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6章 星球大戰

入侵格林納達自然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其實這個反對行列當中本來有英國的,但艾倫威爾遜說服了女首相,所以反對者就剩下了以蘇聯和某大國爲首的一批國家。

艾倫威爾遜在和華盛頓方面通話的時候,熱烈贊同美國的正義之舉,表示不能任由一些國家不負責任的採取親蘇政策,美國的舉動非常好。

“我曾經聽過一句話,說的非常好,寧可錯殺三千也絕對不能放過一個,殺了他們如果比好言相勸容易的話,就應該當機立斷。不過才十萬人口的國家,就算是殺光了又能怎麼樣?”

聽着話筒傳來殺氣騰騰的聲音,財政部長里根也大爲震驚,“物理清除終究是不好的,秘書長的初衷是好的,但也不用這麼決絕。”

“總之,英國支持美國捍衛自己的正當利益。”艾倫威爾遜帶着地道的倫敦腔捍衛了英美特殊關係,然後掛斷了電話,隨後下班。

一溜煙的到家,艾倫威爾遜肩負着一個好丈夫的使命,陪伴子女不在身邊的女首富,孩子已經長大,作爲一家之主,他更是不能讓妻子感受到孤單,帕梅拉蒙巴頓對這種表現十分滿意,“看起來,最近國家平安無事,你也沒這麼多工作要做。”

“今年還好,不過明年可能會亂一陣。我們要對煤礦下手了,而且礦業工會也知道政府要對煤礦下手。”艾倫威爾遜坦誠相告,硬骨頭要來了。

國煤礦工會在歷史上素以戰鬥性強而著稱,而礦工的鬥爭又經常能直接影響到國家政局的發展。

早在今年大選正緊鑼密鼓地進行時刻,煤礦工會領導人阿瑟·斯卡吉爾就曾發出過明白無誤的威脅:“大選的結果是英國近百年來所遭遇的最大災難。”

爲了抗議“這樣一個女人”再次連任,他發誓要組織礦工的政治性罷工,來顯示工人的威力。

煤礦工人大罷工在今年並沒有搞起來,因爲煤礦工會和煤礦工人對發動這場全國性罷工存在着意見分歧。按照英國礦工工會的規定,舉行全國性罷工,需得礦工百分之五十五以上的人的贊成票才行。投票的時候沒有通過全國罷工的決定。

不過,全國罷工的輿論準備卻在一年裡一直沒有停止過,而且主張舉行全國性罷工的工人人數日益增多。煤礦工人將會有一個大動作,這種形勢似乎已如箭在弦、劍出鞘了。

“政府還是要對煤礦工人下手了。”帕梅拉蒙巴頓知道自己的丈夫,在這件事上也是支持撒切爾夫人的,開口道,“煤炭工會可和其他工會不同,一九二六年大罷工,煤炭工會就是主力。”

“我們的首相在對付罷工問題上,還真是一個鐵娘子。”艾倫威爾遜拉着妻子的手感嘆道,“不過我支持強硬政策,單純就是因爲煤礦確實沒有收益,應該就此終結本土的採礦業了。撒切爾夫人的目的可不僅於此。”

在英國的政治生活中,工黨是惟一能與保守黨相抗衡的大政黨,而工黨的社會支柱又是工會組織,因此,保守黨歷來把打擊工黨的主要矛頭指向工會,以瓦解工會爲手段來摧垮工黨。

撒切爾夫人在第一次大選的競選綱領中,就把打擊工會勢力、削弱工會權力作爲它的基本目標之一。

說到撒切爾夫人本人,她更是與工會勢不兩立,把工會當成“工業的敵人”來看待,理由是什麼“歪曲了勞動力價值,對經濟在其他方面正常地發揮作用產生了消極的影響”等等。

煤炭工人知道自己即將被拋棄,政府也沒有掩飾這一點,所以這一次罷工是明着來的,雙方都沒有隱藏自己的目的,區別只是爆發的時間還不確定,爆發是確定的。

早在大選之後,艾倫威爾遜就給工黨提醒了,保守黨這一次要瓦解工黨的基本盤,目的就是沒有目的,單純給工黨提個醒。至於工黨會怎麼應對,艾倫威爾遜是不會干涉的,現在白廳正在推進產業升級,還得到了新工業大臣的支持。

