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艾德禮三環外交

英國是目前僅存沒有受到蘇聯影響力的大國,德國社民、意共、法共這些支持者衆的國家相比,英共的在下議院的兩個席位並不多麼引人注意。

雖然工黨政府內部有一些戰前親蘇的成員做大臣,可和英共並不是一回事。

艾倫威爾遜着重表明英國在美國控制歐洲大陸局勢中的重要意義,美國作爲一個隔着大西洋的國家,和蘇聯這種大陸強國對抗,畢竟是過於吃力了,必須在歐洲信得過的國家幫忙。

毫無疑問英國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從信任度上面,從國力上面都應該比其他國家更加受到信任,這是毫無疑問的。

而美國人則表示雖然你說的都對,但是最好還是答應美國開放外匯市場的條件。不然在這個援助數額上可能就會出現問題。

對此艾倫威爾遜的回答是,從人口來說,英國理所應當的得到最大的一份,從國家關係上面來講,英美之間血濃於水,現在蘇聯集團都看着,如果答應美國的條件,英國就肯定會被芬蘭化的帽子扣在頭上。

“看來我們都要向國內請示一下才行。”麥克考爾長嘆一聲,表示自己已經瞭解到了英國現在的難處,但是決定權不在自己,而是在華盛頓。

艾倫威爾遜則萬分感謝,表示如果美國能夠不過於堅持外匯管制上的條件,自己願意和倫敦談,在歐洲一體化的路上出一點力。

真實歷史上美國就是支持英國促進歐洲一體化,可最終英國還是處於歷史包袱,只是嘴上跟着美國呼籲歐洲一體化,自己則沒有參與進去。

最終又過了十多年,等到帝國老本吃得差不多了,被美國逼着求法國人加入歐洲共同體。落得一個灰頭土臉,那個時候法德都早已經發展起來了。

英國政治上不如法國有號召力,經濟上更不是德國的對手,好處沒拿到多少,還要跟着承受責任。

如果此時在美國的支持下對整合歐洲做一些工作,就算是最差也不可能差過歷史的。

“哦,艾倫先生,如果英國能夠做到這一點,那就太好了。”麥克考爾明顯來了興趣,終於有一個不怎麼固執的英國人了。

說實話這是一個多麼好的機會,有美國的支持,由英國來整合歐洲建立共同市場,不論從任何角度來說都是好事。可華盛頓提出之後,倫敦一直對此含糊其辭,這讓華盛頓大惑不解,英國人是瘋了麼?

果然,對待英國還是要適當的進行一番逼迫,才能更加容易達成目的。

雖然這麼想,麥克考爾卻還是表面上非常尊重的表示,歐洲一體化對英國來說也是好事,美國還是更加信任血濃於水的英國,對明顯更加對整合歐洲市場的法國不太信任云云。

等到艾倫威爾遜離開之後,助手纔過來輕聲道,“助理國務卿,英國人明明就是要飯的,還表示什麼血濃於水,太可笑了。”

“目前我們需要英國整合歐洲,打開歐洲市場會讓我們這筆援助不虧。如果英國願意操辦這件事,給英國一點甜頭未嘗不可。現在來到巴黎的各國態度迥異,我們也要和華盛頓保持聯絡。”麥克考爾淡然的說道,“如果英國配合,我們也不用把他們身上的皇帝新衣扒下來,不然對大家都不好。”

離開美國代表團駐地的艾倫威爾遜,也趕着和倫敦聯絡。這筆錢不拿白不拿,因爲馬歇爾計劃當中的援助金額,百分之九十都是不用還的。

歷史上英國理所當然的拿到了最大的一份,也就是三十億美元。這是個什麼改變,蘇聯援助中國的金額具體是多少沒人知道,但美國大部分的學者都認爲,至少在二十億美元以上。

蘇聯和財大氣粗的美國確實是不能比的,馬歇爾計劃的總金額是蘇聯援助中國的六倍以上,可見戰後美國在經濟上的優勢是多麼巨大。

在蘇聯虎視眈眈的大前提面前,美國十分希望歐洲不要重走老路,什麼英德、法德、英法矛盾都不要在出現,建立歐洲共同市場就是美國的讓這些矛盾消失的辦法。

只是英國不感興趣,在美國的再三暗示下,也只是在一旁聲援而沒有實際行動,最終才成了法德牽頭,法德關係緩和是德國無論經濟還是地緣上都需求的東西。在這個基礎上,以法德牽頭,進行歐洲一體化的一些合作設想。在後期,想借此脫離完全服從美國的局面,有自己的話語權,促成了歐盟的誕生。

艾倫威爾遜的想法很簡單,只要美國不對着英國施壓,而是對歐洲其他國家施壓,英國就可以幫着美國共同對其他歐洲國家施壓。

開放外匯管制的條件可以用支持歐洲一體化來換,只要未來美國不後悔,艾倫威爾遜絕對不會後悔,現在要站的賺錢,未來還要另立山頭,重鑄大英帝國的榮光。

英國本土畢竟沒有什麼廣闊的市場和人口,英聯邦能不能不被美國李代桃僵還沒準呢。

就算是能保住英聯邦,也和領導歐洲不矛盾,一個人都需要兩條腿走路呢,更何況是一個國家,哪有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道理。

