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

誠實的來說,雖然確實有正事要談,但高俊當時心情並不特別差,黑着臉的原因是因爲宿醉。

根據命令,太平軍在山東的部隊從馮達、樓升、郭延嗣三個營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湯貴、唐太平、袁鏡三個營,每個營在兩三千人左右,一半是確定好的編制,而另外一多半則是他們代管的新部隊,以後還會陸續成立新的營,將這些部隊調出參與組建。

李銘的第一騎兵旗變成第一騎兵營之後,還要繼續擴大規模,根據高俊的路線,明年年末之前要編成三到四個騎兵營。

工兵也分爲了三個旗:任福的第一旗負責隨軍工程,張景的第二旗負責根據地內的防禦工事,而第三旗則神秘莫測,直到目前爲止還不知道是做什麼的。

任福雖然沒有將這三個旗一統爲工兵營,並且榮幸的成爲工兵營統制,但目前爲止,他還是軍政院下屬騎胄曹的工兵處處長。

新的部隊編制已經完全確定下來,每個營的確定編制所轄兵力被限制在了1500人以下。但是出境作戰對於民夫的需求量極大,高俊計算過,到目前爲止,如果全面動員的話,全根據地大概能出動民夫六十萬人左右,這個數字看上去很龐大,但仔細一計算,就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運輸的人員和牛馬自己本身就要消耗一部分糧食,所以,運輸距離越長,那麼牛馬所拉的糧食真正能夠運到的數量就越少。根據計算,如果行軍里程超過三百里,那麼民夫所能裝運的糧食超過七成都要被自己吃掉,牛馬好一些,但好的有限。

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宋朝屢屢外戰不力的原因,由於缺少牛馬,宋軍往往只能與人扛肩挑的方式把部隊所需要的物資送往前線,而這其中絕大一部分都白白消耗掉了。

所以,儘管有六十萬人,但高俊估計了一下,這頂多能使兩萬多正軍攻擊到燕京一線,再往前的話,就要餓肚子了。

到目前爲止,如果只是打算完成對德州的進攻的話,根據根據地現存牛馬數量,只要正軍數量一半的貼兵和雙倍的民夫就夠了,但如果想要攻打河間府這一帶,那麼正、貼、伕的數量至少是1:1:2.5,如果更遠一點的話,這個比例將會急劇攀升。

所以,各位營統制不光要管好自己的1500人,更要擅長管理屬於自己的民兵,總數甚至可能達到5000人以上。

本着能打實戰的合成化訓練的要求,太平軍連續進行了多次進攻性訓練,這方面成效顯著。

尤其是在陣法方面,太平軍將領的進步速度讓高俊都感覺到驚喜。等到冬季冰雪消融的時候,太平軍在進攻方面的樣子終於不讓高俊感到那麼不忍直視了。

在冬雪融化,有些泥濘的山間,太平軍正在進行一場對抗性的演習,紅方的指揮官是馮達,黑方的指揮官是李銘。

在廣闊的演習區域內,黑方利用本方騎兵多,並且預設了防禦工事的優點,實行大範圍多角度的包抄機動,試圖掐斷敵軍的後勤糧道,將對手消滅在進攻的路途當中。而後者也以本方少量的精銳騎兵,不斷巡邏截殺對手的獵殺隊伍,並且派出偵察部隊尋找合適的預定戰場。

紅方的步兵機動能力很強,甚至可以以雙縱隊形式分散運動,到預定戰場再行集結,這樣的鐵腳板讓敵軍的騎兵都感到驚訝,由於連日來的騷擾,黑方騎兵確實出現了短暫的空檔,讓紅方步兵得以在戰場地集結,雙方不得不在紅方所選定的預定戰場進行決戰。

一開始,紅方使用了最常規的步兵對抗騎兵的戰術,那就是由大車結成車陣,然後死守防禦,長槍如林,一時間好像確實難以攻破。

但是黑方畢竟騎兵數量衆多,而且質量優良,僅僅是憑藉着騎兵不斷輪換的騷擾射擊就足以使紅方的軍陣產生動搖。瞅準這個時機,黑方的騎兵發動了全面衝擊,但其主攻方向還是集中在一兩點上。

