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興府(上)

然而就在大家都懶得說笑的時候,忽然兩隻利箭飛了過來,一支射空,另一支射中了走在前面軍兵的胳膊,此人乃是費文孝——當初八白石村聚會,和王僧奴一起主張打出去的三個昭和青年之一。

此時他的表現沒有辜負自己的主張,用力拔掉羽箭,右手綽起手刀就衝上前去,此時軍兵的陣腳大亂,大家擁擠到馬前,準備取自己的武器鎧甲,隊伍的秩序蕩然無存,任憑軍官如何叫罵也無濟於事。

在這個時候,陝西勇敢軍表現出了非常的素質,前幾天在山腳下與黑韃的戰鬥中,山東兵們結陣抵抗敵軍騎兵的壯舉讓他們唏噓讚歎,也在心底下憋下一股勁兒,這幾天幾乎是人人刀不離手弓不離身,受到襲擊之後立刻就警戒起來,張弓搭箭抽刀相迎。

然而敵人似乎射兩箭就滿足了,軍兵的四處眺望,卻找不到襲擊者的蹤影,正當大家驚疑不定的時候,一個騎馬的官員趕了過來,高俊親自上去與其交涉。

“你們是什麼人?爲什麼明火執仗?”官員很年輕,身穿綠袍。

“我們是陛下的侍衛親軍,剛剛從通州押運糧食回來。”

那個官員立刻就笑了:“原來是你們,這次辛苦你們了,趕緊回到駐地,現在中都的街面上不太平。”

“不太平?當初可是我們親自一個巷子一個巷子的把胡沙虎的叛賊肅清的,怎麼又會不太平?”

“這次不是胡沙虎的殘黨,而是衆多的饑民,眼下沒有糧食吃,有些人打算搶糧,還有些人要入宮求見陛下,向陛下訴說冤情。”那個官員眺望了一下遠處的街道:“中都城內民情洶洶,城內的居民糧食已經捉襟見肘,避難的災民已經完全斷糧,甚至調來守衛中都的各路軍馬也沒有糧食可發……不說這麼多了,你們趕緊回去吧。”

“請教尊姓大名。”

“在下京都鎮撫彈壓官蒲察婁室。”

這下部隊可安逸不起來了,所有人都拿起武器緊張的向前走,中都城內果然殺喊聲聲,到處都是瀰漫的黑煙。剛剛被重新整編的武衛軍集體出動,左右警巡院忙得不可開交,飢餓的災民被成批的射死在溝濠裡,任何手持工具的人都會被當做叛逆被處死。

路經會仙坊的時候,高俊終於和大批的亂民相遇了。

“快把這些叛逆全都處死,衝啊!”裴真高叫,陝西軍馬就要上去動手。

“不要輕舉妄動,全軍擺出警戒隊形,弓弩上弦!”高俊立刻制止了裴真,全軍霎時就擺好隊形,上百支利箭對準對方。

“是好人的通通滾開,我只對壞蛋開火!”高俊走到第一排大聲叫嚷,儘管不知道啥叫開火,但是所有的亂民都自認爲是好人,並且按照要求做出的舉動。

可是這些人卻沒有完全的走開,依舊聚集在大街旁邊的小巷子裡,並且用仇恨的眼光看着高俊的隊伍,爲了抵抗鎮壓的騎兵,他們在小巷的街頭,街尾都堆起了各種障礙,在這些障礙後面是成羣拿着竹竿的災民,他們隨時準備從被殺死的軍兵身上奪取武器。

有些院子的院牆都被打通了,成羣的亂民聚集在裡面高聲叫嚷,聲音街上可聞:

“咱們立刻選幾個能說會道的,聚在皇宮之前請求面見道家,打動道家的龍心,肯定會給咱們糧食的。”

“對,都是這幫貪官污吏害的,咱們要避開這羣混蛋,直接面見道家,道家萬歲!”

“道家萬歲!”人們集體呼喊起來,並且跪下來向遙遠的道家叩拜,一系列魔幻的場景幾乎催眠了高俊,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在1213年的中都,是在1789年的巴黎,還是在1917年的彼得堡。

但是很快他就清醒起來,這個時候必須要保證駐軍營地和殷去寒家的安全,

小巷的人開始向軍兵們投擲石塊,而是高俊下令陝西勇敢軍回殷去寒家,山東軍兵們加快速度,趕回甘泉坊。

遠遠的就看到甘泉坊火光沖天,這讓高俊感到了由衷的驚恐,這次出發之前,、沒有在營地留太多人,只有二百少年軍

“全體加快速度,快!快!跟我衝!”高俊第一個跑回去,甘泉坊門口亂民衆多,這些人已經點燃了秸稈束,準備扔進院牆裡面。

高俊率領軍兵趕了上來,但是這羣人並不退縮,反而越起手中的武器對峙起來,雙方都在高聲叫罵着,高俊不願意立馬動手,而是輕輕地退後,斡脫跟着他貼到院牆旁邊,沿着小小的巷道繞了半個圈,終於聽到了裡面少年軍們呼喊命令的聲音。

“李驍奇!李驍奇!”高俊輕聲叫了起來。

“高指揮使,你們回來啦?”裡面的聲音驚喜中還帶着點哭腔。

“我們回來了,現在院子裡面情況怎麼樣?”

