(求票,求訂閱)第七百一十章第八百八十三章第七十四章霍然而起第八百七十三章出征第五十八章欽州血案第五百五十八章虔州城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九百六十章效力第六百二十八章部署第七百二十五章第兩百四十章榜下捉婿第八百零三章動靜第兩百八十七章鎮壓豪強第九百六十二章對招第七百七十六章開府第六百二十六章兩千萬貫第九百零八章秦州第十四章未雨綢繆第六百九十一章符太后第四十八章市舶司競價第1292章事件第一百九十七章攻心爲上第八百二十三章石嶺關第一千零八十五章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