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

戰場剛響起槍聲,擴闊帖木兒心裡便知道不好,如此密集的槍炮聲是他從來沒有聽過的,難道前邊的明軍全部裝備這種火器,難道這種火器就可以阻擋如颶風一般的騎兵突擊。

但是木真火奴遲遲沒有派人來報信,這讓他更加焦慮。在某一刻他甚至想帶着剩餘的四萬騎兵調頭就走,因爲他已經嗅到了危險的氣息。但是擴廓帖木兒還捨不得走,木真火奴帶領的三萬騎兵是他麾下最精銳的,從其義父察罕帖木兒開始,不知經過多少次血戰才歷練出這麼一支精銳,真要捨棄,擴廓帖木兒沒有這個決心。他甚至還保有一絲期望,在這支精銳的衝擊下,就算裝備火器的明軍也難以抵擋,應該很快被沖垮。

擴廓帖木兒研究過火器,雖然聲勢浩大,但是真論起威力還不如弓弩。多少年來,中原王朝軍隊的弓弩步軍一次又一次敗在草原騎兵的鐵蹄之下,就憑這些會噴火冒煙的鐵管子就想反敗爲勝?擴廓帖木兒不相信,他更相信鐵騎和弓箭的威力。

可是遲遲得不到戰場的回報,擴廓帖木兒的心是七上八下,過了半個時辰,他再也忍不住了,派了一名部將帶着三百騎兵去看個究竟。

兩刻鐘過去了,前去打探的騎兵便回來了,不過三百騎兵只剩下不到十幾騎,連那個部將也不見蹤影了。

“王爺,大事不好了!”

“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擴廓帖木兒着急地喝問道。

“回王爺,全『亂』了。”一個牌頭連滾帶爬地下了馬,伏在地上哭訴道,“前方到處都是濃煙和槍響,根本看不清情景,失『迷』大人帶着我們剛往前衝了幾十丈,從旁邊噼裡啪啦地就打來了一排槍,失『迷』大人和十幾個弟兄不幸被打中,落馬後生死不明。我們的戰馬被槍聲驚得『亂』了陣腳,四處『亂』跑。可是不論走到哪裡,那裡都是槍聲,一路上我們不知挨多少黑槍。後來我們看到前面有紅『色』,便往那裡走,結果衝在最前面的弟兄被刺刀刺得滿身是血,還沒等我們反應過來,明軍又是一排子彈打過來。”

擴廓帖木兒越聽心裡越驚,他萬萬想不到前邊的戰事打成了這個模樣,他看着牌頭滿是血污的臉,一時說不出話來。三百探明情況的騎兵不到兩刻鐘便損失殆盡,木真火奴的部隊陷在裡面差不多一個多時辰了,估計也好不到哪裡去。

難道就這樣完了嗎?

“王爺,你看!”旁邊的禿魯不花突然大叫起來,順着他的手指看過去,只見兩邊的山丘上隱隱出現紅『色』。

是明軍!擴廓帖木兒一下子醒悟過來了,看來明軍早就嚴陣以待,佈下一張大網,爲得就是要把自己一網打盡。

正想着,隨着明軍的紅『色』旗幟和軍服出現,遠處隱隱傳來一陣整齊的鼓聲,還有笛子和笙聲,這些非常有節奏的樂聲就像是夏天夜空的星星,在天地相交之際閃動着。

看着五萬步兵以營爲單位呈縱隊前進,各隊之間的間隔非常大,使得全軍隊列非常寬,佈滿了整個山丘。再聽着調動步兵前進腳步的樂聲,馮國勝覺得非常的悅耳。忙碌了一兩個月,今天總算把擴廓帖木兒裝進口袋了。

按照部署,丁德興、常遇春一開始向北,河南便開始準備起來。馮國勝、鄧友德、朱亮祖、胡大海立即將手裡的部隊秘密集中起來。他們這一路原本有十萬火器部隊,加上常遇春帶來的十萬,足有二十萬。常遇春北上,帶走的是七萬冷兵器部隊,爲得就是集中熱兵器部隊對付擴廓帖木兒。

