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內政大於外交

這也是正常的,人家都是一國元首,自然是不用顧忌小蝦米的心情,談笑風生中就把事情解決完了,明線是艾福爾的談判團隊,暗線是艾倫威爾遜的暗箱操作。

但是最重要的渠道,其實還是艾德禮首相和斯大林本人的溝通。

元首之間的直接溝通,比什麼明線暗線都重要,那邊纔是真正的決定。自己這邊忙裡忙外也就是圖個樂。

“我們和蘇聯人的問題基本上都談完了,剩下就是美國人和蘇聯人的交鋒了。不知道這一次會議之後,我們會在哪工作。”艾福爾心情舒暢,已經幻想以後的平步青雲了。

“我麼?我現在就想要回到印度。”艾倫威爾遜認真的想了一下後,給出了一個非常認真的答案。歐洲的環境他已經受夠了,遠沒有英屬印度的生活愜意。

不能怪艾倫威爾遜沒有覺悟,他就是這麼低端的人,腦子裡沒有什麼高端的思想。隨時都準備回到英屬印度,利用最後的兩年時間大撈特撈。

一旦波茨坦會議結束,艾倫威爾遜就準備運作返回英屬印度工作的事情。實際上就是現在,他已經對這種所謂的國際重要會議感到了厭倦。

“剛剛丘吉爾顧問向朱可夫元帥敬了一杯酒,看起來非常的和睦。”艾福爾倒是沒有想這麼多,還在談判順利的氛圍中。

“哦?”艾倫威爾遜一想丘吉爾對蘇聯一貫以來的立場,抽動着嘴角道,“我們的顧問是在挑撥朱可夫元帥和斯大林本人的關係。”

朱可夫是現在蘇聯在德國的軍事長官,在波茨坦會議的時候,也來到過這裡幾次覲見斯大林,這一點不令人意外。被丘吉爾這種反蘇老手抓住機會埋雷!只能說大英帝國在攪合這個方面,還是有着獨到的天賦。

“對了,朱可夫元帥好像提議邀請艾森豪威爾訪問蘇聯。”艾福爾又說了一件事,表示今天的波茨坦發生的事情其實很多。

邀請艾森豪威爾訪問蘇聯,是斯大林本人和朱可夫商量之後做出的決定。杜魯門雖然沒有像是丘吉爾愛亂放炮,但這完全是因爲丘吉爾本人的性格原因愛亂說話,不代表杜魯門就對蘇聯沒有敵意。

斯大林深感加強蘇、美關係的必要性,他與朱可夫商量邀請艾森豪威爾訪問蘇聯一事,朱可夫提議由他邀請其參加體育節,在這個敏感期間是比較合適的。

在斯大林看來,由朱可夫個人邀請,就不是政治活動,而是以軍事活動家的身份來訪問,就避免了因國家間的矛盾,出現難堪的局面。同時,通過兩位大國總司令在國際上影響力,也表達出友好、願意改善兩國關係的信號,可謂是一舉兩得。

艾森豪威爾已經答應了朱可夫元帥的邀請,預計在八月份前往蘇聯進行訪問交流。

艾倫威爾遜在暗箱操作中,又是訛詐,又是講道理,和一個蘇聯女人如同在菜市場家長裡短,各國高層從這裡其樂融融,做出一副有好的氛圍。艾倫威爾遜暗罵虛僞!

不過這也只能證明,各國還需要時間引導國內的輿論,延緩即將到來的全面對抗。

但話說回來,冷戰到底是以什麼事件正式開始的,丘吉爾的鐵幕演說,北約成立還是麥卡錫在美國搞風搞雨?這還真是一個不太好確定的問題。

反正按照歷史爲參考,近兩年幾個參戰國是沒有那個精力找對方麻煩,調整國內的生產和政策,覺得做好了準備,到時候纔會赤膊上陣。

“艾倫,從柏林回來了。”亞歷山大卡多根見到艾倫威爾遜回來,用一無所知的口吻問道,“柏林的事情處理的如何了。”

