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志氣

湘水滔滔,隨風而動,十數艘船隻停泊在碼頭,準備北上。

一艘客船上,兩個中年男子正對坐而飲,桌案上擺放着珍果,兩個美婢侍候一旁。

一個身着錦袍,鬚髮飄逸,一舉一動之間,滿是優雅淡然,臉上帶着點點笑意。

另一個則布衣長袍,鬚髮斑白,袖口領子整齊貼身,面無表情,眉眼之間從容不迫。

兩人分別是韓熙載與蕭儼二人,一個是南唐的樞密使,一個是大理寺卿,如今大唐自然沒有官位安置他們,但也不能浪費這等人才,所以韓熙載去了江寧府擔任知府,蕭儼則去了江西府。

兩人都是五六十歲的老頭子了,在朝廷閒置也不是辦法,所以就派到地方去,安撫原南唐的百姓們。

韓熙載灑脫而喜愛奢侈,一副韓熙載夜宴圖,名傳千古,再加上多年來的北人文士身份,對於江寧府上下而言,最是熟悉不過,正好可以安撫一下江南的官吏百姓們。

蕭儼則不然,家在江西吉水,他自幼家貧,所以爲人清廉,耿直,剛正不阿,又斷事明允,在大理寺卿位置上一直深受愛戴。

傳聞其每次審案,要經過戒齋、沐浴、祈禱等一套瑣細程序,從而讓自己淡泊平靜,從而剔除功利世俗之心,判案方能公平、公正。

他又喜歡直諫,李璟造宮樓,富麗堂皇,其他人皆讚歎宏偉壯麗,只有蕭儼說:“比景陽宮但少一井爾!”

陳後主被俘的地方,就是一口井,在景陽宮。

這兩個老頭,一個圓滑似泥鰍,一個耿直如水泥,李嘉雖然想用他們,卻不斷的被推辭。

直到最後,李嘉特地召進皇宮,以爲國爲民的大義來壓服他們,再經過李煜及家人等勸服,他們纔不得已鬆口,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江寧府豪強遍地,勳貴無數,豪商更是數不勝數,乃經濟繁榮之地,不能一味的用強,所以需要柔中帶剛,且如老狐狸一般的韓熙載。

而江西府則不然,戶籍繁多,且是產糧要地,農業發達,土地兼併同樣嚴重,正好需要一位剛強人士進行整治,清廉正直,且斷案公允的蕭儼,最適合不過。

六十歲的韓熙載,與五十五歲的蕭儼,就這樣上路了。

至於年齡問題?

只適用於普通官吏,只要你還有用,一百歲都行。

“今日咱們可得與這巡查使一路爲伴,真是令人驚訝!”韓熙載品了口茶,輕聲笑道。

“只要咱們爲官以德,不偏不倚,潔身自守,反而是件好事,畢竟,巡查使可不只是能免官,還能升官呢!”

蕭儼則不以爲意,表情淡漠。

聞聽這句話,韓熙載早已經習慣了,只是他面帶深意地笑道:“咱們兩人身正不怕影子斜,但,其他人可就怕的很了,尤其是在咱們國主沒入長沙,羣龍無首的時候,一絲一毫的風吹草動,就會讓他們心驚膽顫!”

“尤其是,有一位先斬後奏的巡查使,這可得讓多少人睡不着覺啊!”

“這些人,乃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蕭儼沉聲道:“就算沒了巡查使,這次去江西府赴任,我也得彈劾那些貪官污吏,好好收拾他們。”

“也是如此!”韓熙載笑了笑:“多年以來,朝廷寬厚,如今又換的一個朝廷,有的他們受的了,咱們可得旁觀,不能隨意插手!”

“原來你是這般意思!”蕭儼眉頭一皺,瞬間有些生氣:“韓兄請放心,若果真犯事了,我定然不管,但若是清白而被罰,那就只能據理力爭了!”

“哎,正之,我就知曉你會如此!”

韓熙載搖搖頭,苦笑道:“也就只能希望這個巡查使是個公允的人吧!”

兩人被迫爲官,但生來的秉性,又讓他們不敢懈怠,韓熙載之前在南唐不受重用,所以一直夜夜笙歌,不理朝政,如今已經成爲封疆大吏。

雖然不及樞密使位高權重,但權責在受,牧民一方,自然也得用心了,更何況家人在長沙安頓呢,看這皇帝的架勢,還真的能幹出這種不可言之事!

卻說船隻隨風而動,北上而至洞庭湖,隨後,碧波盪漾之下,又欣賞了美景,醞釀了幾首詩詞,然後就來到了嶽州,然後直接入長江而去。

由於長江水師(原洞庭湖水師與部分水賊及些許海龍軍水卒)船大兵多,且作戰得力,長江之上的水匪自然就絕跡了,那些間或爲匪的漁民們,也不敢再兼職了,所以長江水道,一時間淪爲黃金水道。

南地幾容爲一體,從而讓孤立多年的各個市場相互兼容,合併,從而形成了一個千萬人口的大市場,藉着一條天然的長江,終於成爲了一體。

上游的蜀地糧食,蜀錦,茶葉、井鹽等,順流而下,來到江陵,然後再與湖南的布匹、丹沙、茶葉、鐵器、銅器等,一起去往了金陵。

一時間,商業旺盛,船隻往來不絕,江陵城日趨的繁榮。

當然,對於朝廷而言,商稅的增多,也讓府、州、縣衙門賦稅大增,錢糧增多,自然福利就多了。

“今日之長江,已然變了模樣!”蕭儼感慨道。

“東西勾連,商賈不絕,幾與盛唐無異了,揚一益二,恐將再現!”

