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密謀

“哪怕就是這種時候,你仍然對日本人沒有一點好感。”帕梅拉蒙巴頓彎腰低語,“是不是被從香江攆到印度耿耿於懷?”

帕梅拉蒙巴頓知道,自己的丈夫本來不是在印度工作的,而是逃亡到印度,這纔有了後面一些列的事情。

“元帥不是也很仇恨日本麼?”艾倫威爾遜心說你別光說我啊,你父親英國軍方首腦不也是這樣?但這個話題深究起來沒意思, 便詢問葡萄牙的汽車生產線怎麼樣,是否得到了歡迎。

得到了妻子滿意的反饋,艾倫威爾遜開口道,“要考慮到對英國產業的附加值評估,如果路虎汽車是英國的產業,但是卻爲別的國家創造價值, 那麼對英國的帶動作用就不大,一定要小心這一點。產業鏈一定要把最核心的放在本土。”

拿巔峰日本舉例子,日本本土幾乎什麼都沒有,本土資源除了林業之外只能起到做標本的作用。其實擺在日本面前的只有一條路,製造業強國,其實韓國也是如此,某大國還可以依靠本土資源來緩衝一下,日韓都做不到這一點。

巔峰時期的日本,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附加值都在日本本國的產業上,出口一百美元,九十多美元的零部件都是留在日本國內。

製造業對日本來說是命,日元的貶值根源就是日本的製造業,僅剩下了汽車產業,之前的家電、顯示器、造船、甚至鋼鐵都已經全線潰敗。

所剩下的汽車產業獨木難支,就連很多汽車使用的零件都已經不是日本產,留給日本的附加值已經變成了百分之八十。

不要小看十五美元的差別,這十五美元的意義,就決定日本能不能維持進出口平衡。

在艾倫威爾遜上輩子很早的時候,日本被稱爲小號的美國。那個時候某大國別說敢反駁美國從實力定位出發,連面對日本都覺得對方高不可攀, 很多二十一世紀頭十年的網絡小說當中, 日本的存在感非常高。

然後對日本的印象隨着時間流逝,也從了小號的美國,變成了大號的韓國,連網絡寫手都不願意把這個國家當反派了。

以日韓的基礎,一旦製造業兜不住,兩國衰退的速度可能都會超乎人的想象,難道超越日韓只有增長這一條路麼,還可以想辦法讓對方掉下來。

以現在英國的軍力,肯定是無法和美蘇兩國相提並論,但在葡萄牙面前裝老大哥還是不成問題的,英國需要葡萄牙在非洲的影響力,幫助進入北非已經獨立的國家,還有南非葡萄牙的殖民地,爲此分出一些附加值不是不可以。

葡萄牙人口這麼一點,也不存在反噬的可能,但也不能讓利過多,攬勝在本土、發現在葡萄牙、極光在馬來亞這個分配不能改變。

中東和北非, 也是後世日系皮卡車氾濫的地方,現在帕梅拉蒙巴頓搶險藉着葡萄牙的地利進入, 提前在當地把日系車的市場堵住。

至於美系車暫時不用擔心, 各種美系車正在堅定朝着全尺寸suv的目標挺近,尺寸更大馬力更大才是美系車追逐的目標。

如果不是這樣,美系車也不會被日本打的一敗塗地,在更大更強的時候被偷家了。

全尺寸suv就是長度超過五米、軸距超過三米的suv車型。路虎攬勝在裡面都算是小巧玲瓏的,主要市場是美國本土。

以英國本土五千萬人口的規模,只需要在一些產業上做到有一席之地就行了,倒不一定非要把豐田、大衆踩在腳底。

內閣秘書長爲英國本土選擇的是半導體、高端汽車和特種造船,加上北海石油、以及金融業,加上目前還算可觀包括航空航天的軍工產業足夠照顧英國的人口了。

對了,還有核電,帕梅拉蒙巴頓這一次到達葡萄牙,還順便爲英國談好了核電出口的項目,葡萄牙本土貧瘠,無法像是澳大利亞那樣思考覈電不如火電,英國願意提供幫助的情況下,薩拉查政府欣然同意,用英國的核電技術解決本國的能源問題。

幾個月來,因爲東京灣事件和美國航空母艦被北越蛙人炸沉兩件事,美國也不是毫無反應,美國向南越增兵七千穩固局勢。在南越的美軍到了兩萬三千人的規模,但因爲選舉臨近,林登約翰遜也不好太過火,更大的動作要等到連任成功之後纔會出現。

“要是中蘇兩國分裂就好了。”在這一次討論的東南亞局勢的時候,國防大臣普羅富莫有感而發,他覺得南越那個地方過於接近竹幕,一旦大動干戈,想要轟炸阻斷北越源源不斷的支援太困難了。

“大臣,可能短時間是沒辦法的。”艾倫威爾遜臉不紅心不跳的撒謊,怎麼沒辦法,他都和夏夢生好孩子,就準備極盡昇華重返遠東。那個時候兩個人的兒子正好成年,可以肩負起來更大的希望。

通過五眼聯盟的渠道,艾倫威爾遜知道華盛頓不是沒有發現,目前蘇聯集團內部的分歧。

但經過衆多專家的分析所得出的專業意見。拿出來了最爲專業的結論,這兩個國家不可能徹底鬧翻,就像是英法兩國再怎麼鬧,不會真和美國翻臉一樣。

任何理智的決策層,不可能做出如此不理智的事情,設身處地的想,鬧翻了全都是壞處,沒有一點好處的事怎麼會發生?

