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救死扶傷

擁有鏈黴素生產權的默克集團創建於一六六八年,擁有三百五十年曆史,總部位於德國達姆施塔特市,該集團主要致力於創新型製藥。

起源是德國的製藥公司,由於在美國出口業務的成功開展,默克公司在紐約成立了一個分公司。一**一年,默克美國分公司正式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默克的美國分公司,被美國所沒收。已成爲一家獨立的公司。如今這兩家公司雖同名,但並無其它關聯。

要不說,作爲一個後輩,美國也是有大英帝國學習的地方。趁着世界大戰沒收德國公司的舉動就是如此。

艾倫威爾遜記得,因爲專利問題,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了克虜伯集團的專利,在傷亡慘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還在戰後付給克虜伯公司專利費,然後呢?第二次世界大戰又被打了一次。

對於美國的默克集團,艾倫威爾遜唯一記得的就是在中國推廣了乙肝疫苗。從這個角度上這個默克集團自然是有貢獻的,不過這個前提是,中國其實有乙肝疫苗的技術,在有乙肝疫苗的研究技術前提下,默克集團進入中國之後推廣了乙肝疫苗。

早在七十年代,陶其敏就研製出來了乙肝疫苗,只是推廣力度和速度都不夠,沒有廣告,就更沒有知名度了。美國是一個市場經濟非常成熟的國家,善於運用商業推廣,善於做廣告。

按照國際慣例,乙肝疫苗必須在給大猩猩接種確認有效之後,才能在人體上接種。可是七十年代,當時的實驗條件簡陋,買不起大猩猩。研究團隊就用自己的身體做實驗,承擔風險研究疫苗。

在本身有替代技術的前提下,製藥公司並不是爲了錢能坐視所有人去死的存在。這從乙肝疫苗的例子上就能看出來。

在默克集團進入中國之後,推廣乙肝疫苗就是建立在這個前提下。也不能說沒有貢獻,以大量的資金推廣疫苗推廣是有貢獻的,只不過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高尚罷了。

而現在,英屬印度是沒有這個技術,讓默克集團拉下身段做**的。有鏈黴素生產權的默克集團,這一次肯定不是過來做**的。

來的目的,自然是被大大節約成本的藥物試驗所吸引來的。現在都打了兩次世界大戰了,像是美國剛剛登上世界霸主的舞臺,總不能自己一屁股屎,天天比比叨我笑那英國無謀、蘇聯少智吧。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美國,也開始注意之前不太注意的國家形象問題。大規模的藥物試驗也有了一系列的監管,但隨之而來的也是風險的攀升,這對製藥公司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但不是有艾倫威爾遜,這個隨時準備爲世界做貢獻的公務員在麼?量印度之物力,結藥企之歡心,急人之所急,爲默克公司解決這個問題。

反正英屬印度的人活的混混沌沌,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活着,低人權的顯著優勢,非常適合在藥物試驗上,爲全世界做貢獻。

二十一世紀的印度,作爲一個還保存多種世界各地已經被消滅的疾病多樣性的國度,自然是有獨到之處的,其中全世界一半肺結核死亡的數字,足以證明印度是有聲有色的大國。

後世印度境內存在很多其他國家早已經被消滅的傳染病,還給其他國家造成過麻煩。比如五十年代蘇聯爆發的天花。

蘇聯藝術家阿列克謝·科科雷金從印度回來並降落在莫斯科,期間他有中度感冒的症狀,但由於是寒冬臘月,所以這種症狀對很多人來說似乎很正常。然而,在同一天的晚上,科科雷金的體溫猛增,出現劇烈咳嗽和全身疼痛的症狀。

