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3章 廣場協議

第1603章 廣場協議

對於美國的加血包,當然是應該採取嚴厲態度,事實上美國完全掌控的日本,從來都是對英法的一個利器。

這也是艾倫威爾遜都不知道嚷嚷多少年了不公平貿易,匯率操控之類的說辭,美國仍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原因。

美國是利用可以完全掌控的國家,對英法這種上一個版本的霸主上眼藥,這種事實不論是英國還是法國心知肚明,現在美國要給加血包放放血,兩國爲什麼要反對?早就應該這麼幹了。

密特朗當然不反對和英國抱團,他當然心裡面也厭惡英國,認爲英國是歐共體當中的叛徒,但在這個時候,兩國當然是要團結的。之前不上心的原因,只不過是讓英國主動示好體現誠意。

換成撒切爾夫人肯定是不會讓法國人得逞的,不過艾倫威爾遜從來都不吝嗇多跑兩趟,再說他在法國又不是沒有住的地方。

其實美國的逆差創紀錄,主要還是自身的問題,原來也有逆差的問題,但遠遠沒有過去一年這麼離譜,這不還是加息鬧得,根源則是因爲通脹,由於越南戰爭和約翰遜總統“偉大社會計劃”的政策,美國的債務壓力不斷增加,通貨膨脹愈演愈烈。

之後就是保羅·沃爾克就任美聯儲主席,不斷提高美國利率,最高的時候,美國的利率超過了百分之二十,成爲“自耶穌誕生以來最高的利率”。

緊縮的貨幣政策很快就控制了美國的通貨膨脹,美元也隨之走強。一開始,美國樂見其成。里根總統喜歡提的口號是:“強大的美國、強勢的美元”。保羅·沃爾克被封爲“反通脹鬥士”。

但是,美元過於高揚,使美國的出口特別是製造業出口受到了沉重的打擊。而經過二十多年飛速發展的日本,成爲美國貿易逆差的最主要來源。

顯然美國是通過強勢美元消滅了通脹,但負面影響就是順便重創了自己的出口,而現在美國的想的就是,消滅通脹是好的,但逆差問題也要解決,自己不能解決,那就找替罪羊解決。

基本上英法兩國都已經在這點上取得了共識,這就沒問題了,等着會議召開,贊成美國對應該付出代價的不公平貿易國家進行處罰。

親情是可貴的,就算影后們現在確實已經風華不在,艾倫威爾遜仍然喜歡待在啄木鳥影業,哪怕是坐下來聊聊天也是好的。

在下一代的婚姻問題上,他肯定是沒有什麼話語權,他連自己的女兒帕米拉都管不了,只是阿諾德說有和丈夫同等地位的男士陪伴,只是暫時沒有結婚的意思。

英格麗·褒曼的兩個女兒倒是不用這麼操心,據悉已經有了心上人,好像是什麼正統派的貴族後代,法國這些貴族含金量相當低,偷空他肯定會自己打聽打聽,防止自己的女兒被矇騙。

美國現在負責讓德日兩國顧全大局的人,是白宮幕僚長貝克,貝克則是律師出身,沒有經濟學界各種學派的門戶之見。他是個務實派,講究用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處理問題。

在得到了英法兩國的支持之後,也不用耽誤什麼,白宮放出風聲,要在工業國財長會議上解決國際貿易的平衡問題。這一次的會議在日本召開,在談判的過程中,貝克採取的是“分而治之”的策略,先和日本達成原則上的一致,然後到歐洲,告訴歐洲各國,日本已經答應了我們。

當歐洲各國也表示同意之後,美國再回到日本,用歐洲的合作敲打日本,要求日本接受更苛刻的條件。

財政大臣勞森也接到了美國方面含糊其辭的通告,在和撒切爾夫人商量道,“看來美國人已經說服了日本以及德國。”

“也就是說強大的美元已經結束了。美國人可能會玩弄一下文字遊戲,不說美元要貶值促進進出口平衡,而是說其他國家的貨幣升值。”

艾倫威爾遜走進來說道,“這不過是一個保存面子說法,通脹已經下來,加息的時間已經過去了。我們也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如果美元貶值,相應的英鎊就會升值,這對英國也是不利的。”

撒切爾夫人和里根是一個套路,用加息吸收通脹,甚至英國還做的更早,因爲撒切爾夫人上臺的更早,現在英國的通脹問題也已經解決,這麼高的利率顯然也不合適了。

勞森前往紐約其實只是確認簽署廣場協議,該談的早已經談完了,甚至連文件都已經準備好了,只是等待相關國家的財長簽字。連廣場協議的文件,艾倫威爾遜都已經看過了,順便學習了一下遣詞造句。

比如,對“美元貶值”的表述,通篇沒有這個提法,而是從另一方向上說成“非美元貨幣的升值”。實質上沒什麼區別,這麼說不過是給此前一直高喊“強大的美元”的美國留個面子,至少在字面上不至於讓人覺得美國貨幣政策一百八十度大調頭。

“我聽說,德國方面對日本頗有微詞,認真這一次的根源,是日本人過於貪婪導致的。”撒切爾夫人笑容滿面,看見德國人吃癟當然值得高興。一個戰敗國竟然成了歐洲製造業的龍頭,這就很令人不舒服。

“是有這麼回事。”艾倫威爾遜點頭道,“也可能是對德國和日本作爲替罪羊心裡不舒服吧,誰還不能有抱怨的權力呢?”

