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州,距離唐縣尚有近兩百里地,而且關寧軍向來的表現來看,若說他們是滿清的芒刺在背,估計誰也不信。
但是到會的所有人,幾乎都異口同聲的表示,放着這數萬關寧軍在背後溜達,委實是一件極爲危險之事,必須儘早解決掉他們,才能避免被兩面夾擊之險!
不僅如此,許多人還急不可耐的表示,軍情緊急容不得半點延誤,最好連夜撥營向北,先收拾了關寧軍,再掉頭收拾潞州軍也不遲!
這個激進的觀戰直接被多爾袞給否決了,一來這會給人留下自己畏懼潞州軍的印象,第二深夜行軍完全就是大忌,黑暗不能示物,又是敵前退兵,士兵心中壓力必然極大,出狀況的可能性可謂極大!
第二日一早,多爾袞便直接令阿濟格統帥鑲白旗與右翼蒙八旗爲前導,向南迎戰、遲滯李徵大軍。
正白旗殿後,正藍旗打前,全軍兵發安州,不破關寧軍誓不休!
阿濟格的任務並不重,根本無須他擊敗李徵大軍,甚至連大規模決戰都不需要,只要他不斷騷擾,側擊對方便可。
通過對昨天一戰的瞭解,多爾袞也瞭解了潞州軍騎兵的戰術,那便是正面相剛,以一種必死之心對衝,完全是所向無敵。
滿清大軍是來搶劫的,並不是來玩命的,對於這種打法,他們根本就做不到視死如歸。就算能做到,多爾袞也不打算這麼玩。
滿清人口本來就不多,能夠跨上戰馬征戰的更是隻有五分之一不到,這種拼人頭的戰法,就算滿清將內褲都抵出來,也根本拼不過人口萬萬的大明,甚至就算山西一隅之地,他們也是拼不過。
千里爲官只求財,他們千里伐明爲的也是同樣的東西,既然這些東西可以從軟腳蝦手中得來,誰會蠢到將牙口崩掉纔拿回來?
因此,多爾袞給的戰術也很簡單,儘量避開正面決戰,多在兩翼襲擾,有機會就偷襲一把,沒機會就將他們牽制在小範圍內不能動彈,只要令他們不能快速前進,那就算大功一件。
雖然多爾袞也明白,等到對方步軍前來匯合之後,阿濟格是沒有一點可能再阻止對方前進的步伐。
不過對方步騎協同,還想再追上自己,那就成了一件很困難之事。
畢竟滿清方面基本上是清一色的騎兵,而且沒有固定的攻擊方向,想被步兵咬住可謂極爲困難。
唯一的弱點也許就是物資運輸隊伍,裡面堆積如山的糧草和金銀,還有擄掠來的年輕青壯男女,這些纔是拖累大軍行動的最大因素。
不過只要拖住幾天時間就已經足夠了,他可以順利的南下與嶽託、豪格部匯合,兩軍匯合,不僅決戰的把握急劇提升,更可以將傷亡風險給分擔了。
而共同承擔傷亡,這纔是多爾袞最在意的地方。
他可以想象的到,豪格一聽到正藍旗傷亡慘重,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只要他在旁邊稍稍煽風點火一番,不怕豪格不會衝動的要求回師與李徵決一死戰!
這條計策中,與嶽託、豪格匯師纔是第一位的,至於收拾安州的關寧軍,則完全屬於摟草打兔子的行動。
就算爲了掩飾自己的計劃,多爾袞也必須先將關寧軍給收拾了。
在下達了全軍折而向北的命令之後,多爾袞也用自己奉命大將軍的名義,緊急向嶽託、豪格下達了向自己靠攏的命令。
僅僅一日夜後,一人雙馬的正白旗,正藍旗萬餘兵馬,再加上蒙古八旗、漢八旗近兩萬的兵力已經突然出現在了安州外的關寧軍大營之外。
關寧軍在滿清眼中,一向都是運輸大隊長的印象,對於在野戰中收拾關寧軍,滿清上下都是信心滿滿。
雖然一日夜奔襲近兩百里,但是卻沒有人認爲需要休息一番再上戰場,面對着關寧軍堅固的營房,滿清八旗卻是選擇直接破營。
而事實上,滿清大軍剛剛抵達,關寧軍大營便已經開始出現了混亂。
誰也沒有想到滿清大軍會來的如此之快,監軍高起潛此時還在大營中彈劾盧象升對安陽見死不救,向西避戰的罪名,一手漂亮的小偕字,寫的文章更是花團錦簇,完全符合他內書房優秀畢生生的經歷。
但是當他收到滿清大軍數萬奔襲而來的消息後,他第一時間不是想着如何調集軍力抵擋,而是以保存實力爲名,立即要求各部交替後撤,拱衛京師。
關寧軍本來就在高起潛一直避戰,只敢遠遠吊在滿清大軍之後,而士兵一片低迷。更在對盧象升見死不救,甚至連糧草都不願意撥給之下,更是人人寒心。
在這種滿清突然殺至面前的局面下,或許還有人想要抵抗一番,但是在大營下達的撤軍令一出之後,整個關寧軍便直接炸了。
大敵當前撤退,就必須有人斷後,但誰也不願意在這種敵人面前斷後,他們都十分明白,這個時候斷後是根本不要指望有任何人會回來救他們的。
因此當撤退令一下,原本還操着三眼銃和弓箭抵抗的關寧軍,直接一窩蜂的逃出堅固的營壘,根本就沒有任何秩序可言。
被確定爲第一批先行的軍隊,還沒來的及慶幸,就發現已經有人跑在了他們前面,被指名斷後的軍隊更是火力全開,完全不顧同袍之義,直接扔下所有物資,跑的比兔子還快。
關寧軍的炸營來的如此突然,又如此的順理成章,就如同滿清無數次見到的一樣場面。
幾乎沒有經歷過任何猶豫,滿清大軍便飛一般的撲了上來,在後大砍大殺,尾隨追殺而來。
數十里的道路上,關寧軍伏屍無數,大地都被鮮血染紅,數萬大軍根本就沒有做出任何象樣的抵抗,就這般直接被殺的灰飛煙滅。
一路如同驚弓之鳥一般逃至北京城南宛城的高起潛,更是連上數道奏章,痛斥盧象升引軍避戰,又暗中令人爲滿清帶路,更充當奸細詐開營門,這才令關寧軍損失慘重。
數道奏章一道比一道詳細,直可謂宣誓朝廷,盧賊一日不除,大明一日不得安寧!
唯一幸運的是,滿清並沒有一直窮追不捨,只是追出數十里便即收兵而回。
在宛城中立起大旗後,陸續有關寧軍殘部匯聚而來,總算還沒有真的到了全軍覆沒的境地。
不過到此時,之前兵勢最盛的關寧軍,如今已經完全落毛鳳凰不如雞,皇皇數萬人的大軍,如今只餘下萬餘戰戰兢兢的驚弓之鳥,已經完全變成沒了鬥志散兵遊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