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

在他神牽夢縈的河北大地上,另一場潰敗同樣在發生,騎兵落荒而逃,步兵們也都扔掉武器,絕望的舉起雙手,成千上萬的人一起崩潰發出來的聲音是巨大的,整個軍團很快就陷入到了無序狀態。

武仙對真定的進攻最終以失敗告終,在邊界戰役期間,史家子弟始終保持着對史天澤的信任,即使後者的要求再不合道理,他們也堅韌不拔的一一執行。

現如今,上天已經在獎勵他們的勇氣。此番戰役以史家大勝而告終,斬獲首級不下兩千,武仙全軍潰敗,向西狼狽的想要逃入山中。然而,這個指望的可能性已經很低了,他的騎兵已經被消滅,輜重也被奪取甚多,剩下的軍隊連維持紀律都困難,更何況走這麼久的路去遙遠的太行山!只要史家再去追擊一陣,收穫將是意想不到的巨大。打過許多年仗的史家老兵們,當然都看出了這一點,嗷嗷叫着要衝上前去。

然而,他們再一次被表情值得玩味的史天澤攔住了,後者似乎對將士們的抱怨充耳不聞,只是一再約束家人們千萬不要追擊,放走武仙回太行山。

“畢竟,咱們的莊稼雖然剛剛播種,但是還沒熟呢。”

這次回軍,原本對史天澤態度還很模糊的流民們也一改以往的懷疑,可以說是簞食壺漿的歡迎史家軍隊回來。此次史家出征秋毫無犯,到邊界一戰破敵,使得真定府免遭干戈之苦,百姓豈有不樂之理。

景廷方是在這中感情最爲複雜的人,一方面,他已經是高俊的手下,不斷將史家的情報傳遞出去,但另一方面,此次史天澤保全百姓,他心裡也很高興。畢竟,戰火之中百姓都是可憐人,大家都是一樣的苦命,難免會有所共情。

半個月後,兩隻近乎於殘破的軍隊一路跌跌撞撞,終於到達根據地邊緣,他們各自都有五六百人,但是士兵們一無盔甲二無武器,說他們是軍隊,倒不如說是丐幫。

當然,他們可比丐幫能吃多了,剛剛被接納進德州,就吃掉了近一個月的糧食存量,一個個都像餓死鬼一樣。據他們塞滿米飯的嘴嘟嘟囊囊蹦出來的音節來看,這羣人在一望無際的蘆葦蕩裡走了二十來天,蒙古騎兵就在後面搜索追殺,不少義軍都被其衝散殺戮,這兩支隊伍,算是運氣比較好的,經歷千難萬險,好容易來到了山東。

很快,兩隻乞丐大軍重新精神起來,並且顯示出了不錯的風貌。看得出來,這兩羣人能在蒙古人的重重追殺中衝出一條生路,不是沒有理由的。

按照太平軍愛總結愛學習的傳統,太平軍這面還派人來學習瞭解他們是如何撤離的,卻被這幫人誤以爲是嘲笑,差點弄出事端來。

誤會很快解除了,兩名將領也終於見到了一直被他們稱頌的山東高郎君。

“你是說,你原本是投效靖安民的,易水公現如今還好嗎?”

“回稟高太尉,靖公的身體一向硬朗,並且還經常念念叨太尉,只不過此次我們在滄州慘敗之後,就與靖公那邊失去了聯繫,也不知道他現在怎的。”

說話的這人名叫榮耕哲,是河北通州人,即便是來見高俊,也絕不肯將手中的那口喪門劍交給門衛。這是長期戰場行走帶來的後遺症,據他所說,早在蒙古人第一次南下的時候,他就抄起傢伙和他們幹了,這些年來一直處於危險狀態之中,就連吃飯都是一手拿筷子,一手握着劍柄。

對於中層指揮官來說,這是一個良好的習慣,當高俊問他願不願意在自己帳下效力的時候,此人頓時激動的臉色漲紅,表示願意在高郎君帳下,把可恨的蒙古人全部消滅。

而另一個人則來自於張甫帳下,本來是作爲援軍派來支援滄州之戰的,結果滄州被敵軍攻破,他也在混亂之中不辨方向,只能一路向南來。讓高俊有些吃驚的是,此人通文墨,曉經史,原來年輕的時候還是縣學的學生。

