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土地問題

“該死,老子遲早要將李重進活剮咯——”

望着空落落的,且黑漆漆的揚州城,趙匡胤的黑臉,越發的發黑,甚至還有點轉綠的跡象,這幾十年來,從未有過如此氣憤,但今日,卻着實讓他氣着了。

他被耍了,當猴子耍了,堂堂一個大宋的皇帝,竟然就被耍了。

揮舞了拳頭,卻打上了空氣,積蓄的力道沒有使出去,憋屈的生疼。

原本繁華且熱鬧的揚州城,此時卻見不着一絲燈火,只有宋軍的火把,才讓這座城市呈現在他們眼前。

鱗次櫛比的揚州城,大部分的房屋都被拆掉,當做滾木,或者磚頭,抵禦宋軍,亦或者當做柴火,反正留下的殘骸,看得腦殼疼。

這裡卻沒有一個居民,連條狗都沒有,仿若鬼城,不用懷疑,李重進的淮南軍此時早已經撤離了,神不知鬼不覺,就在他們眼皮底下撤走,這一巴掌,讓人臉生疼。

趙匡胤出生於洛陽,所以口音是正宗的洛陽音,聲音很洪亮,所以大家都能聽得一清二楚,一旁的李處耘以及王審琦二人,全都沉默了,心中的憤怒不比皇帝少。

“找,去找,咱要李重進的消息,到底要看看,他們究竟有甚的神通,竟然能溜走——”趙匡胤瞪大了眼珠子,臉上的表情很猙獰,他接受不了這個結果,咆哮着。

“諾——”有人領命而去。

陪同着皇帝,李處耘與王審琦就這樣待在節度府,等候着消息,在這個時刻,他們不發一言,生怕惹惱了皇帝。

“回稟陛下,臨江的城牆下,發現了許多足跡,還有幾雙鞋,以及一把刀,江岸有許多船隻停靠的痕跡,預計淮南軍從江面而走的,坐船而走的……”

有人彙報道。

“哪裡還有船?嶺南的船,不是被封鎖在東面嗎?怎麼還有船,而且一夜可以運走如此多的兵卒,連一個傷兵也沒有!”

些許時間,趙匡胤終於恢復了冷靜,長久以來的南征北戰,已經讓他有了很深的城府,與之前咆哮的模樣仿若二人。

此時,他的黑臉上滿是嚴肅,腰間別了一把刀,而不是民間傳說的棍,上戰場用棍法,這是真正的白癡,活不到現在。

“陛下,應當是洞庭湖的水師。僞帝李嘉竊取了楚國之地,李重進能堅持如今,僞帝出了很大的力氣,甚至還將淮南之地的丁口,遷徙殆盡,可見與李重進聯繫很深,雖然楚國的洞庭湖水師名氣很小,但也有這種可能!”

瞧着皇帝臉色發變化,李處耘這纔出聲說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爲非義社十兄弟的禁軍大將,他明白,自己比不上王審琦的地位,所以,只能靠實力來證明自己,從而在大宋這個王朝中獲取高位。

“也只有這般了!”趙匡胤瞥了一眼李處耘,又看了一下自己的義社兄弟王審琦老神自在的模樣,心中對於李處耘的看法提升了些。

不失爲一員良將。

以後可以適當的用用,制衡一下勢力日趨龐大義社兄弟們,而此時,只有義社兄弟能讓他放心。

“江南李璟,冢中枯骨,必是無膽,敢救這些叛軍,也只有李嘉了!”

趙匡胤一頓分析,立馬就明白了前因後果,猜了個八八九九。

這個年僅二十餘歲年輕人,打出了大唐的旗幟,就篡奪了嶺南,如今又奪去楚地,其之表現,令人驚異,恐是今後之敵啊!

要知道,他才三十三啊!

“嶺南李嘉,朕必殺之,以泄我心頭之恨!”趙匡胤心中的嫉妒逐漸轉化爲殺意,淮南之亂的結果,完全破亂了他的計劃,原本全盤接鍋郭州,結果因爲淮南,新生的大宋財政枯竭,若是沒有郭榮毀寺刮銅,怎麼能堅持到現在?

“派人去湖南,討要李重進的人頭,若是不給,朕將率五十萬禁軍親自去取!”

霸氣的話語,讓周邊人爲之一震。

“陛下,許多禁軍爭吵不休,正在討要賞賜,甚至開始毆打起來——”

突然,有人前來彙報。

“該死——”趙匡胤這纔想起來,由於之前的下了劫掠揚州城的指令,士氣大震,如今攻入城卻不見一個百姓,搶劫不到,自然心生怨氣。

顧不了追趕逃兵,他開始安撫暴躁的禁軍。

而這邊,由於秋收的來臨,以及淮南軍的即將到來,李嘉被迫取消了南歸的時間,開始主持佔據湖南之後的第一次秋收。

之前也說了,在佔據湖南不久,李嘉就派出了轉運使,準備統籌湖南的夏收事宜,但初來乍到,轉運使司面對的麻煩,極其之多。

唐朝的稅收在均田制崩潰後,安史之亂後作權宜之計,改行兩稅法,簡單的收取夏秋兩稅,根據財政支出定出總稅額,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數額,向當地人民徵收賦稅。

