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匆匆一年半

這一年多來,白廳可謂是和內閣鬥智鬥勇,雙方的關係絕非是一帆風順,圍繞着各種國有化運動和保障軍費兩個核心,度過了一年多的時間。

艾倫威爾遜支持國有化運動,但反對削減經費,理由是還有衆多海外利益需要英軍保衛。

一年多的時間,也發生了幾件大事,坦噶尼喀和馬拉維聯合共和國已經獨立,獨立後的尼雷爾有向蘇聯集團靠攏的趨勢。

直接的後果就是,某大國的力量已經出現在了非洲,不過這種結果艾倫威爾遜早已經有預案,留下了桑給巴爾做離岸平衡,獨立後的聯合共和國也沒有和英國的關係急轉直下。

現在聽說某大國的鐵路專家正在沿途考察,要爲北羅德西亞和聯合共和國修建一條出海的鐵路。北羅德西亞的斯拉夫人還是很關心這件事的,北羅德西亞面積不小,資源儲備也還好,唯一的缺點就是一個內陸。

雖然可以向南出口礦產,但南羅德西亞的情況確實不容樂觀,雖然在北羅德西亞和南非的支持下,把當地黑人的反抗壓縮到一個威脅不大的程度,卻總歸有些影響的。

亞洲當地還是波瀾不驚,英迪拉甘地已經上臺一年半,現在已經坐穩了印度總理的位置,不過國大黨對全國的統治出現了鬆動。這從最近一次全國選舉當中就能看出來,因爲夏斯特里是在任內病故的,英迪拉甘地是一個繼任者,所以在夏斯特里的任期結束之後,印度還是要進行大選。

印度議會選舉開始,國大黨遭受重大挫折,總席數下滑到百分之五十五。中央居高地位仍在,但地方邦中,壟斷局面已被打破。

這是從印度獨立之後,國大黨的最差戰績,可見印度的反對黨已經開始對國大黨的統治地位發起了挑戰,可能一時半會還無法打破國大黨的統治地位,但種子已經開始發芽。

大選後,國大黨組建新一屆聯邦政府,英甘地甘地出任總理,賽德任副總理兼財政部長,辛迪加派成員在大選中紛紛落馬,首腦卡馬拉季也沒有進入議會。英甘地甘地進一步加強了在國大黨和政府內的地位。

在坐穩總理的寶座之後,英印兩國的合作也一如既往的進行,英國極其支持印度的農業現代化項目,也理解英迪拉甘地上臺之後,將盧比貶值的動作,但是剩下的方面就不是很欣賞了,這位鐵娘子還是受到父親尼赫魯的影響比較大,流露出來了要把一些行業國有化的想法。

這也是艾倫威爾遜把主要精力放在保軍費,而非是阻止哈羅德威爾遜國有化運動的原因,因爲當前的英國首相把印度女總理的國有化運動,用來作爲自己推行國有化運動的一個原因,一副摸着印度過河的樣子,這誰敢阻攔?

一年來,英國擴大了和印度的貿易,這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的,英國本土和馬來亞殖民地,主要原因是因爲印度盧比在英迪拉甘地上臺之後,貶值了百分之三十六點五,這讓英國的進口大爲減輕。

借用印度的出口激增,英國藉此提高了英聯邦國家的緊密程度,至於對印度的出口,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通過南蘇丹的石油,從英屬肯尼亞出海出口的,這幫助印度度過了一段艱難時期。

不得不說因爲印巴戰爭持續了一年的石油禁運,給印度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因爲這件事,印度也開始建立了國家石油儲備。對於本土幾乎沒有石油資源的印度來說,這不是一個選擇而是必須。

不過印度在心裡仍然是警惕英國在經濟上的影響力,對於印度來說,被殖民史學習到的經驗就是要對外資警惕,被殖民都是源自互市通商,其經濟殖民先於政治殖民,政治殖民是經濟殖民的結果,因此印度在殖民問題上的歷史經驗和某大國剛好相反,某大國認爲閉關鎖國是導致失敗的原因。

