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

就在剛纔,馮達提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概念:糧食自持力。

按照高俊的解釋,就是一支人員齊備的軍團,按照它最大的運載力裝上後備補給,然後移動一定的距離,之後不再依靠補給,僅僅用自己移動時裝載的後備補給能夠堅持多長時間。

這不僅僅要求軍隊具備強大的裝載力,也要求他在運輸時減少消耗。這個是高俊強調的進攻戰指標之一,經過整個冬季的訓練,太平軍的糧食自持力已經有了極大提高,在充分運用牛馬的條件下,完全可以從德州城下轉移到吳橋縣寧津縣一帶,而保持十數天的補給充分。對於高俊來說,十五天的時間已經足夠完成一場中等規模的戰役了。

馮達已經說出了大家想說的話,其他人也無意見。所以戰鬥的初步方案就這麼定了下來,有些人感到憤憤不平,私下覺得這樣的意見自己也能提得出來,只不過自己不能像馮達那樣無所顧忌。

但是這方案終究是馮達所說,大家很快就進入了新一輪熱烈的探討,既然有了高俊的首肯,在場的將領們也越發熱情起來,爭論的焦點就在於:全軍北上去阻擊敵軍援軍的時候,究竟應該留多少兵馬在德州這邊繼續防衛。

對敵軍戰鬥力的不同估計帶來了不同的建議方案,作爲始作俑者,馮達建議只留下一小隊騎兵在這裡,另外以1000多名貼軍來作爲支撐。

不少人覺得這樣過於託大,甚至可能會吃虧,主張留下更多的部隊來包圍德州,監視守衛部隊。

但是,另一個被高俊寄厚望的主將李銘支持馮達的意見,認爲留守德州的軍隊越少越好,最好還能夠及時撤出戰鬥。太平軍應該將力量集中於一個方面,而不是在兩個部分上分散兵力。

李銘還非常高風亮節的提出,如果確實需要的話,他願意只帶一小隊騎兵監視敵軍,放手讓其他諸將去大膽立功,高俊自然知道李銘的話出自真心實意,但馮達聽上去有些不舒服,立刻表示自己也願意留守於此。

“你們兩個都在胡鬧些什麼?讓誰留讓誰走由我來決定,你們只需要認真探討軍事方案就行了。”高俊做出了決定:“我們決不當逐兩兔而不得一兔的蠢人,集中兵力去對付敵人的援軍,至於德州方面,繼續大展旌旗,但只留下騎兵200人和貼軍1000人,一旦不能抵抗敵軍的攻勢,就立刻向北撤退,與主力會合。”

但北上的時候,高俊又將行軍隊列重新排列,騎兵等留在了行軍部隊的最後,一旦德州的守軍真的出來,隨時可以來一記回馬槍,把他們就地捅爆。

在黑夜當中,太平軍的軍馬井然有序的撤離着,他們的聲音始終輕微,城頭上的敵軍根本沒有察覺。上萬人拆掉營帳移動部隊,發出的聲音並不比一對熱戀中的人躲在樹蔭更大。

第二天,德州城的守軍已經全部涌上城頭,不安的捏着自己手中的武器,希望今天敵軍的進攻不會那麼致命。然而,直到傍晚的時候,他們只看到對面營地的軍隊走來走去,不斷的推出各類攻城器械,似乎並沒有作戰的意思。

事實上,此時此刻,臨時負責留守在這裡的人是參軍劉俊海,這千多名貼軍可真不消停,又是跑步去驅散飛鳥,又是不間斷的敲鼓吹號,時不時的還要集合拉出來遛一圈,顯示出兵營還有上萬軍馬的樣子。

在頭兩天當中,敵軍並沒有發現任何異常,第三天,營地甚至組織了一場小規模的進攻,而德州城內的守軍驚慌失措,居然差點讓太平軍登城。

不過,之後兩天,太平軍又停止了攻勢,城內的軍隊一日三驚,尤其是安魯軍更是惶惶不可終日。

正當他們乞求援軍快些到來的時候,他們的救星正在遭遇意想不到的打擊。

得知德州遭遇太平軍進攻之後,景州的蒙軍立刻行動起來,即刻前去支援,準備與守軍裡應外合,這樣至少能夠逼退高俊。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高俊居然直接放棄了對德州的包圍,掉頭來先找自己的麻煩,當蒙軍前鋒抵達吳橋縣的時候,遭遇了太平軍的覘騎。

