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

登州城大門四開,太平軍軍兵排着整齊的隊列魚貫而出,高俊與何志也兩個人各騎一匹駿馬,立在城外高處,看着小山下整齊的太平軍隊列。

“你打算如何處置路哲?”

“開除軍籍,剝奪在公共場合穿軍裝及領取軍人撫卹金的權利。”高俊黯然:“我知道他心裡難過,但是他的行爲必須嚴懲。”

“這樣也許對他而言也是一件好事。”何志也拉了拉馬的繮繩,抑制住這匹馬的躁動。

“喻俠走了嗎?”

“已經走了,她很感謝你呢。”何志也望着遠方:“喻俠身負污名,現在的形勢還不允許我們倆在一起,她說會等着你那六條政綱實現,她相信在那個世界裡,也許她不會再忍受這麼多屈辱。”

“這怎麼可能呢?”高俊也順着何志也的目光向遠處望去:“即便是一千年以後都不可能,這是個好願望,值得我們爲之奮鬥。但是人生苦短,有情人要珍惜在一起的時光啊。”

就在這個時候,龔成騎着一匹馬從遠處奔過來,到小山下下馬,一路跑了上來拱手對高俊施禮:“高郎君,沿海水寨已爲佔據。”

高俊點點頭,張亮已經在登州建衙,並且開始收納流民,高俊也已經下令讓燕寧前來鎮守膠東,相關的命令一件接着一件如流火在驛道上傳遞。

也就在當天下午,太平軍在登州城外重新安扎,準備收拾營寨向西撤軍的時候,張亮差人送過來幾個衣衫襤褸的男女。

“張防禦說,你們是從遼東渡海過來的?”看完張亮送來的信,高俊立刻召見了這幾人。

這幾個人個個瘦骨嶙峋,面容憔悴,聽見高俊的問題甚至反應都很慢,爲首的一個男子稍微有些精氣神,向高俊施禮說:“我等都是自遼東而來。”

“遼東現在形勢如何?”

“到處都是兵,各相混戰,燒殺搶掠,我等不識得都是何兵馬,只知道亂兵害民,實在是萬無活路,所以才冒險浮海前來山東。”

高俊摸了摸髭鬚:“你們可曾見過黑韃?”

“見過,當然見過,黑韃最是人面獸心,所過之處殺掠殆盡。”這男子回答着,後面有個小婦人已經忍不住哭了出來。

“那個小婦人前來答話,你可曾見過黑韃?”

已經連續問答了好幾句,這小婦人也不像方纔那樣拘謹,一邊啜泣一邊回覆:“去年冬月,黑韃來犯小山子城,全城軍民避守山城,黑韃連圍半月,破城之後不拘男女老少殺掠殆盡。小婦人家父、家母、家兄、未婚夫婿均死於此,小婦也中了一刀,血暈倒了,幸而免死,遼東委實是活不下去,只能浮海而來。”

身後諸人發出一陣嘆息,高俊心下也有些難受:自大唐黑水都督府以來,中國人從遼東擴張到黑龍江流域,到金朝中後期,遼東各路家給人足,百業興旺。上京各路(今天的黑龍江和外東北地區)編戶齊民十九萬戶,因爲地廣人稀,積粟二百四十七萬石,是名副其實的北大倉。今天挖掘出的哈爾濱五道嶺、大慶八里城等遺址,罕見的“上京翟家”的商標,還在訴說北方天府的輝煌。

“除去黑韃來的兵馬,你們還曾見過哪些人?”

“朝廷的官軍尚好,但偶爾也開刀殺民,此外還有契丹人馬,其中又分成數股,不但殺掠,還自相殘殺。又有大真國王的人馬,不知緣何而來,也參與廝殺中。”

高俊點點頭,這便是了,目前在遼東的幾路勢力都已經粉墨登場,金朝的力量被壓縮在會寧府周邊和遼東半島周邊兩個小塊兒,已經不足以收復遼東,也難以與其他幾路人馬爭雄。

由契丹人組織的東遼和蒲鮮萬奴的大真氣勢正盛,但是這兩路勢力會先後歸降蒙古,隨後會寧失守。到1229年,蒙古在遼東發動最後的掃蕩,金朝遼東行省溫迪罕藹不失戰死,到此時蒙古將會全據遼東。

高俊想要讓孫庭前往遼東參與這場激烈搏殺,眼下還非常艱難,所以高俊要等熬過此次蒙古的大規模侵襲之後,組織精銳金馬,到遼東爭雄。

現在的問題在於,包括高俊在內的所有人都對遼東的建制、道路兩眼一摸黑,沒有當地人幫助的話,根本不可能立住腳,而如果依附金朝的遼東行省,又擔心孫庭會喪失獨立性,終爲不美。

所以這些從遼東浮海而來的難民就顯得尤其重要,高俊爲之具備飯食,還賜了酒,讓他們安心,並稱本郎君以後會派大軍收復遼東,復爾等家業,讓他們在太平軍中安心等待,以期效用。

得知高俊有可能收復遼東,這些人立刻激動起來,爲首的那個男子說自己熟悉遼陽周圍的路徑,可以爲大軍所用,請求高郎君莫嫌棄他卑微。

“你喚作何名?”

