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整編訓練

安史之後,五代以降,以均田制爲根本,府兵制和徵兵制爲翼的軍隊制度崩潰,從而讓募兵制盛行。

府兵不用說,就是國家發田給你,你用當兵來償還,而徵兵制,知道的人少一些,這是與募兵制相對的制度。

徵兵制,顧名思義,就是義務兵制度,無論貴賤,如秦、漢時代的更卒、正卒,只要男子成年了,就必須去軍隊服役,爲國效勞。

等到有戰爭來了,朝廷會再次徵集你效力,有挑選性的,也就是藏兵於民,這是秦、漢軍事強大的基礎。

唐朝前期則授田,讓男子服役,再雜加一些徵兵制。

募兵制,也就是招募的意思。

也就是說它對於百姓而言沒有強制性,屬於交換性的制度。

你給我錢,我爲你去打仗,不需要你的忠心,只要錢糧管夠,你就能募集一支強大的隊伍;如果說你錢糧沒了,或者說敵人出的錢比你出的還要高,那麼恭喜你,你的部隊“棄暗投明”了。

不是所有的軍隊都是瑞士僱傭軍,認死理,藩鎮割據時代,被以下克上,甚至士兵在自己家中跳舞喝酒,稀裡糊塗沒了人頭的節度使不要太多。

沒有道德禮法,純粹的利益爲先,這樣的社會太可怕了,沒有一個統治者能夠安心的睡覺,稍有馬虎,就會喪命。

前面說過,宋朝繼承了五代時期大部分制度,也就沒有改變募兵制繼承下來,但又想克服缺點,於是就有陣圖制、以文御武、輕賤兵卒、集兵中央等一系列的方法,令人歎爲觀止,也是宋朝軍弱的原因所在。

這也是後來明朝時,戚家軍極爲強盛,但卻一直不曾擴招,甚至逐漸沒落的原因所在,募兵制,太耗費錢糧了,以明朝那樣的財政,若不是倭寇危及統治,還真的捨不得拿出那麼多錢。

一個人頭二三十兩白銀,多虧了嘉靖勉力維持,而且只喜歡煉丹這個耗費比較低的項目,不喜奢侈,不然明朝財政真的破產了。

而且募兵制還有缺點,那些將領可以損公肥私,也就是吃空餉,宋朝的八十萬禁軍,連三十萬都沒有,其他的空餉,被官吏與將領們聯合吞吃了,剩餘的士卒也被剋扣,羸弱不堪。

不然爲什麼金兵殺過來,禁軍一擊即潰,哪怕殺死八十萬頭豬,也會讓金兵累死。

扯遠了,李嘉也佔了募兵制的福,不然廣州的數萬禁軍也不會那麼容易投降,他此時也暫時改變不了募兵制,客觀原因——統治力不足,朝廷的威望不足,無法徵發良家子。

“強大的軍紀,以及豐厚的獎賞,纔是這支軍隊應該有的,其他的鬥毆、欺凌、不服從等瑕疵,別人認爲這是強兵的所在,但朕一個都不需要!”

“尤其是軍紀,此乃強軍之根本,憲兵司需要大力宣揚纔是,輜重營必須保證絨服供應,隨軍學堂這個優良的傳統也不能消失,白天訓練,晚上識字……”

“還有,即今日起,所有的道士一律離開軍隊,除了每月初一、十五講解道法,宣揚天齊王外,不準一名道士入軍營!”

李嘉眯着眼睛,看着這隻五千人的淮南軍,他迫切的想要擁有這隻軍隊,這隻堪稱天下一流的軍隊,若是擁有強大的軍紀,將會迸發出如何強大的力量?

李嘉很是期待。

“李信、李威——”皇帝隨口吩咐道。

“臣在——”兩人不明所以,但依舊拜下。

“即今日起,組建練兵大營,由於糧食不夠,就以這眼下的五千人爲準,爾等二人接下練兵的差遣,抽調禁軍百人,以朕之前教授的練兵之法,讓這淮南軍,真正的屬於大唐。”

“遵命——”兩人互相看了看,這件差事倒是不錯,等於擴充他們的威望,臉上瞬間有了一絲喜意。

一旁的段友良、潘崇徹二人,瞬間心思通透,這是在提拔舊人,抵消西北軍的影響啊!

此次湖南之行,潘崇徹與段友良可謂是出了極大的風頭,顯然對於舊臣低迷的場景,皇帝並不歡喜,這些老臣纔是最可信的,如今,通過訓練淮南軍,擴大李信兩人的威望,不失爲一個好計謀。

兩日後,抽調了許多舊卒,組建了練兵大營後,長沙城外,瞬間熱鬧起來。

這一日,李嘉站立在箭塔上,感受着身下的地面傳來一陣陣有節奏的震動,逐漸向這裡靠近,那是淮南兵卒們在作長跑訓練。

練兵大營建立後,立馬組織進行訓練。

整個禁軍,只有五個兵種,刀盾兵、長槍兵、騎兵、弓弩兵,以及水師。

對於淮南軍而言,諸如刀術、箭術之類倒也罷了,早晚各一次的長跑真讓衆人痛不欲生。

每天太陽還沒出來,五千名士卒就要全裝貫帶再揹負所有輜重,繞着整座長沙城狂奔一圈,跑不完的就沒有早飯吃。

而都頭、隊正們更是叫苦連天,因爲他們麾下哪怕有一名士兵未能完成訓練,他們也沒有早飯吃。早飯之後,正常的訓練、巡哨、值更並不減少。

這是在培養他們的協作能力,以及向心力,單打獨鬥是行不通的,李嘉並不推崇個人武力。

而晚飯之前,同樣還得繞長沙城跑一圈,長沙城的百姓們圍觀一片,只是禁軍們跑的還行,但淮南軍們卻是百態醜出,有的跑沒了鞋,有的褲子破了,有的跌落污泥,宛若水牛,有趣的很。