既然美國十分希望英國支持歐洲一體化,用支持歐洲一體化來換取相對有利的條件沒什麼不可以,畢竟百分之九十是贈予的援助,不拿白不拿。

歐洲經濟一體化組織和歐共體,這些組織在成立之初,因爲冷戰的需要,美國是極力促成的,這主要是因爲蘇聯共同敵人的存在。

艾倫威爾遜不知道爲何英國一直對歐共體牴觸,最終被美國逼着進去。但美國現在在他的面前說很看重這件事,他就可以用來談條件。

艾倫威爾遜甚至做飛機直接回了一趟倫敦,落地就直奔白廳去,解釋目前的局面,電報終究是說不清楚。

因爲之前提交過一份殖民地價值評估報告,艾倫威爾遜是可以直接向首相提交報告的,畢竟有了第一次就有無數次,而且白廳這個地方,他已經認識不少公務員了。

回倫敦的目的,是解釋自己對目前談判採取態度的解釋,同時談及了對馬歇爾計劃的認識,頭一天講述了巴黎會議上各國的想法,以及和美國人的溝通。

第二天一份報告就送到了艾德禮首相面前,這份報告簡單來說,是否認艾倫威爾遜本人支持歐洲一體化,實際上是歐共體和英聯邦的兩翼齊飛,對外則宣佈是三環外交。

一二三的解釋十分明白,英國是不會接受一個歐共體的誕生的,不是自己領導絕對不行,是自己領導都有可能不接受。所以艾倫威爾遜表示自己也不支持領導歐共體!

但是兩翼齊飛就不同了,之前的英屬印度和德國英佔區已經實行過一次,效果非常的不錯,而英聯邦和歐共體可以視爲一個擴大化的兩翼齊飛。

左手歐共體右手英聯邦,英國居中調解,這就均衡了,非常符合英國傳統的大陸均衡政策。至於對外的宣傳,他則把已經變成丘吉爾議員的前首相三環外交抄襲過來,說明高喊英美特殊關係仍然是必要的。

對於在野的丘吉爾議員是否已經在這個時候,想出來了所謂三環外交的主張。會不會對艾德禮首相的抄襲甚爲鄙視,那不幹艾倫威爾遜的事,他是一個公務員,公務員只站在勝利者一邊,現在工黨是勝利者。

“諾曼,你們白廳的公務員是不是對我們這些民選的領導人很看不起?”

首相辦公室,正看見內閣秘書諾曼布魯克進來,艾德禮首相開口詢問,諾曼布魯克不同於前任,和各部門的大臣關係都很好。

因爲這個原因,艾德禮首相有時候也和諾曼布魯克開開玩笑。

“這從何說起呢。我們都是執行者。”諾曼布魯克掛着程式化的笑容坐下道,“尊敬的首相,是不是巴黎的情況有些爲難?”

“艾倫說美國人十分的盼望英國能夠在歐洲共同市場這件事上,發揮應該有的作用。”艾德禮皺着眉頭道,“爲此艾倫以這個條件和美國人談外匯管制的問題。不過我還沒有想好,你要知道,一旦我們答應了是不能反悔的。”

“這個麼?”諾曼布魯克此時想到了許多,比如賣掉邁索爾鐵礦,比如英屬印度的醫療許可證,一樁樁一件件浮現在腦海,最終開口道,“我們最終還是要考慮自己的利益,然後纔是歐洲的事情。”

