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章 高闖入豫

再次叮囑了張匠頭不要疏忽火炮的研製工作,李徵便送走了自己那可憐的研發團隊。

如今已經是農曆五月中了,但是這個小冰河時期的鬼天氣,外面還是顯得有些冷意凜凜。

原本這個季節應該是小麥豐收的季節,但是現在看到校場外面的田地,還根本看不到能有收穫的樣子。想要收割,怕是還要再等個大半月。

不過雖然天公不作美,但一年一度的夏賦徵收工作卻依舊在開展着。

李徵在原地思索了片刻,便下達了一連串的命令。

不多時,十數騎親兵便帶着李徵的命令,奔向了澤潞二州各地。

各地的駐軍也開始以小隊出動,開始執行李徵的命令,協助各府各縣官吏徵收夏賦。

這是李徵頭一次干涉徵稅之事,這也是他不得不做之事。

大明朝廷自崇禎皇帝上位以來,便再也看不到災荒和REN禍。這個看不見並不是事實上不存在,而是所有災荒兵禍的奏章,一稟告上去,就會完全石沉大海。

而自從崇禎二年開始,以賦稅完成度納入官員升遷的重要指標之後,爲了自己升遷着想,大明便開始了地獄式的官逼民反的道路。

有良心的官員基本上都被這種評選給刷了下去,剩下的都是能夠狠下心來對普通百姓徵收破家稅的官吏。

對於佔地和掛靠已經達到,地方田地八成以上的縉紳們,官員們是不敢隨意得罪的,而且他們是完全免稅的。

對於佔地不到兩成的普通百姓來說,這所有的賦稅壓力便全落在了他們身上。

憑良心說,大明徵集的賦稅並不重,如果嚴格按照賦稅徵集的數量來收,對百姓的生活影響並不是太多,就算幾次加賦,也根本不會讓普通百姓完全沒有活路。

只是當他們被迫承擔那些免稅田地的賦稅,再加上地方上官吏從糧賦中上下其手之後,實際收取的賦稅數量已經是名義稅賦的十數倍,甚至數十倍!

甚至有些地方比較黑心的官吏,他們一畝田地不到二錢的賦稅銀子,能夠收取六七兩之多!

這個價位已經不是賦稅了,完全就是將人向死裡逼了。

而且官吏們也總能想到辦法,讓這些百姓不得不賣兒售田,破家納稅。縉紳們拿到破產農民的地,官吏拿走老百姓賣掉兒子後的最後一個銅板。

隨着百姓的不斷破產,可徵收賦稅的百姓自然越來越少,這兩年來,還在苦苦堅持,靠着之前積蓄的小地主們,也不斷的加入破產的行列之中。

在這場徵加賦稅的狂歡中,受益最大的並不是屁事不知的崇禎皇帝,而是各地的官吏縉紳,還有朝中與他們利益相關的各位大佬。

只是縉紳們並不知道,或者不願意去知道。

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道理,那便是忍無可忍,無需再忍。

無數已經一無所有,而且還被官吏往死裡欺壓的百姓們,他們往往一村村,一縣縣的直接搖身一變,成爲肆虐各地的流寇。

他們發瘋一般的報復着所有人,無論官吏縉紳,還是其他還在苦苦堅持的小地主或者百姓們。

他們也徹底貫徹了東林黨的格言,不爲同道,便爲仇寇!

他們每攻下一地,縉紳官吏基本上被全部肅清,普通百姓要麼入夥,要麼就是死路一條。

流寇每到一地,就有無數已經走投無路的百姓加入,百姓一空後,賦稅就更沒有着落。

但是想剿滅越來越多的流寇,就必須拿出更多的糧餉來供應軍隊,就需要加徵更多的賦稅,就會有更多的百姓不得不加入流寇。

流寇之所以越剿越多,也就是因爲進入這一個死循環。

也許如今的大明已經能夠看到這個死結,但大明朝廷卻不得不繼續下去。

一旦失去這些賦稅,大明朝廷估計會立即財政崩潰,直接嚥氣。

只要大明一天不將手伸向吃的肥頭大耳的縉紳,就完全沒有任何解開的可能。

但被縉紳士大夫控制的大明朝廷,又怎麼可能將刀砍向自己身上?

好在,澤潞二州如今的賦稅徵集並沒有這般的爲難。

身爲澤潞二州最大的地主,受到後世依法納稅薰陶過的李徵,顯然沒有拒絕賦稅的意思。

不僅痛快的將自己名下田地的,所有應交的賦稅一文不少的交了出來,更是派人監督各地的田賦交納。

澤潞二州還沒有人敢對李徵應交的賦稅,加上十幾倍雜稅和火耗,而在各地,有着李徵的士兵監督,小吏們更是沒人敢太過分的對待普通百姓。

這並非是他們能自覺到這個地步,而是李徵是真的敢殺人的。

夏賦徵收的半個月之中,李徵已經連續殺了七八個還想如之前一般,徵稅各類雜稅的小吏!而且李徵殺人還要誅心,殺他們的罪名還是煽動民亂!

