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三方會談

維多利亞宮的筆直大道盡頭,英屬印度總督府的大門口,公務員排成一排,聚集在一起等待着國大黨和穆盟的領袖到來。

可以說是非常禮遇,是從前從未見過的事情,總督府的花園綠草成蔭,噴泉還在噴出水花,在陽光之下能看到彩虹,全無現在英屬印度蔓延的旱災景象。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助理,是不是給這些印度人過多的禮遇了。”埃德爾有些不耐煩的開口道。

“美國人有句話叫手持大棒面帶微笑,禮遇又不要錢!你撿錢還得彎腰呢。”艾倫威爾遜滿不在乎的抹了一把汗水,輕鬆的道,“這才能證明我們總督府,在對抗旱災的帶頭作用嘛,對了,把那些什麼紅酒牛排都藏好,中午用餐的時候,隨便拿兩張大餅給兩個黨派的代表就行了,現在英屬印度最大的事情,就是對抗旱災,我們也不能太奢侈不是麼?”

對於埃德爾撿錢卻嫌彎腰的資本主義劣根性,艾倫威爾遜給予了口頭批評教育。等到談完這件事國大黨和穆盟離開了,晚上的酒會說什麼也要讓埃德爾自罰三杯反省。

都什麼時候了,現在數億次大陸的百姓面臨着饑荒威脅,還在朗朗乾坤之下說風涼話。

自罰三杯可免罪責,但艾倫威爾遜還沒準備就這麼輕易放過埃德爾,開口問道,“香江的電報回覆了沒有,不會也沒有辦吧?”

“已經回覆給香江總督府了。”埃德爾語速飛快的回答道,“同時也提出了我們的建議,開放邊境收容難民,香江總督一年當中換了好幾個,我們是通過當地專員聯絡的。”

“那就好,香江的地位具有特殊性,是一個窗口,當然這個窗口是雙向的。目前而言,最大的工作是平衡馬來亞殖民地的人口,馬來人畢竟太近了。”

英屬印度在大英帝國的殖民體系當中具有特殊性,是經常和其他殖民地聯繫保持溝通的,如果不是這種溝通,艾倫威爾遜還不知道,一九四六年的饑荒,也包括了東亞。

在追問之下才知道,東亞的情況其實也不容樂觀,有災民進入香江,那麼發散思維一下,可能朝鮮半島和日本也樂觀不到哪去。

就連德國都出現糧食危機的消息了,德國可是在歐洲,那是美蘇重點裝正人君子的地方,次一等的東亞範圍,情況不可能比歐洲好。

而現在,可以確定的是英屬馬來亞沒有被本次遍佈歐亞的饑荒所波及到。

目前英屬馬來亞最大的問題是,人口不足,從泰國身上宰了一刀之後,英屬馬來亞面積接近五十萬平方公里,總人口達到了六百萬。

可英屬馬來亞旁邊就是人口已經八千萬往上的荷屬東印度核心爪哇島,而且從克拉地峽宰了泰國一刀之後,英屬馬來亞的族羣比例更不平衡了。

和英屬馬來亞接壤的克拉地峽,居住的本身就是馬來人,後世也是泰國分離運動的高發區,現在一紙條約直接併入了英屬馬來亞,導致英屬馬來亞的和平教徒更多了。

這對於平衡族羣人口的艾倫威爾遜來說,是一個壞消息。

在得到東亞也出現饑荒消息之後,轉念一想這也是一個契機,新德里總督府便讓香江方面從全局考慮開放邊境,香江屁大的地方容納不下,已經將近五十萬平方公里的英屬馬來亞,完全有地方吃得下這批人。

今天早上,艾倫威爾遜的工作就是往英屬馬來亞發電報,詢問兩個族羣的人數差距。而且從距離角度考慮,荷屬東印度的馬來人偷渡難度是很低的,多塞進去一點華人,有利於長遠考慮。

至於教育問題,馬來亞殖民政府應該以開誠佈公的態度,直白的對華人說明,華人並不是英屬馬來亞的一部分,而是作爲輔助力量支撐殖民政府的族羣。

雖然說起來不好聽,東南亞國家的華裔,在殖民時代確實就是這個角色。作爲殖民政府引進的外來力量,協助殖民政府壓制本地的反抗。

當然在一代又一代的人從當地生活之後,不少人出現了自己是當地主人的錯覺。

覺得獨立之後,就可以行使主人的權利,這種錯覺在艾倫威爾遜的角度來看,必須馬上得到校正,下手要快還要狠。

但要從根源上確保錯覺不會出現,還是要從教育上面着手。所以針對英屬馬來亞華人的教材,應該明確華人不是本地人的事實,這本身就是事實,敘述事實是不會有人反對的。

從教育開始,就要確保華人羣體的客人心態,英國賴着不走的目的就有了一半的成功率。

針對兩個族羣的教育,自然是一個華語教育一個馬來亞教育,互相之間不能學習對方語言,但是高等教育會加入英語教材,等等……

時間還長,艾倫威爾遜有時間慢慢引領馬來亞社會的深層變革,先在英屬印度完成完美謝幕,關鍵是電報說不清楚,他對馬來亞的想法太多了。

“說到荷屬東印度的問題,基爾倫勳爵正在幫荷蘭人運作,和當地人斡旋。”自然而然,話題又轉向了東南亞問題,埃德爾說着目前英國在荷印戰爭中的角色。

“也就暫時管用吧,我要有核彈,雅加達炸八次了。”艾倫威爾遜噗嗤一笑,面帶殺氣的自得道,:“在布魯塞爾,我就和荷蘭人談過這個問題,是在佔不住就分拆,給後來要獨立的殖民地立一個榜樣,這一點法國人似乎更加認可。”

