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大事

如若不是當初空前膨脹的社會輿論,尼赫魯也不會做出危險的決策,問題還在於她的父親是當時印度的一號人物,雖然在整個政府已經算是溫和派,但卻要爲最終的結果背鍋。

最終的結果就是印度軍隊在世界屋脊一敗塗地,而當初好戰的聲音則轉爲成爲了反對尼赫魯的反對力量,好像一切都和他們沒有關係一樣。

現在時隔近十年,同樣的氛圍再次在印度出現,英迪拉甘地絕對不能重蹈尼赫魯的覆轍,薩姆·馬內克肖離開之後,英迪拉甘地打電話讓兩位重要的部長來到總理府。

對於軍隊遲遲沒有表現出來印度人的勇敢,本屆政府的兩個重要部長早有不滿,事實上最近一段時間,財政部長和國防部長一直主張將薩姆·馬內克肖撤職,換上更加勇敢的將領來主導對巴基斯坦的軍事行動。

“前兩次和巴基斯坦的戰爭當中,我們並沒有讓這個敵人對印度產生恐懼。”

英迪拉甘地對兩個重要的內閣部長開口道,“一旦東巴基斯坦獨立成功,這將是改變地緣格局的大事,很可能會引起周邊國家的不滿,這個目的是我們要爭取的,所以纔要在財政、外交、軍事上做好充足的準備。兩位部長,你們是否同意這一點?”

從第二次印巴戰爭之後,對外關係是印度面對的頭等大事,如果巴基斯坦是一個十分容易被擊敗的國家,夏斯特里總理也不會答應英國和蘇聯的共同調停,前往斯德哥爾摩和巴基斯坦人握手言和。

英迪拉甘地現在也取得了和尼赫魯當初同樣的權威,這自然是通過鬥爭得來的,尤其是之前副總理德賽的幾次交鋒,最終,國大黨議會黨團分裂。雙方均自稱正統,經最高法院裁決,英甘地派稱爲國大黨執政派,德賽陣營和辛迪加派稱國大黨組織派。

前者堅持尼赫魯改革的真正精神及溫和的社會主義,後者標榜民主自由,反對個人專制,代表大工商業的利益並尋求與自由黨和印度人民同盟接近。

土邦問題也是英迪拉甘地十分關注的問題,尼赫魯自然是嘗試解決過土邦問題,但只是拿回來了土邦的行政權,幾百個土邦大君仍然可以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一言九鼎,還可以在印度中央政府領取保障金。

她當然是希望徹底解決土邦問題,但困難和父親尼赫魯一樣,她需要一場戰爭來取得全國空前的支持,纔有這樣的威望。

“蘇聯是可以爭取的,英國那邊我們要爭取有限的中立,至於我們的北方鄰居,大自然會幫助我們擋住他們南下的路線,最爲重要的是美國,我們必須防備美國潛在的敵意行爲,美國海軍不會受到大雪封山的阻礙。”

“在許多情況下,我們支持西方國家。這時東方集團就批評我們,說我們脆弱。同樣地,在我們支持蘇聯的時候,或者說,在我們可能更多地支持亞非集團國家的時候,西方世界就攻擊我們。”

英迪拉甘地目光銳利,“爭取蘇聯、防備英國、做好美國干涉的準備,如果做不到以上三點,最好的結果就是前兩次和巴基斯坦的戰爭走向,要是局勢更加緊張,也不能說六二年的慘敗不會重演。”

“現在大規模進攻的時機還不成熟,但一些零散的交火,我個人也不反對。我們要爲國家爭取足夠好的外交環境,爲軍隊爭取時間。”

兩個重磅內閣部長的支持,對英迪拉甘地十分重要,把軍方的態度和自己支持軍方的想法說明,兩位內閣部長最終先後表達了英迪拉甘地的支持。

“英迪拉甘地會在適當的時候訪問倫敦?”拿着威克遞過來的外交文件,艾倫威爾遜才稍微回過來一點神,暫時從享受春暖花開的狀態走出來,自顧自的翻閱着裡面的內容嘀咕道,“看來印度還沒有搞定蘇聯。外交上的努力還是不夠,所以纔有英迪拉甘地的歐洲之行。”

“搞不定蘇聯,也許對我們是一件好事。”威克很高興,印度畢竟是英國的前殖民地,投靠蘇聯肯定不是一個好消息。

“這件事沒這麼簡單,印度人永遠不會忘記一九六二年的戰敗,我們和美國人不能幫上什麼忙。”艾倫威爾遜一挑眉,回憶了一下當年戰爭期間的外交領域的全過程,什麼失去第三世界領袖地位,太籠統了。