由於安史之亂後,失去了全國各地的控制,賦稅的統計極其困難,所以就按照大曆十四年(公元799年)的墾田數爲準。

兩稅制,具體的,就是將稅分爲兩部分,地方藩鎮留一部分,然後上繳中央,延緩了大唐帝國的生命,但由於無法操控收稅,地方藩鎮每年按額度上繳,留下的都是自己的,導致了橫徵暴斂,反而加速了大唐的滅亡,也是黃巢之亂中失去土地流民的由來。

湖南自然沒有了藩鎮,但,比較可笑的是,或者說軍閥的省心,如今的兩稅,依舊按照的是大曆十四年的標準,完全不顧增添了多少土地、丁口,從而遺漏了大量的財賦,讓地方豪強竊取。

對於那些被竊取,或者說被豪強隱瞞的土地,李嘉此時不動如山,只想將豪強還未看上的荒地,收攏過來。

第六百三十章第1225章隱情第1402章宗藩第一千零八章第七百七十六章開府第五十四章南海歸程第五百四十五章哀愁第九百零七章關係第一百七十四章徵收夏稅第一百一十六章暗流不止(上)第七百四十一章索然無味第四章野外啼哭第五百零八章蜀奸第八章家長裡短第1262章陽妃谷第四百五十二章大動作第1364章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國第四百二十三章杯酒釋兵權第1306章驚——第七百八十三章番外3——震雷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一千零二章條件第1335章第七百一十五章熱鬧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贖買第八百一十八章廟堂第五百一十五章刺探第1385章分以四國第八百二十四章騎兵第1164章無條件第九百九十五章第五百八十五章兒皇帝不好當第1406章歲月第五百八十三章成氣候第兩百三十四章中原佈局(2)第一百五十九章以夷制夷第兩百五十九章湘江洶涌(上)求票,求訂閱第四百六十六章水賊第六百五十九章避諱陋習第九百二十九章第1118章親臨第一千零五十一章無題第五百一十五章刺探第三百六十七章見識第八百九十章官媒第四百八十四章漳泉(4)第1292章事件第兩百七十三章諸國震動第一百零八章地動山搖(下)第九百八十八章政治第七百二十九章第四百三十七章章程第九百一十七章登萊第七百六十二章潘美第八十九章工坊第六百七十七章淫祠(上)第七百六十九章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1233章第三百一十八章宋軍兇猛第七百八十一章歪主意第八百八十六章溫末第四百一十五章大事第九百八十六章亂民第七百七十二章都司第一千零九十七章金汁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1141章手段第1253章教訓第1215章阿斯蘭汗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一千零五十五章第1187章哼,女人第1344章封王?第七百四十九章逃離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第三百四十六章道觀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八百八十九章圖謀第一百零八章地動山搖(下)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1276章實踐第四百六十七章林仁肇第四百三十五章大豆第1341章第九百零七章關係第四百七十五章大肚子病第六百九十二章第兩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第三百五十四章城破第1146章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1303章清明第1235章第六百五十八章錢糧第三百七十二章思量第一千零三十七章溫末歸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
第六百三十章第1225章隱情第1402章宗藩第一千零八章第七百七十六章開府第五十四章南海歸程第五百四十五章哀愁第九百零七章關係第一百七十四章徵收夏稅第一百一十六章暗流不止(上)第七百四十一章索然無味第四章野外啼哭第五百零八章蜀奸第八章家長裡短第1262章陽妃谷第四百五十二章大動作第1364章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國第四百二十三章杯酒釋兵權第1306章驚——第七百八十三章番外3——震雷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一千零二章條件第1335章第七百一十五章熱鬧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贖買第八百一十八章廟堂第五百一十五章刺探第1385章分以四國第八百二十四章騎兵第1164章無條件第九百九十五章第五百八十五章兒皇帝不好當第1406章歲月第五百八十三章成氣候第兩百三十四章中原佈局(2)第一百五十九章以夷制夷第兩百五十九章湘江洶涌(上)求票,求訂閱第四百六十六章水賊第六百五十九章避諱陋習第九百二十九章第1118章親臨第一千零五十一章無題第五百一十五章刺探第三百六十七章見識第八百九十章官媒第四百八十四章漳泉(4)第1292章事件第兩百七十三章諸國震動第一百零八章地動山搖(下)第九百八十八章政治第七百二十九章第四百三十七章章程第九百一十七章登萊第七百六十二章潘美第八十九章工坊第六百七十七章淫祠(上)第七百六十九章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1233章第三百一十八章宋軍兇猛第七百八十一章歪主意第八百八十六章溫末第四百一十五章大事第九百八十六章亂民第七百七十二章都司第一千零九十七章金汁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1141章手段第1253章教訓第1215章阿斯蘭汗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一千零五十五章第1187章哼,女人第1344章封王?第七百四十九章逃離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第三百四十六章道觀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八百八十九章圖謀第一百零八章地動山搖(下)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1276章實踐第四百六十七章林仁肇第四百三十五章大豆第1341章第九百零七章關係第四百七十五章大肚子病第六百九十二章第兩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第三百五十四章城破第1146章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1303章清明第1235章第六百五十八章錢糧第三百七十二章思量第一千零三十七章溫末歸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