“常務次長,還好。”艾倫威爾遜含笑點頭,表示一切順利。好像真的出去做別的事情,把波茨坦會議錯過了一樣。

對艾倫威爾遜的無中生友表示認可,亞歷山大卡多根點點頭道,“去爵士的房間看看。”

“好的!”艾倫威爾遜禮貌性的點點頭,告別了大廳去了樓上。

愛德華·布里奇斯獨自呆在房間中,似乎外面的熱鬧和自己無關,而是屬於年輕人的事情,對艾倫威爾遜的到來絲毫不意外,伸出手指指了指眼前的座位,等到來人坐下才開口道,“是不是對今天的一切都感到非常意外。”

“是有一些!”艾倫威爾遜拘謹的坐下,等待着愛德華·布里奇斯的問話。

“我們的首相認爲目的已經達到了,眼前最要緊的事情是本土儘快恢復正常,這當然是好事,不過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這件事就具有兩面性。”愛德華·布里奇斯慢吞吞的開口道,“如果英屬印度獨立,大英帝國的文明和法制將會遭到重創,這是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的,我已經盡力維護了秩序,但看起來首相已經下定決心了。”

“哇嘔!這真是一個悲劇。”艾倫威爾遜有些冒汗,這兩個首相的反差真是考驗公務員的心靈,前任丘吉爾奔波在各種場合,忙着埋雷和挑事。現任首相艾德禮,則是把注意力放在國內,準備兩耳不聞窗外事了。

“英屬印度的人要做好準備。”愛德華·布里奇斯意有所指的道,“我相信英屬印度的公務員都是大英帝國勤勞、忠誠的典範。但我們不得不從最壞的角度上來考慮,本土是沒有這麼多國家工作崗位承擔他們,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

“我會想辦法去其他的殖民地。”艾倫威爾遜停頓了一下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不給本土緊張的就業局勢添麻煩。”