這樣做果然有效果,紅方的防禦姿態立刻遭遇了嚴重破壞,只要黑方的鐵騎越過紅方戰線,基本上就可以宣告戰鬥結束。

就在關鍵時刻,紅方步兵卻突然發動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反擊。

在陣中,紅方至少預備了兩層的後備兵力,當敵軍的進攻已經達到頂點,即將突破陣型外圍的時候,紅軍步兵迅速變換方陣,並且以緊密隊形的步兵對同樣在進行衝擊的騎兵發動反衝鋒。

對於正在衝鋒的騎兵來說,突然轉向是很難完成的操作,尤其是他們現在的活動範圍極小,因此毫無懸念的和衝鋒的步兵陣線一下子撞到了一起,而對手使用的則是巨型龍門槍,在短時間內就造成了重大殺傷。

不過,這種殺傷不可能真的操作,即便是去掉了槍頭,真的在衝鋒的時候這麼一捅,弄不好就真把人殺了。

指揮部判定,在這一輪衝鋒中,黑方騎兵損失了7%的人,這讓紅方們很不滿,他們堅持認爲這一輪衝鋒已經基本上將敵軍打垮,然而導演部的判定卻是黑方人士氣尚在,仍可再戰。

不過即便如此,面對新的防禦方式,騎兵們也越來越力不從心,終於在整個步兵方陣的前進中垮了下來。

在演習場附近的農民們都接到了演習通知,儘管禁止觀看演習,但還有個別農民遠遠的偷偷眺望了一眼,他們實在不明白這些年輕的後生有這把子力氣,爲什麼整日在雪地上亂跑亂跳,不去幹點有用的活。

他們不知道,以步兵對抗騎兵並發動進攻的能力日臻成熟,太平軍下屬各營都配屬了更多的附屬兵力和技術兵種,爲其繼續作戰的能力提供保障。

在這種情況下,高俊終於簽署命令,籌備發動第二次北方戰役,這次的目標是依舊被僞軍所蹂躪的博州和德州,太平軍將進到救國救民的義務,剷除可恥的漢奸敗類,拯救水深火熱之中的淪陷區人民。

第二十章 警備騎兵(下)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九章 牛馬(上)第六章 揭秘利國寨(下)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九章 華東莊(上)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義(下)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第十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下)第二章 詩人高唱而至(下)第二章 定風波(下)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二章 東真的覆滅(下)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十九章 反對(上)第四章 狗(下)第十三章 喚醒勇虎(上)第二十四章 秋風烈烈(下)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十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下)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三章 路茫茫(上)第十九章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第十七章 進與守(上)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一章 山重水複(上)第二章 欺騙(下)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二十一章 山巒回(上)尾聲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九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上)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一章 東真的覆滅(上)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尾聲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十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下)尾聲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一章 博州的大炮(上)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二十四章 上下同欲者勝!(下)第十章 月朗朗(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十二章 見(下)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九章 牛馬(上)第十八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下)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十七章 鼠(上)第十四章 工兵(下)第五章 彩票法令(上)第四章 休假法令(下)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二十一章 馬(上)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二十章 決勝胥浦橋(下)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六章 河橋爭奪戰(下)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七章 血鐵(上)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第十五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上)尾聲尾聲第十六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下)第二十二章 錯轂短兵(下)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五章 和議成(上)
第二十章 警備騎兵(下)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九章 牛馬(上)第六章 揭秘利國寨(下)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九章 華東莊(上)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義(下)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第十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下)第二章 詩人高唱而至(下)第二章 定風波(下)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二章 東真的覆滅(下)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十九章 反對(上)第四章 狗(下)第十三章 喚醒勇虎(上)第二十四章 秋風烈烈(下)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十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下)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三章 路茫茫(上)第十九章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第十七章 進與守(上)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一章 山重水複(上)第二章 欺騙(下)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二十一章 山巒回(上)尾聲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九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上)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一章 東真的覆滅(上)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尾聲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十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下)尾聲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一章 博州的大炮(上)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二十四章 上下同欲者勝!(下)第十章 月朗朗(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十二章 見(下)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九章 牛馬(上)第十八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下)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十七章 鼠(上)第十四章 工兵(下)第五章 彩票法令(上)第四章 休假法令(下)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二十一章 馬(上)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二十章 決勝胥浦橋(下)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六章 河橋爭奪戰(下)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七章 血鐵(上)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第十五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上)尾聲尾聲第十六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下)第二十二章 錯轂短兵(下)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五章 和議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