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一系列動作,讓朝中的文武百官,心中一片冰涼。
直接踢開起居官,親手書寫聖旨。
這種決絕的態度,讓所有人都明白了,皇上鐵一般的決心。
不容任何人反駁。
仙人,只是傳說,亙古未曾出現過。
可現如今,他降臨大唐,讓大唐出現了前古未有的大變局。
現在,皇上決心已定,而自己又只是凡人,要如何同仙人,皇上對抗?
要是這張聖旨頒佈,大唐,如果不是屹立世界之林,那麼將陷入萬劫不復。
而同意頒佈聖旨的朝臣,要麼流芳百世,要麼遺臭萬年。
這讓穩坐釣魚臺百年的世家,要怎麼選擇?
就這樣一直安安穩穩的不好嗎?鐵打的世家,流水的江山,爲什麼要出現一個仙人來攪局?
百官灰溜溜的爬了起來,站在大殿之中,像是泥塑木偶一樣,聽着聖旨,紋絲不動。打定主意不奉詔。
等殿上,內侍省的太監讀完聖旨後,李世民這才接過聖旨,沉聲說道。
“中書令,接旨吧!”
話落,宰相蕭瑀立刻跪倒殿中,高聲喊道。
“臣不敢接旨!”
這話一出,直接讓李世民一愣。
大唐朝廷中,實行的是三省六部的政治制度。
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中書省掌管機要、發佈政令。門下省審查詔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而尚書省則負責執行詔令。
各省的長官,因爲具有極大的權利,被稱之爲宰相。
李世民原本想着,自己的聖旨,會在門下省被封駁。不想現在,問題竟然處在中書省。這讓李世民頓時震怒。
看來,自己纔剛登基一年,威望尚淺,讓這些朝臣,竟然敢枉顧朝廷的制度,公然反駁自己。
他冷冷的看了蕭瑀一眼,謔笑着說道。
“哦?”
“我竟不知,中書令,竟然還有封駁聖旨的權利?”
“蕭瑀,這難道是當日殿上,你和太上皇,從皇后手中,奪過來的權利?”
李世民這話,讓朝中所有的官員,全都一愣。
這幾日,皇上和仙人出現,帶來的好消息,太多了,竟然讓所有人都忘了,當日太極殿逼宮的事兒。
那一日,裴寂、蕭瑀、陳叔達,聯合太上皇,威逼皇后,讓皇后幾乎死去。
前幾日,裴寂被殺,滿門被抄,大家以爲這件事兒,就這麼過去了,誰曾料到,皇帝,竟然還在這裡等着呢。
李世民的話,像是冬日如刀的凜風,剮在蕭瑀的身上,讓他頓時心如死灰。
中書令本就沒有封駁的權利,自己得意忘形,竟然疏忽了這一點。
更何況,那日殿上,被裴寂所騙,引太上皇入殿,怎麼還敢如此狂放?
他一臉灰敗的摘下了官帽,沉聲說道。
“臣,死罪!”
“呵呵!”
龍椅之上,李世民冷笑一聲。
當日,要不是仙人施救,觀音婢幾乎命喪黃泉。就算如此,這些人還不想着如何贖罪,竟然敢在這裡大放厥詞。
既然你們找死,我又如何不能成全你們!
當下,他咬牙切齒的說道。
“既然蕭卿知道自己是死罪,那麼就請蕭卿將犯何死罪,給朕一一道來。”
“來人,將蕭瑀押入天牢,讓他自陳罪責。”
話落,立刻就有千牛衛入殿,拖着蕭瑀,向外走去。
“轟!”
巨大的嘈雜,瞬間在殿中響起。
誰也麼有想到,皇上,竟然會有如此決心。
爲了給仙人封國,竟然不惜將宰相押入天牢,這在大唐建國以來,還是破天荒的頭一遭。
皇上往日自詡賢明,不想,一旦撕破面皮,竟然會如此的暴虐。
可就算是如此,也沒有一個人敢勸諫於他。
因爲蕭瑀所犯的錯,是致命的。威逼皇后,篡奪皇權,這種事兒,誰也不敢沾染。
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宰相被押走。
李世民並沒有就此罷休。
不管朝臣如何反對,今天的聖旨,他一定要頒佈下去。
即便將這滿朝的文武,全部罷黜。
現在,中書令已經不成障礙,李世民將目光,轉移到了門下省的長官身上。
他依然沉着臉,冷笑一聲,沉聲問道。
“王侍中!你要不要接旨?”
李世民的話,讓王珪心頭一顫,幾乎暈了過去。
皇上決心已定,看現在的情形,無論如何,也一定要辦成這件事兒。
一旦自己反駁,怕是要惹皇上大怒,步蕭瑀的後塵。
可一旦同意,怕是要被千夫所指,被所有世家之人厭棄。
到了這個時候,就算是裝昏也沒有用了。
不但皇上會厭惡自己沒擔當,世家之人,一樣會厭棄自己沒風骨。
一世英名,怕是要付之流水了。
想到這裡,王珪長嘆一聲,抹了一把眼淚,顫顫巍巍的說道。
“孟子曰: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若是陛下封這滿朝文武,任何一個人,爲藍田國主,老臣就算是拼上性命,也要阻止。”
“可如今陛下分封的藍田國主是仙人,這讓老臣又如何去辨別,此舉對我大唐,究竟是有利,還是有害?”
“論功,仙人賜下土豆,棉花,玉米,等等無數仙種,讓我大唐再無饑饉。”
“論德,陛下可曾聽說過,無德的仙人?”
“讓臣下一介凡人,來辨別降世的真仙,豈不是貽笑大方?這正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恕臣根本無能爲力。”
“因此,聖旨是否頒佈,陛下自己決定就好。”
“若是陛下就此一事,認爲臣昏庸,臣自當退位讓賢。”
說罷,也將官帽摘了下來,跪倒在地,聽候皇上處分。
王珪的一番話,代表了朝中,一大部分人的心思。
這京城中,六百多文武百官,也不全是世家之人,京中的不少勳貴和皇上,是同一個立場。
只不過因爲掌軍,不方便插手朝政罷了,有人帶頭,自然是樂見其成。
李世民看着朝臣的分野,目光冷冷的盯了半天,這才哼了一聲,放過王珪,轉頭看向了尚書省官員所在的地方。
還沒有等他發問,一個聲音已經喊了出來。
“臣願奉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