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7章八議

大周刑統體現了郭榮的仁義一面,而同爲藍本的宋刑統,也體現了趙匡胤的仁。

比如,趙匡胤將流、徒、杖、笞等刑罰摺合爲相應的脊杖或臀杖,俗稱折杖法。

也就是說,除死刑外,其他笞、杖、徒、流四刑均折換成臀杖或脊杖,笞杖刑一律折換成臀杖,杖後釋放;徒刑折換成脊杖,杖後釋放……

換句話來說,其實相當於減輕了刑罰,從而緩解了社會矛盾。

對此,李嘉倒是認同的,封建時代的刑罰,着實太過於殘酷,些許錯誤,就是家破人亡。

不過,在流放一這方面,李嘉卻並不打算緩解,亦或者說,他準備將流放擴大規模。

一般流放的人,都是謀反,謀逆等罪行,但李嘉卻認爲,一定要將貪污受賄的官吏,也要流放。

王溥不解,因爲這是對官員的重刑,屁股決定腦袋,坐在他這個位置,自然要爲同階層的人考慮。

而李嘉,也需要在法律上濃墨重彩的留下一筆,讓後人謹記。

“貪污民脂民膏,還有理呢?”

李嘉憤憤不平道:“這些人豈能一罷了之,既然享受了多年的福分,那麼就得還回來,再享受多大的苦楚。”

王溥也搞不清楚皇帝爲何這般仇怒,貪污受賄也不是啥大罪,太過於嚴酷,反而動搖根基。

委婉勸說了一番,但皇帝絲毫不領情,反而義憤填膺道:“在我看來,自曹魏始,整個法律,就喪失了根本,公平公正全無,唯獨成了皇親國戚,勳貴高官的庇護之地,豈能縱容?”

“此次刑統,我有一言,你須得聽之!”

皇帝雙目炯炯有神,配合棱角分明的臉,顯得格外的有氣勢。

“臣下豈敢不遵?”王溥低頭拜下。

“好!”李嘉點點頭,說道:“在法律這方面,某懂的不多,但卻知曉,其有一條“八議”之法,可謂是頑疾,你須得與我去掉。”

“大唐刑統中,不得有這一條。”

“這……”王溥心神盪漾,激動莫名,情緒都難以控制。

“八議“是封建刑律規定的對八種人犯罪必須交由皇帝裁決或依法減輕處罰的特權制度。

“八議”最早源於西周的八辟,在曹魏的《新律》中首次入律。

庇護統治階級成員的罪行,規定如議親(皇親國戚)、議能(有大才能者)、議功(對國家有大功者)等八種人,給予減免刑罰特權的特別審議。

於是。在封建時代,“八議”之法便成爲皇親國戚、功賢故舊、貴族官僚等八議之人逃避和減輕封建法律制裁的護身符,八議之人犯罪可以堂而皇之、有法可依地享有“議、請、減、當、免”的特權。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這在古代,根本就是個笑話。

所以,你在古代,見到的官吏被殺,都是大不逆等大罪,因爲貪污而被殺的幾乎沒有。

到了朱元璋時期,“八議”就成了笑話,殺官如屠狗,比如駙馬販鹽,在唐宋,根本就沒人管,就算有罪,罰酒三杯完事,這是議親。

老朱則不管,直接讓自己女兒當了寡婦,這在當時是何等的臥槽。

這個時候,八議某種程度就被廢黜了,例如廷杖,明朝之前根本就沒聽說過,而明朝皇帝想打就打,根本就沒理由。

八議被廢了嗎?

並沒有。

八議由常態,變成了特權,一切均由皇帝“臨時酌量特予加恩”的皇恩浩蕩。

維護貴族官僚特權的“八議”之法,就再也沒有了。

這也能解釋唐、宋時期,爲何黨爭劇烈,卻少有人死,不是領頭的不想,而是法律設置了門檻。

有八議在,官員死不了。

扯遠了……

對於政治家來說,八議的存在,實際上就破壞了法律的公平,也是相當於給朝廷養碩鼠。

官吏還在其次,皇親國戚,勳貴們纔是大頭,因爲官吏至少有御史監督,而他們並沒有。

所以,王溥聽聞這話,抑制不住心頭的激動,說道:“陛下,如此一來,怕是引起朝野議論,平添幾分波折。”

“怕個甚?”李嘉擺擺手,說道:“他們沒有資格指三道四,刑統乃是按照我的意思來書寫的,他們敢逾越不成?”

“些許聒噪,莫要理會就是。”

作爲開國皇帝,李嘉只是懶得進行大案,宣示權威罷了,一旦他想,朝堂清空他都不怕。

無他,三隻腿的蛤蟆不好找,想當官的大把的都有。

像李信,潘崇徹這種,南方長期的崇文抑武,所以知道收斂,那羣北方的將領隔了一層,更是不敢露出馬腳來。

見到皇帝這般說,王溥才恍然,這些時日以來,他都快忘記了,皇帝是武將出身,只是長得臉嫩,像個文人罷了。

想到這,他不由得笑道:“有陛下撐腰,老臣自然全力以赴。”

皇帝點點頭,說道:“下去罷!”