而在印度人看來,閉關鎖國是先進經驗,互市通商反而是亡國陋規,因爲大清是敗於皇家海軍的風帆戰列艦,所以某大國都認爲要開門互市,積極學習洋人的練兵鑄炮之法,而印度是敗於英國工廠,他們認爲只要關起門來讓洋貨進不來就完事了。

甘地帶領印度人搞非暴力不合作獨立運動時的行爲一窺其貌,他號召印度人紡織土布自產自銷,自己用海水曬鹽,抵制洋貨,企圖以市場環境的小農經濟化來抵禦英國人的現代工業產品。

英國雖然支持印度的農業發展,但有些東西還是不能幫助印度的,艾倫威爾遜深知很多援助方式的不同,就好像蘇聯都援助過中印,但最後效果截然不同,除了民族性不同之外,還和蘇聯從某大國這裡吃虧一次之後學聰明瞭有關。

可以說蘇聯給某大國的是一個體系,可能不是最先進的,但卻可以支撐起來一個國家的發展。

而援助印度的總量可能更大,但已經和體系無關,良種上不管是農業的還是畜牧業的,英國都願意幫忙,但修建化肥廠的請求,艾倫威爾遜就以英國也並非是農業強國拒絕了。

化肥並不是你想生產就能生產的,氮肥、磷肥都需要合成氨,點擊合成氨這個科技樹的最早目的,並不是爲了製造化肥,而是爲了製造炸藥,製造化肥所需要的硬件,跟大炮差不多,都是要合金鋼無縫管,進入二十世紀後,核潛艇成爲一個國家能不能製造化肥的標誌性分界線。

因爲潛艇在深海水中航行時,要承受水壓產生的靜壓力,潛艇外殼也被稱爲耐壓殼,這種殼要承受高屈服度和高韌性、高抗爆性、抗週期疲勞強度和抗腐蝕性,規模化生產還必須擁有一流的焊接能力。

核潛艇的耐壓殼製造技術,在民用領域裡最大的作用,是製造能生產合成氨的高壓球罐!有了這門技術,一個國家就可以放肆地生產化肥,提高糧食產量了!所以這種看似和軍工產業無關的化肥廠,英國怎麼可能給?

海外利益當前就是這個情況,對於一九六八年的美國來說,最大的問題還是仍然在進行的越南戰爭,國內的反戰浪潮已經出現了一絲苗頭。

這一點都不如韓國,韓國兩千多萬人口出兵十萬,國內都沒有出現明顯的反戰浪潮,美國國內卻已經有抗議遊行了。

一方面說明美國對戰損的承受力並不高,另外一個方面也說明了韓國在做二鬼子方面的專業性。跟着皇軍打仗的時候,我任勞任怨重拳出擊。一旦皇軍戰敗了,大韓民國和日本帝國主義不共戴天……

艾倫威爾遜覺得,現在美國國內出現的問題,應該是有戴高樂的一份功勞,畢竟這一年法國不斷擠兌黃金,雖然歐洲各國明面上沒有敢和法國人一起出手的國家,但金融機構和私人基金呢,比如說某位英國女首富,一邊在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開採金礦,一邊跟在法國人後面對美國的黃金儲備進行收割。

說到黃金這件事,也不得不提也門共和國,在獨立之前艾倫威爾遜懷着巨大的誠意,指出了也門境內有金礦的事實。這引起了自由軍官組織的極大興趣,以金礦背書爭取蘇聯的援助,果然,蘇聯在勃列日涅夫時代在援助上都是很大方的,更別提也門還有金礦背書。