在得知戰爭剛爆發的時候,前後有五十三個國家在外交層面支持印度,指責印度的敵人。

而印度戰敗的消息傳來,只有十八個國家表達了對印度的同情,前後也就一個月的時間,這讓印度如何能接受?近乎一天少一個支持國家,換英國也受不了。

印度需要蘇聯甚於需要英美,英美是沒有地面力量能幫助印度遏制地面威脅的,所以這件事,威克樂觀的太早了。

艾倫威爾遜還是把這個文件轉交給首相,今年是印巴戰爭爆發的時間,但其實最大的事情事某大國重返聯合國,這纔是值得注意的大事。

對英國來說這不是問題,至少艾登首相時期,艾倫威爾遜就聽過類似的討論,某大國改變親蘇政策,哪怕是中立。英國也馬上就和詐騙島斷交,支持重返聯合國。

但是其實他心裡清楚,最大的障礙是美國,英國不得不和美國採取共同立場,好在去年中美的民間交流已經恢復,這可以算是一個徵兆。估計現在華盛頓方面也在討論,怎麼圓潤的拋棄詐騙島。

哈羅得威爾遜還真的對英迪拉甘地的歐洲之行很熱心,但話題談着談着就到了重返聯合國這件事上,“艾倫,你好像是東方專家。”

“我倒是不否認,尊敬的首相。”艾倫威爾遜非常平和的回答,“畢竟這是白廳上下都知道的事情,我也就不好反駁了。”

“其實我們對他們從來都沒有敵意,從你的角度來看,兩國復交的好處有哪些。”哈羅德威爾遜開口詢問。

艾倫威爾遜一個戰術後仰,帶着思索之色道,“首先有利於壓低通貨膨脹,這是我第一個想到的問題。”

“現在國內的通貨膨脹還好吧?”哈羅得威爾遜有些驚訝,難道白廳交給他的統計數據是假的,或者輿論上被屏蔽了?

“首相誤會了,我沒說現在通貨膨脹很高,但是美聯儲超發了幾千億美元在國際市場上。”

艾倫威爾遜聳聳肩道,“戴高樂說,美元超發讓美國拿着印刷廠的紙,換取了歐洲國家的商品,雖然他說的對,不過考慮到英美特殊關係,以及英鎊區也是類似的事情只是規模沒這麼大,我們自然不能承認。超發的美元如果不和商品掛鉤,美國就會吞下所有的通貨膨脹,我要是美國人肯定是不願意的,最好是讓全世界分擔通貨膨脹的壓力。”

這又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世界貨幣是英鎊的時候,英國就是這麼幹的,只是年代久遠了一些,很多國家都忘了。

美國從佈雷頓森林體系開會運作也這麼幹,只不過沒有二十一世紀做的這麼大,二十一世紀美國的通貨膨脹當然是可以解決的。

仔細想想石油危機前後,石油價格翻了四倍,不就把越南戰爭超發的美國消化掉了麼。

二十一世紀那次,估計石油穩定在個三百美元被全世界普遍接受,美國就能度過通貨膨脹的難關了。唯一的問題是,美國公民肯定也要受幾年罪,這是避免不了的。

“艾倫,你太悲觀了吧?”哈羅得威爾遜強笑一聲,然後道,“我們有北海石油,可以抵禦這種美元潮汐,我們還有英鎊區。”

“首相說的太對了。”艾倫威爾遜想要給首相唱讚歌,雖然這些準備和眼前的威爾遜毫無關係,都是他這個威爾遜做的準備。

還有非洲幾內亞灣的石油,馬來亞的石油、南蘇丹的石油管道、英國爲了應對石油危機可謂是準備充足。假設英國不想成爲接盤美元超發的國家至少是之一,那美元超發的後遺症,怎麼不得多延遲兩年?

石油只是本次討論的一部分,艾倫威爾遜根本意思是,貨幣是要和商品掛鉤的,這也是英國在這一次印巴可能爆發戰爭的過程中,應該拉孟加拉人一把的原因,在怎麼說也有六千萬人,湊合着對付幾年用用。

“說到這個問題,如果真的非常不幸,印巴把孟加拉作爲戰場,我看我們可以和海灣國家一起對戰後的孟加拉進行援助、或者說是扶持。”哈羅德威爾遜作爲現任首相,自然是馬上舉一反三,錢不能英國自己出。