韓熙載是大戶出身,家裡也經營着生意,這是南唐的傳統,他自然對於這條水道認識地更多,更深,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上。

“南國互通有無,對於中原而言,可不是一件好事咯!”

韓熙載笑了笑,指着江對岸說道:“如今,對岸的漁民也漸漸仰慕繁華,漸漸遷徙,而摒棄中原,曾幾何時,汴梁成爲了天下中心,商賈雲集之地,人丁興旺。”

“但,如今,境況變了,正之,你瞧着吧,只需數年光景,金陵城,將會趕超汴梁,成爲天下第一大城,而且,將會在我的手下實現!”

“叔言兄宰輔之才,一府之地自然綽綽有餘!”蕭儼也一臉正氣地說道:“某也會讓江西府百姓安居而樂業,家有餘糧,無有流民!”

第一百一十三章風波不平(上)第1298章規格第五百三十四章震懾第五百四十五章哀愁第五百八十三章成氣候第五百五十四章打探第1297章正旦之事第五百一十四章舟山島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第八百七十五章突兀第兩百八十章楚國命運第四百七十三章留從效(求票,求訂閱)第八百三十五章第三百五十二章慌亂第1227章家宴第三百八十三章自首第九百一十章局勢第九百一十五章大火第兩百四十八章利益動人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三百四十八章遮掩第1391章藩王第三百六十八章巡捕司第兩百二十八章來的突然第1127章八議第1386章就藩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九百八十八章政治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四十二章不過如此第九百七十三章下城第1328章第1306章驚——第四十九章占城海遇第一千零三十九章北巡第兩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第1345章第四百一十三章靈渠第1174章消磨第1111章三門峽第三百五十六章處理第四百五十五章皇城司第四百七十八章泉州第八百九十一章三面第一千零六十九章科舉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五百二十九章發動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1308章諸王第三百二十五章糧草危機第四百三十六章榨油第1226章取暖第1394章巡遊與治黃第五百一十五章刺探第1154章睡王之死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1172章準備第九章第十章在作品相關裡第1215章阿斯蘭汗第一百六十四章牽扯不清第1385章分以四國第1345章第八百四十五章文會(上)第1143章柔情第1155章改變第兩百五十三章佛儒遠揚第一千零八十三章耶律沙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十九章另尋他處第1151章野望第1185章王庭第六百四十三章新戶(下)第五百三十七章人心第三百九十二章州縣合併第四百一十四章價值第1160章幽州營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兩百零三章又做好事第1204章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七百四十一章索然無味第七百三十七章茶稅第一千零七十三章喪事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1353章民艱第1362章第五百六十九章夔州第九百五十六章第1220章名單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三百八十五章生計(上)第五百八十二章第1150章安北第九章第十章在作品相關裡第五百二十二章大小周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兩百五十三章佛儒遠揚第一百零二章啓程耽羅
第一百一十三章風波不平(上)第1298章規格第五百三十四章震懾第五百四十五章哀愁第五百八十三章成氣候第五百五十四章打探第1297章正旦之事第五百一十四章舟山島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第八百七十五章突兀第兩百八十章楚國命運第四百七十三章留從效(求票,求訂閱)第八百三十五章第三百五十二章慌亂第1227章家宴第三百八十三章自首第九百一十章局勢第九百一十五章大火第兩百四十八章利益動人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三百四十八章遮掩第1391章藩王第三百六十八章巡捕司第兩百二十八章來的突然第1127章八議第1386章就藩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九百八十八章政治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四十二章不過如此第九百七十三章下城第1328章第1306章驚——第四十九章占城海遇第一千零三十九章北巡第兩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第1345章第四百一十三章靈渠第1174章消磨第1111章三門峽第三百五十六章處理第四百五十五章皇城司第四百七十八章泉州第八百九十一章三面第一千零六十九章科舉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五百二十九章發動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1308章諸王第三百二十五章糧草危機第四百三十六章榨油第1226章取暖第1394章巡遊與治黃第五百一十五章刺探第1154章睡王之死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1172章準備第九章第十章在作品相關裡第1215章阿斯蘭汗第一百六十四章牽扯不清第1385章分以四國第1345章第八百四十五章文會(上)第1143章柔情第1155章改變第兩百五十三章佛儒遠揚第一千零八十三章耶律沙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十九章另尋他處第1151章野望第1185章王庭第六百四十三章新戶(下)第五百三十七章人心第三百九十二章州縣合併第四百一十四章價值第1160章幽州營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兩百零三章又做好事第1204章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七百四十一章索然無味第七百三十七章茶稅第一千零七十三章喪事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1353章民艱第1362章第五百六十九章夔州第九百五十六章第1220章名單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三百八十五章生計(上)第五百八十二章第1150章安北第九章第十章在作品相關裡第五百二十二章大小周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兩百五十三章佛儒遠揚第一百零二章啓程耽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