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烈萬華不言語,所有人都不敢說話,渤海國的大臣們更是低頭,表示順從。

唯有一人例外,其人身材高挑,膀大腰圓,雙目有神。

此人乃烏濟顯,是輔助大光義光復渤海國烏玄明的兒子,在朝政中力量頗深,僅次於烈萬華。

當然,烈萬華身兼安定國國王,以及渤海國權臣的身份,實力更加的雄厚,一般情況下,沒有人敢反對。

“那就稱臣吧!”烈萬華斜眼瞥了一眼烏濟顯,嘆了口氣,言語道:“如今多事之秋,契丹人一直覬覦扶余府,許多部落已然歸附,如今不宜再生事端了!”

“正好藉助唐國之力,抵抗契丹人的滲透和威脅,也算是個法子吧,至於那幾個偏僻的府地,就讓與他們吧,反正也沒有多少人,諸位以爲如何?”

最後,他目光只看着烏濟顯,雖然再問衆人,但實際上只是在問他一個罷了。

至於渤海國主,早就不參與國政了,一直在後宮繁衍子嗣,認命了。

“稱臣倒是無事,只是朝貢,卻不知如何,又要多少?”

烏濟顯看着烈萬華一臉病態,輕聲笑道。

“不外乎一些皮毛金銀罷了,雖然珍貴,但對於咱們渤海國來說,算不得什麼!”

烈萬華說道。

“那就沒了!”烏濟顯隨即止聲,不再言語。

這出乎烈萬華的意料,兩人一向爭鬥,今日如此平和的烏濟顯,倒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但總歸是好事,他就不再多話。

朝政結束後,烏濟顯坐上馬車,冷笑一聲,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來人!”他屁股一坐下,立馬吩咐道。

“派個人去率賓府,與唐人說說,我這裡有一批貂毛,看他們收不收!”

烏濟顯臉色頗有些喜色,繼續說道:“若是他們收下,就告訴他們日後要是做生意,可以直接與我烏氏聯繫,無論是糧食還是鐵器,我這裡都有!”

“喏——”僕人連忙應下。

烏濟顯這才鬆了口氣。

在他看來,烏氏和烈氏,同爲光復渤海國的大功臣,之所以被烈氏壓一頭,就是因爲烈氏佔據南海府,與中原人做生意,以至於實力差距越來越大。

所以如今能夠與唐人取得聯繫並且達成身影的話,那麼不僅烏氏會得到財源,還會憑藉着貿易逐漸壯大,漸漸與烈氏比肩。

至於成功的可能性,則很高。

因爲烈氏經常派人去中原朝貢,宋朝自然不例外,聯繫緊密,而唐國正好與宋國敵對,這就是很好的利用機會了。

烈氏打的主意,他也清楚。

這邊通過渤海國與唐人朝貢,進行商業貿易,賺取錢財。

另一次,則通過烈氏自己的安定國朝貢宋國,同樣進行往來貿易,中原物產豐富,賺的也多。

這樣一來,兩頭討好,賺取的自然更多。

只是,騎牆派,怎麼抵得過專一派呢?

在唐人的支持下,自己肯定會取得渤海國的大權的。

烏濟顯很相信自己的判斷力。

到了八月中旬,李嘉終於得到消息,黑水都護府如今佔據渤海國三府之地,擁民十萬。

只是可惜地方荒涼,部落較多,城市少,無法形成生產力,自給自足還很遠的距離。

不過,渤海國終於同意朝貢了。

而且朝貢的東西不少。

東珠百顆,產自黑龍江、烏蘇里江。

人蔘百顆,皆在一斤以上。

駿馬兩百頭。

各色皮毛五百件。

金銀各千兩。

總價值自然不菲。

少府寺粗略的估計了一下,約莫兩萬貫左右,也算是較爲後重的吧!

“都是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李嘉對於東珠也多看了兩眼,但也就這般,除了人蔘外,其他的都不在意。

所謂的東珠,在清朝,用滿語則爲“塔娜”。

是一種產自於東北地區的珍珠稱爲東珠,多見於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鴨綠江及其流域,一向是珍貴的東西。

其質地圓潤碩大,色澤晶瑩透,所以讓李嘉有些歡喜。

至於人蔘,則最讓他喜愛,無論是治病還是補營養,都很不錯。

當然,這些東西較爲新奇,作爲賞賜還是挺不錯的。

“有來有回,咱也不能虧待了他們!”

李嘉搖搖頭,來回看了幾遍,這纔想起來,這個時代,朝貢是需要還禮的,而且爲了顯示天朝上國的富裕,還是加倍返還。

這不光是明清獨有的,隋唐時期就發明了。

隋煬帝時期,西域各國過來,錦綢鋪地,各種賞賜加十倍奉還,崽賣爺田心不疼。

一想到這,李嘉瞬間就噁心,他感覺自己沒有說清楚。

他要的是上貢,不是朝貢。

不過,東西都送來了,自然不能退回來。

“就弄一些儒家經典以及佛經過去吧!”

