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德國投降

在目前的這個情況下,不論是美國還是英國,都不願意在這個時候下,惹怒蘇聯的勢力。南斯拉夫的鐵托恰好就是兩國眼中認爲的蘇聯附屬勢力。

之前英國支持的南斯拉夫祖國軍,被放棄絕對不是偶然。畢竟對於英國而言,這種事情早就不是第一次了,還在倫敦的波蘭流亡政府就已經被賣過一次,再賣南斯拉夫祖國軍,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只是對艾倫威爾遜而言,這畢竟是幾十萬條生命,光是這些南斯拉夫祖國軍被遣返之後,就有高達十幾萬人被清洗,對於這些二戰的邊緣羣體,未來的命運未免太過於殘忍。

直接原因還是大英帝國做事不地道,知道這些人的下場是什麼,又因爲是英國理虧,艾倫威爾遜心中確實在想辦法,看看有沒有什麼辦法救下這些人。

聽到了巴伐利亞行政長官是巴頓,艾倫威爾遜一下覺得天無絕人之路。

四星上將巴頓,這個名字在後世也算是大名鼎鼎,對巴頓而言最好戰爭永遠都不會結束,和丘吉爾一樣,巴頓對蘇聯的敵視也十分明顯,不一樣的地方是丘吉爾偷着來,而巴頓甚至已經開始爲和蘇聯開戰進行了準備。

世界大戰就此結束,意味着巴頓的實現人生價值的道路就此走向盡頭,蘇美戰爭如果爆發,那麼繼續指揮美軍揮師東進,獲得更高的榮譽,踏入從軍生涯的巔峰,這一切都將順理成章,與其說他是爲了兩個國家考慮,爲兩個民族考慮,爲兩種政治體制考慮,不如說是在爲自己考慮。

如果有辦法讓南斯拉夫祖國軍和目前掌管巴伐利亞的巴頓接上線,艾倫威爾遜認爲,巴頓腦子一熱很可能會同意這些鐵托的反對者,暫時收留在巴伐利亞。因爲以巴頓本人的純軍人思維是能做出來這種決策的。

所需要的就是,有人在中間安排南斯拉夫祖國軍的領導人和巴頓將軍見面。

臨近傍晚,艾倫威爾遜這些外交官,換了一個平靜的居住地,通宵達旦的爲第二天的第二次投降儀式做準備,他們都已經接到了消息,陸軍元帥蒙哥馬利,美國五星上將艾森豪威爾都會出席。

爲正式投降準備文件材料的,大英外交官們,對蘇聯人事多的舉動十分抱怨,“德國人不是投降一次了嘛,蘇聯人還要讓他們投降第二次。”

“根據外交部所說,克里姆林宮方面對上一次的投降感到不滿。”艾倫威爾遜翻閱着資料無奈道,“蘇聯人和德國人血戰數年,在投降上被忽視了,提出抗議也是理所應當的。”

在法國東北部小城蘭斯,已經舉行過一次德國無條件投降的簽字儀式,當時德國政府派出約德爾上將爲簽字代表。

在蘇聯的抗議下,爲了維護二戰同盟國之間的團結,避免剛剛戰勝德國就撕破臉的尷尬,而且還指望蘇聯紅軍幫助美國解決掉日本,英美盟軍和蘇聯方面達成一致,決定於次日在柏林,由蘇聯主持再舉行一次投降儀式。這次投降儀式確實要隆重許多,雙方都派出幾乎最高級別的官員出席。

“文件都已經準備完成了,等着明天投降儀式,估計肯定會很熱鬧的。蘇聯人肯定會把場面弄的很隆重。”艾倫威爾遜伸了一個懶腰,打着哈欠道。

“說的就好像你很瞭解蘇聯的。”艾福爾不屑一顧的笑笑,“應該讓軍情六局查查你。”

“這個玩笑可並不好笑。”艾倫威爾遜鄭重的開口,現在英國內部確實有間諜,甚至軍情六局裡面就有。

第二天一早,艾倫威爾遜這些外交官起了一個大早,不是去柏林市面上尋找可以拯救的德國失足婦女,而是和空軍上將泰德匯合,

泰德上將是受降儀式上代表英國簽字的代表。蒙哥馬利和艾森豪威爾雖然確定出席,但只是過來表示同盟國之間的團結,因爲之前他們已經進行過一次簽字了,所以這次接受德國投降的簽字代表另有其人。

