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中都,警巡院衙門。

“劉馬三,現在有借據在此,你如何抵賴的過,欠了商人伊本沙剌十五貫錢,你說說,要如何抵衝?”一位穿着蒙古袍,但是操着流利的漢語的官員在堂上一拍驚堂木:“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你且說來。”

“大人明鑑,這個回回兒自來了中都就大肆撒錢,利息高的嚇人,我只不過借了他六百錢,幾分利息翻來,已經到了十五貫。”堂下的人農民打扮,一個勁兒的叩頭謝罪:“我情願按照舊年間回易務的利息,償兩貫錢與他。”

“真是刁民不可理喻,你當初在借據上寫得明明白白,現如今卻要反悔,這怎生了得?長此以往,還有誰敢借錢與人,你既然還不起錢,當初爲何借的如此多?”

“這個……”劉馬三頓時噤聲,總不能說是因爲蒙古人橫徵暴斂,軍科交不出來吧。

“無話可說了吧,按照皇朝扎撒,你既然還不起錢,本官就要鈔沒你的家產,送你妻子與人爲奴,直到償清爲止!”

堂下之人聽得這番話,彷彿一個晴天霹靂打來,連連哭喊,請求官人開恩,然而哪裡禁止得住?站在他旁邊的那個人身穿黃紅兩色相間的豎條紋襯衫,得意洋洋的按照中國人的禮節拱手給官員行禮,表示對他英明的判決十分滿意。

大約過了一刻鐘之後,在警巡院的後花園,一位蒙古貴族設宴招待這名來自西域的回鶻商人,剛纔在堂上審案的漢人官員也敬陪末座。

“伊本沙剌,對於你今天的禮物我感到十分滿意,這體現了你對大蒙古國的尊重,我們大蒙古國也對你長期以來的奉獻表示讚賞。”桌子上放着一個小小的檀木香禮盒,裡面裝着幾樣精巧的金銀寶物,那名蒙古貴族略微看了一眼,便對伊本沙剌說:“但是我不能免除你們應盡的義務,你應該明白這個道理。”

“我們回鶻商團對偉大的成吉思汗感恩戴德,是他把我們從屈出律那個異教徒的壓迫中解救出來,我們深知對蒙古國要盡的義務,並且對此毫無怨言。這些禮物,嘿嘿,只是聊表對於在也克蒙古兀魯思席位僅次於偉大的可汗本人,南征北戰的英勇統帥哈撒爾的尊敬。”這名回鶻商人嘴很甜,但是眼睛溜溜一轉,隨即又表示:“然而回鶻商團畢竟也要依靠走商來賺錢,一味的要錢,我們也難以維持,我們也必須有賺錢的辦法。”

“對於這個,我們當然會提供必要的方便,回鶻人想要賺錢,毫無問題,只要你們向蒙古國交該交的那筆捐獻,我們允許回鶻商團在大蒙古國的任何一個地方行商。”

“我十分尊敬的大蒙古國的哈撒爾統帥,難道您不認爲這樣賺錢的方式太慢了嗎?我們能提供給您的也太少了。”

這話激起了哈撒爾的興趣:“你的意思是說,你們還可以提供更多的金錢?”

“是的,光輝若星辰的哈撒爾統帥,您如果能夠把中都的壟斷釀酒權交給我們,我們每年可以多交相當於六萬第納爾的金幣。”這名商人立刻拋出了自己的目的,敬陪未座的漢人官員大吃一驚,急忙對哈撒爾說:“王爺,此事萬萬不可。”

“我尊敬的郭德海先生,您是不是過於拘謹了?我知道你又想說你那些有關賦稅的事情,要求在中原各處設置官吏,爲蒙古人收錢,但是我的先生,我們回鶻商團同樣能從他們手上榨出每一個子兒來,而且來的全不費神,只要你在每一個審判過程中偏袒我們就行。”

“王爺,千萬不要聽他的胡說八道,他們這種方式叫做竭澤而漁,應該安排合適的官吏收取賦稅,恢復農業生產,讓百姓回到土地耕作。”郭德海音調都提高了。

“盡心盡力的爲中原人服務能對大蒙古國有什麼好處?這些人都是潛在的叛亂者!”伊本沙剌不懷好意的看着郭德海:“也許郭先生所說的沒錯,我們所用的方式確實過於壓榨,但是一次性從中原人這裡壓榨出數百萬第納爾的錢,不就可以武裝一支更強大的力量去攻打波斯和天方了嗎?位於西面的拂菻,他們的首都極爲富裕,武裝一支軍隊去攻打他們不是正合時宜嗎?”