李嘉思量了片刻,如果讓他真用真金白銀加倍返還,他還真的不甘心,所以只能用一些貨物代替了,而且還是成本低,但名義上價值高的東西。

於是,書籍就印入眼簾。

雕版印刷在唐朝時就已經成熟了,大規模的印一本書的成本,只需要十幾文錢,但售賣卻達數十倍,百倍。

無他,價值壟斷罷了,許多珍貴的書本,根本就不見與市,只能抄錄。

藉着秀才舉人試的功夫,李嘉勘察發現,許多書本,根本就買不到,自然平民百姓就考不過拿着富人之家,由此就有了差距。

所以李嘉決定大規模的印刷一些書本,如四書五經,史記,漢書,佛經,道經等,將書籍的價格打壓下來,使得人人都可以買書。

而且,這樣做還有個好處,書籍印多了,數量多,保存下來就很容易,而且可以規定正版,以防止錯誤出現。

比如,此時李白的靜夜思,第一句不是舉頭望明月,而且舉頭望山月;將進酒中,並不是古來聖賢皆寂寞,而且古來聖賢皆死盡……

許多句子,到了後世,就變樣了,爲尊者諱,如嫦娥原本叫姮娥,是在西漢的時候,爲避漢文帝劉恆的諱,而改稱嫦娥。

其他種種原因,導致句子被改變,這種國家刊印,可以很好的記錄文字本樣,功德無量啊!

第1243章錢塘自古繁華第四百三十九章秀才(上)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1278章拉薩第1221章第1296章南詔第六百九十三章第兩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八十七章大收人心第兩百九十八章戰事不休第六百六十五配種第四百四十一章熱潮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1232章喜事第五百章無言第九百一十一章牙癢癢第1280章那曲盟會第九百九十八章暗流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三百三十五章民心第七百零四章糊弄第四百五十八章太僕寺第五章意外之人第九百七十一章棺材(上)第八百八十五章第1210章夏王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五百九十五章潤州第七百七十五章拍賣弟1119章瓜州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雁門關第一百二十八章坐鎮番禺(下)第三百四十二章憂慮第五百七十九章蓮峰居士第一千零六十一章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五百七十三章屯田之劣第兩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第四百二十二章兵權第1271章巡視王庭第一千零八十五章敗之第九百一十章局勢第1213章第六百九十章第1207章獻土第兩百八十八章人心晃動第八百二十四章騎兵第六百七十四章吳哥王朝第一千零四十章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一百零四章極其荒唐第一百七十六章悠哉悠哉第1228章子嗣第七百六十一章反應第1176章贖人第九百一十七章登萊第1165章第四百九十七章焦慮第一千零四章第1196章第六百七十八章淫祠第四十八章整裝出海第七十四章霍然而起第七百七十四章嫁衣第1378章和談第五百四十九章動作第1224炭火第五百五十八章虔州城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四百三十五章大豆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七百八十章後續第三百四十七章匪徒第五百三十六章心神不定第六百零二章中秋家宴(求票求訂閱)第一百九十七章攻心爲上第七百四十七章燕雲第八百三十三章後續第一百三十一章酒暖人涼第一百六十章衣帶詔(上)第一千零四十三章鹽業革新第三章雄心壯志第八百七十六章獻女第四百五十五章皇城司第四百三十章水賊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五百零五章攻守第1373章兩勝一敗第八百零四章邀名第九百一十九章剿宋助周第一百四十五章手握重兵第八百七十三章出征第一百五十五章信仰整合(中)第一百一十六章暗流不止(上)第三百九十一章新奇第四百七十二章快活第三百七十八章駕崩第八百零八章宗廟第九百四十五章私語第三百四十二章憂慮
第1243章錢塘自古繁華第四百三十九章秀才(上)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1278章拉薩第1221章第1296章南詔第六百九十三章第兩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八十七章大收人心第兩百九十八章戰事不休第六百六十五配種第四百四十一章熱潮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1232章喜事第五百章無言第九百一十一章牙癢癢第1280章那曲盟會第九百九十八章暗流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三百三十五章民心第七百零四章糊弄第四百五十八章太僕寺第五章意外之人第九百七十一章棺材(上)第八百八十五章第1210章夏王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五百九十五章潤州第七百七十五章拍賣弟1119章瓜州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雁門關第一百二十八章坐鎮番禺(下)第三百四十二章憂慮第五百七十九章蓮峰居士第一千零六十一章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五百七十三章屯田之劣第兩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第四百二十二章兵權第1271章巡視王庭第一千零八十五章敗之第九百一十章局勢第1213章第六百九十章第1207章獻土第兩百八十八章人心晃動第八百二十四章騎兵第六百七十四章吳哥王朝第一千零四十章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一百零四章極其荒唐第一百七十六章悠哉悠哉第1228章子嗣第七百六十一章反應第1176章贖人第九百一十七章登萊第1165章第四百九十七章焦慮第一千零四章第1196章第六百七十八章淫祠第四十八章整裝出海第七十四章霍然而起第七百七十四章嫁衣第1378章和談第五百四十九章動作第1224炭火第五百五十八章虔州城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四百三十五章大豆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七百八十章後續第三百四十七章匪徒第五百三十六章心神不定第六百零二章中秋家宴(求票求訂閱)第一百九十七章攻心爲上第七百四十七章燕雲第八百三十三章後續第一百三十一章酒暖人涼第一百六十章衣帶詔(上)第一千零四十三章鹽業革新第三章雄心壯志第八百七十六章獻女第四百五十五章皇城司第四百三十章水賊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五百零五章攻守第1373章兩勝一敗第八百零四章邀名第九百一十九章剿宋助周第一百四十五章手握重兵第八百七十三章出征第一百五十五章信仰整合(中)第一百一十六章暗流不止(上)第三百九十一章新奇第四百七十二章快活第三百七十八章駕崩第八百零八章宗廟第九百四十五章私語第三百四十二章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