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詩人高唱而至(下)

木華黎的這一戰略是很高明的,他確實是個出色的規劃家,提出了戰勝金朝的可行性方案。但高俊對於這一策略也並非毫無準備,攻取德州,並且逼降亳州之後,整個河北的義軍一下子受到了鼓舞,北至燕山,南至漳河,西至太行,東抵渤海,到處都是義軍的旗幟,參與者不下十數萬種,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誅戮義軍,合攻滄州之戰。

李光接受了文玉兒的建議,主要和彭義斌打交道,兩軍很快達成了默契,在滄州一帶配合作戰,讓李全頭痛不已,隨即,高俊又從地州濱州等地,暗派使者,想方設法的給一軍支援了一批他們需要的武器和藥品,更使得這一代的反抗鬥爭如火如荼起來,蒙古退軍之後,不少遊兵散勇在此地劫掠這對本地區的反抗,情緒更是火上澆油,諸般因素的影響之下,整個滄州地區沸反盈天,根據高俊的估計,此時在滄州境內活動的義軍大約有4萬多人。

這麼強大的一股力量,在合適的引導之下當然能夠爆發出來,而彭義斌就再適合不過了,高俊賓達兩週的同時,彭義斌本人從冀州趕往滄州,親自策劃指揮了滄州戰役。

這次戰役的主要特點是集中了各路義軍,統一指揮,由彭意斌爲首,王福禮光,趙勇,田荒,以及其他各路北方義軍全都參加。一起來攻打滄州城,奪取李全積累在城中的軍事物資,把東面戰場的形勢變爲主動。

這下子可讓李泉爲難了,儘管仔細搜刮,但他手下能如臂使指的黨羽也不過數千人,加上各處徵來的民夫羣衆,也就兩三萬而已,突然間全滄州的一盤散沙般的義軍全都集合起來攻城,他完全無力應付,而蒙古主力軍隊又正在幫助岩石,這更讓他無處求援,最後一敗塗地,全軍在包圍圈外眼睜睜的看着滄州陷落。

時機把握的很好,最後的戰役成果也不能說不豐碩,攻克一座州城大大維繫了各路義軍的士氣,逃兵降兵都大爲減少,而河北這面的僞軍則如喪考妣,大家都瑟瑟發抖。

但高俊卻得知了一個令人泄氣的消息:理光的起義軍似乎跟高俊這面有些芥蒂,不太願意與高俊多做接觸,幾次前世與他都是毫無下文,不知此人究竟在作何打算。

不過,高俊也在這其中找到了另一個收穫,趙勇來信,說他們尋找到了一位特別人物,高俊得知之後大喜過望,把已經擔任了奇兵軍官的工程找了過來。

在過去一段時間裡,工程已經成功完成了,上前鬥將到騎兵軍官的轉變,和他的下屬相處融洽,在這些年輕的一名小子們的眼裡,工程就是他們的偶像super star,是武藝高超,一身是膽的大英雄。

當宮城來到高峻的時候,已經猜到了八9分,反正每次高俊叫他一定是執行秘密的特殊任務。大多數十分艱險,甚至可以說不可完成。

不過聽完高軍的描述之後,工程還略微鬆了一口氣,相比以前屢屢深入敵後,這次要求進行的任務簡單多了,帶20個騎兵穿過東面身後的沼澤,把一位長者帶回根據地。

這對他來說簡直不是問題,她很快就選好了,20名,英勇的手下,和他一起全副武裝的離開了根據地,向北直入滄州,見到了趙勇,向他宣告了高俊給予趙勇的嘉獎和委任,隨後,把這位老人接走。

他提前兩天就完成了這個任務,老人來到了根據地,並且在蘄州看到了笑盈盈來迎接它的高峻:“鍾明甫好久不見,風采不減當年。”

“喪城失地爲階下囚,還有什麼風采?高郎君莫要取笑。”周乃繼笑着回禮,嘴上說着毫無資格,但是比起幾年前動不動要上吊迅捷的樣子,已經樂觀多了,可能是這段時間喪城失地太多,已經習慣了。

“當年一堵高郎君軍容齊整,便知郎君不能久居人下,但是老夫也沒想到,君子豹變,郎君現如今已經成了一方將臣之手,讓老夫慚愧不已。”

“周明甫客氣了,民富,按理來說,我應該恭送你回開封,但是你上城溼地回開封也無甚好處,現如今開封地狹人稠,糧食不繼,七品以下官員不得入城,心想往往減半。而冥府的故鄉尚處戰亂,冥府不若在高某這裡小憩幾日,協助高某修訂根據地內的律法如何?