在廣場會議的五國中,德國本來就對日本耿耿於懷。因爲美國的點名當中,德國和日本是僅有的兩個被指名道姓提出來的“貿易盈餘國”。說白了就是這兩國在掙世界的錢。

掙錢多的自然在這次聯合干預中要多出錢出力,受廣場協議負面影響也會更多。

日本是第一大出口國和貿易盈餘國,樹大招風,沒什麼好說的。盈餘數字小得多的德國就很不情願陪綁。事實上,廣場協議中日本還有其次的德國的經常收支存在盈餘的表述,是美國力主寫明的,其目的也在於安撫日本,不使其顯得孤立。

沒有日本人賺得多,尤其是沒賺多少美元,卻還要被美國人拎出來做典型,德國人當然是不開心了,德國人認爲自己被日本牽連了。

上一輪的財長會議上,德國代表曾對此提出反對:“小動物怎麼能和大象同乘一條船?”美國代表當即迴應說:“小象和大象當然要乘一條船。”

碰到美國飢不擇食的時候,是都要出血的,不過有賴於撒切爾夫人當前和里根關係很好,加上英國本身的實力,所以自然出血的量自然是不同的,這一次貨幣升值的待遇屬於馬克和日元,和英鎊法郎無關,至於聯合干預金融市場促進美國貶值,各國也都有自己的份額。

日本是一個和美國具有同等地位的國家,美國和日本各自的份額都是百分之三十,至於軸心國另外一個倒黴蛋德國是百分之二十五,剩下百分之十五,法國有百分之十,英國的份額是百分之五。

這都是已經確定的,所以財政大臣勞森的任務,就是到達紐約籤個字。英國一直在推動廣場協議的簽署,也是爲了自己的罷工早日平息着想。

雖然艾倫威爾遜已經打定主意,廣場協議不簽署,英國的罷工就不結束,但早點簽署英國的損失不是更小一些?

對於國際資本要做出如何選擇呢?當然是賣出美元買進日元,這件事艾倫威爾遜一個公務員肯定不能直接操作,所幸英國並不缺乏專業金融人才。

比起原本的歷史,廣場協議的簽署早了三個月,在六月二十二日,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五國的財政部部長,在美國的紐約廣場飯店簽訂了這麼一項協議,拉開了日元和馬克升值的序幕。

這也引起了國際資本的動向,帕梅拉蒙巴頓當然早已經完成了買進賣出的操作,就等着看着上漲的數字,“說不定可以有百分之十五的收益,這已經很令人心動了。”

“根據公開消息,這確實是美國的初衷,不過夢想可以更大一些。”艾倫威爾遜一副常公附體的模樣,剛開始美國確實認爲日元貶值百分之十五就可以解決問題。

但必須要說日本在這個時代的產業是相當強大的,結果就是日元雖然升值了百分之十五,結果美國的產品出口還是打不過日本。

第一年逆差不但沒有縮小,反而導致日元升值讓日本似乎變得越來越好,於是循環開始,美國不斷加力日元不斷升值,纔有了日元升值百分之百的結果。

廣場協議剛開始的時候,日本看起來不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越發的龍精虎猛,才讓美國看清楚,日本真是被自己養大了,應該重拳出擊。

帕梅拉蒙巴頓當然開心,才過了一天,他就收益了百分之五,這可是五十億英鎊規模的百分之五,而時間才僅僅過了一天時間,僅僅一個開始就有這麼令人心動的收穫,哪怕是女首富也不禁動容。

