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看到排成六行筆直站在自己面前的一百三十餘人,劉浩然在他們面前走了一圈,然後站在那裡大聲說道:“你們知道打仗如何取勝嗎?”

“不知道!”一百多人齊聲高吼道。他們都已經習慣了,從上月列隊走正步開始,他們就知道長官的話不管知不知道都必須回答,而且必須整齊地大聲回答,否則眼前的這位營監事會讓你喊破嗓子。

“很簡單,”劉浩然非常滿意衆人的回答,因爲聲音夠洪亮,“那就是我們活下來。但是要記住,絕不是逃跑偷生活下來。敵人死了,而你們還活着,那就是勝利!”

“如何在戰場上活下來?我告訴你們,那就是相信你前後左右的同伴和戰友,放心的把你的兩邊和後背交給他們,你只管對付前面的敵人就行了。”

“到了戰場上,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想取勝,就必須依靠全什、全哨、全隊乃至全營的力量。”劉浩然指了指旁邊站着的三位義兄道,“你們都知道,三位隊正都勇猛過人,十幾個人完全不是他們一個人的對手。但是上了戰場,他能一人面對一百個、甚至一千個敵人嗎?”

“你們都是軍官和士官,你們的責任重大,因爲同僚戰友的性命全在你的手裡,如果你的一個過錯或者無能,可以讓你的弟兄們全部喪命。”

劉浩然神情嚴肅地對站在他面前的定遠營所有軍官和士官說道。劉浩然規定,哨長以上是軍官,其餘如什長、什士官、哨士官、士官長都是士官。他給軍官和士官的定義是軍官帶領士兵打仗取勝,而士官協助軍官管理士兵,主要工作有持旗、擊鼓、傳令和鼓舞士氣等。爲了區別,劉浩然下令士官在右臂袖子上畫一道橫線,士官長在橫線上多加一個X,而軍官在橫線上多加一個三角星,一個三角星代表是哨長和隊副,兩顆星代表是隊正。

劉浩然深知軍官和士官的重要性,如果說將領是軍隊的大腦,士兵是軍隊的身軀,那麼軍官和士官則是支撐這副巨大身軀的骨骼。所以他簡單教軍士們列隊正步後,就開始對軍官和士官進行輪訓。

今天正是每月全體訓話時間。

“所以你們要肩負更大的責任,首先比軍士訓練更刻苦,其次你們要懂得戰術,也就是知道如何打仗。”劉浩然繼續大聲說道,“也許有人說了,知道如何打仗是上面的事,我只管執行命令就好了,告訴你們,那是不合格的軍官和士官。”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與元廷官兵相遇,你的任務是帶領一哨人馬正面衝鋒,”劉浩然指着最前面的一個哨長說道,“你不能帶着人往前衝就算了,你要想到,你屬下的哪一什戰鬥力最強,你就要把這一什放在前面當刀尖,其餘兩什在後面掩護當刀刃,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刺破敵人。”

丁德興和傅友德在旁邊頻頻點頭,他們和劉浩然曾經當過幾個月的紅巾軍,對那種一窩蜂、完全靠人多的戰法很有看法,而常遇春站在那裡略有所思。

“好了,接下來我要繼續訓練你們,讓你們知道如何去訓練你的部下!”

一上午過去了,全體軍官和士官被訓練得全身無力,中午吃過飯,休息了半個時辰,又開始訓練。看到空地裡那些揮汗如雨的軍官和士官,十里野外跑回來的軍士們不由議論紛紛,但是看到同樣頂着烈日站在旁邊的劉浩然,一下子不敢作聲了。

定遠營剛成軍,這些青壯們還沒有適應,個個性子都野得很,大錯不多,小錯不斷,結果全被劉浩然給逮住了,罰站的罰站,鞭刑的鞭刑,沒有一個留情的。有兩個小夥子偷了山下百姓地裡的糧食,被劉浩然毫不留情地下令退回東西,鞭刑二十;有一個小夥子與附近村裡的寡婦勾搭上,一夜回來晚了,結果被巡邏隊抓住。不但那位小夥子被鞭三十,趕下山去,連他所在什的什長、士官、軍士一個不少,被罰掃營地茅廁三個月,因爲他們知情不報。

