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赤紅血(上)

高俊抵達信安之後,整個河北的抗蒙根據地都陷入到了狂歡之中,對於這位當年曾經轉戰運河,後來又在山東幾次讓鐵木真吃虧的當世名將,河北民衆可謂翹首以盼。高陽公張甫也對高俊心服口服,儘管對方是客人,但張甫卻謹慎的以禮侍之。

來一睹高郎君風采的河北各地義軍領袖絡繹不絕,除去觀看他們心中的偶像之外,這些人也都提出了統一的請求:來了就不要走了,趁着現在蒙古軍隊集中在西南西北的好時機,一舉攻克中都,大家願意爲高郎君牽馬執鐙。

來這裡的人太多,以至於高俊真的起了這種心思。

在過往一段時間,高俊一直想的是萬事俱備,然後再與蒙古人爭勝於河北,然而,眼看着現在的形勢如此順利,他甚至在想,是不是可以趁機直接推到中都,收復舊京,然後呼籲民衆起來反抗?

蒙古人丟掉了剛剛拿下的金朝首都,一定會軍心低落,這個時候,各路義軍一起反攻,說不準就能徹底消滅還留在華北的蒙古人。

靠實力與敵軍決戰是一種方式,難道取巧就不可以嗎?高俊此時陷入了迷思,一時之間不能確定。

所以,他也沒有立刻返回山東,反而依靠已經控制了運河向河北地區輸送了糧食和軍械,似乎大有就地駐紮的意思。

中都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讓高俊在短時間內十分動搖,在兩者之間左右搖擺。

有的時候,你無法作出決定,併爲此輾轉反側的時候,對手會幫助你的,也就是在第二天,高俊派去南下擴大佔領區的軍隊就遭遇到了極爲慘痛的失敗。

這次遭遇毀滅性打擊的是樓升的隊伍,他被高俊派遣去西南一側,準備擴大佔領地,然而,他卻在這裡遭遇到了大隊的蒙古騎兵,足足有上千人之多。

這支蒙古騎兵的裝備談不上精銳,甚至於不是人人身披重甲,他們來自於更加靠北的部落,比如兀良哈,這些部落被編入了木華黎的萬戶之中。

而這上千人則是今年剛剛參加作戰的新兵。

人數上蒙古人並不佔優勢,而且從訓練和作戰經歷來講,這幫人也都是新兵,戰場情況似乎不應該很糟。但是,有一點永遠不能忽略:騎兵在具體戰場上就是要比步兵更好調動。

蒙古騎兵們狡猾的從不同的方向上試探太平軍的步兵陣型,直到後者的隊列越來越散亂,騎兵射出無數利箭,讓太平軍步兵無從抵抗,這些從不同方向射來的箭矢很難全面防護。

樓升並非毫無經驗的軍官,他收攏隊形,並且想辦法抵禦敵人騎兵的騷擾,通過主動對抗敵人軍陣的方式,迫使敵軍也逐漸收攏,但是這批蒙古騎兵多達千人,他們可以從容機動,甚至於累了之後還能換一匹馬繼續作戰。

附近的太平軍得到消息之後,迅速趕過來增援,但是他們的速度太慢了,在他們抵達戰場之前,樓升的隊伍就已經徹底散亂,而蒙古人也不失時機的發動一場強有力的衝鋒,直接將他的對手們打成了爛豆花。

這次戰鬥的情形和以前全然不一樣,蒙古人看似力量並不比之前雄厚,只有一千名新兵,指揮的百戶名不見經傳,而他的對手則是太平軍的元老宿將,所統率的軍隊也是百戰精銳。可是戰鬥在幾個時辰之內就已經完全分出了勝負,太平軍全面崩潰。

樓升率領殘兵向北撤退,在一條小溪附近再次遭遇到了敵軍騎兵的襲擊,敵人狡詐的選擇在這個地方埋伏,果然使得剛剛聚攏一些的太平軍殘兵再次混亂崩潰,樓升帶領着二百多人渡過了不寬的河道,但還有一些人跌入水中掙扎不得,被蒙古人的馬蹄踏成肉泥,少數人被河水衝到了下游去。