關於這個請求,乃系早有心理準備,當即暢快的應允了。高俊大喜,立刻將他帶到翟誠信那裡。

翟誠信看到鄒乃驥也大喜過望,兩個人寒暄了幾句,很快又開始熱烈的探討起司法問題。

在這兩個人的努力下,根據地法律的創立過程終於加快了一個層級,在2月末的時候,《民律》頒行。

民律包含公民判定、契約、婚姻家庭、繼承、財產權、教育權等十二個章節的內容,共計322條,根據地的法律學校已經先後培養了將近200名相應人才,他們也被分派到各地,向官員們宣講法律,要求他們依法辦事。

高俊對於此事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徙木立信這樣的惡俗段子當然不必,但他還是想方設法抓了幾個典型,並且給予了司法院以相當的權力來,確保法律的實施。

“付先生,你提出的這些問題都很好,但我也想懇求你給我些時間,眼下正是抗猛的關鍵時期,絕對不允許人心有變,我請求你暫時按下這部作品,等20年後,咱們再發表如何?”

“謹遵高郎軍的指示。”父親同意了這個請求,事實上,他對根據地的感情也是正面的,也不想自己書中所描寫的那些東西,影響大家對根據地的觀感。

而在高俊這裡,已經有爲父親準備好,監察長的位置了。

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五章 勸?恨?歸(上)第二十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下)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二十章 波濤誓,山石銘(下)第二十一章 逃避(上)第二十三章 亭亭山殲滅戰(上)第十四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下)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十九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上)尾聲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第十二章 新?訊?文(下)第十二章 堅持(下)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尾聲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十九章 一些微妙變化(上)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八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下)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三章 路茫茫(上)第三章 判?決?待(上)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十六章 易僉虔造買北私鹽(下)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十九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上)第十一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上)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十七章 進與守(上)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十三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上)第十九章 火漫山東(上)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二十一章 總有一天 我的謎底會揭開(上)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第十五章 糧食(上)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尾聲第八章 陰差陽錯(下)第三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上)第二十四章 吹不散的悲怮(下)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二十三章 行六部(上)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十七章 進與守(上)尾聲第二十章 國子監(下)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二十四章 歸(下)第十一章 新?訊?文(上)第二十一章 山如是,海如是(上)第十八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下)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八章 狼煙茫茫(下)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五章 勸?恨?歸(上)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第十章 掙扎(下)第十一章 掙不脫的束縛(上)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五章 書信頻頻(上)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五章 白銀(上)第七章 陰差陽錯(上)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四章 步兵(下)第六章 一日之差 百年之愧(下)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十五章 合(上)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二十三章 刑事法令(上)第七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上)
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五章 勸?恨?歸(上)第二十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下)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二十章 波濤誓,山石銘(下)第二十一章 逃避(上)第二十三章 亭亭山殲滅戰(上)第十四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下)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十九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上)尾聲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第十二章 新?訊?文(下)第十二章 堅持(下)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尾聲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十九章 一些微妙變化(上)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八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下)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三章 路茫茫(上)第三章 判?決?待(上)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十六章 易僉虔造買北私鹽(下)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十九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上)第十一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上)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十七章 進與守(上)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十三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上)第十九章 火漫山東(上)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二十一章 總有一天 我的謎底會揭開(上)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第十五章 糧食(上)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尾聲第八章 陰差陽錯(下)第三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上)第二十四章 吹不散的悲怮(下)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二十三章 行六部(上)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十七章 進與守(上)尾聲第二十章 國子監(下)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二十四章 歸(下)第十一章 新?訊?文(上)第二十一章 山如是,海如是(上)第十八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下)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八章 狼煙茫茫(下)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五章 勸?恨?歸(上)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第十章 掙扎(下)第十一章 掙不脫的束縛(上)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五章 書信頻頻(上)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五章 白銀(上)第七章 陰差陽錯(上)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四章 步兵(下)第六章 一日之差 百年之愧(下)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十五章 合(上)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二十三章 刑事法令(上)第七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