“很不好,火焰難以撲滅,我們沒有水了。”

“我是說傷亡,傷亡啊。”

“有人提前給我們報信,沒有人陣亡,但是已經有十幾個人受傷了。”

“那就好辦了。”高俊反身回到隊伍裡面,並且下達了進攻的命令,軍兵們一個衝鋒就驅散了這羣亂民。

“守衛這個坊不能躲在院牆裡面,把拒馬搬到街上去,我們要在街角佈防。”高俊威嚴的下達命令,士兵們趕緊把拒馬搬了出去,並且在院外留下了足夠的人手,全體披掛上陣,亂民們用仇恨的眼光盯着這裡,但是誰也不敢向前。

高俊有點兒慶幸自己沒有把燃燒瓶的秘方傳出去,要不然的話,眼下的中都恐怕就是一片火海了。

李驍奇正在對兩個半大孩子說話:“這次你們倆報信報得很及時,我感謝你們,你們願意做我的手下嗎?”

兩個孩子面面相覷:“李大哥,你的手下就能當軍兵嗎?”

“這未必,但我會對你們倆的行爲負責,你們也要聽從我的命令。”

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六章 玉碎瓦全(下)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二十一章 逃避(上)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十二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下)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十三章 血案(上)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尾聲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十九章 奮戰的軍兵(上)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一章 孔元政的決心(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十三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上)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五章 工廠(上)第七章 陰差陽錯(上)第八章 牛(下)第十五章 漢人們的陰謀(上)第十五章 西夏的內亂(上)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二十四章 千萬人的復仇(下)第十章 掙扎(下)第一章 詩人高唱而至(上)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第十七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上)第二十二章 錯轂短兵(下)第十四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下)第六章 揭秘利國寨(下)第七章 故?新?追(上)第十九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上)第十五章 愛恨河坊街(上)第二十二章 戰鬥到底(下)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尾聲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第十七章 復仇的女子(上)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八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兵(下)第二十三章 大軍直下河北(上)第十一章 紀念柳充國(上)第二十二章 山巒回(下)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二十一章 鄒乃濟(上)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四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下)第五章 自杞的挽馬(上)第一章 紅襖起(上)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十九章 意離離(上)第七章 戰與和(上)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九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上)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四章 礪氣桃源鎮(下)第九章 華東莊(上)第二十四章 王克儉(下)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十六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下)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第五章 東頭村(上)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尾聲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二十二章 陳郎中的計策(下)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第十七章 莊園(上)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第九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上)第十三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上)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二十章 縱馬嶺(下)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二十一章 軍語法令(上)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十六章 震驚的知府(下)
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六章 玉碎瓦全(下)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二十一章 逃避(上)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十二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下)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十三章 血案(上)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尾聲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十九章 奮戰的軍兵(上)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一章 孔元政的決心(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十三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上)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五章 工廠(上)第七章 陰差陽錯(上)第八章 牛(下)第十五章 漢人們的陰謀(上)第十五章 西夏的內亂(上)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二十四章 千萬人的復仇(下)第十章 掙扎(下)第一章 詩人高唱而至(上)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第十七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上)第二十二章 錯轂短兵(下)第十四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下)第六章 揭秘利國寨(下)第七章 故?新?追(上)第十九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上)第十五章 愛恨河坊街(上)第二十二章 戰鬥到底(下)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尾聲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第十七章 復仇的女子(上)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八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兵(下)第二十三章 大軍直下河北(上)第十一章 紀念柳充國(上)第二十二章 山巒回(下)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二十一章 鄒乃濟(上)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四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下)第五章 自杞的挽馬(上)第一章 紅襖起(上)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十九章 意離離(上)第七章 戰與和(上)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九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上)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四章 礪氣桃源鎮(下)第九章 華東莊(上)第二十四章 王克儉(下)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十六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下)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第五章 東頭村(上)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尾聲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二十二章 陳郎中的計策(下)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第十七章 莊園(上)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第九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上)第十三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上)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二十章 縱馬嶺(下)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二十一章 軍語法令(上)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十六章 震驚的知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