分拆同樣也適用於目前的英屬印度,倫敦的國會老爺天天異想天開,哪有光榮的英屬印度公務員瞭解當地內情。

總督府公務員站在大門口,發揚鍵政將神,縱論國際局勢,笑那美國無謀,蘇聯少智之時,國大黨和穆盟的代表團,已經進入了英國人居住的新德里。

居住在新德里的英國移民,也看到了這支向總督府進發的隊伍,不少人都默不作聲,但用輕視的目光,看着這支隊伍,直到他們消失。

這不能怪總督府不安排車,人家甘地就喜歡田園生活,這也是爲了甘地着想。

當隊伍出現在總督府門前的時候,艾倫威爾遜一個健步衝上去,主動伸出雙手握住了甘地乾癟的手,滿臉都是你們可算來了的期盼,“尊敬的甘地先生,勞煩你親自來一趟,可這種事情,整個英屬印度只有你具有這種威望,才能得到次大陸民衆的支持。”

“真納先生,尼赫魯先生,你們能來真是太好了。”艾倫威爾遜同樣沒有忘記國大黨的實權人物尼赫魯,以及穆盟的領袖阿里真納,用崇敬的口氣打招呼。

埃德爾撇開頭,盯着總督府大道邊上栽種的樹木枝葉,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埃德爾記得,這個正在和來人打成一片的專員助理,剛剛說過什麼炸八次之類的話……

“關係到次大陸民衆的安危,我一個老人沒有理由不過來。”甘地微微低頭,配合着鏡片後面貌似很有智慧的目光,用和緩的口吻打招呼道。

“這也正好我們邀請穆盟和國大黨的目的。這個時候,應該摒棄所有私心,所有人緊密團結在一起,衆志成城渡過難關。”艾倫威爾遜帶着疾苦之色,口氣情真義重。

簡直就是佛光護體,佛陀降世,隨後則是伸手做出一個請的姿勢,邀請兩黨的代表團進入總督府。

十分入戲的艾倫威爾遜,陪在甘地、尼赫魯和阿里真納旁邊,用訴苦的語氣介紹現在英屬印度面臨的嚴峻考驗。

“最令我們生氣的是,不少城市的糧商借着饑荒機會,囤積居奇,十分的可惡。”站在道德制高點的艾倫威爾遜喋喋不休,拐着彎的表明,在這個問題上,印度人的責任更大一些,而不是英國人,“更不要提一些反英份子,趁機燒燬了聯合省的糧倉,上百萬噸的小麥化爲烏有,這個損失實在是太大了,聯合省是英屬印度人口最爲密集的地方,一旦出現糧荒,那就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說了一番推卸責任,同時呼籲兩個教派,兩個政黨團結的漂亮話,衆人已經到了總督府的臺階上,巴倫爵士姍姍來遲,但還是出於尊敬走下了臺階,對國大黨和穆盟的代表表示歡迎。

寒暄兩句之後,衆人正式進入總督府,涉及到次大陸數億人民未來的會晤,就這麼在萬衆期待下拉開了帷幕。

英屬印度總督府這邊,巴倫爵士親自坐鎮,艾倫威爾遜作爲列席成員之一。

穆盟則是以領導人阿里真納爲首,國大黨這邊,除了在去倫敦路上的帕特爾,三巨頭當中的兩個甘地和尼赫魯都在。

巴倫爵士用緩慢而沉重的語調,開始了這一次三方會談,例行常態的說火燒糧倉和姦商搗亂事情之後,先定下了這一次旱災的基調,“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話,本次旱災會遠遠超過孟加拉大饑荒的程度,甚至會導致一半的印度人餓死。”