然而,主將移剌禿花犯了致命的錯誤,他想當然的把這支軍隊當成了太平軍圍攻德州時放在外圍的覘騎。所以,他並沒有向這些覘騎掩飾自己的行動方向,只是命令本方的騎兵前去驅趕他們,要給高俊以壓力,讓高俊知道自己已經率軍來襲,最好是讓他主動回撤,這才方便呢。

這也就可以理解,當他聽到覘騎報告說,前方出現了太平軍大量步兵,而且方向是向着他而來,心情是多麼的震驚。

移剌禿花很快就明白了高俊的意圖,原來這傢伙要反過來找自己的麻煩,這讓他又猶豫起來,繼續向前與高俊作戰,對手顯然是有備而來;後退回景州,那也太挫傷兵馬銳氣,而且如果高俊再返回去攻打德州,自己應該怎麼辦?再過來一次嗎?和高俊玩貓捉老鼠的遊戲?

考慮了很長一段時間,他才下定決心,高俊是境外作戰,自己是境內作戰,所以高俊更加不能忍受長時間的對峙,現在先撤回景州去,稍作整頓再殺過來。我移剌禿花耗得起,他高俊未必耗得起。

當移剌禿花打算立刻率軍回撤的時候,太平軍,在他背後的各路軍馬一齊涌來,戰鬥在吳橋縣城東六裡的地方發生。

各路軍馬一起發動進攻,配合簡直可以用完美來形容,而且他們選擇的時機也可謂絕佳,這正是蒙古人剛剛宣佈後隊改前隊,準備後撤的時機,太平軍騎兵突然以排山倒海的氣勢滾滾而來,讓蒙古人一下子亂了陣腳。

李銘這次沒有給敵軍任何機會,率領騎兵急速靠近,在半個時辰之內就將敵軍的右翼攪成了一團亂麻,諸位蒙古將領整治不得,只能全面潰退進入本陣,使得原本就混亂的蒙古本正變得更加難以救治,旗幟散亂的蒙古人已經先輸一招。

第十五章 諸線牽(上)第十六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下)尾聲第八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下)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二十一章 軍語法令(上)第二章 連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下)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五章 自杞的挽馬(上)第五章 東與西(上)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尾聲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十八章 血嶺(下)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義(上)第十八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下)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第十九章 決勝胥浦橋(上)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十九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上)第十一章 新?訊?文(上)第十二章 堅持(下)第二章 赤血(下)第二十三章 刑事法令(上)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十九章 火漫山東(上)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十五章 左翼壘(上)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第十六章 控扼膠東(下)第九章 戰爭之路(上)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四章 延伸殺傷(下)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三章 春曉曲(上)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十一章 問道中淮上(上)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十八章。鼠(下)第三章 狗(上)第二章 定風波(下)第六章 貨物(下)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二章 船隊(下)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十八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下)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十九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上)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十六章 高舉正義之劍(下)第二十二章 血紅色的曙光(下)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第十章 趙汝凡(下)第二十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下)第五章 貨物(上)第十八章。鼠(下)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五章 辛勞的家主(上)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三章 高中(上)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二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下)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五章 保障陝西地區(上)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二十一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諷(上)第二十章 元好問的任務(下)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十四章 誓?隱?網(下)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九章 鬱悶的軍使(上)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七章 兵者,詭道也(上)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十五章 商船(上)
第十五章 諸線牽(上)第十六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下)尾聲第八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下)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二十一章 軍語法令(上)第二章 連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下)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五章 自杞的挽馬(上)第五章 東與西(上)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尾聲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十八章 血嶺(下)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義(上)第十八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下)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第十九章 決勝胥浦橋(上)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十九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上)第十一章 新?訊?文(上)第十二章 堅持(下)第二章 赤血(下)第二十三章 刑事法令(上)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十九章 火漫山東(上)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十五章 左翼壘(上)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第十六章 控扼膠東(下)第九章 戰爭之路(上)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四章 延伸殺傷(下)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三章 春曉曲(上)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十一章 問道中淮上(上)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十八章。鼠(下)第三章 狗(上)第二章 定風波(下)第六章 貨物(下)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二章 船隊(下)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十八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下)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十九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上)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十六章 高舉正義之劍(下)第二十二章 血紅色的曙光(下)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第十章 趙汝凡(下)第二十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下)第五章 貨物(上)第十八章。鼠(下)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五章 辛勞的家主(上)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三章 高中(上)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二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下)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五章 保障陝西地區(上)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二十一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諷(上)第二十章 元好問的任務(下)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十四章 誓?隱?網(下)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九章 鬱悶的軍使(上)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七章 兵者,詭道也(上)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十五章 商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