兩個多月下來,定遠營上上下下都對劉浩然和他屬下二十餘人的軍法隊畏懼不已,加上每天操練非常嚴格,有二十幾個人受不了這種苦,偷偷地跑下山去了。結果其所在哨立即出動,先把逃兵追回來,鞭三十,然後趕下山去,而同哨其餘人被關了三天黑屋子,因爲他們沒有看住同伴。劉浩然鄭重宣佈,現在加入定遠營是自願的,來去自由,但是決不允許不辭而別,因爲你不申請獲批離開定遠營,你就是定遠營的一員,必須遵守軍法。

晚上吃過飯後,軍官和士官們還是不能歇下來,劉浩然在一塊大木板上用炭條給他們上起戰術課,這也是丁德興等人最喜歡的課目。泡了幾年軍壇的劉浩然用中外古今的戰役做例子,給衆人一一講解勝者爲何勝,敗者爲何敗。

大家都散了後,劉浩然帶着值日隊正,巡視各營帳。平時,劉浩然也喜歡到各營帳轉轉,與軍士閒談,詢問軍士們對操練有什麼意見和建議,觀察是不是有值得提拔的人才,如果有軍士生病,他會親自帶着請來的郎中去看病,畢竟他多少也懂點醫術;聽說有軍士的家眷生活有困難,就會派人捎些東西過去,好生安撫。按照他的規定,軍官士官必須和所部軍士同吃同住,絕無優待,而他自己和三位義兄也是吃着同樣的飯菜,睡同樣簡陋的草棚營帳。

辛苦了三個月,軍官士官訓練班終於結束了,他們回到各自的部隊開始操練起軍士來,整個虎頭山一片大練兵的沸騰氣象。

在這期間,接到信的胡海從赤塘、華雲龍從韭山趕來投奔,也帶來了三百多部衆,這些人經過挑選被打亂分在各部,然後新設兩隊,以胡海、華雲龍爲隊正。接着是常遇春的老鄉兼舊識花雲,聽到村裡的留言,帶着一個在臨淮認識的朋友王弼也趕了過來。王弼原本是定遠人,後來徒居臨淮,善使雙刀,人稱雙刀王,與花雲是不打不相識,兩人惺惺相惜。後來花雲準備回家看看,王弼也跟着過來,準備順路回故里看看,聞得常遇春四兄弟桃園結義的故事,傾慕不已,聽說他們在虎頭山起事,也一起跟來了。

陸續又有英豪陳德、楊璟慕名趕來投奔,陳德原本就是定遠人,也曾聽說過丁德興和華雲龍的名字,聽說他們在虎頭山立寨,便跑了過來。楊璟是合肥人,父親原是儒生,後來家道敗落,父母雙亡,楊璟打算去投奔濠州,路過虎頭山時得知劉浩然也是合肥人,兩人交談甚歡,於是便留了下來。

又訓練了兩個月,山裡的糧食不夠吃了。劉浩然等人從懷遠過來時,在路上打了兩家土豪,得了不少糧食,但是上千人的吃喝很快就消耗一空。劉浩然看定遠營訓練得也差不多了,該用實戰實踐一下了,於是就挑了一戶不是很強的豪強做目標。

定遠營七百人對豪強的五百多家丁,劉浩然的初戰打得一般。說好吧,他們總算是擊潰了豪強家丁,攻進了莊園,搶得了大量糧食,說不好,軍士們打得很亂,平時的戰術訓練一開戰全忘了,甚至有一哨出現了不戰自散,做爲“前敵指揮”的劉浩然很是殺了幾個人才壓住了陣腳。

劉浩然和五位隊正一商量,把一半的糧食分給附近的百姓,其餘一半帶回了山寨。回來後,劉浩然好好整頓了一把軍紀。

“丁德興!”劉浩然面無表情地吼道。

“在!”丁德興立即站了出來,他知道這絕不是什麼好事,因爲潰散的那哨是他屬下的。

“你隊負責攻打左翼,直入南牆,結果如何?”劉浩然冷然地問道。

“一哨潰散,後來在胡海所隊的支援下才擊破左翼。”丁德興老老實實地答道。

“作戰遇到困難,部屬受阻後退,都可以理解,但是當時你臨機處置了嗎?”