爲了響應河南中路大軍的行動,接到命令的左路傅友德部也採用的行動,他們放緩了對秦州天水李思齊殘部的追擊,在西邊改攻爲守,而徐達率部向陝北挺進,從西邊對冀寧進行威脅,而傅友德率部進駐潼關一線,隨時待命。

擴廓帖木兒那邊剛率部馳援大都,傅友德立即打上馮國勝的旗號,匯合陝州胡大海部,渡河直入平陸、安邑、夏縣;朱亮祖打着鄧友德的旗號,從河內向潞州挺進,兩路人馬聲勢浩大,儼然是主力一般。

而真正的主力在馮國勝、鄧友德的率領下,打着朱亮祖的旗號,在呂光豪的兩萬騎兵策應掩護下從中路直進太原。由於元軍是固守城池,逐一抵抗,加上明軍各部的旗號是你換我的,我換你的,把元軍搞得暈頭轉向,而且呂光豪的兩萬騎兵四處撒開,追殺元軍的偵騎,所以這一招漫天過海得以實施。

馮國勝、鄧友德率兵突進,軍情司早就埋下的棋子也一一發動,沿途諸城守軍不是投降就是內應四起,守將迫不得已只得棄城而走,所以一路上倒也順利。

“正則,鄧將軍那邊準備得怎麼樣?”馮國勝轉頭問副將侯明道。

“回將軍,那邊進展地非常順利,一切按原計劃進行。”

“建業,你的騎兵準備好了嗎?”

“回將軍,我的騎兵準備好了。”呂光豪在一旁恭聲應道。自從他打完了中條山突圍戰之後,便一路青雲,先是主持河南境內的剿匪事宜。他先是遊說河南各地的豪強義士,招募善騎壯士,以定遠軍第一騎兵團爲主組建輕騎部隊,四處圍剿盜匪潰兵,綏靖地方。這段時間,他率部縱橫河南,熊耳山、方城山、桐柏山、嵩山,衆多巨寇大盜均被其清剿。而他的輕騎部隊到後來包括定遠軍第一騎兵團、兩支常備騎兵團、兩支守備騎兵團在內居然達到了五萬,這次他奉命隨軍北上,便擇精銳三萬編爲一部。

“好,到時你好好地痛打落水狗,能捉住擴闊帖木兒那最好,捉不住也要讓他清潔溜溜地走!”

“是的將軍,屬下記住了。”

“下去準備吧,隨時聽命令。”

“稟將軍,重炮已經準備好了。”過了一會,炮兵指揮官跑來稟報道。

“這麼快,”馮國勝這次帶來了五個重炮團,共有六十門二十四斤重炮和十門三十二斤重炮,這兩種都是長炮,分別重三千六百斤和六千五百斤,有效『射』程分別是一千八百米和兩千一百米,最大『射』程分別爲七千米和七千二百米,早就已經被馱馬拖到合適的位置,忙碌一番也架設完畢了。

“正則,你去前方指揮,準備接戰。”馮國勝用望遠鏡看了一下前方,發現自己的先頭部隊與擴廓帖木兒的部隊不到兩千米,而對面的鄧友德部先頭部隊差不多也是這個距離。按照此前商量好的部屬,馮國勝率部從東北方向進攻,鄧友德部從正南方向進攻,剛好形成一個夾角包圍擴廓帖木兒,讓他一時不好脫身撤離。

“重炮團準備,隨時開火!”馮國勝開口道。

“是!”

“想不到才幾十年,這幫蒙古人已經不會打仗了。騎兵最重要的是什麼?機動『性』和突然打擊『性』,擴廓帖木兒不知道發揮這些優勢,反而任由我們將其空間壓縮,最後被陷在一張大網中。”臨戰前,馮國勝居然有心思點評起戰局來。

“陛下給我們授課時曾經說過,戰爭只是政治的延續。當初蒙古人稱雄,正是試圖征服天下建立龐大帝國之時,何處不是其用兵之地,所以靈活機動,大迂迴,大包抄,打得是淋漓盡致;現在卻是另外一番情景,擴廓帖木兒與元帝不和,不僅要防着我們進攻,還要防着元帝從後面下刀子,所以開始的時候是坐山觀虎鬥,以保住地盤爲主。所以陛下說得好,有多大的政治目的,便有多大的戰略。我們北伐的目的是光復北方,儘可能多的消滅元帝和擴廓帖木兒的主力,而擴廓帖木兒呢?一心只想保住他的一畝三分地,自然就落了下乘。”濮英在旁邊應道。他自從背了一個處分後,便被調到馮國勝身邊當參軍長,待罪立功。