蘇聯對也門的大規模援助隨即開始,伴隨着蘇聯的礦產專家,進入也門境內爲也門政府尋找英國人指出的金礦到底在哪。

短短時間,也門的軍事實力就變得極爲膨脹,蘇聯是具備常年年產三千輛坦克的產能的,四大坦克生產廠還可以把這個產能繼續提高。

武裝一箇中等國家速度極快,所以就造就了冷戰時期,蘇聯的盟友不管這個國家在哪,都能拉出來一支過得去的軍隊。

冷戰時期古巴作爲一個島國,都有上千輛坦克,兩千裝甲車,是整個拉美除了巴西之外最大的軍隊。

也門自從獨立之後還沒過幾年,在軍隊規模上已經接近了蘇聯支持的另外一個阿拉伯國家敘利亞,成爲了阿拉伯世界的又一軍事強國。

這也不得不逼着,英國繼續比較良心的展開自己對阿拉伯親英國家的軍售。

在此期間英國也沒少以色列的外交對話,你們英國和蘇聯在阿拉伯世界演我呢?

這個扶持敘利亞、也門、另外一個就扶持伊拉克、埃及約旦。一個坦克上千上千的運、防空導彈系統不要錢的給。另外一個發力海空軍,雙體導彈艇一次就賣了埃及三十艘。

阿拉伯世界各國的軍事力量上漲,讓以色列如坐鍼氈。換做是艾倫威爾遜腦海中的歷史,第三次中東戰爭都結束一年了,可這個世界的以色列立國之戰就沒建立起來信心,又沒有蘇伊士運河戰爭練手,想要先發制人,但看到阿拉伯各國加在一起的軍事力量難免心中惴惴,一拳沒打開,引得百拳來。