“沒有!”丁德興咬了咬牙答道,當時的情景按照軍紀軍法,丁德興可以將後退潰散的哨長和什長斬於陣前。但是那些人都是從懷遠跟過來的老兄弟,丁德興一時不忍心下手,結果被奉命帶着軍法隊趕來的花雲一劍一個,刺死在陣前,這才讓全隊一振,在奉命來支援的胡海隊支援下擊破了豪強家丁左翼。

“你是一隊隊正,你要對全隊負責。如果因爲你不忍心對一哨行軍法,而造成全隊潰散,這損失誰大誰小?”劉浩然最後森然地說道,“既如此,你知道該受怎麼的軍法懲治了嗎?”

聽到這裡,全營不由變得更安靜,大家都屏住呼吸看着劉浩然和丁德興。

“知道!”丁德興毫不猶豫地高聲答道,“貽誤戰機,輕則鞭刑,重則斬、絞。”

“軍法隊,第一隊隊正丁德興貽誤戰機,令鞭刑三十,立即執行!”劉浩然掃了一眼全營,繼續說道,“我暫領全營,指揮調度,第一隊貽誤戰機我也有責任,令鞭刑二十,一併執行!”

全營將士頓時凜然,這劉浩然還要鞭刑自己。

而丁德興卻急了,連忙站出來說道:“四弟,我甘願受罰,怎麼能連累你呢?”

“大哥,我是你四弟,也是這一營的監事,在軍法面前,我只論功過賞罰,不分親疏,而我自己更要嚴格遵法,否則就是不公。花雲,監督行刑!”

冷麪花雲也不猶豫,立即喝令軍法隊搬出兩張長凳,剝下劉浩然和丁德興的上衣,裸露後背,按倒在凳子上,然後下令揮鞭行刑。

揮鞭的兩位軍士站在那裡猶豫着不敢下手,被花雲暴喝一聲,只好無奈地動手。

二十鞭下去,打得劉浩然皮開肉綻,咬着牙的他昏迷了一次又痛醒過來。最後在花雲的攙扶下搖搖晃晃站了起來,繼續宣佈對參戰人員的賞罰。

熬到全營解散,劉浩然終於支持不住昏死過去,被人扶回營帳。

夜裡,劉浩然醒了過來,只覺得後背火辣辣的痛,擡頭一看,發現常遇春在旁邊照顧着自己。劉浩然勉強地笑了笑說道:“我的身子骨還是不如大哥,他三十鞭還能走回去,我二十鞭就趴下了。對了,大哥那裡有人照顧嗎?”

“二哥在那邊看着,你放心吧。”常遇春笑着答道。

“三哥,你不會怪我不顧兄弟情面吧。”

“四弟,別傻了,我怎麼會怪你呢?你說得對,你不但是我們的四弟,更是定遠營的監事,賞罰不明,執法不公,如何服衆,如何治軍?”常遇春一邊用鹽水給劉浩然擦拭傷口,一邊說道,“你放心,不但我們心裡有數,大哥他也不會怪你,如果這點道理我們都不懂,如何做你的兄長?”

“對了,你扶我起來,我去看看大哥,我手裡還有一點白藥。”劉浩然掙扎起來,常遇春看到他一意堅持,也就由他了。

走進丁德興的營帳,傅友德正在給他擦拭傷口,看到劉浩然、常遇春走進來,連忙站起來。

“大哥,二哥,我是來送藥的。”劉浩然坐在牀邊說道。

“我說四弟,你傷的比我重,還四處亂跑,還有這藥,只剩這麼點了,你自己用都不夠,還給我幹啥?”丁德興埋怨道。

“現在不是講軍法的時候,而是講兄弟情義的時候,我們兄弟一體,好東西我怎麼敢一個人獨享,再說了,我只是二十鞭,你卻捱了三十鞭,傷口都比我多。”劉浩然笑着說道。

“我的四弟呀!”丁德興看着劉浩然那張曬黑的臉,一時不知道說什麼。

第二日,劉浩然帶傷和丁德興幾個隊正來到山谷,走進被斬哨長李初四的家,他們都是從懷遠跟來的。看到劉浩然等人走進來,正抱着兩個小孩痛哭的一位婦人趕緊站起來,神情慌張。

“不要怕,我們並無惡意。”劉浩然首先安慰道,“我們是給你家送糧食的,雖然李初四犯了軍法,但是卻不能連累家人。”

聽到這裡,看到兩袋子的糧食,婦人撲通一聲跪了下來,放聲大哭。

“李初四是從懷遠過來的老弟兄,我想他臨陣後退只是一時糊塗,但是軍法無情,我們也無可奈何。不過你放心,只要有定遠營一天,就絕不會讓你們餓着!”

