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赤血(下)

如果說之前戰役中死亡的成千上萬的人爲高俊善戰名將的聲明定下了基礎,那麼,如今輪到太平軍的鮮血與恥辱給蒙古人著名了。指揮這次戰鬥的蒙古百戶年紀輕輕,但是卻表現出了出乎常人想象的能力。

脫脫,來自蔑兒乞部兀窪思氏,隨同父兄向鐵木真投降,他算是也遂的親戚,而且也沒有車輪高,所以在蒙古統治面起步之後順利長大,在合適的時機拿到了百戶的職位。

到這一步而言,他的人生還算順利,但之後的過程就很坎坷了。他在這個職務上待了三年,卻連大汗的面都沒見過幾次,好不容易立了一次功勞,但一不小心還被另外一個同名的人冒領了過去。對於大部分不是鐵木真核心圈子裡的人,無論有何種才能,到這個級別已經算是終點了。

現如今,脫脫終於有機會證明自己的能力,儘管只有上千名年輕的兀良哈士兵,但憑藉着他出色的指揮,蒙軍在一個下午的時間就擊潰了不可一世的高俊,現如今,蒙古騎兵正在廣闊原野上奔馳,到處尋找落單的漢軍殺掉。

不少人躲藏在莊稼地裡,而士兵們也毫不吝惜的衝了進去,馬蹄翻起沉重的麥穗,即將收穫的莊稼被糟蹋的不成樣子。

整體而言,河北地區收穫要比山東地區晚7~10天,此時正是山東人剛剛收穫,而河北即將開鐮的時候,經過這麼一番戰鬥,戰場區域附近的田地都算是絕收了。

樓升帶着少數精幹的軍官返回了戰場,想方設法蒐羅殘餘的居民,幾次遭遇危險,不過,人數越少越好指揮,敵軍也只不過是,散開來追擊的遊兵散勇而已,連續擊殺了敵軍七個騎兵之後,樓生終於彙集了100多人,但他卻在夜間與大部隊走散了,又在田邊的水坑中崴了腳,不得不坐在那裡休息了很長時間。

等到第二天清晨,各級軍官們向百戶呈上戰報,一天時間內,帶回來的首級就超過了700個,再加上其他方向上的進展,脫脫相信,這一戰他消滅了敵軍上千人。在於高俊交戰的歷史上,還從未有人用這麼小的損失獲得過如此大的戰果。

不過,新兵們缺少紀律約束的缺點很快暴露出來,到當天下午的時候,脫脫才發現,他已經無法約束士兵們抓緊時間趕回營地了,這些人依舊在廣闊的原野上搜索,就算找不到敵軍,還要打家劫舍焚燒村莊,失去了紀律的約束。

這就給了敵人們機會,等到當天傍晚的時候,一羣人匆匆的從西面縱馬歸來,人人身上都帶着傷,據他們所說,高俊的騎兵已經從側翼圍了上來,到處尋找小股的蒙古部隊吃掉。

脫脫立刻下令集結殘餘力量,並且派人打着他的旗幟,必要時可採取殘忍手段,將所有的士兵約束回軍營。

然而,在此時,高俊的騎兵們卻犯了致命的錯誤,他們推進的太慢了,甚至半途還休息了一陣,這給了敵軍重新集結的機會。

這不能責怪騎兵們,由於高俊還有着北進的心思,所以騎兵都佈置在北面,直到得知樓升戰敗之後,才花了半天時間狂奔至此,再加上高俊還是過於愛惜自己的騎兵,不希望他們迅速推進。

加入了戰場,是一條繩上的螞蚱,哪有什麼不能快速推進的道理,高俊患得患失,對此次戰敗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脫脫花了整整一個晚上的時間,才重新集結了隊伍,他已經損失了近一百人,但剩下的士兵精神很好,並且繳獲了不少武器甲仗,正躍躍欲試,準備下一次戰鬥。

而就在這個時候,蒙古人的支援也不期而至,這更讓脫脫如虎添翼,就在高俊送給脫脫的這一晚上時間裡,他已經做好了準備。

第二天清晨,太平軍步兵抵達戰場附近,騎兵們因此獲許繼續推進。

然而,昨天還在戰場上游蕩的蒙古散兵已經消失不見,這讓李銘意識到敵軍可能已經有所防範,他派出騎兵聯絡周邊各營,建議大家還是合軍一處,就像上次進攻戰一樣,捏個拳頭打過去。