“小人名叫王禮,遼陽人。”這男子趕緊答道。

“好,我爲你開具一張憑信,等到大軍西歸後,你跟隨我軍,拿這份憑信去見我的副指揮孫庭,他會收你當個公使的。”高俊立刻抽出紙來,草就一封。

其他人中也有願意隨同大軍重歸遼東的,高俊一一開具文件,而剩下的婦孺老弱則送歸登州城內,從此願居於登州的,即可附籍於登州,如若不願的,則籍爲客戶,在登州與些田地耕種,等待歸遼陽再行均田。

高俊好歹有多少年的歷史功底,在場不至於過於失態,但是完顏合達發覺面前的這位山東西路宣撫副使、太平軍節度使就是侍衛史全的時候,驚訝之情溢於言表,再聯想到史全在中都的活動,以及完顏珣登基的路程,再想起高俊火箭式的提拔,頓時彷彿明白了什麼。

未來的陝西行臺還是很有定力的,只是略微失態了一下,隨即又恢復了平靜,兩個人對山東局勢的看法相當一致:毫無疑問,山東是蒙古人今年秋天的戰爭目標,三路攻金之後,蒙古軍四面出擊,在各個戰場都保持了存在,但每年依舊會挑選一個地方重點掃蕩。山東在過去幾年倖免於難,毫無疑問蒙古人今年會花大力氣來掃蕩山東。

高俊主動提出聯合作戰,兩軍要拉平戰線,共進共退,高俊還提出要接納清滄敗軍。這種事不是將帥可以自己確定的,兩個人先後寫了札子送往開封,恭請完顏珣聖裁。

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十八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下)第二十四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下)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二章 連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下)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三章 路茫茫(上)第六章 號角復,烽堠舉(下)第十七章 地陷魯南(上)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第七章 郭延嗣(上)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六章 工廠(下)第二十三章 消失的敵人(上)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八章 商業法令(下)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第十一章 紀念柳充國(上)第二十三章 歸(上)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第四章 步兵(下)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第十二章 人(下)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十六章 控扼膠東(下)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二十一章 逃避(上)第十一章 掙不脫的束縛(上)第六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下)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十六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下)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九章 牛馬(上)第十九章 匯(上)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十章 賀?祝?傲(下)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四章 高中(下)第一章 殷有禎(上)第八章 陰差陽錯(下)第二十四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下)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九章 劫(上)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五章 犯錯(上)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二十一章 右廳(上)第五章 勸?恨?歸(上)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十二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下)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二十一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諷(上)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二十二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下)第五章 東頭村(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尾聲第二十三章 喋血玉津園(上)尾聲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十六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下)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六章 散兵(下)尾聲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第二十章 以人民的名義(下)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十一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上)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二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上)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十章 暗流如潮涌(下)第五章 步兵進攻(上)第二十章 西夏的新生(下)第七章 顧留鎮保衛戰(上)尾聲第二十一章 燒不盡的野火(上)第二章 孔元政的決心(下)第十六章 震驚的知府(下)
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十八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下)第二十四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下)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二章 連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下)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三章 路茫茫(上)第六章 號角復,烽堠舉(下)第十七章 地陷魯南(上)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第七章 郭延嗣(上)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六章 工廠(下)第二十三章 消失的敵人(上)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八章 商業法令(下)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第十一章 紀念柳充國(上)第二十三章 歸(上)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第四章 步兵(下)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第十二章 人(下)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十六章 控扼膠東(下)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二十一章 逃避(上)第十一章 掙不脫的束縛(上)第六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下)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十六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下)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九章 牛馬(上)第十九章 匯(上)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十章 賀?祝?傲(下)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四章 高中(下)第一章 殷有禎(上)第八章 陰差陽錯(下)第二十四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下)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九章 劫(上)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五章 犯錯(上)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二十一章 右廳(上)第五章 勸?恨?歸(上)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十二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下)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二十一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諷(上)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二十二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下)第五章 東頭村(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尾聲第二十三章 喋血玉津園(上)尾聲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十六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下)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六章 散兵(下)尾聲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第二十章 以人民的名義(下)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十一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上)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二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上)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十章 暗流如潮涌(下)第五章 步兵進攻(上)第二十章 西夏的新生(下)第七章 顧留鎮保衛戰(上)尾聲第二十一章 燒不盡的野火(上)第二章 孔元政的決心(下)第十六章 震驚的知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