從李初四家走出來,劉浩然看到數百聞訊圍過來家眷百姓,看着那一張張期待和緊張的臉,劉浩然大聲說道:“各位鄉親,你們跟着我們定遠營就是爲了一口吃的,你們把子弟交給我們定遠營就是想謀條活路。請諸位放心,我等帶着定遠營將士們上戰場,就有責任把他們活着帶回來,也有責任照顧他們的家人!”

第264章 誰勝誰負?(二)第268章 出巡之刺客事件第260章 談判第183章 貨幣(二)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50章 氣節第246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二)第193章 還得再熬一熬第281章 駛向錫蘭第226章 陳孝閔(二)第114章 過年第87章 大事件(一)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309章 戰旗半掩越金山(一)第213章 新四省第263章 誰勝誰負?(一)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206章 會盟(一)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11章 夜話第82章 江州(一)第35章 戰東南(一)第14章 清澗山(一)第181章 陝甘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52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一)第132章 泉州第124章 理學的未來第200章 醫療和社會保障計劃第87章 大事件(一)第38章 戰東南(四)第282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一)第12章 馮氏兄弟第19章 目標滁州(一)第28章 再戰採石磯第12章 馮氏兄弟第121章 授銜第152章 五德第92章 江上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269章 出巡之整軍第262章 李存義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274章 出巡之試點(一)第224章 伐蜀(二)第43章 有女秦羅(一)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307章 幸福島海戰(一)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93章 張定邊(一)第193章 還得再熬一熬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143章 雜事繁多第294章 暗影第242章 威尼斯商人(三)第85章 江州(四)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330章 天山(一)第29章 殲滅水師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79章 安慶第254章 士兵王金貴(三)第223章 伐蜀(一)第300章 事後(二)第125章 方氏兄弟第183章 貨幣(二)第20章 目標滁州(二)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182章 貨幣(一)第119章 細川賴之(四)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251章 大明的反應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79章 安慶第16章 清澗山(三)第29章 殲滅水師第82章 江州(一)第232章 平雲南(一)第14章 清澗山(一)第66章 勇氣號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6章 桃園結義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207章 會盟(二)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181章 陝甘第330章 天山(一)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15章 清澗山(二)第288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五)第216章 大調整(一)第169章 石嶺關戰役(一)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63章 準備第307章 幸福島海戰(一)第281章 駛向錫蘭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
第264章 誰勝誰負?(二)第268章 出巡之刺客事件第260章 談判第183章 貨幣(二)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50章 氣節第246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二)第193章 還得再熬一熬第281章 駛向錫蘭第226章 陳孝閔(二)第114章 過年第87章 大事件(一)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309章 戰旗半掩越金山(一)第213章 新四省第263章 誰勝誰負?(一)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206章 會盟(一)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11章 夜話第82章 江州(一)第35章 戰東南(一)第14章 清澗山(一)第181章 陝甘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52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一)第132章 泉州第124章 理學的未來第200章 醫療和社會保障計劃第87章 大事件(一)第38章 戰東南(四)第282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一)第12章 馮氏兄弟第19章 目標滁州(一)第28章 再戰採石磯第12章 馮氏兄弟第121章 授銜第152章 五德第92章 江上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269章 出巡之整軍第262章 李存義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274章 出巡之試點(一)第224章 伐蜀(二)第43章 有女秦羅(一)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307章 幸福島海戰(一)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93章 張定邊(一)第193章 還得再熬一熬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143章 雜事繁多第294章 暗影第242章 威尼斯商人(三)第85章 江州(四)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330章 天山(一)第29章 殲滅水師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79章 安慶第254章 士兵王金貴(三)第223章 伐蜀(一)第300章 事後(二)第125章 方氏兄弟第183章 貨幣(二)第20章 目標滁州(二)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182章 貨幣(一)第119章 細川賴之(四)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251章 大明的反應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79章 安慶第16章 清澗山(三)第29章 殲滅水師第82章 江州(一)第232章 平雲南(一)第14章 清澗山(一)第66章 勇氣號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6章 桃園結義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207章 會盟(二)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181章 陝甘第330章 天山(一)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15章 清澗山(二)第288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五)第216章 大調整(一)第169章 石嶺關戰役(一)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63章 準備第307章 幸福島海戰(一)第281章 駛向錫蘭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