艾倫威爾遜面帶心痛的捂着嘴,本來是要餓死一半人的,最終在總督府的運籌帷幄下損失輕微。

第1612章 政績交換第七十章 漢堡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英國損失慘重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是,首相女士。第三百四十章 印度人的知情權第二百七十六章 艾中堂第三百九十四章 勝利閉幕第五百三十一章 和赫本旅行第六百六十七章 英明神武法魯克第七十五章 關鍵的問題第二十六章 調離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守黨上臺第二十四章 召回總督府第四十四章 德國投降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堅持一年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加薪計劃第一百五十章 團結的會議第五百二十三章 北羅德西亞之行第六百一十九章 給美國遞刀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守黨上臺第三百三十八掌 我們的總督第三百章 先分個贓第七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好時光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接掌顧問部第九百七十一章 白人的命也是命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德西亞第六十二章 回到柏林第五百三十九章 電氣化第四百四十一章 王儲的出行第1607章 平息罷工的辦法第1570章 勃列日涅夫病故第八百七十一章 馬來亞戶籍制度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可靠的國防大臣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美國人有誠意第一百四十章 嘔心瀝血的艾倫第一百六十一章 圖靈第九百二十七章 三軍統帥蒙巴頓第七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好時光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履行諾言第四百零九章 帕梅拉的效率第二百七十二章 訛詐昂山第五十七章 高效的我大英第二百二十章 鐵腕領袖第八百三十四章 壓力全在法國第七百二十七章 相似的帝國病第1683章 德國不會統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授勳電報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倫敦論鍵第一百八十四章 英印親如兄弟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決戰之果第九百三十章 進擊的買辦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世界很現實第二百七十五章 薇薇安回來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整裝待發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懲惡揚善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難民營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可靠的國防大臣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軍備計劃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又出賣印度第七百四十三章 夢露第一百二十九章 胡格爾別墅第1574章 空中組合第二百六十八章 進展神速第二百九十章 工具人的交流第八百六十五章 未來的常務次長第1695章 清算的不完全第九十章 暗箱操作第八百九十八章 說服英軍司令第四百一十章 勘探合同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大事第三百五十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艱難的決定第七百三十九章 當然是原諒她第二百八十章 精忠報國第三百九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一百零一十三章 南極條約第二百一十二章 大臣大意了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的任命第1759章 私人聚會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美元危機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洛克菲勒的決定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大力出奇跡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拖延戰術第九百零八章 資本的躁動第二百八十二章 還有誰?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英國決不投降第九十一章 軟硬兼施第九百八十章 誰是敵人?第九百四十三章 新外交大臣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父慈子孝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大英如閃電般歸來第二百四十三章 蒙巴頓總督第六百零一章 億頂王冠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蘇黎世的地精第八百零九章 軍政暢通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陰險的英國(美國)第六十八章 印度糧倉第1707章 迴歸正軌第1672章 國際主義爵士第九百八十九章 痛擊法國盟友
第1612章 政績交換第七十章 漢堡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英國損失慘重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是,首相女士。第三百四十章 印度人的知情權第二百七十六章 艾中堂第三百九十四章 勝利閉幕第五百三十一章 和赫本旅行第六百六十七章 英明神武法魯克第七十五章 關鍵的問題第二十六章 調離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守黨上臺第二十四章 召回總督府第四十四章 德國投降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堅持一年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加薪計劃第一百五十章 團結的會議第五百二十三章 北羅德西亞之行第六百一十九章 給美國遞刀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守黨上臺第三百三十八掌 我們的總督第三百章 先分個贓第七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好時光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接掌顧問部第九百七十一章 白人的命也是命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德西亞第六十二章 回到柏林第五百三十九章 電氣化第四百四十一章 王儲的出行第1607章 平息罷工的辦法第1570章 勃列日涅夫病故第八百七十一章 馬來亞戶籍制度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可靠的國防大臣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美國人有誠意第一百四十章 嘔心瀝血的艾倫第一百六十一章 圖靈第九百二十七章 三軍統帥蒙巴頓第七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好時光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履行諾言第四百零九章 帕梅拉的效率第二百七十二章 訛詐昂山第五十七章 高效的我大英第二百二十章 鐵腕領袖第八百三十四章 壓力全在法國第七百二十七章 相似的帝國病第1683章 德國不會統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授勳電報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倫敦論鍵第一百八十四章 英印親如兄弟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決戰之果第九百三十章 進擊的買辦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世界很現實第二百七十五章 薇薇安回來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整裝待發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懲惡揚善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難民營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可靠的國防大臣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軍備計劃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又出賣印度第七百四十三章 夢露第一百二十九章 胡格爾別墅第1574章 空中組合第二百六十八章 進展神速第二百九十章 工具人的交流第八百六十五章 未來的常務次長第1695章 清算的不完全第九十章 暗箱操作第八百九十八章 說服英軍司令第四百一十章 勘探合同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大事第三百五十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艱難的決定第七百三十九章 當然是原諒她第二百八十章 精忠報國第三百九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一百零一十三章 南極條約第二百一十二章 大臣大意了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的任命第1759章 私人聚會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美元危機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洛克菲勒的決定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大力出奇跡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拖延戰術第九百零八章 資本的躁動第二百八十二章 還有誰?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英國決不投降第九十一章 軟硬兼施第九百八十章 誰是敵人?第九百四十三章 新外交大臣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父慈子孝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大英如閃電般歸來第二百四十三章 蒙巴頓總督第六百零一章 億頂王冠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蘇黎世的地精第八百零九章 軍政暢通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陰險的英國(美國)第六十八章 印度糧倉第1707章 迴歸正軌第1672章 國際主義爵士第九百八十九章 痛擊法國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