這場見面的話,自然沒有透露出去,但王溥在修撰大唐刑統,即使再低調,但八議的抹除,依舊引起了軒然大波。

高層武將,國公侯爵都不敢言語,文官態度不明,唯獨那些皇親國戚們頗有些難以接受。

而偏偏,這些皇親國戚們,泰半都是亡國之君。

如荊侯,文安郡公,淮海郡王(蜀),長沙王府(吳越)等,皆爲惶恐。

他們以爲,皇帝廢黜八議,準備向他們這些亡國之君開刀了。

對此,李嘉也有了應對,他借國丈周行武入宮探視皇后之際,隨即向他說明,讓其寬慰勳貴們的心。

對此,周行逢也不含糊,他直接召集這些人,滿口言語道:“最近那些子流言,你們莫要信,莫要瞎想,越想越離譜。”

“八議之制,本就不符,如今罷黜,也是順應民心的,只要你們安分守己,遵紀守法,憑藉着你們的爵位,哪個敢難爲欺負你們?”

“你們不欺負別人就行了。”

“罷黜八議,就是想讓你們莫要仗勢欺人,普通的百姓容易嗎?我就是農夫出身,種了幾十年的田,最恨的就是仗勢欺人之輩。”

周行逢粗魯的這樣一說,這些人才緩了口氣,只要不是針對就行。

“哼,八議廢黜,依法而行,莫要被抓,到時候,陛下的眼睛可揉不進沙子!”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第七百一十一章求授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1297章正旦之事第六百六十三章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五百五十九章反殺第九十三章北上之事第1402章宗藩第1383章安國第1354章規矩第兩百一十八章宮廷日常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六百七十章敘職第五百六十章劃分第五百零八章蜀奸第一百七十三章準備就緒第兩百九十四章商賈而至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第四百一十五章大事第1344章封王?第九百八十五章第五百八十三章成氣候第八百九十四章第1237章第四百一十八章折騰第1271章巡視王庭第三百一十四章野有遺賢第七章赫赫李府第七百三十四章多錢第1339章第1179章忽悠第1209章白眼狼第四章野外啼哭第三百五十四章誘惑第九百五十七章信步第1152章心思第六百六十一章驚詫第1179章忽悠第八十一章白沙都事第1356章第三百七十八章駕崩第一千零二十二章土地問題第九百五十四章震動第三百四十五章爲難第九百二十四章高懷德第1142章第1352章第八百九十五章蜀道第兩百二十二章登基爲帝第八百五十六章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三百三十二章胸有成竹第八百零八章宗廟第六百一十五章計策(求票求訂閱)第1237章第八百四十五章文會(上)第六百四十二章新戶(上)第四十五章繪製信仰第九十九章卑沙城內第九百六十八章江豬第1244章治浙第1337章第一百三十五章番禺戰慄(2)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第兩百九十二章北巡楚地第七百七十一章不得不打第1376章無名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四百二十章學政第1196章第1160章幽州營第1349章小子第一百九十七章攻心爲上第六百二十八章部署第七百四十一章索然無味第1279章城下之盟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單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七百二十五章第六百五十九章交流第一千零五十五章第1282章羈糜?第五百二十一章東去第八百七十四章入倭第兩百三十七章大興科舉(續)第1216章忌憚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兩百一十章充實後宮第九百七十七章膽顫第一千零九十六章第一百三十三章隨手安排第七十五章你來我往第1218章涼州詞第一百零二章啓程耽羅第兩百零三章賤業變樣第五百五十七章安撫弟1119章瓜州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七百一十七章微服
第七百一十一章求授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1297章正旦之事第六百六十三章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五百五十九章反殺第九十三章北上之事第1402章宗藩第1383章安國第1354章規矩第兩百一十八章宮廷日常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六百七十章敘職第五百六十章劃分第五百零八章蜀奸第一百七十三章準備就緒第兩百九十四章商賈而至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第四百一十五章大事第1344章封王?第九百八十五章第五百八十三章成氣候第八百九十四章第1237章第四百一十八章折騰第1271章巡視王庭第三百一十四章野有遺賢第七章赫赫李府第七百三十四章多錢第1339章第1179章忽悠第1209章白眼狼第四章野外啼哭第三百五十四章誘惑第九百五十七章信步第1152章心思第六百六十一章驚詫第1179章忽悠第八十一章白沙都事第1356章第三百七十八章駕崩第一千零二十二章土地問題第九百五十四章震動第三百四十五章爲難第九百二十四章高懷德第1142章第1352章第八百九十五章蜀道第兩百二十二章登基爲帝第八百五十六章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三百三十二章胸有成竹第八百零八章宗廟第六百一十五章計策(求票求訂閱)第1237章第八百四十五章文會(上)第六百四十二章新戶(上)第四十五章繪製信仰第九十九章卑沙城內第九百六十八章江豬第1244章治浙第1337章第一百三十五章番禺戰慄(2)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第兩百九十二章北巡楚地第七百七十一章不得不打第1376章無名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四百二十章學政第1196章第1160章幽州營第1349章小子第一百九十七章攻心爲上第六百二十八章部署第七百四十一章索然無味第1279章城下之盟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單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七百二十五章第六百五十九章交流第一千零五十五章第1282章羈糜?第五百二十一章東去第八百七十四章入倭第兩百三十七章大興科舉(續)第1216章忌憚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兩百一十章充實後宮第九百七十七章膽顫第一千零九十六章第一百三十三章隨手安排第七十五章你來我往第1218章涼州詞第一百零二章啓程耽羅第兩百零三章賤業變樣第五百五十七章安撫弟1119章瓜州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七百一十七章微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