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

這段時間,高俊幾乎變成了閒職司令,軍官們在學堂,士兵們在校場,軍器署在打造軍器,典牧署在催肥牛馬,只有他無所事事,整日只能批發各地的文件,不斷的寫照準兩個字。

然而在北方,戰爭還在激烈的進行,平叛戰爭已經逐漸轉變了風向,蒙古騎兵隊在平原上所向披靡,只有簡陋武器和粗糙訓練的義軍根本無從抵擋,逐漸的落入下風。但是,滄州城的收復成了一種精神象徵,鼓舞着義軍們繼續奮鬥,擰成一條繩,跟蒙古人幹到底。

趁着滄州收復,蒙古人的重心轉向東面的機會,在太行山中的武仙又嗅出了一絲機會,突然間率軍東進,先後收復了趙州和中山府,然後大兵北上,又要進攻真定。

“當家的,不好啦,太行山上的大王要來了,這可怎麼好啊!”在真定府外的一處新建的農莊裡,女主人匆匆忙忙的跑進田間地壟,她正在勞作的丈夫聽到這個消息也一下子慌了神兒:“這可怎麼辦?這武仙大王要是來了,咱們這點兒地又要被大兵糟蹋了。”

“這什麼年景啊,菩薩也不保佑,我上了那麼多柱香,結果武仙說來怎麼就又來了呢?”女主人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男主人也沒辦法。

他叫張皮綆,本是河北冀州的難民,因爲戰亂失了生計,只能舍了祖宗墳地四處流亡,聽聞真定府這邊有人施粥給難民才跑到這邊來,沒想到居然得到了土地,還娶到了夫人,重新得了個家。現如今地也種上了,房子也蓋好了,卻又要遭遇戰亂,任誰都不能不感嘆自己時運不濟。

好不容易勸住了渾家,等到回村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愁雲慘淡,但是如今已經在這裡有了房舍田產,誰也不忍心走。

景廷方自然也得知了這些消息,心裡暗自高興,史家三公子忙活了半天,但最終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兵荒馬亂的,不好好練兵強軍,卻尋思着種田,看樣子他去山東打了一圈,人真的變傻了。

不過,他也暗自有些心疼,這麼好的莊稼剛剛種在地裡,突然間被毀了去,這喚起了他農民的本性,總覺得糟蹋了糧食。

史家子弟則紛紛請命出戰,但史天澤卻一直沒拿定主意,眼看着武仙越發逼近,大家一起去逼問,他這才慢悠悠的說:

“武仙也不算難破,但我擔心的就是大家不能下定一條心,所以直到今天才能說出方略,我且問你們,我說出來破敵的命令,你們可敢遵從?”

“敢上戰場,難道還不敢遵守命令嗎?三公子請講,只要是爲了打破武仙,爲了咱史家的基業,我等責無旁貸,絕無二話。”

說這話的人是史天寧,他這麼一說,就是代表着上下表了態,大家果然紛紛表示一定會緊跟着三公子,三公子說往東,大家絕不往西。

看到大家都這麼表態,史天澤才娓娓道來:“如今我軍出征,第一是要緊緊保住河北民生,爾等此番帶軍馬出行,一定要走田間阡陌,萬不可踏傷禾苗,一旦有違,軍法從事。第二條,此番南征,只到真定府中山府邊界處,與武仙相抗,勝也不追,敗也不退,保住真定府田地和我史家的基業。第三條,各部都需嚴守軍紀,不可搶奪財物,擄掠百姓,奸**女,如有犯者殺無赦,縱我親戚,也不留情。”

第一條和第三條倒是正經的場面話,但是在這個時候很刺耳,而第二條就更讓大家不高興了,死守在邊界處,勝不能追敗不能退,那豈不是要跟敵軍拼死相抗白白消耗,三公子什麼時候改吃素了?這麼護着莊稼人。”

但是剛纔已經說好的事,此時雖然有幾個人面露不滿,也不敢挑頭說明。史天寧也不明白自己這個堂弟究竟是什麼心思,但想來想去還是堅定一條心,帶頭站起來說:“我等緊遵約束,請三公子下令出征!”

很快,大家就知道三公子這三條不是說着玩兒的。

就在張皮綆所在的這個村莊邊上,準備用來曬穀子的空地上,史天澤坐在那裡,幾名軍將將一個軍官模樣的人押上來。

“史德,你本是我家的舊奴僕,還是我堂哥的親隨僕從,本來,你要是犯了些小錯,我可以寬大於你,可你居然敢違揹我剛剛下的將令,公然賤傷禾苗,還說像你這樣勞苦功高的人,我家必然會放你一馬,這可是實情?”