各國代表驅車趕往柏林郊外的卡爾斯霍斯特,一路上掛着國旗的汽車,在柏林市區穿梭,街邊角落,無數柏林市民偷偷的看着戰勝者的耀武揚威,心中滿是複雜。

“你看他們現在看着可憐,要是易地而處,他們肯定不是這副樣子。”艾倫威爾遜歪着頭和同事道,“想想他們在幾年前羞辱法國人吧,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行使出市區,道路兩邊已經被蘇聯紅軍的士兵所佔據,就想是艾倫威爾遜所說的那樣,如何把一個場面搞的盛大,蘇聯確實有這樣的天賦。

受降地點已經人山人海,被蘇聯官兵包圍,美英法三國的受降代表紛紛下車,衝着這些蘇聯紅軍的官兵敬禮,場地立刻出現了山呼海嘯的歡呼聲。

各國記者則抓緊機會照相,快門聲不停記錄這彰顯同盟國團結,維護世界和平的一幕。

在蘇聯元帥朱可夫的主持下,這一次被稱呼爲正式受降的儀式開始了,朱可夫代表蘇聯宣讀無條件投降的要求,德國代表凱特爾元帥率領着德國代表團來到簽字廳時,禮節性的舉起權杖向盟國代表行禮。

比起西線盟軍的投降儀式,蘇聯人表現的明顯要嚴苛很多,不過法國代表德朗西將軍倒是很讚賞這種舉動,五年前,現在代表德國投降凱特爾元帥,正是當時法國投降儀式上的德國代表,更不要提著名的福熙車廂羞辱了。

風水輪流轉,戰爭是贏者通吃的遊戲,德朗西將軍今天將代表法國,和美英蘇三國一起,見證德國的無條件投降,代表英國的空軍上將泰德、代表法國的德朗西將軍和美國戰略空軍司令斯巴茲將軍,在蒙哥馬利和艾森豪威爾的見證下,和蘇聯元帥朱可夫一起,在受降書上簽名。