第八百四十九章 印尼是頭等大事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大英如閃電般歸來第三百八十六章 跪着揮拳第二百二十九章 趁火打劫的機會第1610章 教育一下美國第四百一十章 勘探合同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來的德國總理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變臉的印度第六百七十六章 蒙巴頓的支持第三百四十六章 公費旅遊第十八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三百三十四章 友好條約第四百零二章 美國之行第1710章 甘地的待遇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夕陽產業第九百七十二章 甚至是法國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和時間賽跑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平可夫斯基案第一百四十一章 跨國通婚的徵兆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中譯英第三十章 軍情六局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變臉的印度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阿聯酋計劃第五百九十四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九百五十三章 這很雅各賓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決戰之果第三百三十章 北羅德西亞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兒子的前途第1594章 不能操之過急第三百七十五章 巴勒斯坦問題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日元沒資格第1714章 英國人不安好心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造船業我拯救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慫恿印度第1654章 德國有反骨第十六章 你在教我做事?第七百六十七章 真顧問威爾遜第1605章 正人君子之國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抵制革命輸出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戰後重建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大英當自強第八百二十章 夫妻配合砸車計第二百一十八章 饑荒的前兆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任命港督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拔劍四顧心茫然第七百章 赫本回來了第八百六十六章 怨仇級的軍售第四十七章 南下維也納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新政開端第1740章 八月十九日第六百一十五章 帕梅拉翹首以盼第八百八十三章 武裝直升機試飛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獨立浪潮第1666章 克格勃副主席第1753章 和平的曙光第四十九章 溫和的外交官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造船業我拯救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德西亞第二百二十章 鐵腕領袖第八百七十章 一九五六年第五百五十四章 軍方和白廳第六百三十四章 我是柏林人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美國可以談第七百三十八章 英法聯軍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離開白宮第六百五十二章 國王的葬禮第四百二十八章 盤外招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公立教育體系改革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活學活用第二百二十章 鐵腕領袖第三百八十章 恢復中的英國第八百零四章 伸張正義的專員第1584章 悲憤的首相第五百零五章 打破核壟斷第八百一十二章 地鐵晚點第九百六十六章 冰島漁夫第七百三十三章 先鞠個躬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秋後算賬第六百三十四章 我是柏林人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廉政建設第五百七十五章 當頭一棒第二百三十章 公務員蒙巴頓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賣掉皮大帥第三十九章 法國女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撤軍計劃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美國人太天真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克林姆林宮的討論第七百四十七章 蘇聯加入北約的建議第六十八章 印度糧倉第五百四十三章 招商引資第四百三十八章 上帝的旨意第八百四十章 經貿變軍售第四百六十章 懵逼的共和黨第七百五十七章 爲法國指明路第七百六十三章 福禍相依第四百一十一章 集體企業第六百七十章 英伊談判第三百七十三章 軍事一體化的藉口第七百七十二章 轉移財產我熟啊第二百六十七章 夢迴二戰
第八百四十九章 印尼是頭等大事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大英如閃電般歸來第三百八十六章 跪着揮拳第二百二十九章 趁火打劫的機會第1610章 教育一下美國第四百一十章 勘探合同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來的德國總理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變臉的印度第六百七十六章 蒙巴頓的支持第三百四十六章 公費旅遊第十八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三百三十四章 友好條約第四百零二章 美國之行第1710章 甘地的待遇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夕陽產業第九百七十二章 甚至是法國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和時間賽跑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平可夫斯基案第一百四十一章 跨國通婚的徵兆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中譯英第三十章 軍情六局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變臉的印度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阿聯酋計劃第五百九十四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九百五十三章 這很雅各賓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決戰之果第三百三十章 北羅德西亞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兒子的前途第1594章 不能操之過急第三百七十五章 巴勒斯坦問題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日元沒資格第1714章 英國人不安好心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造船業我拯救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慫恿印度第1654章 德國有反骨第十六章 你在教我做事?第七百六十七章 真顧問威爾遜第1605章 正人君子之國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抵制革命輸出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戰後重建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大英當自強第八百二十章 夫妻配合砸車計第二百一十八章 饑荒的前兆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任命港督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拔劍四顧心茫然第七百章 赫本回來了第八百六十六章 怨仇級的軍售第四十七章 南下維也納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新政開端第1740章 八月十九日第六百一十五章 帕梅拉翹首以盼第八百八十三章 武裝直升機試飛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獨立浪潮第1666章 克格勃副主席第1753章 和平的曙光第四十九章 溫和的外交官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造船業我拯救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德西亞第二百二十章 鐵腕領袖第八百七十章 一九五六年第五百五十四章 軍方和白廳第六百三十四章 我是柏林人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美國可以談第七百三十八章 英法聯軍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離開白宮第六百五十二章 國王的葬禮第四百二十八章 盤外招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公立教育體系改革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活學活用第二百二十章 鐵腕領袖第三百八十章 恢復中的英國第八百零四章 伸張正義的專員第1584章 悲憤的首相第五百零五章 打破核壟斷第八百一十二章 地鐵晚點第九百六十六章 冰島漁夫第七百三十三章 先鞠個躬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秋後算賬第六百三十四章 我是柏林人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廉政建設第五百七十五章 當頭一棒第二百三十章 公務員蒙巴頓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賣掉皮大帥第三十九章 法國女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撤軍計劃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美國人太天真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克林姆林宮的討論第七百四十七章 蘇聯加入北約的建議第六十八章 印度糧倉第五百四十三章 招商引資第四百三十八章 上帝的旨意第八百四十章 經貿變軍售第四百六十章 懵逼的共和黨第七百五十七章 爲法國指明路第七百六十三章 福禍相依第四百一十一章 集體企業第六百七十章 英伊談判第三百七十三章 軍事一體化的藉口第七百七十二章 轉移財產我熟啊第二百六十七章 夢迴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