高俊詳細疑問,才知道此人姓靳,名叫靳新江,乃是河東路嵐州人,年輕時確實是庠序學生,後來因感嘆時事,才選擇棄筆從戎,雖然槍棒的武藝稀鬆,但是能騎馬射箭,而且水平還不錯。此人個頭矮的很,而且特別白,站在一羣老粗中間,確實難得。

只不過,此人身上的書卷氣還是稍微濃了些,老是講些持重的話,李銘不大喜歡,認爲此人想當騎兵還是困難一些,最好還是留在步兵之中,對此高俊也無異議。太平軍一下子增加了兩員猛將和上千精銳的兵馬,實力再度擴張,然而,河北的形勢卻越發的不利。

滄州之戰後,蒙古在河北重新掌控了局勢,雖然彭義斌依舊在率軍死扛,但像原本那樣一呼百應的大好局面已經不復再來。這也在高俊的估計之中,雖然彭義斌在河北鬧出的動靜很大,但畢竟蒙古實力未衰,只要蒙古全力鎮壓,河北方面短時間內是不會被義軍解放的。

整體而言,高俊有些陰暗的認爲,義軍的主要作用就是幫山東根據地拖住河北的蒙古人,以便讓太平軍養精蓄銳,在兩年後完成真正的戰略決戰。

高俊詳細的詢問了有關河北的情況,尤其關注的是,高陽公張甫,他佔據的僅僅是一個小小的信安縣,然而卻在周圍挖掘了密佈的河道網絡以及碉堡溝壕,使蒙古騎兵如裹足之羊一般,以一縣之地,居然扛住了蒙軍的幾次圍攻。

對這個地方越瞭解,高俊的信心也就越足,從現有情況來看,這個據點還有長期維持的能力,前提是要補充進去軍隊和糧食,而這兩樣,高俊可以並不吝惜支援。

“難道我哥又和你們開戰了?”馮夫人吃了一驚,這是她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放心吧,就算是打仗,也不會對你有什麼影響,咱們夫妻一體嘛。這次是我的事,這段時間你可要顧好家裡,我會委託軍中的朋友照顧你的。”

第九章 掙扎(上)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二十三章 虛景實情(上)第十四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下)第四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下)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一章 詩人高唱而至(上)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尾聲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董二十一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上)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十三章 方向調整(上)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六章 號角復,烽堠舉(下)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殲滅戰(下)第二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下)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十八章 潘彥真的詢問(下)第七章 鑄爐(上)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二十四章 吏員(下)第十五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十四章 工兵(下)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十七章 深化軍事改革(上)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十章 暗流如潮涌(下)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十三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上)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二章 赤血(下)第十六章 日月昏昏(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七章 兵者,詭道也(上)第九章 沃州的援軍(上)尾聲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十二章 見(下)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一章 霧重重(上)第四章 高中(下)第三章 步兵(上)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十章 燕(下)第十八章 吐蕃的幫助(下)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一章 炮手就位(上)第二十三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上)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九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上)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尾聲第七章 憧憬的災民(上)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十章 賀?祝?傲(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上)第二十二章 陳郎中的計策(下)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第十三章 邢州的結局(上)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六章 貨物(下)董二十一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上)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九章 北院(上)第二十二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下)第十五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上)
第九章 掙扎(上)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二十三章 虛景實情(上)第十四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下)第四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下)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一章 詩人高唱而至(上)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尾聲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董二十一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上)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十三章 方向調整(上)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六章 號角復,烽堠舉(下)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殲滅戰(下)第二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下)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十八章 潘彥真的詢問(下)第七章 鑄爐(上)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二十四章 吏員(下)第十五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十四章 工兵(下)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十七章 深化軍事改革(上)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十章 暗流如潮涌(下)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十三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上)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二章 赤血(下)第十六章 日月昏昏(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七章 兵者,詭道也(上)第九章 沃州的援軍(上)尾聲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十二章 見(下)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一章 霧重重(上)第四章 高中(下)第三章 步兵(上)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十章 燕(下)第十八章 吐蕃的幫助(下)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一章 炮手就位(上)第二十三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上)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九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上)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尾聲第七章 憧憬的災民(上)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十章 賀?祝?傲(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上)第二十二章 陳郎中的計策(下)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第十三章 邢州的結局(上)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六章 貨物(下)董二十一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上)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九章 北院(上)第二十二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下)第十五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