四周,無數官兵縱聲高呼,爲來之不易的和平吶喊,蒙哥馬利和艾森豪威爾走上前,同蘇聯元帥朱可夫合影,共同慶祝着德國正式投降。

“我怎麼說也是歷史見證人吧,雖然沒有我的位置。”艾倫威爾遜掐着腰看着這一幕,心裡同樣對戰爭的結束感到高興。

第九百三十章 進擊的買辦第五百七十九章 籤個條約熱熱身第五百八十章 非洲農業企業化第八百三十五章 艾倫的宏偉藍圖第三百七十六章 伊麗莎白王儲第二百四十八章 價值連城的資料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清律的運用第二百七十七章 女神駕臨第1689章 搞定蘇聯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美國人有誠意第七百五十八章 尷尬的法國人第七十三章 一個小目標第七百八十一章 返回馬來亞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離開白宮第六百一十六章 蒸汽彈射器上馬第八百七十八章 ****第四百七十三章 說服首相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錫金很有用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貨幣戰爭前兆第九百五十三章 這很雅各賓第七百九十七章 海務大臣的想法第1730章 英斯防務協定第1728章 艾委員長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甩鍋的藝術第1585章 硬蹭熱點第四百四十章 堅強的杜魯門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石油禁運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顯著成果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聯合國決議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賣掉皮大帥第四百一十六章 紐芬蘭總泄密第五百二十九章 馬來亞專員第1575章 印度人造謠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什麼蘇德同盟第五百七十五章 當頭一棒第1688章 英德友誼萬歲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毫無波蘭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調停建議第九百四十九章 從未設想的道路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默契球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拉博,別傻了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基辛格訪英第一百六十九章 一親芳澤第1682章 老布什的鈔能力第二百七十章 他們寧死不降第1716章 曾經也是盟友第六百零五章 日本之行第1749章 一家團聚第二十二章 四階戰術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激烈爭吵第七百七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七百七十三章 自由世界要團結第九百三十八章 皈依者狂熱第八百一十八章 此生巔峰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蘇聯和法國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負責任的英國第八十五章 波茨坦會議第六百九十二章 母女平安第九百七十五章 慶典和陰謀第1311章 芬蘭的重要性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先簽個密約第二章 海得拉巴專員第1667章 小日子到頭了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百億補貼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鑽石同志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日元沒資格第八百三十二章 躍躍欲試的安娜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應對總罷工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調停建議第三百六十五章 身兼重任第1565章 停戰第1720章 父愛如山第二百四十章 三方會談第三百九十七章 迎難而上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史詩鉅製第七百一十四章 蒙巴頓和李奇微第五百四十六章 颶風行動第二百四十三章 蒙巴頓總督第一百七十章 今天即爲審判之日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人心散了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信息自由運動第十六章 你在教我做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跨國通婚的徵兆第二百五十章 兩封電報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辭呈第六百八十三章 李奇微赴任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三邊結算系統第六百六十四章 否決東非聯邦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天使投資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英蘇友誼第六百零二章 決定未來的商談第七百四十三章 夢露第1639章 斷交風波第十三章 如何處理印奸第八百六十九章 城建經驗共享第九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石油危機第七百八十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試探首相第六百六十五章 泛非主義者末日
第九百三十章 進擊的買辦第五百七十九章 籤個條約熱熱身第五百八十章 非洲農業企業化第八百三十五章 艾倫的宏偉藍圖第三百七十六章 伊麗莎白王儲第二百四十八章 價值連城的資料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清律的運用第二百七十七章 女神駕臨第1689章 搞定蘇聯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美國人有誠意第七百五十八章 尷尬的法國人第七十三章 一個小目標第七百八十一章 返回馬來亞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離開白宮第六百一十六章 蒸汽彈射器上馬第八百七十八章 ****第四百七十三章 說服首相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錫金很有用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貨幣戰爭前兆第九百五十三章 這很雅各賓第七百九十七章 海務大臣的想法第1730章 英斯防務協定第1728章 艾委員長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甩鍋的藝術第1585章 硬蹭熱點第四百四十章 堅強的杜魯門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石油禁運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顯著成果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聯合國決議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賣掉皮大帥第四百一十六章 紐芬蘭總泄密第五百二十九章 馬來亞專員第1575章 印度人造謠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什麼蘇德同盟第五百七十五章 當頭一棒第1688章 英德友誼萬歲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毫無波蘭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調停建議第九百四十九章 從未設想的道路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默契球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拉博,別傻了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基辛格訪英第一百六十九章 一親芳澤第1682章 老布什的鈔能力第二百七十章 他們寧死不降第1716章 曾經也是盟友第六百零五章 日本之行第1749章 一家團聚第二十二章 四階戰術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激烈爭吵第七百七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七百七十三章 自由世界要團結第九百三十八章 皈依者狂熱第八百一十八章 此生巔峰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蘇聯和法國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負責任的英國第八十五章 波茨坦會議第六百九十二章 母女平安第九百七十五章 慶典和陰謀第1311章 芬蘭的重要性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先簽個密約第二章 海得拉巴專員第1667章 小日子到頭了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百億補貼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鑽石同志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日元沒資格第八百三十二章 躍躍欲試的安娜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應對總罷工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調停建議第三百六十五章 身兼重任第1565章 停戰第1720章 父愛如山第二百四十章 三方會談第三百九十七章 迎難而上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史詩鉅製第七百一十四章 蒙巴頓和李奇微第五百四十六章 颶風行動第二百四十三章 蒙巴頓總督第一百七十章 今天即爲審判之日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人心散了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信息自由運動第十六章 你在教我做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跨國通婚的徵兆第二百五十章 兩封電報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辭呈第六百八十三章 李奇微赴任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三邊結算系統第六百六十四章 否決東非聯邦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天使投資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英蘇友誼第六百零二章 決定未來的商談第七百四十三章 夢露第1639章 斷交風波第十三章 如何處理印奸第八百六十九章 城建經驗共享第九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石油危機第七百八十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試探首相第六百六十五章 泛非主義者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