第二天,他去看醫生,被診斷出患有流感。不過醫生開出的處方藥沒有幫助,科科雷金全身還出現了皮疹現狀,但被診斷爲過敏。

不過一位年輕的醫生在得知患者曾經去過印度後謹慎提出這樣的症狀可能是由天花引起的,但是,她的建議並沒有得到採納。

與其他流感患者在同一房間呆了幾天後,月底,阿列克謝·科科雷金死了,而期間,醫生沒有發現他死亡的真正原因。

但是,在科科雷金死後不久,醫院的其他幾名患者也出現了類似的症狀:發燒,咳嗽和皮疹。醫院這才急忙的邀請專家,而最後結論令人震驚:莫斯科爆發了天花。

事實調查,在印度期間,阿列克謝·科科雷金參加了一位剛剛去世朋友的火葬,他甚至還撫摸了死者的遺體。在那裡,這位“零號患者”是患上這種致命的疾病。

半個月後,有關天花疫情的消息被報告給蘇聯領導人,莫斯科立即動員醫院、診所、警察以及大名鼎鼎的克格勃在內的所有資源在莫斯科二十四小時尋找潛在危險的載體。

與科科雷金會面並與之交談的所有人,與他聯繫的人以及收到他從印度帶回禮物的人,甚至與科科雷金女兒瓦萊里亞一起坐在教室裡上課的一百五十名大學生都被送往醫院。

期間共有九千多人被迫隔離,而根據一項特別法令,“零號患者”看病的醫院被封鎖,大量用於戰爭情況的緊急狀態儲備已被允許使用。

在抗擊天花流行病時,從醫務人員到醫學生,整個衛生部門都已動員起來。他們是從早到晚都在努力尋找任何可疑病原體和對整個城市進行消毒。

而預防天花擴散的決定性措施是對莫斯科地區的所有居民進行疫苗接種,爲此蘇聯要求所有莫斯科人甚至是快死了的都必須接種,在隨後的一週內,有超過九百五十萬人接受疫苗接種,這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行動。

所以說大規模傳染病,實際上對蘇聯體制的國家是沒用的,如果東歐的蘇聯體制國家還在,在厲害的傳染病,充其量也只能蔓延半個世界,另外半個不同的世界會活的好好地。實現赫魯曉夫所說的,“我們終究會埋葬你們……”

如此優良的病毒培養皿,是最佳的各種藥物試驗場地,對此艾倫威爾遜有着充分的信心。

找個了一個地方,艾倫威爾遜便和默克集團的市場經理羅納德科曼見面,臉上帶着你們開來了的表情,對默克集團的英屬印度之行表達了歡迎。

整個見面的過程當中,他都對對全世界做出了突出貢獻的製藥公司,表達了萬分的敬仰之情,這可是佔據二十一世紀美國全國生產總值近五分之一的行業。什麼世界第一的軍費,不過是灑灑水而已,真要實業救國還的醫療產業。

這種行業值得艾倫威爾遜敬仰,他不敢說每個人都怕死,但怕死的絕對是少數。一個行業如果能夠發死人財,這個行業絕對有發展的,毫無疑問,默克集團正是這樣的公司。

甚至他覺得,應該讓帕梅拉蒙巴頓考慮考慮,去德國看看能不能抄底一下醫療公司的人才,這麼大的產業不努力一下就可惜了,絕對比什麼客機有發展。

雙方落座,艾倫威爾遜聽了羅納德來英屬印度的目的,馬上表示這裡的環境非常適合,“尊敬到了羅納德先生,可以說走遍全世界,都沒有比這裡更加適合醫療公司出成果的地方了,我以人格做擔保,所說的全部都是真的。”

“哦?”羅納德不置可否,不得不承認這就是他來到英屬印度的目的。藥物試驗階段,對美國本土的製藥公司來說,已經是一個投入過大的階段了。而且經過羅斯福新政之後,某些多年前可以做的事情,現在做也沒有這麼方便了。

如果出現了重大醫療事故,哪怕是默克集團這樣的製藥公司,也不是輕易全身而退的。

更何況製藥公司某種意義上也是給活人信心的公司,如果出現一個重大醫療事故?這對公司的形象打擊是巨大的。

艾倫威爾遜正好也說到這,“藥物試驗往往需要大批的志願者,要是出了一點什麼事情的話,那可是重大醫療事故。不提鉅額的賠償金,對於一家制藥公司來說,一旦形象遭到了打擊被記住,那可不是錢的問題。”

“英屬印度就沒這個問題了,默克集團是來英屬印度救死扶傷的,如果你們不來的話,這些印度人也會死於其他的疫病,你們是過來拯救印度的。就算是出現了極其微小的事件,這裡的事情也傳不會本土,沒有美國人會知道。”

艾倫威爾遜的話可謂是說到樂默克集團代表的心坎裡了,這就是他們願意親自來一趟的目的,雖然這番話說的十分對胃口,羅納德還是故作矜持的道,“主要是救死扶傷。”

