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皇上答應了,不光是尉遲恭非常高興,就連站在一旁的老漢,也是長長的鬆了一口氣。
常言道,吃人嘴短,拿人手軟。
既然這些貴人同意到自家家中一趟,那肯定是不會再記恨自家的小東西了。
家中兒子的工作也保住了。
當下,老頭中氣十足的喊了一聲。
“小東西們,給我擡上木桶,趕緊回家打水。”
“貴人們要上咱家洗漱洗漱。”
“你們先回去,給我把熱水燒上。”
話落,旁邊的玉米地裡,馬上探出了一顆小腦袋。
隨後兄妹兩人,擡着一個大木桶,立刻笑容滿面的走了出來。
也不怕一旁的生人,笑嘻嘻的就往祖父身邊湊。
可這木桶,是裝過沼液的,是糞水一般的東西,老頭怎麼會讓這東西,靠近幾位貴人?
當下笑着拍了拍自家孫子的後腦勺,從懷中掏出兩顆黑糖來,徑直塞到了她們口中。然後,就聽着歡快的笑聲響起,兩個孩子飛一樣,沿着田埂,跑了回去。
自家的兒子,在高爐的出鐵口刮渣。
這是重勞動,不光是勞累,還要承受滾燙的鐵水炙烤。
因此,工廠時常要給這些參與重活的工人補水。
不光有糖鹽水喝,甚至還有糖塊補助。
孩子捨不得吃,全孝敬給了老人。可老人也一樣捨不得吃,又全都餵給了孫子。
聽着孫子歡快的笑聲,老漢臉上的笑容,並不比那些孩子少。
見他們已經遠去,他這纔回頭頭來,向幾人賠罪道。
“唐突諸位貴人了,還請貴人們恕罪。”
說罷之後,這才領着衆人,沿着田間的小道,向家中走去。
唐突倒是算不上。
身爲皇上,怎麼會怪罪治下的小民?
不過是些臭味罷了,守城的時候,就算是金汁,他也站在旁邊,看人熬過。
和那種味道一比,這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不過,這東西到底是什麼?水不像水,糞不像糞?
但是能往田裡倒,肯定是一種肥。
李世民來此就是爲了見識一番藍田的變化。因爲這些變化,都是仙人帶來的。只要是對大唐有益,不管是什麼,他都能夠接受。
當下,也不顧他人恥笑,李世民連忙上前兩步,追上了走在前頭的老漢,直截了當的問道。
“老丈有禮了。”
“朕看前頭,兩個孩子擡着的東西,也不像是糞水。”
“可見老丈依然拿它追肥,這到底是什麼東西?”
老頭聽皇上發問,心中一個哆嗦,連忙回過頭來,行了個大禮。
鄉間百姓見識淺顯,見過最大的官兒,也不過是高堂上頭端坐的縣令,平日能見一見鄉間小吏就已經頂天了。
這要不是最近一段時間,仙人經常派遣座下的高道,來鄉下傳授一系列有用的知識,讓老漢增長了一些見識。否則,他怕是見了皇上,囫圇話都說不完全。
行禮之後,這老漢才笑容滿面的說道。
“回皇上話。”
“這東西,叫做沼液。”
“是沼氣池中最上頭飄着的一層臭水。”
老頭說罷,轉身一指身邊,其他人家的玉米田,跟田中勞作的另外一個老頭,打了一聲招呼之後,這才繼續說道。
“皇上請看。”
“這玉米秸稈兒這麼高大,要遠遠超過粟米的莖葉。”
“玉米棒子,也是這麼的粗壯,就算是整上一捆粟米,也趕不上這玉米的產量。”
“人要吃的多,才長的壯。”
“這玉米如此高大,高產,要長成的話,需要的水肥,更是要遠遠超過粟米。”
“如果不用心追肥,種上這麼兩茬,這地就要廢了。”
老漢這一番話,讓李世民心中一驚。
吃得多,長的壯,這道理誰都知道,可自家這些人光想着高產種子的沒事兒了,居然忽略了肥料的作用。
漢黃門侍郎氾勝之的農書之中,對於如何耕種才能高產,有詳細的研究。
後世只要是重視農業的皇帝,大多有細心的研究過。
其中有一種“溲種法”,就是在種子的外殼之上,裹上一層糞肥,用來增加糧食的產量。
可嘆自己明明看過這些農書,竟然忽略的肥料的問題。
這要是不注意的話,過上幾年,良種大規模推廣開來,天下的土地,豈不是越來越貧瘠?
難道又要像上古之時一樣,拋荒部分土地,進行輪作?
這樣的話,追求良種又有什麼意義?
心下一慌,李世民連忙追問道。
“那老丈家中,沼氣池中的沼液,就是追肥用的?”
“這肥的產量多少?”
“能讓所有土地,都有肥料用嗎?”
“還請老丈不吝賜教!”
這是皇上想自己請教?
這要說出去,自己怕是能賣弄一輩子。就連兒孫也能沾上點光。
當下,老漢大喜過望,連忙再躬身行禮,說了一句“不敢”之後,這才笑眯眯的繼續說道。
“皇上不要擔心。”
“這沼液,自然是夠用的。”
“這種肥,要遠比原先的肥料好用。”
“澆地之前,甚至要往裡面摻水,以免肥料勁力過大,產生燒苗。”
“再說了,這沼氣池中,不光是有沼液,還有沼渣呢。”
“底層的這些淤泥一樣的東西,不比上面的沼液差。”
“只要建好沼氣池,就有源源不斷的肥料產出。”
“再多上一半的田地,也絕對足夠用了。”
“老漢我已經決定,家中明年,就全部都種玉米。”
“光看這產量,交過稅之後,家中天天都能吃上乾飯,還綽綽有餘。”
“只要這樣的光景,不再變化的話,家中的日子,將越來越好。”
“老漢我現在就是死了,也走的放心。”
乾飯!
不過兩個字而已,帶給李世民的震撼,卻是無與倫比的。
ωwш★ t t k a n★ c○
如今這個時代,除了長安城中的權貴,世家的頂級人物,想要頓頓乾飯,根本就是癡心妄想。
就算是鄉間的富貴商賈,要是天天這樣吃的話,也會被人罵一句敗家子兒。
俚語雖然粗俗,但是道理卻是相同。
他還記得,太原城中,流傳鄉間的一句俗話。
“有福不要添壽,油餅不要夾肉。”
雖然有勸人不要貪心的意味,但更多的還是反應了鄉間百姓,不敢敞開了吃喝,生怕好日子轉眼就過去,要節儉生活。
這一句乾飯,差點沒有讓李世民熱淚盈眶。
他正要問上一句,這沼氣池,到底是什麼,可穿過一片青紗帳之後,一個莊子,立刻映入了眼簾。
老漢一臉喜色的回頭說道。
“到了,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