高俊也和其他的首腦人物趕到了前線,他們立刻指揮各路軍兵聚齊,準備連起來對付敵人。

但是他們送給蒙古人整整一個晚上,對手已經利用這段時間做好了偵查,當然不會再給高俊機會。騎兵部隊很快就遭遇了蒙古人的纏繞,困在戰場動彈不得,各路步兵部隊也連續遭遇蒙古騎射手。

這些蒙古騎射手來自於靠北方的八忽剌部,這個部落在謙河中游一帶,儘管同樣是操蒙古語的民族,但他們從來不住蒙古包,在馬背上看管自己的羊羣。反而,這些人在西伯利亞南部的密密叢林裡搭建住房,用優質的大弓長箭去射殺麋鹿。

這些強悍的步弓手們早就武裝了從金朝人手裡奪過來的反曲弓和鐵骨箭,優質的蒙古獵手加上上好的漢式武器,對於正在行進的步兵縱隊無異於是一種噩夢。

這些人採取了龍騎兵式的打法,他們策馬來到太平軍附近,然後下馬上弓,射出強勁的箭矢,力道甚至可以洞穿士兵的鎧甲,隨即立刻翻身上馬,跑遠一點之後再重複上一次的舉措。步兵縱隊推進得極慢,而且憂心忡忡,對於前後都不感到安全。

也就在這個時候,趕到戰場的其他步兵部隊才找到樓升,他歇了半夜之後又在荒地上搜羅殘軍。他用折斷的樹枝當柺杖,用撕下的袖子包裹着腳,艱難的一步一步行進,在一次小遭遇戰中受了傷,士兵們想辦法做了一個簡易的擔架,擡着他找到了友軍,幸好蒙古騎兵已經開始聚集,否則的話他一定是凶多吉少。

在此次戰鬥中,太平軍損失之慘,超乎所有太平軍軍官的想象,一個營直接被對手打廢,這對於太平軍來說是絕對不可接受的結局。

武裝狀況良好,士氣正旺,訓練有素的三千名步兵根本不足以在河北平原上對抗最普通的一千名蒙古騎兵,現實用血淋淋的方式讓所有的軍官們複習了這一課。

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五章 邢州的合圍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第六章 和議成(下)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殲滅戰(下)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六章 東與西(下)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二十二章 馬(下)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第八章 兵者,詭道也(下)第二十一章 金朝的陰謀(上)第二十一章 戰(上)第四章 高中(下)第八章 牛(下)第十六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下)第十九章 火漫山東(上)尾聲第五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上)第九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上)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十二章 新春樂(下)尾聲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尾聲第二十一章 總有一天 我的謎底會揭開(上)尾聲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四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下)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十九章 匯(上)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七章 血鐵(上)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十三章 喚醒勇虎(上)第十四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下)第二章 羊(下)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二十一章 馬(上)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四章 延伸殺傷(下)第十五章 諸線牽(上)第十五章 高舉正義之劍(上)第六章 犯錯(下)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第二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下)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九章 戰爭之路(上)第十五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上)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七章 風蕭蕭(上)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二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二十四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下)第十章 掙扎(下)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二章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第十四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下)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二十四章 物資(下)第五章 貨物(上)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七章 陰差陽錯(上)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
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五章 邢州的合圍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第六章 和議成(下)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殲滅戰(下)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六章 東與西(下)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二十二章 馬(下)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第八章 兵者,詭道也(下)第二十一章 金朝的陰謀(上)第二十一章 戰(上)第四章 高中(下)第八章 牛(下)第十六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下)第十九章 火漫山東(上)尾聲第五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上)第九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上)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十二章 新春樂(下)尾聲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尾聲第二十一章 總有一天 我的謎底會揭開(上)尾聲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四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下)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十九章 匯(上)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七章 血鐵(上)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十三章 喚醒勇虎(上)第十四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下)第二章 羊(下)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二十一章 馬(上)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四章 延伸殺傷(下)第十五章 諸線牽(上)第十五章 高舉正義之劍(上)第六章 犯錯(下)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第二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下)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九章 戰爭之路(上)第十五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上)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七章 風蕭蕭(上)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二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二十四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下)第十章 掙扎(下)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二章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第十四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下)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二十四章 物資(下)第五章 貨物(上)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七章 陰差陽錯(上)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