“我認爲沒問題,這些酋長國缺乏的就是影響力。”艾倫威爾遜如同被醍醐灌頂,臉上寫滿了首相高見的贊同道。

打卡下班,艾倫威爾遜還有別的事情,公主殿下身體不舒服,希望他爲其正正骨,不去就是不擁護王室,他對王室這麼愛戴,肯定要去。

第1753章 和平的曙光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不捱揍不長記性第1559章 存在艦隊第七百一十三章 伊麗莎白時代到來第四十八章 間諜之都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城市化建設第九百七十二章 甚至是法國第1609章 化學武器第六百七十章 英伊談判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起學習第三百四十七章 撤軍計劃第十六章 你在教我做事?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美國病第八十八章 再賣波蘭一次第三百八十三章 威爾遜在巴黎第八十五章 波茨坦會議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失望的白人領袖第九十四章 第一條共識第六百七十九章 公主的垂青第二百六十九章 英葡密約討論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幸福需要比較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英美合作第一百八十章 建設新印度第四百一十六章 紐芬蘭總泄密第1617章 雅科夫列夫第三百九十二章 老大哥在看着我第五百八十一章 布魯塞爾精神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準備和磨合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拔劍四顧心茫然第十一章 朱納加德土邦第一百七十四章 鐵娘子想進步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親切友好的談判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蒙巴頓退休第二百六十四章 芭比娃娃第八百七十八章 ****第1628章 讓蘇聯幫忙第五百六十章 佔領區合併第七百零四章 拉攏內部敵人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報價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八百二十八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二百零九章 這是政績第一百一十九章 前任內閣秘書第三百五十七章 奉旨賣國第七百八十八章 指點麥卡錫第五百一十二章 原則上都同意第七百一十七章 龍騎兵自由了第九百六十五章 常務次長的重拳第三百四十二章 新公務員首領第1595章 一場車禍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對口支援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美國可以談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拿騷會談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新臺風第八百一十章 人人有獨立權力第四百六十一章親蘇大本營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軍介入的根源第四百一十三章 敏銳的資本第九百九十七章 新政府新氣象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多事之秋第七百章 赫本回來了第七百八十二章 保守黨內耗第九百一十四章 常務次長的考驗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不勞蘇聯費心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出賣剛果第八百七十五章 封閉式小區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發展良好的日本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英國水務公司第一千四百章 嚇唬基辛格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馬丁路德金遇刺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支持印度入常第七百四十八掌 奠邊府打響第六十七章 讓印度人先死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歐洲合作第三百七十八章 王儲大婚第五百七十二章 RB人要訪問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新移民法第五百三十四章 馬華公會第二百七十八章 無趣的艾倫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不屈鬥士卡斯特羅第1650章 資深德粉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信息自由運動第1545章 靈活的價值觀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埃及新國王第1721章 滲透成篩子第八百六十八章 埃及的中興之主第六百零二章 決定未來的商談第八百八十二章 愛德華的指點第六百五十五章 奧運代表團問題第八百七十三章 來自蘇聯的好消息第一千零八章 各有各的外交第三百八十二章 計劃沒有變化快第八百四十三章 PPT造航母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印太第五百九十二章 負重前行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開條件第五百九十二章 負重前行第八百六十七章 精簡又沒精簡第1705章 戰略轉進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整合航空業
第1753章 和平的曙光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不捱揍不長記性第1559章 存在艦隊第七百一十三章 伊麗莎白時代到來第四十八章 間諜之都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城市化建設第九百七十二章 甚至是法國第1609章 化學武器第六百七十章 英伊談判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起學習第三百四十七章 撤軍計劃第十六章 你在教我做事?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美國病第八十八章 再賣波蘭一次第三百八十三章 威爾遜在巴黎第八十五章 波茨坦會議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失望的白人領袖第九十四章 第一條共識第六百七十九章 公主的垂青第二百六十九章 英葡密約討論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幸福需要比較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英美合作第一百八十章 建設新印度第四百一十六章 紐芬蘭總泄密第1617章 雅科夫列夫第三百九十二章 老大哥在看着我第五百八十一章 布魯塞爾精神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準備和磨合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拔劍四顧心茫然第十一章 朱納加德土邦第一百七十四章 鐵娘子想進步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親切友好的談判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蒙巴頓退休第二百六十四章 芭比娃娃第八百七十八章 ****第1628章 讓蘇聯幫忙第五百六十章 佔領區合併第七百零四章 拉攏內部敵人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報價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八百二十八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二百零九章 這是政績第一百一十九章 前任內閣秘書第三百五十七章 奉旨賣國第七百八十八章 指點麥卡錫第五百一十二章 原則上都同意第七百一十七章 龍騎兵自由了第九百六十五章 常務次長的重拳第三百四十二章 新公務員首領第1595章 一場車禍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對口支援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美國可以談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拿騷會談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新臺風第八百一十章 人人有獨立權力第四百六十一章親蘇大本營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軍介入的根源第四百一十三章 敏銳的資本第九百九十七章 新政府新氣象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多事之秋第七百章 赫本回來了第七百八十二章 保守黨內耗第九百一十四章 常務次長的考驗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不勞蘇聯費心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出賣剛果第八百七十五章 封閉式小區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發展良好的日本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英國水務公司第一千四百章 嚇唬基辛格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馬丁路德金遇刺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支持印度入常第七百四十八掌 奠邊府打響第六十七章 讓印度人先死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歐洲合作第三百七十八章 王儲大婚第五百七十二章 RB人要訪問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新移民法第五百三十四章 馬華公會第二百七十八章 無趣的艾倫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不屈鬥士卡斯特羅第1650章 資深德粉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信息自由運動第1545章 靈活的價值觀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埃及新國王第1721章 滲透成篩子第八百六十八章 埃及的中興之主第六百零二章 決定未來的商談第八百八十二章 愛德華的指點第六百五十五章 奧運代表團問題第八百七十三章 來自蘇聯的好消息第一千零八章 各有各的外交第三百八十二章 計劃沒有變化快第八百四十三章 PPT造航母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印太第五百九十二章 負重前行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開條件第五百九十二章 負重前行第八百六十七章 精簡又沒精簡第1705章 戰略轉進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整合航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