第1646章 簡單的複雜化第四百八十五章 詆譭者第1639章 斷交風波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城市化建設第一百八十三章 聖誕晚宴第五百九十八章 正是在下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美錫建交第一百三十章 奔馳公司第七百四十一章 好人緣的國寶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海軍七成論第二百一十二章 大臣大意了第六百七十六章 蒙巴頓的支持第三百五十一章 暗爽的巴倫第二百七十五章 薇薇安回來了第八百四十八章 馬來亞需要我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身正氣第五百零七章 產業轉移報告第1539章 美國病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對付工會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變臉的印度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631章 塔曼師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我反對第六百四十章 麥卡錫凱旋而歸第1593章 料敵於千里之外第1674章 人民的奧迪第八百三十四章 壓力全在法國第十八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三百五十一章 暗爽的巴倫第八百三十章 又到波恩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世界很現實第四百九十一章 丘吉爾笑話第五百四十二章 產業發展計劃第1546章 卑劣的謠言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一百九十二章 兩翼齊飛計劃第七百四十四章 久仰大名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向東看的法國第四百八十七章 贅婿威爾遜第七百五十章 帝國主義兄弟第三百五十六章 蘇聯的一生之敵第四十一章 前往柏林第六百一十一章 鳩山的發難第一百九十二章 兩翼齊飛計劃第七百二十二章 多米諾骨牌理論第八百二十三章 也有美國的責任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印度和蘇聯第二百八十八章 三千萬美元第八百八十四章 巔峰時代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里根總統第九百八十八章 個人檔案第七百九十一章 軍事專家威爾遜第八百五十章 鐵棒加粗第二百七十三章 靈活的昂山第六百二十二章 洗白德國工作第七百七十章 從實力地位出發第九百三十一章 重返緬甸戰略第六十五章 英軍在柏林第1539章 美國病第七百二十八章 仰光的求助第八百六十七章 精簡又沒精簡第三百八十八章 壓力全在美國第1704章 孤掌難鳴第二百五十九章 印度之父第四百二十六章 失去價值的甘地第二百五十七章 美國客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身正氣第三百七十三章 軍事一體化的藉口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多事之秋第五百四十四章 大禮花到港第七百八十一章 返回馬來亞第八百六十二章 女人才能打敗女人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克林姆林宮的討論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德西亞第一百九十七章 帝國任務第九百三十四章 法國陷阱第一千三百章 拉印度一把第九百九十一章 無稽之談第九百六十三章 父慈子孝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東京奧運會第二百三十八章 透明政府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區推進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肯尼迪的老朋友第1724章 內訌的徵兆第三百零八章 艾德禮的考慮第九百四十二章 討要轟炸機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懂得都懂第二百七十五章 薇薇安回來了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算計老父親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尼克松的麻煩第二百八十三章 貴客抵達新德里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擁戴王室義不容辭第1547章 阿拉伯盟主第七百六十九章 岳父救我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沒禮貌的蘇聯人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美元危機第八百零八章 第五大糧商第1675章 昂納克的訪問第六百一十四章 沙巴君主阿里汗第四十六章 艾倫報告
第1646章 簡單的複雜化第四百八十五章 詆譭者第1639章 斷交風波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城市化建設第一百八十三章 聖誕晚宴第五百九十八章 正是在下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美錫建交第一百三十章 奔馳公司第七百四十一章 好人緣的國寶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海軍七成論第二百一十二章 大臣大意了第六百七十六章 蒙巴頓的支持第三百五十一章 暗爽的巴倫第二百七十五章 薇薇安回來了第八百四十八章 馬來亞需要我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身正氣第五百零七章 產業轉移報告第1539章 美國病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對付工會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變臉的印度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631章 塔曼師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我反對第六百四十章 麥卡錫凱旋而歸第1593章 料敵於千里之外第1674章 人民的奧迪第八百三十四章 壓力全在法國第十八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三百五十一章 暗爽的巴倫第八百三十章 又到波恩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世界很現實第四百九十一章 丘吉爾笑話第五百四十二章 產業發展計劃第1546章 卑劣的謠言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一百九十二章 兩翼齊飛計劃第七百四十四章 久仰大名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向東看的法國第四百八十七章 贅婿威爾遜第七百五十章 帝國主義兄弟第三百五十六章 蘇聯的一生之敵第四十一章 前往柏林第六百一十一章 鳩山的發難第一百九十二章 兩翼齊飛計劃第七百二十二章 多米諾骨牌理論第八百二十三章 也有美國的責任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印度和蘇聯第二百八十八章 三千萬美元第八百八十四章 巔峰時代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里根總統第九百八十八章 個人檔案第七百九十一章 軍事專家威爾遜第八百五十章 鐵棒加粗第二百七十三章 靈活的昂山第六百二十二章 洗白德國工作第七百七十章 從實力地位出發第九百三十一章 重返緬甸戰略第六十五章 英軍在柏林第1539章 美國病第七百二十八章 仰光的求助第八百六十七章 精簡又沒精簡第三百八十八章 壓力全在美國第1704章 孤掌難鳴第二百五十九章 印度之父第四百二十六章 失去價值的甘地第二百五十七章 美國客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身正氣第三百七十三章 軍事一體化的藉口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多事之秋第五百四十四章 大禮花到港第七百八十一章 返回馬來亞第八百六十二章 女人才能打敗女人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克林姆林宮的討論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德西亞第一百九十七章 帝國任務第九百三十四章 法國陷阱第一千三百章 拉印度一把第九百九十一章 無稽之談第九百六十三章 父慈子孝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東京奧運會第二百三十八章 透明政府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區推進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肯尼迪的老朋友第1724章 內訌的徵兆第三百零八章 艾德禮的考慮第九百四十二章 討要轟炸機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懂得都懂第二百七十五章 薇薇安回來了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算計老父親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尼克松的麻煩第二百八十三章 貴客抵達新德里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擁戴王室義不容辭第1547章 阿拉伯盟主第七百六十九章 岳父救我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沒禮貌的蘇聯人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美元危機第八百零八章 第五大糧商第1675章 昂納克的訪問第六百一十四章 沙巴君主阿里汗第四十六章 艾倫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