就算是煤炭工會被收拾了,也要保證工會勢力繼續存在,這樣才能平衡兩黨的勢力。

在英國這邊今日無事的時候,美國的軍事行動已經進行到下一個階段,針對格方殘餘抵抗力量孤立分散,隱藏地地形複雜等情況,美軍化整爲零,以連排爲單位,空地配合,清剿殘敵,搜捕政變主要領導人。

這個時候外交部傳來一個好消息,英國一直對狗大戶做的工作,由於迎來了回報,原則上這一次軍售的正式談判可以展開了。

艾倫威爾遜當然不敢怠慢,直接把撒切爾夫人的兒子馬克叫過來,闡述了一番我一直把你當成親兒子一樣看待的PUA,然後開始傳授發家致富的經驗,“要在保密的狀態下,和沙特方面聯繫上,這也是爲了國家利益工作,我覺得你出面更加合適。”

“秘書長,我缺少經驗。”馬克欲言又止,他當然不是不想去,只是要表達自己謙虛的品格。

這種故弄玄虛的推辭,當然在無尚權威面前是沒用的,還欠了一點火候,就當做是沒聽見,表示這個重任只有首相的孩子出面,才更讓沙特感到誠意,“這是對大英帝國非常好的事,一定要好好做。”

艾倫威爾遜想着,馬克這一次的收益怎麼不得大幾百萬英鎊?這就是首相兒子的待遇,再多估計也不會,英國還是一個法治國家,不可能出現數額過大的政治獻金。

再說了,馬克要是得到的太多,他的兒子怎麼辦?他還準備就戰略導彈的軍售上,給自己的兒子留一份呢。

美國入侵格林納達的軍事行動還沒結束,首相之子已經興沖沖的,領了一個對外交流的任務,前往利雅得了,這纔是真正的偷家,和沙特相比,格林安達可以稱之爲什麼都不是。

英國和沙特的傳統關係恢復,就在美國的軍事行動當中被定下來了,軍售的規模也越發的明晰,通過沙特方面的反饋,利雅得方面對英國的誠意感到滿意,同樣也會用誠意來回應誠意。

“國防部對星球大戰計劃的評估?”艾倫威爾遜拿着國防部的預算申請,然後笑眯眯的道,“這件事還要在研究研究。”

反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之戰略防禦計劃,俗稱星球大戰計劃。這項計劃由美國總統R.里根批准實施。

按照計劃,從一九八四年財政年度之後五年財政年度將用二百五十億美元來研究先進的反彈道導彈系統的關鍵技術和驗證可能的方案,以便到九十年代初決定是否和如何發展這種系統。

可艾倫威爾遜記得這東西別說九十年代,再往後三十年都不能說的上是成功,這個計劃就是一個坑,英國跟着湊什麼熱鬧。

不過拒絕也要合情合理,艾倫威爾遜把撒切爾夫人擡出來道,“首相纔剛剛在新建航母的問題上在下議院和在野黨吵過,目前來說短時間內,再一次在軍事上投入的概率不大,所以,要考慮到財政壓力嘛。”