艾倫威爾遜在得知了美國專業人才,拿出來了最爲斬釘截鐵的結論,馬上爲自己的無知道歉,要不說美國怎麼是自由世界領袖呢,說的對,怎麼可能鬧翻呢,正常情況下是絕對不可能的。

只是美國同行忘記了制度不同,蘇聯的體制導致了必然有一段不理智的時期。

而蘇聯的主要民族斯拉夫人,是出了名的二極管思維。前身帝俄是出了名的擴張狂魔,但爲了東正教兄弟,不惜連接不斷髮動俄土戰爭,爲了塞爾維亞不惜加入世界大戰、爲了緩解法國的劣勢,沒準備好動員就對德國發動攻擊。

蘇聯在和美國敵對、高壓歐洲的同時,不斷幫助其他民族建立工業體系,上百億上百億的支援盟國建設,這都是在同一時期發生的。

老大哥覺得我夠讓着你了,小兄弟還覺得不服,這就導致了有些事情出現了兩國正常情況下都不會讓其出現的結果出現了。

二十一世紀,明顯某大國就吸取了教訓,其實二極管思維也不難對付。

本來俄羅斯是很親西方的,但北約東擴的過程伴隨着把俄羅斯的尊嚴踩在腳底,別說是說兩句好話安撫,連空頭支票都不願意開,導致俄羅斯一度勢大的親西方思想徹底熄火。

一帶一路就不是在俄羅斯的傳統勢力範圍擴張麼?其實也是,性質上和北約東擴沒有不同,俄羅斯本身也很警惕的。

但某大國一直和俄羅斯唸經,這是好事對兩國都是好事,一遍沒用,一年沒用,說上十年,和歐洲這邊的行爲一對比,俄羅斯也就接受了。

斯拉夫人既然好面子,坦克大賽某大國次次拿第二名就行了,反正兩國產業不衝突,只是好面子,都不用到惠的地步,沒什麼不能談的。

正當兩人對話的同時,也就是東京奧運會開幕式的第二天,正當全世界注意、議論着東京奧運會的同時,蘇聯第一書記赫魯曉夫正在黑海之濱索契療養,根據他在中央委員、會議上的承諾,他將會在兩年後也就是一九六六年退休,他也將要選出正式接班人。

不過在赫魯曉夫心中,雖然勃列日涅夫處在第二書記的位置,但總是還覺得不是這麼滿意,哪怕在休養赫魯曉夫仍然在想着這件事。

此時的莫斯科,不如適宜的黑暗之濱溫暖,兩道身影並肩而行,謝列平首先開口詢問,“都已經準備好了麼?謝列斯特會同意?一旦烏克蘭反面表達堅決支持,我們是不可能成功的。”

“按照赫魯曉夫的說法,已經滿五十五歲的他也一樣是老頭子。”勃列日涅夫說話滴水不漏,“當然年齡不是問題,舒立克,關鍵是他想要趕走富有經驗的幹部,把國家大事都自己說的算。可實際上最近幾年他犯了很多錯誤,在犯錯誤的同時還獨斷專行,誰都無法阻止他。”

謝列平認可的點頭,勃列日涅夫還在自顧自的道,“同事們都對我們抱有很大的希望,並且正確的理解了我們的苦衷,蘇斯洛夫、波德戈爾內、謝列斯特都明白,當前祖國碰到的問題根源在哪裡。”

謝列平的年齡不大,勃列日涅夫知道年齡問題是無法觸動這個很受信任的高級幹部,一方面勃列日涅夫並沒有隱瞞年齡上對很多人造成恐慌。另外一個方面,則着重強調了赫魯曉夫犯的錯誤,並且主動徵求謝列平的意見,“舒立克,你覺得我們現在應該怎麼辦?”