“很好,如果大多數人都像是你這麼想就好了。”愛德華·布里奇斯嘆息一聲道,“我會採取穩重,緩和的態度儘量爭取時間。不過首相那些自由主義者認爲,英屬印度的投入大於收穫,應該儘早抽身。你是波茨坦唯一在印度有工作經歷的人,說不定首相會想起來問問你印度的情況,你應該明白怎麼回答。”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馴服的國防大臣第三百三十九章 救死扶傷第1669章 特殊關係的終結第1632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690章 鈍刀子割肉第1589章 一盤大棋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蒙巴頓退休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法國也要收縮第三百二十九章 新局面舊對手第九百七十九章 來自美國的重拳第1309章 自由世界有內鬼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戰略轉型第七百六十一章 東京灣演習第一百七十章 今天即爲審判之日第六十四章 該死的蘇聯人第九百零二章 五年計劃第1596章 不速之客第五百八十八章 頭版頭條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挽救和平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新臺風第1674章 人民的奧迪第一千零九章 農牧業合作成果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英國不養懶人第六百六十章 倫敦不高興第1559章 存在艦隊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印巴戰爭第一百二十章 第一桶金的設想第九百九十一章 無稽之談第六百八十三章 李奇微赴任第1587章 世紀協議第八百二十二章 朱巴會談第1645章 連任和陰謀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英國仍然在反抗第1677章 奧迪爭奪戰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間諜交換第六百四十五章 無兄弟不馬來亞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給美國幾個建議第七百二十一章 法國盟友威爾遜第七百九十六章 第一海務大臣第二百六十八章 進展神速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英國的難處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政治也要平衡第二百四十三章 蒙巴頓總督第四百五十五章 公投日期第1624章 數碼港計劃第1560章 奪島作戰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只有印度受傷第九百六十八章 囤積白銀第七百五十七章 爲法國指明路第二百九十一章 政治賬和經濟賬第1586章 星球大戰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負責任的英國第1625章 莫斯科的邀請第九百一十四章 常務次長的考驗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私人國企第六百七十八章 蘇伊士運河問題第二百四十二章 甘地宣佈絕食第八百五十五章 上層路線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英國的難處第八十六章 美國的要求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預言家威爾遜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間諜案第二百七十八章 無趣的艾倫第四百二十一章 鮑中堂第八百零六章 自信的專員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英國的戰略定力第一百九十二章 兩翼齊飛計劃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誰失去了印尼?第1636章 試探性戰略進攻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聯合情報委員會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圖靈的作用第四百二十五章 提醒美國(蘇聯)人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中譯英第一百四十三章 BBC不會向政府低頭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軍演和邀請函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日元沒資格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越南太囂張了第1685章 年終大戲第四百八十一章 葛羅米柯第一百八十二章 集中力量辦大事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美國想談談第一千零五十章 誰的責任?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對付工會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赫魯曉夫的決斷第二十五章 還得找蒙巴頓第七百六十九章 岳父救我第六百六十八章 DC-3客機失蹤第八百章 華約成立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聯蘇抗美第1605章 正人君子之國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美仁宗第四百五十五章 公投日期第四百五十三章 倫敦假日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匆匆一年半第八百三十三章 馬來亞二五計劃第七百四十七章 蘇聯加入北約的建議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平可夫斯基案第一百六十六章 殖民地評估報告第九百八十六章 阿諾德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馴服的國防大臣第三百三十九章 救死扶傷第1669章 特殊關係的終結第1632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690章 鈍刀子割肉第1589章 一盤大棋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蒙巴頓退休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法國也要收縮第三百二十九章 新局面舊對手第九百七十九章 來自美國的重拳第1309章 自由世界有內鬼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戰略轉型第七百六十一章 東京灣演習第一百七十章 今天即爲審判之日第六十四章 該死的蘇聯人第九百零二章 五年計劃第1596章 不速之客第五百八十八章 頭版頭條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挽救和平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新臺風第1674章 人民的奧迪第一千零九章 農牧業合作成果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英國不養懶人第六百六十章 倫敦不高興第1559章 存在艦隊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印巴戰爭第一百二十章 第一桶金的設想第九百九十一章 無稽之談第六百八十三章 李奇微赴任第1587章 世紀協議第八百二十二章 朱巴會談第1645章 連任和陰謀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英國仍然在反抗第1677章 奧迪爭奪戰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間諜交換第六百四十五章 無兄弟不馬來亞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給美國幾個建議第七百二十一章 法國盟友威爾遜第七百九十六章 第一海務大臣第二百六十八章 進展神速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英國的難處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政治也要平衡第二百四十三章 蒙巴頓總督第四百五十五章 公投日期第1624章 數碼港計劃第1560章 奪島作戰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只有印度受傷第九百六十八章 囤積白銀第七百五十七章 爲法國指明路第二百九十一章 政治賬和經濟賬第1586章 星球大戰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負責任的英國第1625章 莫斯科的邀請第九百一十四章 常務次長的考驗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私人國企第六百七十八章 蘇伊士運河問題第二百四十二章 甘地宣佈絕食第八百五十五章 上層路線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英國的難處第八十六章 美國的要求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預言家威爾遜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間諜案第二百七十八章 無趣的艾倫第四百二十一章 鮑中堂第八百零六章 自信的專員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英國的戰略定力第一百九十二章 兩翼齊飛計劃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誰失去了印尼?第1636章 試探性戰略進攻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聯合情報委員會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圖靈的作用第四百二十五章 提醒美國(蘇聯)人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中譯英第一百四十三章 BBC不會向政府低頭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軍演和邀請函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日元沒資格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越南太囂張了第1685章 年終大戲第四百八十一章 葛羅米柯第一百八十二章 集中力量辦大事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美國想談談第一千零五十章 誰的責任?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對付工會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赫魯曉夫的決斷第二十五章 還得找蒙巴頓第七百六十九章 岳父救我第六百六十八章 DC-3客機失蹤第八百章 華約成立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聯蘇抗美第1605章 正人君子之國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美仁宗第四百五十五章 公投日期第四百五十三章 倫敦假日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匆匆一年半第八百三十三章 馬來亞二五計劃第七百四十七章 蘇聯加入北約的建議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平可夫斯基案第一百六十六章 殖民地評估報告第九百八十六章 阿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