星球大戰計劃對美國都是一個坑,英國還是不要在這個坑裡面留下自己的痕跡了,不過蘇聯這邊肯定有跟進的計劃,無上權威還記得名字,好像叫什麼紅星大戰。

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貨幣戰爭前兆第九章 親臨閱兵式第三百七十一章 從電影市場開始第1542章 首相背後的男人第二十九章 印度是個好地方第四百八十七章 贅婿威爾遜第七百五十二章 全都是演員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美國出重拳第三百九十七章 迎難而上第八百零二章 參觀鸚鵡螺號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英孟友好條約第七百二十七章 相似的帝國病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對美國預警第1659章 人心思變第二百四十七章 印度資源多嘛?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美國一定會勝利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英孟友好條約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清律的運用第五百八十四章 艾德禮訪美第九百五十二章 應該扛白旗!第五百二十五章 誰的王位?第八百六十五章 未來的常務次長第八百四十章 經貿變軍售第二百九十八章 小丑竟是我自己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九百四十八章 法國人的老朋友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歐洲航天局第八百四十八章 馬來亞需要我第六百零八章 鳩山家族第二百一十三章 從錫蘭開始第二百三十五章 噴氣式時代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不如種玉米第七百四十三章 夢露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扶持泰國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戰略轉型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援助在戰後到達第八十一章 這是誰的問題第四百四十三章 王儲的認可第七百七十章 從實力地位出發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肯尼迪要談談第1719章 勾心鬥角第二百三十六章 旱災預警第1635章 想回家麼?第六十五章 英軍在柏林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對峙結束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抵制革命輸出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不與民爭利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危險和機遇並存第四百七十二章 海外資產委員會第1698章 科爾辭職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百億補貼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第二個王室領地第九百三十三章 “英屬緬甸”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修羅場第四百七十五章 東方學專家第1580章 對內閣出重拳第八百零七章 重回自由世界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核(求月票、訂閱)第一百七十七章 我要走了第六十六章 勝利勳章第一千零一章 莫斯科之夜第八十五章 波茨坦會議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混亂是階梯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剛果危機第1565章 停戰第八章 有想法的君主第七百八十章 利益交換第七百八十九章 愛國者惺惺相惜第二百三十八章 透明政府第六十一章 事了拂衣去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熟悉的皇家海軍第六百五十八章 殖民地巡查第二百九十四章 首相的關注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華沙機場第一章 是,總督!第八百一十七章 萬隆會議第一百二十四章 貿易委員會會議第1309章 自由世界有內鬼第一百章 政客和公務員第六十章 平靜下的暗潮第八百一十七章 萬隆會議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萬邦來朝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蘇聯和法國第三十一章 工作安排第八百三十章 又到波恩第1545章 靈活的價值觀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不屈鬥士卡斯特羅第二百五十五章 德雷克想進步第五章 印度的日常械鬥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歐洲再平衡第一百零一章 工黨誤國第五百九十六章 平平淡淡纔是真第四百九十一章 丘吉爾笑話第1718章 遺憾的刺殺第八百六十二章 女人才能打敗女人第1612章 政績交換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又出賣印度第三百二十九章 新局面舊對手
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貨幣戰爭前兆第九章 親臨閱兵式第三百七十一章 從電影市場開始第1542章 首相背後的男人第二十九章 印度是個好地方第四百八十七章 贅婿威爾遜第七百五十二章 全都是演員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美國出重拳第三百九十七章 迎難而上第八百零二章 參觀鸚鵡螺號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英孟友好條約第七百二十七章 相似的帝國病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對美國預警第1659章 人心思變第二百四十七章 印度資源多嘛?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美國一定會勝利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英孟友好條約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清律的運用第五百八十四章 艾德禮訪美第九百五十二章 應該扛白旗!第五百二十五章 誰的王位?第八百六十五章 未來的常務次長第八百四十章 經貿變軍售第二百九十八章 小丑竟是我自己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九百四十八章 法國人的老朋友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歐洲航天局第八百四十八章 馬來亞需要我第六百零八章 鳩山家族第二百一十三章 從錫蘭開始第二百三十五章 噴氣式時代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不如種玉米第七百四十三章 夢露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扶持泰國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戰略轉型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援助在戰後到達第八十一章 這是誰的問題第四百四十三章 王儲的認可第七百七十章 從實力地位出發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肯尼迪要談談第1719章 勾心鬥角第二百三十六章 旱災預警第1635章 想回家麼?第六十五章 英軍在柏林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對峙結束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抵制革命輸出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不與民爭利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危險和機遇並存第四百七十二章 海外資產委員會第1698章 科爾辭職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百億補貼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第二個王室領地第九百三十三章 “英屬緬甸”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修羅場第四百七十五章 東方學專家第1580章 對內閣出重拳第八百零七章 重回自由世界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核(求月票、訂閱)第一百七十七章 我要走了第六十六章 勝利勳章第一千零一章 莫斯科之夜第八十五章 波茨坦會議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混亂是階梯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剛果危機第1565章 停戰第八章 有想法的君主第七百八十章 利益交換第七百八十九章 愛國者惺惺相惜第二百三十八章 透明政府第六十一章 事了拂衣去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熟悉的皇家海軍第六百五十八章 殖民地巡查第二百九十四章 首相的關注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華沙機場第一章 是,總督!第八百一十七章 萬隆會議第一百二十四章 貿易委員會會議第1309章 自由世界有內鬼第一百章 政客和公務員第六十章 平靜下的暗潮第八百一十七章 萬隆會議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萬邦來朝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蘇聯和法國第三十一章 工作安排第八百三十章 又到波恩第1545章 靈活的價值觀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不屈鬥士卡斯特羅第二百五十五章 德雷克想進步第五章 印度的日常械鬥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歐洲再平衡第一百零一章 工黨誤國第五百九十六章 平平淡淡纔是真第四百九十一章 丘吉爾笑話第1718章 遺憾的刺殺第八百六十二章 女人才能打敗女人第1612章 政績交換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又出賣印度第三百二十九章 新局面舊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