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八章利益動人

中原的硝煙完全沒有影響到李嘉,甚至讓這位年輕的皇帝胃口好了不少,成千上萬的百姓與士兵的死亡,對他而言就是一道下酒菜一般。

或者說,九千人與一萬人在他眼裡沒有區別,還不如讓這場戰亂更熱鬧一些,從而謀取一些利益,比如人口,財富等。

讓趙宋多流一些血,已然成爲了李嘉的習慣了,多達二十萬的禁軍,可以讓天下諸國喘不過氣,哪怕連契丹也是一般。

所幸,與破窗一樣的中原不一樣,嶺南早就擁有了自己的官僚體系,比那些軍將治民強了不少,至少能正常的收到稅。

“必須讓稅權獨立於宰相!”李嘉沉聲說道,這是削弱宰相之權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強君主專權的保障。

前唐安史之後,失去了中原賦稅,之所以能夠維持,皆依賴江南的財稅,用於西北之兵,所以才能重整旗鼓,收復了大半個天下。

至於趙宋爲何獨立稅權,也是有自己的苦衷的。因爲縱容了權貴官僚兼併土地,若是讓他們再自己給自己收稅,天下還有稅賦嗎?東京的官家誰來供養?

顯然,趙家人也明白這個道理,一方面削弱相權,一方面收稅,所以就設立了轉運使,獨立於官僚體系,除掌握一路或數路財賦外,還兼領考察地方官吏、維持治安、清點刑獄、舉賢薦能等職責,急劇膨脹,最後甚至成爲了一路之最高行政長官。

李嘉則不然,只將其當做賦稅的徵收部門,專職於收稅,其他的自然有所屬衙門管理。

所以,在嶺南,轉運使司衙門位置很獨特,雖說不過是從六品,但涉及稅收,雜務頗多,位卑而權重。

這樣一個衙門,一直那麼遊離於朝政之外,也不是個事,建立巡查部門,規章制度還是要有的,不過這樣一來,具體的負責人就讓人頭疼了。

削弱相權,這是皇帝們一致認可的。

按理說,唐時的羣相制已然削了不少,後期也沒見什麼動作,此時爲何要削?

此時的宰相,與唐初的宰相相比,權力更甚一籌,前唐後期,翰林學士們掌握了決策權,宰相成爲了執行者,所以安史之後無權相。

而現在呢?宰相們甚至無須通知皇帝的情況下,直接任命五品以下的官吏,主要是宰相們吞噬了之前宦官專政後的權力真空。

再不削,宰相們可真的危及皇權了。

財權,兵權,都被削了大半,而現在,決策權與執行權,總是要削一個的。

若是不削,就等於讓自己給自己扇巴掌,還會有痛嗎?

前唐以翰林學士來分權,這是因爲翰林學士經常伴隨皇帝左右,方便,所以得以分享權力。

明朝的內閣,其實也不過是將決策權壓倒了執行權,歸根到底,依舊是中書省尚書省這一套,不過是換了個名字罷了。

不過,慢慢來,不急,穩定壓倒一切。

心中思量着,李嘉就耐不住寂寞,喬裝打扮一番,帶着上千名侍衛,來到了番禹城外的一處莊園。

“這裡倒是不錯!”離開了形形色色的建築,恢復到這種自然之中,李嘉頗有一些感慨。

佔地千畝的莊園是極爲遼闊的,至少,李嘉入目一瞧,成千上萬根甘蔗迎風而立,鋪滿了整個眼球,極爲壯觀,空氣中似乎都帶了點甘甜。

見到皇帝有想法,一旁的侍衛隨即一動,選了一根甘蔗,快刀一削,再清洗一遍呈了上來。

“咔嚓!”咬了一口,水汪汪的,但是與後世相比,還是不夠甜,畢竟後者是千百年培育的結果,此時的香蕉,甚至還是有籽的,吃着也不軟甜,硬邦邦的,李嘉就吃了大虧。

“味道不錯!”李嘉點點頭,瞧着一旁的磨坊,上百頭牛正不知疲倦地勞作着,將一根根甘蔗榨乾,得到汁水,然後進行曝曬,就得到了黑色的蔗糖,宛若泥巴之色。

蔗糖是白糖的來源,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甘蔗取糖的國家之一。

元鼎五年(前112)十一月辛巳朔旦,漢武帝祀於甘泉宮,令司馬相如等數十人賦詩稱頌,共同製作了《郊祀歌》十九章,中有“泰尊柘漿析朝酲”之句。

這句話的意思是:用甘蔗汁可以解去貴人們早上猶未退去的宿酒。由此可見,至遲在西漢中期,人們使用甘蔗汁,不但是一種常用的調味食品,還往往用來作解酒之用。

唐朝重新開鑿西域,從而又重新獲得蔗糖技術,到了明朝,發明了“黃泥水淋脫色法”,生產出潔白如雪、顆粒晶瑩的精製蔗糖,領先於世界。

這也是中國明清之時重要的商品,核心科技。

李嘉到來,簡單的脫色之法自然知曉,掌握領先科技,可以帶來龐大的利益,絕對不能放在那些官僚手裡,畢竟後世加國連大嘛官營都可以虧本。

“您瞧瞧,這些白糖,晶瑩透澤,顆粒分明,簡直是上天賜予的瑰寶,誰能想到黃泥竟然能有如此效果!”莊園的管事感慨道。

將黃泥壓在黑糖之上,就會得到白糖,這是誰也想不到的,李嘉若不是喜歡看雜文,也不知曉,具體的原理也一知半解。

“每日可產多少斤白糖?”瞧着一道道黑煙,雖然還未近製糖處,但熱浪早已經撲面而來,這裡的溫度比別處高了不止一籌。

“若是柴火跟得上,每日至少可產百斤白糖!”管事低下頭,頗有些驕傲。

一斤白糖至少三十貫,若是去往中原,則更貴,哪怕一斤五十貫,一天也有五千貫錢,一個月就是十五萬貫……

李嘉越是計算,心中越發的驚歎,若是甘蔗沒有生長週期,一年百萬貫不就跟玩似的?