“如果準備妥當的話,我們在有把握的情況下,應該請第一書記回到莫斯科,正式表明我們的看法。”謝列平不疑有他,表明要當機立斷。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管太多的大臣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百六十四章 如臨大敵的艾倫第一百二十八章 軍火大王第九百七十六章 借鑑對手的長處第六百二十六章 挽留麥卡錫第四百八十五章 詆譭者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印巴戰爭第五百五十八章 反戰的英國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嘉寶的援手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沙皇也有兒子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王妃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女王原則恪守中立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艱難的決定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大選中的美國第八十六章 美國的要求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挑戰者坦克第一千零九章 農牧業合作成果第七百八十三章 兩個反賊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可靠的國防大臣第一百六十二章 花花公子第六百五十六章 伊朗石油問題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區推進第四百一十一章 集體企業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貨幣戰爭前兆第三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七百八十三章 兩個反賊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取長補短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副秘書長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防備又合作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三百九十三章 艾德禮三環外交第八百七十八章 ****第六百九十章 倫敦煙霧事件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大英當自強第九百四十九章 從未設想的道路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大事第1685章 年終大戲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友邦驚異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權力執念第四百九十四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1698章 科爾辭職第1578章 首腦會議和連任第五百九十六章 平平淡淡纔是真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強硬和綏靖第1603章 廣場協議第1743章 局勢逆轉第二百一十八章 饑荒的前兆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緬懷肯尼迪第二百四十章 三方會談第一百七十九章 專員助理(求月票)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岳父的支持第七百二十一章 法國盟友威爾遜第六百七十五章 敲定航空港第八百六十六章 怨仇級的軍售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膽的想法第九百三十二章 世界第三美國第七百三十二章 親自微操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兒子的前途第八百五十五章 上層路線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造船業的威脅第八十三章 內閣秘書的擔憂第二百一十三章 從錫蘭開始第五百零八章 抵達霍克森第九十一章 軟硬兼施第四十四章 德國投降第二百四十七章 印度資源多嘛?第八百五十四章 統治者會議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和平的事業第四十九章 溫和的外交官第七百零二章 斯大林病逝第八百三十章 又到波恩第三百七十八章 王儲大婚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法國也要收縮第一百九十二章 兩翼齊飛計劃第八百零二章 參觀鸚鵡螺號第1643章 蘇丹妥協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辭呈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和平呼籲第九百五十三章 這很雅各賓第九百六十二章 精英教育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英國核戰略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人物第二百九十七章 還是可以雙贏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沒準有這麼一天第八百三十三章 馬來亞二五計劃第九百三十章 進擊的買辦第三百七十二章 共同市場共識第二百一十三章 從錫蘭開始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不捱揍不長記性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英法調停第五百零六章 無上之權威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巴基斯坦大選第三百九十三章 艾德禮三環外交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美國力挺德國第1588章 撒切爾訪蘇第九百零七章 上帝之光盡在吾身第六百二十三章 尊貴的客人第七百零八章 新任法軍司令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管太多的大臣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百六十四章 如臨大敵的艾倫第一百二十八章 軍火大王第九百七十六章 借鑑對手的長處第六百二十六章 挽留麥卡錫第四百八十五章 詆譭者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印巴戰爭第五百五十八章 反戰的英國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嘉寶的援手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沙皇也有兒子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王妃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女王原則恪守中立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艱難的決定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大選中的美國第八十六章 美國的要求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挑戰者坦克第一千零九章 農牧業合作成果第七百八十三章 兩個反賊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可靠的國防大臣第一百六十二章 花花公子第六百五十六章 伊朗石油問題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區推進第四百一十一章 集體企業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貨幣戰爭前兆第三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七百八十三章 兩個反賊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取長補短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副秘書長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防備又合作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三百九十三章 艾德禮三環外交第八百七十八章 ****第六百九十章 倫敦煙霧事件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大英當自強第九百四十九章 從未設想的道路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大事第1685章 年終大戲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友邦驚異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權力執念第四百九十四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1698章 科爾辭職第1578章 首腦會議和連任第五百九十六章 平平淡淡纔是真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強硬和綏靖第1603章 廣場協議第1743章 局勢逆轉第二百一十八章 饑荒的前兆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緬懷肯尼迪第二百四十章 三方會談第一百七十九章 專員助理(求月票)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岳父的支持第七百二十一章 法國盟友威爾遜第六百七十五章 敲定航空港第八百六十六章 怨仇級的軍售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膽的想法第九百三十二章 世界第三美國第七百三十二章 親自微操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兒子的前途第八百五十五章 上層路線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造船業的威脅第八十三章 內閣秘書的擔憂第二百一十三章 從錫蘭開始第五百零八章 抵達霍克森第九十一章 軟硬兼施第四十四章 德國投降第二百四十七章 印度資源多嘛?第八百五十四章 統治者會議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和平的事業第四十九章 溫和的外交官第七百零二章 斯大林病逝第八百三十章 又到波恩第三百七十八章 王儲大婚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法國也要收縮第一百九十二章 兩翼齊飛計劃第八百零二章 參觀鸚鵡螺號第1643章 蘇丹妥協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辭呈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和平呼籲第九百五十三章 這很雅各賓第九百六十二章 精英教育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英國核戰略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人物第二百九十七章 還是可以雙贏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沒準有這麼一天第八百三十三章 馬來亞二五計劃第九百三十章 進擊的買辦第三百七十二章 共同市場共識第二百一十三章 從錫蘭開始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不捱揍不長記性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英法調停第五百零六章 無上之權威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巴基斯坦大選第三百九十三章 艾德禮三環外交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美國力挺德國第1588章 撒切爾訪蘇第九百零七章 上帝之光盡在吾身第六百二十三章 尊貴的客人第七百零八章 新任法軍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