更令這些小吏們恐懼的是,李徵還不是說說,而是直接誅聯他們滿門,這幾人無不落得一個抄家滅門的下場。

最令其他小吏絕望的是,澤潞二州根本無人替他們說話的,無論是縉紳還是官府衙門,都完全給李徵這種行爲給背了書。

這兩年來,李徵發起過數次大規模的勞役,修築了無數的灌井與水渠,這些工程不是之前那般的無償,而是付錢的。

雖然李徵的銀子如同流水一般的花了出去,但是澤潞二州的百姓,如今基本上都還有些許餘錢。

這些錢若是放在往年,也許根本無法應對各類雜稅和火耗,但如今小吏各個戰戰兢兢不敢伸手的情況下,卻勉強可以應付了。

因此,崇禎五年的夏賦徵收,便以驚人的速度快速的完成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縉紳們依舊是免稅的,而且官吏們能夠從中拿到的也並不多。

如今李徵在澤潞二州威勢極大,利益又並未受損的縉紳們,難得的保持着沉默,對於這種情況選擇了默認和妥協。

沒有了以往相互勾結的縉紳們的支持,利益受損的小吏們也根本沒有任何辦法與如日中天的李徵抗衡,甚至連抱怨的話也不敢在大庭廣衆之下亂說。

進入了崇禎五年六月,夏賦徵收工作已經完全結束,卻是沒有引起什麼亂子。

但如同李徵預料的那般,一路跋涉的高闖大軍,來到河南後,卻是受到了無比熱烈的歡迎。

第334章 摩擦無題第249章 太原府(3/3)第八十八章 失控第二十八章 被坑了第一四七章 淵源第452章 四朝並立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戰下第九十四章 殺官兵啊第一三九章 鎮撫官第510章 大明君臣第387章 逃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一七二章 專利第275章 打氣第五十六章 老子親自去迎第416章 偷關第八十一章 李自成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退第296章 要軍門親啓無題第一九八章 傻眼了第473章 有大動作第十三章 弄巧成拙第484章 舉止望遼東第471章 突圍中第484章 舉止望遼東第九章 驚動第288章 忠臣楷模第三十一章 遭遇第八十六章 付之一炬第260章 逃離第一三一章 狂怒第271章 一片片的慘叫聲無題第439章 異狀第九十四章 殺官兵啊第256章 阿巴泰第338章 想要的第十三章 弄巧成拙第一六二章 內憂外患第326章 崇禎九年第412章 洛陽城破第446章 狂歡第302章 踏上歸程第295章 更加完美一些第242章 四方雲集第236章 多一個選擇第228章 收穫滿滿第337章 形勢第445章 錦衣衛復出第六十九章 宗族的消息第八十七章 失控第453章 合縱第四十六章 真是個瘋子第236章 多一個選擇第425章 甘肅五鎮第375章 爲何要招惹他第515章 攝政王第510章 大明君臣第479章 山海關第六十三章 妥協第284章 一片寂靜第四章 嚴懲第407章 和談第257章 一片的冰寒第一三四章 怎麼能忍第219章 落幕第393章 戰第一九八章 傻眼了第236章 多一個選擇第十三章 弄巧成拙第519章 漸無路上第453章 合縱第四十二章 升官發財第一三五章 懲罰第446章 狂歡第277章 分我兩千顆吧第293章 更大的噩耗第513章 皇太極死了第六十一章 土雞瓦狗第482章 生路第391章 決議一戰第二十七章 流民第511章 警示第三章 事變第374章 破營第473章 有大動作第378章 不速之客第一九七章 窮追第488章 南下第八十八章 禍水東引第520章 漸無路下第337章 塵埃落定第一八五章 繼續前進第274章 如何弄死他第353章 追擊第353章 追擊
第334章 摩擦無題第249章 太原府(3/3)第八十八章 失控第二十八章 被坑了第一四七章 淵源第452章 四朝並立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戰下第九十四章 殺官兵啊第一三九章 鎮撫官第510章 大明君臣第387章 逃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一七二章 專利第275章 打氣第五十六章 老子親自去迎第416章 偷關第八十一章 李自成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退第296章 要軍門親啓無題第一九八章 傻眼了第473章 有大動作第十三章 弄巧成拙第484章 舉止望遼東第471章 突圍中第484章 舉止望遼東第九章 驚動第288章 忠臣楷模第三十一章 遭遇第八十六章 付之一炬第260章 逃離第一三一章 狂怒第271章 一片片的慘叫聲無題第439章 異狀第九十四章 殺官兵啊第256章 阿巴泰第338章 想要的第十三章 弄巧成拙第一六二章 內憂外患第326章 崇禎九年第412章 洛陽城破第446章 狂歡第302章 踏上歸程第295章 更加完美一些第242章 四方雲集第236章 多一個選擇第228章 收穫滿滿第337章 形勢第445章 錦衣衛復出第六十九章 宗族的消息第八十七章 失控第453章 合縱第四十六章 真是個瘋子第236章 多一個選擇第425章 甘肅五鎮第375章 爲何要招惹他第515章 攝政王第510章 大明君臣第479章 山海關第六十三章 妥協第284章 一片寂靜第四章 嚴懲第407章 和談第257章 一片的冰寒第一三四章 怎麼能忍第219章 落幕第393章 戰第一九八章 傻眼了第236章 多一個選擇第十三章 弄巧成拙第519章 漸無路上第453章 合縱第四十二章 升官發財第一三五章 懲罰第446章 狂歡第277章 分我兩千顆吧第293章 更大的噩耗第513章 皇太極死了第六十一章 土雞瓦狗第482章 生路第391章 決議一戰第二十七章 流民第511章 警示第三章 事變第374章 破營第473章 有大動作第378章 不速之客第一九七章 窮追第488章 南下第八十八章 禍水東引第520章 漸無路下第337章 塵埃落定第一八五章 繼續前進第274章 如何弄死他第353章 追擊第353章 追擊