“對對,主要是救死扶傷,次大陸的人民迫切的需要你們救死扶傷。”艾倫威爾遜馬上順着對方的話,強調救死扶傷的意義。

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誠信軍火商第三百八十四章 財政討論第六百四十六章 阿里汗到來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交換間諜我在場第八百九十三章 圖靈團隊第七百一十一章 勝天半子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公主的婚期第一百二十四章 貿易委員會會議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1614章 優勢在里根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激烈爭吵第一百五十三章 彰顯團結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英國回來了第四百二十一章 鮑中堂第七百零二章 斯大林病逝第九百零四章 四大建設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任命港督第三百零九章 嚇一嚇真納第三十章 軍情六局第二百六十一章 萬全之策第七百八十八章 指點麥卡錫第1681章 英德半導體第四百一十三章 敏銳的資本第一百四十五章 靈活性鬥爭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大力出奇跡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發展半導體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665章 首相第一百二十章 第一桶金的設想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大事第二百二十六章 危險也是機遇第1754章 柏林會議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新臺風第二十三章 安達曼羣島第六百九十二章 母女平安第七百四十章 問題在經濟第九百七十一章 白人的命也是命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友邦驚異第一千零三章 一地雞毛的辯論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合格的文官長第八百九十七章 點亮燈塔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四百八十六章 英法煤鐵共同體第五十五章 這是蘇聯的問題第1572章 都是爲了大選第一百三十五章 未來首相的視察第三百九十二章 老大哥在看着我第六十七章 讓印度人先死第二百五十一章 興奮的德里克第九百三十三章 “英屬緬甸”第六百六十四章 否決東非聯邦第1657章 黃金峽谷行動第三百二十八章 其樂融融的關係第四百一十八章 同人不同命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榮譽和懲戒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什麼蘇德同盟第九百六十二章 精英教育第1654章 德國有反骨第八百六十八章 埃及的中興之主第一百章 政客和公務員第1714章 英國人不安好心第四百五十二章 看望赫本第八百七十六章 進階駙馬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懂得都懂第一百九十五章 印度財富密碼第九百四十一章 關鍵的問題第一千三百九十幾章 美國也幹了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戴高樂病逝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惺惺相惜第1653章 劇變前夜第四百八十七章 贅婿威爾遜第六百三十六章 我們穩贏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爲和平奔走第1614章 優勢在里根第五百零四章 北羅德西亞客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勞動和口糧第一百零六章 峰迴路轉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難民營第七百八十三章 兩個反賊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懲惡揚善第1641章 主攻和佯攻第九百零五章 先軍政策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接掌顧問部第二百六十八章 進展神速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軍售大單第七百五十章 帝國主義兄弟第五百九十六章 平平淡淡纔是真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獨立承諾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互相學習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干涉美國內政第二百一十二章 大臣大意了第二十章 殖民者的友誼第八章 有想法的君主第七百五十六章 問題不是越南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美國病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大家都知道了第四百五十五章 公投日期第1559章 存在艦隊
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誠信軍火商第三百八十四章 財政討論第六百四十六章 阿里汗到來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交換間諜我在場第八百九十三章 圖靈團隊第七百一十一章 勝天半子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公主的婚期第一百二十四章 貿易委員會會議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1614章 優勢在里根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激烈爭吵第一百五十三章 彰顯團結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英國回來了第四百二十一章 鮑中堂第七百零二章 斯大林病逝第九百零四章 四大建設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任命港督第三百零九章 嚇一嚇真納第三十章 軍情六局第二百六十一章 萬全之策第七百八十八章 指點麥卡錫第1681章 英德半導體第四百一十三章 敏銳的資本第一百四十五章 靈活性鬥爭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大力出奇跡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發展半導體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665章 首相第一百二十章 第一桶金的設想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大事第二百二十六章 危險也是機遇第1754章 柏林會議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新臺風第二十三章 安達曼羣島第六百九十二章 母女平安第七百四十章 問題在經濟第九百七十一章 白人的命也是命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友邦驚異第一千零三章 一地雞毛的辯論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合格的文官長第八百九十七章 點亮燈塔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四百八十六章 英法煤鐵共同體第五十五章 這是蘇聯的問題第1572章 都是爲了大選第一百三十五章 未來首相的視察第三百九十二章 老大哥在看着我第六十七章 讓印度人先死第二百五十一章 興奮的德里克第九百三十三章 “英屬緬甸”第六百六十四章 否決東非聯邦第1657章 黃金峽谷行動第三百二十八章 其樂融融的關係第四百一十八章 同人不同命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榮譽和懲戒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什麼蘇德同盟第九百六十二章 精英教育第1654章 德國有反骨第八百六十八章 埃及的中興之主第一百章 政客和公務員第1714章 英國人不安好心第四百五十二章 看望赫本第八百七十六章 進階駙馬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懂得都懂第一百九十五章 印度財富密碼第九百四十一章 關鍵的問題第一千三百九十幾章 美國也幹了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戴高樂病逝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惺惺相惜第1653章 劇變前夜第四百八十七章 贅婿威爾遜第六百三十六章 我們穩贏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爲和平奔走第1614章 優勢在里根第五百零四章 北羅德西亞客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勞動和口糧第一百零六章 峰迴路轉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難民營第七百八十三章 兩個反賊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懲惡揚善第1641章 主攻和佯攻第九百零五章 先軍政策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接掌顧問部第二百六十八章 進展神速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軍售大單第七百五十章 帝國主義兄弟第五百九十六章 平平淡淡纔是真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獨立承諾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互相學習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干涉美國內政第二百一十二章 大臣大意了第二十章 殖民者的友誼第八章 有想法的君主第七百五十六章 問題不是越南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美國病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大家都知道了第四百五十五章 公投日期第1559章 存在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