這樣的溪流無法阻止蒙古騎兵繼續追擊,等到當天晚上的時候,樓升營已經完全無法再次聚攏,從高俊這面的定義來看,甚至可以認定樓升遭到了全殲。

殘餘的軍隊繼續向東北方向撤退,士兵們還要想着自家的田地和妻子兒女,因此並沒有徹底潰散,即便是單個士兵也要想辦法尋找太平軍。

深夜裡,蒙古人的騎兵隊依舊不停的掃蕩着這一片地區,他們每個人都有兩三匹健壯的戰馬,隨時可以更換。踏過用石頭壘起來的小道和潺潺的小溪,到處尋找躲在灌木叢中的太平軍士兵,然後用長槍把他們挑起來,穿成一串。

樓升所率領的殘兵,在這裡又和敵人的騎兵交戰了一番,也許是人數少,反而指揮的更靈活,他們成功的擊殺了敵軍的四名騎兵,然後度過了更大的一條河,這是相對安全的地帶。

但是隨即,蒙古騎兵的主力趕來,足足有兩三百人,他們也在嘗試尋找渡河的方法,再派出幾輪覘騎之後,終於找到了上游的一處淺灘。

只可惜,當蒙古人正準備從這裡渡過小河時,沒想到對面上太平軍的援軍已經來了,這是一批射手。他們盔甲較輕,來的很快。

太平軍射手都迎來了成立之後第一次獨立作戰,而且是在沒有步兵保護之下的純粹射擊作戰,所以必須在短時間內用強大火力震懾敵軍。

宋英得知敵軍的數量之後嚇得差點坐地上,理論上,射手都確實可以打出強大的火力,但弓箭手的射速不光取決於平時訓練的技巧,也要看在戰場上的心理狀態。嚇的連弓都拿不住,還談什麼張弓射箭呢。

宋英向士兵們隱瞞了對面的實際人數,聲稱對面只有僞軍,反正天已經黑了,誰也看不清。

宋英何嘗不是被嚇出了一身冷汗,但好歹事情都過去了,他抹了抹汗津津的臉,請樓升和他一道返回信安那邊,高俊已經得知樓升接敵的消息,正在重新彙集太平軍主力向這邊趕來,騎兵部隊已經出動了。

樓升本來是想立刻跟着宋英走的,然而,出發沒多久,他們就遇上了另外幾名殘兵,他們來自於樓升下屬的一個旗,據他們報告,指揮已經戰死,剩下的弟兄們分佈在河東南面的一片荒地上,蒙古人在四處追殺。

樓升猶豫了一下,纔對宋英說:“這個時候本統制不能走。”

第十三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上)第七章 鑄爐(上)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尾聲第八章 血戰小清口(下)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第十六章 合(下)第十一章 林一舟的石砲(上)第九章 劫(上)第二十三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上)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五章 貓(上)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四章 判?決?待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十章 劫(下)第四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下)第九章 抹不去的污點(上)第八章 撤退與堅持(下)尾聲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二十一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諷(上)尾聲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五章 貨物(上)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十七章 民兵(上)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二十一章 出擊擾亂敵軍(上)第十一章 競速寶勝(上)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一章 通訊兵(上)第二十章 決勝胥浦橋(下)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十九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上)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十六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下)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第十一章 競速寶勝(上)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尾聲第一章 破壞與建設(上)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二十章 縱馬嶺(下)第五章 辛勞的家主(上)第五章 散兵(上)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二十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下)第十六章 合(下)尾聲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九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合議(上)第二十三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上)第十六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下)第四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下)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第十八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下)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尾聲第十三章 心殷殷(上)第十三章 學校(上)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第十四章 餌與誘(下)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十八章。鼠(下)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七章 憧憬的災民(上)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
第十三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上)第七章 鑄爐(上)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尾聲第八章 血戰小清口(下)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第十六章 合(下)第十一章 林一舟的石砲(上)第九章 劫(上)第二十三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上)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五章 貓(上)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四章 判?決?待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十章 劫(下)第四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下)第九章 抹不去的污點(上)第八章 撤退與堅持(下)尾聲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二十一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諷(上)尾聲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五章 貨物(上)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十七章 民兵(上)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二十一章 出擊擾亂敵軍(上)第十一章 競速寶勝(上)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一章 通訊兵(上)第二十章 決勝胥浦橋(下)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十九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上)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十六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下)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第十一章 競速寶勝(上)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尾聲第一章 破壞與建設(上)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二十章 縱馬嶺(下)第五章 辛勞的家主(上)第五章 散兵(上)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二十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下)第十六章 合(下)尾聲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九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合議(上)第二十三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上)第十六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下)第四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下)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第十八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下)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尾聲第十三章 心殷殷(上)第十三章 學校(上)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第十四章 餌與誘(下)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十八章。鼠(下)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七章 憧憬的災民(上)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