僅僅只是把糖漂白,就將價格擡高十倍有餘。

第1250章文教第兩百三十三章中原佈局(1)第四百七十三章留從效(求票,求訂閱)第一千零七章伯爵第六百零三章吃肉第十四章未雨綢繆第1312章餘熱第一百三十七章番坊追捕第八百八十五章第1339章第五百四十四章吐血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強第六百五十四章出宮第七百八十一章歪主意第四百零一章凝重第五百六十一章流傳第1307章愛憐第1235章第一百二十章人至番禺(上)第五百七十章自薦第六百一十九章命總算保住了第一千零六十八章熱鬧第九百零七章關係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第一千零五十七章第四百九十三章商議第1216章忌憚第八百六十六章第1347章巡查國子監第1389章彩雲之南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七百四十二章人心第三百八十一章貪污第六百九十二章第三百三十二章胸有成竹第八百零八章宗廟第一百六十一章衣帶詔(下)第1243章錢塘自古繁華第兩百七十章殺意盎然第1155章改變第三百七十八章駕崩第八百六十六章第九百零六章大散關第八百三十七章第一千零四十五章鹽引第1378章和談第三百二十五章糧草危機第六百一十六章殺——第九百七十二章棺材(下)第五百四十五章哀愁第六百七十四章吳哥王朝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六百零八章一樁樁,一件件第一百七十六章悠哉悠哉第1276章實踐第三百一十四章野有遺賢第1138章尊老第四百九十五章驕兵第九百四十五章私語第六百二十八章部署第九十三章北上之事第六百四十八章朝會第兩百五十三章佛儒遠揚第兩百一十九章從容自若第八百三十九章軍制(上)第五百五十章離去第兩百四十八章利益動人第1225章隱情第七百一十四章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兩百一十七章一夜無話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雁門關第九百七十九章東出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1191章囂張跋扈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暗流第1300章假道第九百三十五章決戰(上)第1307章愛憐第六百九十二章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一百四十六章修養生息第一百章自由貿易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十九章另尋他處第八百五十三章無名第六百四十七章陰謀第1300章假道第四百二十七章冰塊第五百四十章金陵破第五百零二章不正常第1225章隱情第1217章不一樣的涼州第一百七十五章欺上瞞下第1152章心思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第六百三十八章彭城公主第六百零七章搪塞第一百六十九章算盤誕生
第1250章文教第兩百三十三章中原佈局(1)第四百七十三章留從效(求票,求訂閱)第一千零七章伯爵第六百零三章吃肉第十四章未雨綢繆第1312章餘熱第一百三十七章番坊追捕第八百八十五章第1339章第五百四十四章吐血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強第六百五十四章出宮第七百八十一章歪主意第四百零一章凝重第五百六十一章流傳第1307章愛憐第1235章第一百二十章人至番禺(上)第五百七十章自薦第六百一十九章命總算保住了第一千零六十八章熱鬧第九百零七章關係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第一千零五十七章第四百九十三章商議第1216章忌憚第八百六十六章第1347章巡查國子監第1389章彩雲之南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七百四十二章人心第三百八十一章貪污第六百九十二章第三百三十二章胸有成竹第八百零八章宗廟第一百六十一章衣帶詔(下)第1243章錢塘自古繁華第兩百七十章殺意盎然第1155章改變第三百七十八章駕崩第八百六十六章第九百零六章大散關第八百三十七章第一千零四十五章鹽引第1378章和談第三百二十五章糧草危機第六百一十六章殺——第九百七十二章棺材(下)第五百四十五章哀愁第六百七十四章吳哥王朝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六百零八章一樁樁,一件件第一百七十六章悠哉悠哉第1276章實踐第三百一十四章野有遺賢第1138章尊老第四百九十五章驕兵第九百四十五章私語第六百二十八章部署第九十三章北上之事第六百四十八章朝會第兩百五十三章佛儒遠揚第兩百一十九章從容自若第八百三十九章軍制(上)第五百五十章離去第兩百四十八章利益動人第1225章隱情第七百一十四章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兩百一十七章一夜無話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雁門關第九百七十九章東出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1191章囂張跋扈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暗流第1300章假道第九百三十五章決戰(上)第1307章愛憐第六百九十二章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一百四十六章修養生息第一百章自由貿易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十九章另尋他處第八百五十三章無名第六百四十七章陰謀第1300章假道第四百二十七章冰塊第五百四十章金陵破第五百零二章不正常第1225章隱情第1217章不一樣的涼州第一百七十五章欺上瞞下第1152章心思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第六百三十八章彭城公主第六百零七章搪塞第一百六十九章算盤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