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恭是當朝的開國國公。
他的話,在這些南衙禁軍的耳中,不啻於聖旨。
更何況,這裡還坐着一位衛國公。
在他的連身催促中,很快,一幫士兵,就搬着一架織機,架着一位織女,趕到了仗院之中。
等織機放好之後,尉遲恭也不多廢話,直接命令織女繼續織布。
這位織女,被禁軍直接從匠作監拽了出來,一路上嚇的不輕,以爲自己闖了什麼禍。
不想,被架到這裡,竟然只是爲了織布。
眼淚婆娑的看了幾位大人一眼,當即坐到織布機前,拉動綜框,交換梭子,開始織布。
看着梭子,在織女的手中,來回傳遞,尉遲恭恍然大悟,喃喃的說道。
“果然是一尺八寸!”
在看明白這一點之後,他又連忙問道。
“可有比你手中這匹布,更寬的織法?”
織女見大人物發問,連忙放下手中的梭子,跪倒在地,低聲回答道。
“回稟大人,是有的。”
“再寬點的織機,就要兩人來織了。一個人織布,一個人專門撈梭子。”
“這樣織起來太慢,出產太少。如果不是那位貴人有專門的要求,匠作監裡,是不會這麼織的。”
“平常裁衣,只要用普通的綢緞,拼接就好。”
聽了織女的話,尉遲恭抓着下頜茂密的鬍鬚,不由自主的點了點頭。
自己小時候,全靠老孃一張織機養大。直到有力氣打鐵後,纔算是真正能吃上一口飽飯。
不想,小小的織機,竟然有這麼多的道理,蘊含在裡面。
那麼,仙長所說的,要讓天下的絲綢,變得更便宜的方法,到底是怎麼做的?
他的一雙眼睛,不由得轉向了陸然。
看到尉遲恭的一系列動作,陸然不由得莞爾。
想不到這個大老粗,居然還是行動派。
他今天,想要散播開來的,就是後世鼎鼎大名的珍妮織布機。
這種織機和眼前的織機,差別並不是很大。
只是在經線提縱開口之間,加了一個滑槽。
讓彈性勢能和鎖死機關,直接將梭子彈來彈去,穿梭緯線。而不是傳統的左手交右手、右手交左手,這種方式。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飛梭。
看着變化毫不起眼。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簡簡單單的改變,讓織布行業,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讓當初的整個英國,紡線的速度,跟不上織布的速度。
間接的導致了工業革命的出現。
對於珍妮紡織機的構造,陸然成竹在胸。
既然要徹底的震撼大唐的所有人,他自然不會吝嗇法力。
在所有人期盼的目光中,只聽仗院之中,叮叮噹噹一陣亂響。
他很快就徒手造出了一臺珍妮織布機。
和士兵搬過來的那臺織布機不同。這臺織布機,光是寬度,就能比的上那臺的三倍。
中間放置布匹的寬度,更是達到了五尺。
遠遠超過了尋常的尺寸。
陸然試着將飛梭,在滑槽裡面反覆彈射幾十次,梭子都是被異常精準的接住,彈出。非常穩定。
這才轉身,對着織女說道。
“來!”
“在這臺織機上面掛線。”
“試試看,到底怎麼樣。”
陸然的話,嚇了衆人一跳。剛纔說過,一匹布明明只有一尺八寸的寬度,現在,怎麼會設置成五尺?
不提尉遲恭和李靖的驚訝。
織女被陸然的一番話,直接嚇的跪倒了地上,不斷的磕頭。她以爲這是大人物準備找理由懲處她呢,連忙惶恐的哀求道。
“求貴人開恩!”
“這麼寬的布,奴奴一個人實在是織不了。”
“還請貴人放過奴奴,再找兩個人來,一起織給貴人看!”
說罷,竟然爬在地上,不起來了。
陸然在大唐帝國,還是第一次,接觸下人。
看着這些人如此卑微,頓時心中一陣的不舒服。消滅奴僕階層,這也算髮展發展生產力的一個動力吧。
他連忙低聲勸慰。
見到仙人如此,兩位國公也不敢疏忽,一起加入到了勸慰的行列之中。
在三人的勸說之下,織女終於忍住了心中的恐懼,將禁軍帶來的絲線,按照陸然的指導,一一掛在織機上。
然後忐忑不安的坐在了織機前,開始了第一次織布。
“咔!”
梭子飛過,卡在滑槽裡。
“吧嗒!”
綜框一拉,緯線被壓緊在了經線提縱開口處。
擡手輕輕一撥。
“咔!”
飛梭再次彈出,卡在了滑槽的另外一邊。
五尺寬的幅面,竟然不用人去專門撈梭子,只是輕輕一撥,就能立刻完成提線。
伴隨着織女對新式織機的熟練。
仗院之中,連綿不斷的“咔嗒咔嗒”之聲響起。
不過一小會兒時間,竟然有一尺多長的絲綢,被織了出來。
這個時候,就算是李靖和尉遲恭再怎麼遲鈍,也算是看明白了。
眼前,仙人制造的織機,要遠遠超過匠作監辦過來的那一臺。
尉遲恭大步上前,一把按住了織女的肩膀,大聲的問道。
“如何?”
“這臺織機,和你原先用的那臺,究竟有什麼區別?”
“貴……,貴人……”
“這……這……!”
從一開始織布,織女就激動的滿臉通紅。
等尉遲恭一質問,她更是激動的連話都說不出來。
傳統織機不光是慢,撈梭子的動作,更是要彎腰一整天。
一天下來,整個人都能感覺到腰都斷了。
比下田種地還要累上許多。
現在,這臺織機只要輕輕一撥,輕輕一拉,就能完成整個織布的動作。
比原來來說,不但要快幾十倍以上,更讓人欣喜的是,不用彎腰,整個人都輕鬆了許多。
這隻要是個女人,見到這種情形,都會激動到暈倒。
陸然見織女激動到語無倫次,笑着搖了搖頭,代替她回答道。
“只是省了撈梭子,一個動作,就能讓織布的效率,比傳統提高了至少三十倍。”
“再加上新式布匹幅面比傳統布匹,要寬三倍以上。”
“這一來一去,就是九十倍的差距。”
“如果大唐市面上,絲綢比原來多上九十倍的話。”
“你說,它到底會不會便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