“說得是啊,”馮國勝也深有感觸道。

“將軍,正則開始進佔甲二十四高地了,我們是不是該掩護一下他?”濮英突然提醒道。

“正是,命令重炮團開炮!”馮國勝果斷下令道。

只見旗幟一搖,遠處重炮團陣地接連閃過幾十道火光,在濃煙噴出的時候,巨大的聲響撕裂空氣向四處傳去。

“嗚---”尖銳的呼嘯聲劃破上空,刺進元軍將士們的耳朵中,接着是幾十發炮彈落進人羣中,轟然炸響,滾燙的彈片從濃煙中飛濺而出,掃落了周圍的上百名元軍將士。

“明軍從哪裡開炮的?”擴廓帖木兒驚問道,明軍離自己還遠着,甚至連隊形都還沒有完全擺開,怎麼就開炮了。

“王爺,聽聲音好像很遠。”禿魯不花遲疑地答道。

“明軍的火炮能打這麼遠嗎?”

隨即又有尖銳的呼嘯聲傳來,不過這聲音是從南邊傳來的,鄧友德也看到了戰局的變化,果斷地命令他所屬的兩個重炮團開火。

炮擊給元軍帶來了一陣混『亂』,擴廓帖木兒剛纔還在猶豫該如何應對,是直接向前衝去,與木真火奴合兵一處,再擇機而去,還是向北突圍,棄前軍不顧而走。向前,木真火奴部現在是凶多吉少,擴廓帖木兒擔心自己這四萬人衝進去也是同樣的下場,陷在裡面,到時兩路明軍從左右圍過來,自己就要全軍覆滅了。

明軍重炮一響,擴廓帖木兒反而靜下心來觀察起周圍的情況,分析起當前的局勢。元軍的西邊是石嶺關,木真火奴部已經陷在裡面了,北邊是一條小河,自北而來,轉向西北,雖然河流不大,但是現在正是秋汛時節,河水夠深,正好擋住了正北的去路;南邊是一道連綿的山丘,一直蜿蜒到東邊,現在明軍正從那裡結隊而來,加上又有地理優勢,從那裡突圍不可取;剩下就是東北方向,那裡地勢平坦,正好利於騎兵作戰,可是數萬明軍已經從那裡鼓譟而來,最關鍵的是那座山丘,也就是明軍地圖上所標示的甲二十三號高地,正好卡在了這塊平地的咽喉處,明軍只要佔據了那裡,就可以做爲支撐點,死死地卡住自己的退路。

想不到明軍居然隱隱包圍了自己,擴闊帖木兒心裡大吃了一驚,剛纔局勢變化得很快,他一時來不及分析整個戰局,現在一想,看來明軍是早有準備。

擴廓帖木兒舉目一望,發現紅『色』正向那座山丘延伸,不好,明軍正在搶佔那裡,必須儘快加以反擊,趁着明軍在那裡立足未穩,奪回那座山丘,只要奪回那座山丘,自己便能佔據地理優勢,率部衝出去。

“禿魯不花,你率一萬薛怯軍給我拿下那座山丘!”擴廓帖木兒當即說道,說完後他還不放心地囑咐道:“全軍的希望全在那裡了,不管多大的代價,你必須拿下那裡!”

“知道了王爺!”禿魯不花悶聲應道,他是察罕帖木兒帶出來的大將,對察罕帖木兒父子忠心耿耿,而且打仗悍不畏死,是擴廓帖木兒非常信任的一員猛將。

明軍重炮團的炮擊還在繼續,由於重炮裝填彈『藥』比一般野戰炮要複雜得多,所以間隔的時間也長多了,不過訓練有素的明軍依然保持着一分鐘左右發『射』一發,炮彈不斷地落在元軍中間,而元軍各部根據擴廓帖木兒的命令,冒着隨時可能被炮彈炸飛的危險在做着緊張的準備。