哈撒爾表示自己還要考慮一下,而郭德海憂心忡忡。此時在劉馬三的家中,劉馬三的妻子和兒女還在憂心忡忡的等待着判決結果,突然鄭明闖了進來。

“劉方、劉體,快跑!衙門的差役馬上就來把你們收沒爲奴了。”

這個結果大家早有預料,兩個年輕人什麼都沒說,立刻拎起早已打包好的行李,差役已經來了,但是在前門卻被一羣閒漢擋住,鄭明手下的幾個人在後門接應,讓兩個年輕人趕緊跳了出去。

這兩個人很快也成了鄭明團隊的一員,西域商人的胡作非爲讓中都的市民大批破產,潛在的抵抗者激增,鄭明已經發展了三十多人,作爲敵後力量使用。

而此時的開封則是另一番景象,麗景門內的一棟宅邸裡,一個儀態優雅、風情萬種的女子被縣主召見,縣主也很漂亮,但她更爲端莊靜穆。

“你叫李朱羅。”

“回稟縣主,我就是李朱羅。”

“不必驚訝,是那個有名的女商人殷去寒向我推薦了你,據她說,你與高俊有些聯繫。”縣主說話卻很直接。

“民女豈能結交一方邊帥?”

“你在我面前不必遮掩,有關你的事情,殷去寒也對我講述了許多,你知道,她是一個純真的人,因而不會隱藏太多。有關你在朝中的行動,我也略微打聽了一些,高俊付了錢,你在潛移默化的爲高俊造勢,增加朝臣們對他的好感,難道不是這樣嗎?”

李朱羅略微放下了心,這幫該死的山東混球還沒有把自己最重要的秘密告知於金朝縣主。

“貴人,殷去寒所說的不錯,但是我最近一段時間沒有見到她,聽說她在許州的生意徹底失敗了。”

“許州遭遇大旱,殷去寒把她的錢都用來賑災了——她就是這種人,剩下的錢被換成藥材之類的東西,她已經揚帆下水,出淮口渡海去找高俊。我想要問你的是,您消息靈通,我聽說高俊與這個女商人關係莫逆,這次她出海,讓我心情複雜。”

“縣主殿下已經準備安排自己未來的家庭了?”

“我不明白。”真寧縣主無奈的搖頭:“我甚至不知道該如何與他相處,道家暫停了婚事。”

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第十章 劫(下)第七章 郭延嗣(上)第一章 通訊兵(上)第九章 華東莊(上)第二十三章 終舉義幟(上)第十九章 元好問的任務(上)第七章 陰差陽錯(上)第七章 願(上)第十八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下)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十三章 血案(上)第十四章 合撒兒的態度(下)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二十二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下)第一章 混戰泰西(上)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第二十二章 山如是,海如是(下)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二十一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上)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四章 金麥(下)第八章 血鐵(下)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六章 範汝增的火銃(下)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十九章 縱馬嶺(上)第二章 瘴雲滾滾(下)第十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下)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十八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下)第二十二章 錯轂短兵(下)第一章 尚書省(上)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第十七章 血嶺(上)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十七章 人口(上)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七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上)董二十一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上)第十五章第五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上)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十九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上)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金朝的國朝文派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十九章 狼(上)第十八章 血嶺(下)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五章 行路難(上)第六章 涇渭自分(下)第六章 步兵進攻(,卡)第十章 全面穩中求進(下)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二十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下)第十二章 雄州的屠殺(下)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十一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上)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五章 大興府(上)第十二章 麥田伏擊戰(下)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十章 血酬(下)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一章 東真的覆滅(上)
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第十章 劫(下)第七章 郭延嗣(上)第一章 通訊兵(上)第九章 華東莊(上)第二十三章 終舉義幟(上)第十九章 元好問的任務(上)第七章 陰差陽錯(上)第七章 願(上)第十八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下)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十三章 血案(上)第十四章 合撒兒的態度(下)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二十二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下)第一章 混戰泰西(上)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第二十二章 山如是,海如是(下)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二十一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上)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四章 金麥(下)第八章 血鐵(下)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六章 範汝增的火銃(下)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十九章 縱馬嶺(上)第二章 瘴雲滾滾(下)第十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下)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十八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下)第二十二章 錯轂短兵(下)第一章 尚書省(上)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第十七章 血嶺(上)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十七章 人口(上)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七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上)董二十一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上)第十五章第五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上)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十九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上)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金朝的國朝文派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十九章 狼(上)第十八章 血嶺(下)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五章 行路難(上)第六章 涇渭自分(下)第六章 步兵進攻(,卡)第十章 全面穩中求進(下)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二十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下)第十二章 雄州的屠殺(下)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十一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上)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五章 大興府(上)第十二章 麥田伏擊戰(下)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十章 血酬(下)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一章 東真的覆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