“沒錯,外匯管制涉及到我們英國的經濟。”艾德禮首相鄭重的點了點頭。

在這個星期的國會質詢,艾德禮首相面對六百多名下議員,強調了戰後經濟恢復對英國的意義,隨後話鋒一轉掏出了重磅炸彈,表示英國要在外交領域投入更多的工作,“主要有三個部分,我個人管它叫三環外交,着重發展美國、英聯邦和歐洲的關係。”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結果是好的第1548章 西方八一第八百零六章 自信的專員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不勞蘇聯費心第三百四十章 印度人的知情權第三百四十七章 撤軍計劃第八百五十四章 統治者會議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阿爾及利亞公投第六百六十七章 英明神武法魯克第一百六十二章 花花公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事成雙第八百四十八章 馬來亞需要我第九百一十四章 常務次長的考驗第五百零二章 調虎離山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三百二十二章 洗清嫌疑第三百六十八章 分治問題討論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肯尼迪上臺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和平呼籲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合縱長第1667章 小日子到頭了第十三章 如何處理印奸第一百六十四章 如臨大敵的艾倫第七百八十八章 指點麥卡錫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我反對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三百八十八章 壓力全在美國第九十七章 大選第八百三十六章 前衛號的未來第六百七十六章 蒙巴頓的支持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私人國企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防備又合作第九百二十七章 三軍統帥蒙巴頓第1624章 數碼港計劃第八百八十七章 敵人的洲際導彈第一百八十三章 聖誕晚宴第八百四十七章 英鎊結算和劃界第一百零四章 海峽不設防公告第六十章 平靜下的暗潮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大使級外交第五百五十章 農牧業革命第五百九十章 獨立調查委員會第六百五十二章 國王的葬禮第1676章 英德特殊關係第1667章 小日子到頭了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干涉計劃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美錫建交第十五章 蒙巴頓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脣槍舌戰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二百一十章 繁忙的白廳第六十八章 印度糧倉第六百三十二章 我大英天下無敵啊第六十六章 勝利勳章第一千一百章 共和黨的錯第九百一十四章 常務次長的考驗第五百三十章 三位一體核戰略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箱和暗戰第九百六十三章 父慈子孝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切香腸戰術第八十一章 這是誰的問題第六百三十四章 我是柏林人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歐洲的拉美戰略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暴風雨之前的寧靜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歐洲合作第四百八十五章 詆譭者第1684章 驅逐出境第1668章 議會制是未來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起學習第1565章 停戰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印度賺錢印度花第八百五十七章 檳城閱兵第一百章 政客和公務員第一百七十章 今天即爲審判之日第七百零六章 柏林危機結束第二章 海得拉巴專員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可靠的國防大臣第六百八十章 我比上帝管用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汝勿慮也第四百五十三章 倫敦假日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巴基斯坦大選第一百一十一章 處置泰國第十七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四百二十六章 失去價值的甘地第1659章 人心思變第一百零六章 峰迴路轉第1753章 和平的曙光第九百二十四章 聖誕禮物第二百二十一章 後繼人選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代人的和平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拖延戰術第八百零九章 軍政暢通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明牌開打第六十七章 讓印度人先死第八百零二章 參觀鸚鵡螺號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一魚兩吃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肯尼迪訪英第九百一十一章 殖民者回來了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連勝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結果是好的第1548章 西方八一第八百零六章 自信的專員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不勞蘇聯費心第三百四十章 印度人的知情權第三百四十七章 撤軍計劃第八百五十四章 統治者會議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阿爾及利亞公投第六百六十七章 英明神武法魯克第一百六十二章 花花公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事成雙第八百四十八章 馬來亞需要我第九百一十四章 常務次長的考驗第五百零二章 調虎離山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三百二十二章 洗清嫌疑第三百六十八章 分治問題討論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肯尼迪上臺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和平呼籲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合縱長第1667章 小日子到頭了第十三章 如何處理印奸第一百六十四章 如臨大敵的艾倫第七百八十八章 指點麥卡錫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我反對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三百八十八章 壓力全在美國第九十七章 大選第八百三十六章 前衛號的未來第六百七十六章 蒙巴頓的支持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私人國企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防備又合作第九百二十七章 三軍統帥蒙巴頓第1624章 數碼港計劃第八百八十七章 敵人的洲際導彈第一百八十三章 聖誕晚宴第八百四十七章 英鎊結算和劃界第一百零四章 海峽不設防公告第六十章 平靜下的暗潮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大使級外交第五百五十章 農牧業革命第五百九十章 獨立調查委員會第六百五十二章 國王的葬禮第1676章 英德特殊關係第1667章 小日子到頭了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干涉計劃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美錫建交第十五章 蒙巴頓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脣槍舌戰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二百一十章 繁忙的白廳第六十八章 印度糧倉第六百三十二章 我大英天下無敵啊第六十六章 勝利勳章第一千一百章 共和黨的錯第九百一十四章 常務次長的考驗第五百三十章 三位一體核戰略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箱和暗戰第九百六十三章 父慈子孝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切香腸戰術第八十一章 這是誰的問題第六百三十四章 我是柏林人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歐洲的拉美戰略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暴風雨之前的寧靜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歐洲合作第四百八十五章 詆譭者第1684章 驅逐出境第1668章 議會制是未來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起學習第1565章 停戰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印度賺錢印度花第八百五十七章 檳城閱兵第一百章 政客和公務員第一百七十章 今天即爲審判之日第七百零六章 柏林危機結束第二章 海得拉巴專員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可靠的國防大臣第六百八十章 我比上帝管用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汝勿慮也第四百五十三章 倫敦假日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巴基斯坦大選第一百一十一章 處置泰國第十七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四百二十六章 失去價值的甘地第1659章 人心思變第一百零六章 峰迴路轉第1753章 和平的曙光第九百二十四章 聖誕禮物第二百二十一章 後繼人選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代人的和平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拖延戰術第八百零九章 軍政暢通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明牌開打第六十七章 讓印度人先死第八百零二章 參觀鸚鵡螺號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一魚兩吃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肯尼迪訪英第九百一十一章 殖民者回來了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連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