一萬薛怯軍很快便整隊出來了,這支擴廓帖木兒的親兵,其麾下最驍勇善戰的騎兵已經意識到自己身上的重任,他們緊張地做着準備。他們穿上精製的鎧甲,背好箭筒和弓,掛好馬刀和騎槍,然後丟棄一切多餘的東西。最後,他們在禿魯不花的招呼下,開始緩緩向甲二十號高地跑去,不一會他們便離開大隊人馬,組成了一個巨大的三角陣向高地而去。而剩下的元軍大隊人馬也開始行動起來,他們分出一支,開始向東北方向平地上的明軍發起進攻,協同禿魯不花的進攻。

第216章 大調整(一)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81章 千里尋夫第48章 新式武器(一)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131章 福州(二)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113章 中樞(四)第15章 清澗山(二)第5章 常遇春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112章 中樞(三)第124章 理學的未來第306章 該動手了!第227章 馬六甲第266章 出巡之農村調查報告第175章 入大都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25章 和州之戰(三)第86章 江州(五)第38章 戰東南(四)第64章 初次會戰第79章 安慶第49章 新式武器(二)第146章 耽羅島第81章 千里尋夫第118章 細川賴之(三)第9章 濠州被圍第13章 智取驢牌寨第156章 準備北伐(三)第265章 《明知論》(一)第304章 南掌(二)第133章 南平(一)第218章 大調整(三)第37章 戰東南(三)第94章 張定邊(二)第261章 暗潮涌動第92章 江上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83章 江州(二)第24章 和州之戰(二)第230章 威尼斯商人(一)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65章 陳友諒的野望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65章 陳友諒的野望第124章 理學的未來第335章 誰輸誰贏?(三)第125章 方氏兄弟第260章 談判第221章 禮部尚書胡惟庸第262章 李存義第133章 南平(一)第87章 大事件(一)第229章 梅花獎第302章 事後(四)第285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二)第94章 張定邊(二)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268章 出巡之刺客事件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5章 常遇春第155章 準備北伐(二)第127章 敗仗(一)第319 泰西攻略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一章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339章 軒然大波第293章 再亂(二)第5章 常遇春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196 教皇使團(三)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三章第34章 鎮江第81章 千里尋夫第29章 殲滅水師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224章 伐蜀(二)第265章 出巡之出京第230章 羅貫中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33章 江南行省第63章 準備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96章 張定邊(四)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114章 過年第107章 武昌(三)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
第216章 大調整(一)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81章 千里尋夫第48章 新式武器(一)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131章 福州(二)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113章 中樞(四)第15章 清澗山(二)第5章 常遇春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112章 中樞(三)第124章 理學的未來第306章 該動手了!第227章 馬六甲第266章 出巡之農村調查報告第175章 入大都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25章 和州之戰(三)第86章 江州(五)第38章 戰東南(四)第64章 初次會戰第79章 安慶第49章 新式武器(二)第146章 耽羅島第81章 千里尋夫第118章 細川賴之(三)第9章 濠州被圍第13章 智取驢牌寨第156章 準備北伐(三)第265章 《明知論》(一)第304章 南掌(二)第133章 南平(一)第218章 大調整(三)第37章 戰東南(三)第94章 張定邊(二)第261章 暗潮涌動第92章 江上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83章 江州(二)第24章 和州之戰(二)第230章 威尼斯商人(一)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65章 陳友諒的野望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65章 陳友諒的野望第124章 理學的未來第335章 誰輸誰贏?(三)第125章 方氏兄弟第260章 談判第221章 禮部尚書胡惟庸第262章 李存義第133章 南平(一)第87章 大事件(一)第229章 梅花獎第302章 事後(四)第285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二)第94章 張定邊(二)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268章 出巡之刺客事件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5章 常遇春第155章 準備北伐(二)第127章 敗仗(一)第319 泰西攻略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一章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339章 軒然大波第293章 再亂(二)第5章 常遇春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196 教皇使團(三)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三章第34章 鎮江第81章 千里尋夫第29章 殲滅水師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224章 伐蜀(二)第265章 出巡之出京第230章 羅貫中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33章 江南行省第63章 準備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96章 張定邊(四)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114章 過年第107章 武昌(三)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