”都是實情,請求公子看在小人爲您鞍前馬後侍奉多年的份上,饒了小人一次吧。”

“你讓我說你什麼好,若是別的事,別說饒你一次,饒你十次百次我也願意,可是你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違抗我的將令,斷然饒你不得,左右,我事前約法三章怎麼說的來着?”

自然有人上前稟告:“故意踏毀禾苗,出言不遜,當斬!”

史德連哭帶叫,並且用求救的眼神望向自己的老主人史天寧,而後者左右爲難,想了半天,兩眼一閉,也不說話了。

被按倒在地,鬼頭大刀舉起來,史德突然覺得這戲是不是演的太快了,不是說連續求情三次,改成痛打一百棍嗎?可是他沒法繼續想了。

殺人這事辦的可快,不過片刻工夫,一顆大好頭顱落下,迸了一灘殷紅的血,圍觀的村民嚇得兩腿發軟,急匆匆地各自回家。

閒話歸閒話,史天澤這樣的對手確實不容小視,高俊也意識到,河北正在醞釀出強大的力量來,如果像史天澤這樣能打仗又會邀買民心的人成了氣候,那麼高俊就會遇到前所未有的強敵。

高俊之所以在根據地能夠遭受住幾倍的強敵進攻,就是時時刻刻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前頭,組織百姓抗擊敵人,因而組織起遠勝敵人千倍百倍的力量,用人民的汪洋淹死敵軍。就算史天澤只是依樣畫葫蘆,也足以爲高俊造成重大的麻煩。

就在這個時候,王澮卻飄然而至,他已經知道高俊心情不好,特來向高俊獻六條破敵之策。

第二十章 國子監(下)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尾聲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十七章 血嶺(上)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十七章 密謀(上)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五章 犯錯(上)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九章 華東莊(上)第二十三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上)第十七章 工?農?擇(上)第六章 勸?恨?歸(下)第十四章 嚇不退的計劃(下)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十八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下)第十七章 進與守(上)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二十四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下)第二十章 上平西(下)第九章 掙扎(上)第二十三章 諸神的黃昏(上)第二十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下)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十七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上)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尾聲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一章 自願的陷阱(上)第十一章 競速寶勝(上)第五章 苦鬥岱宗(上)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十章 暗流如潮涌(下)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六章 一日之差 百年之愧(下)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二章 連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下)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二章 東真的覆滅(下)第七章 軍隊(上)第十六章 日月昏昏(下)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第二十章 凱歌雍雍(下)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八章 留客住(下)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八章 邢州的首戰(下)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二十四章 法?理?情(下)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第十二章 雄州的屠殺(下)第十二章 磨刀霍霍(下)第二十四章 後與前(下)第十五章 豬(上)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三章 事與願(上)第一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上)第三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上)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十五章 蔓纏藤絆(上)第八章 戰與和(下)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二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二十四章 千萬人的復仇(下)尾聲第二十章 決勝胥浦橋(下)
第二十章 國子監(下)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尾聲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十七章 血嶺(上)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十七章 密謀(上)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五章 犯錯(上)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九章 華東莊(上)第二十三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上)第十七章 工?農?擇(上)第六章 勸?恨?歸(下)第十四章 嚇不退的計劃(下)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十八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下)第十七章 進與守(上)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二十四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下)第二十章 上平西(下)第九章 掙扎(上)第二十三章 諸神的黃昏(上)第二十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下)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十七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上)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尾聲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一章 自願的陷阱(上)第十一章 競速寶勝(上)第五章 苦鬥岱宗(上)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十章 暗流如潮涌(下)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六章 一日之差 百年之愧(下)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二章 連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下)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二章 東真的覆滅(下)第七章 軍隊(上)第十六章 日月昏昏(下)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第二十章 凱歌雍雍(下)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八章 留客住(下)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八章 邢州的首戰(下)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二十四章 法?理?情(下)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第十二章 雄州的屠殺(下)第十二章 磨刀霍霍(下)第二十四章 後與前(下)第十五章 豬(上)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三章 事與願(上)第一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上)第三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上)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十五章 蔓纏藤絆(上)第八章 戰與和(下)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二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二十四章 千萬人的復仇(下)尾聲第二十章 決勝胥浦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