他身後的淮南軍將士們更是不堪,個個累得死去活來。部分體力較差的士卒幾乎是靠着同僚連拖帶拽,纔到達終點,但面色如土。

往往還有一百多步路時,十餘名伙頭軍擡着裝滿飯食的大鍋在旗門後一字排開,食物的香味隨風飄來,壓榨出了那些士卒們最後的體力。

第六百七十二章丁部領第一百三十四章番禺戰慄(1)第九百六十二章對招第六百二十八章夏稅總數第1215章阿斯蘭汗第兩百四十五章以糧爲本第七百零三章避暑第兩百一十五章再復大唐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第1211章第一百五十一章皇城司第四百二十二章兵權第九百零一章拿下鳳州第一百八十三章獎賞之制第一千零三十九章北巡第一百三十九章菜市口行刑第1217章不一樣的涼州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第三百九十六章修路第六百一十章致仕第七百四十一章索然無味第1246章主考第1196章第兩百零八章陳橋兵變(上)第一千零五十七章第八百五十八章誠懇第一百六十九章算盤誕生第七百一十章第三百八十三章自首第八百一十九章第五百一十六章各有想法(求訂閱)第六百六十二章嘗試番外2——觸目驚心第兩百八十二章寬慰驚喜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行進第一百八十四章獎賞之制(下)第四百四十五章頭重腳輕第1321章皇事第1226章取暖第1270章草原第1269章漠北第六百八十七章第三百一十四章野有遺賢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第七百二十四章晉陵縣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九百一十八章攻心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七百六十四章教頭第1204章第一千零三章崩第1152章心思第三百六十五章小雨第兩百一十六章論功行賞第九百零五章郭守文(月末,求票求訂閱)第八百七十章藤原第五百七十章自薦第1324章氣惱第五十七章好自爲之第四百三十七章章程第七百七十五章拍賣第九百一十六章第七百二十六章應對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1353章民艱第四十章前路漫漫第1140章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三十四章欽州事務第七百七十五章拍賣第九百四十六章第兩百一十章仿製回回炮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1330章支援第十七章人心奔涌(下)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九百五十八章第三百六十三章長沙第七百一十六章第七百三十四章多錢第1323章胡昌翼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1161章勝之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六百八十二章結果第1165章第六百九十二章第兩百二十三章宮闈之事第兩百八十六章又來不及了,先發一張待會再替補第七百九十五章南下(上)第1303章清明第四百四十八章宗室第1159章第一百二十五章歷史新篇(下)第九百一十九章剿宋助周第兩百一十九章從容自若第一百六十章衣帶詔(上)第五百七十五章不爲人子
第六百七十二章丁部領第一百三十四章番禺戰慄(1)第九百六十二章對招第六百二十八章夏稅總數第1215章阿斯蘭汗第兩百四十五章以糧爲本第七百零三章避暑第兩百一十五章再復大唐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第1211章第一百五十一章皇城司第四百二十二章兵權第九百零一章拿下鳳州第一百八十三章獎賞之制第一千零三十九章北巡第一百三十九章菜市口行刑第1217章不一樣的涼州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第三百九十六章修路第六百一十章致仕第七百四十一章索然無味第1246章主考第1196章第兩百零八章陳橋兵變(上)第一千零五十七章第八百五十八章誠懇第一百六十九章算盤誕生第七百一十章第三百八十三章自首第八百一十九章第五百一十六章各有想法(求訂閱)第六百六十二章嘗試番外2——觸目驚心第兩百八十二章寬慰驚喜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行進第一百八十四章獎賞之制(下)第四百四十五章頭重腳輕第1321章皇事第1226章取暖第1270章草原第1269章漠北第六百八十七章第三百一十四章野有遺賢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第七百二十四章晉陵縣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九百一十八章攻心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七百六十四章教頭第1204章第一千零三章崩第1152章心思第三百六十五章小雨第兩百一十六章論功行賞第九百零五章郭守文(月末,求票求訂閱)第八百七十章藤原第五百七十章自薦第1324章氣惱第五十七章好自爲之第四百三十七章章程第七百七十五章拍賣第九百一十六章第七百二十六章應對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1353章民艱第四十章前路漫漫第1140章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三十四章欽州事務第七百七十五章拍賣第九百四十六章第兩百一十章仿製回回炮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1330章支援第十七章人心奔涌(下)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九百五十八章第三百六十三章長沙第七百一十六章第七百三十四章多錢第1323章胡昌翼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1161章勝之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六百八十二章結果第1165章第六百九十二章第兩百二十三章宮闈之事第兩百八十六章又來不及了,先發一張待會再替補第七百九十五章南下(上)第1303章清明第四百四十八章宗室第1159章第一百二十五章歷史新篇(下)第九百一十九章剿宋助周第兩百一十九章從容自若第一百六十章衣帶詔(上)第五百七十五章不爲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